發布時間:2020-08-22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中國正在進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期。在我國健康文明,經濟穩定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對城市園林生態環境治理尤為重要,過往經濟發展留下的環境問題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日益突出,因此,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就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尤其是城市園林建設
摘要:中國正在進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時期。在我國健康文明,經濟穩定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對城市園林生態環境治理尤為重要,過往經濟發展留下的環境問題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日益突出,因此,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就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尤其是城市園林建設,本文分析了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城市園林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城市園林;機遇;挑戰
我國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以來,相關研究十分活躍,成果海量涌現,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生態文明再次成為當前學術界及社會各方關注的熱點。
一、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
我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正在由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向建設城市生態文明逐漸過渡,即由建設生態型“城市”轉向建設城市生態“文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辨析兩個概念:生態文明城市和城市生態文明。生態文明城市的核心詞是城市,生態文明是形容詞,而城市生態文明的核心詞是文明,城市和生態是對其地域上和內容上的限定。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一個是建設城市,另一個則是構建文明,顯然,文明的涵蓋范圍超過了城市。然而,國內早期大部分學者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內容仍設定為建設生態城市: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昭示著人類住區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而導向新的人類聚居模式——生態城市。不僅是生態城市,與之相關的綠色城市、低碳城市以及可持續發展城市等等都成為了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內容。
二、城市園林的機遇
1.園林建設的成就。我國城市園林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如今城市園林已經為城市的綠化規劃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城鎮化工程的推進,對城市中的綠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多要求,園林建設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被重點關注。城市園林建設項目也獲得了市民稱贊,因為城市綠化工作的進行,給城市帶來了凈化空氣的效果,同時城市公園建設也為市民假日休閑娛樂提供了場地。特別是現在城市房地產開發對小區綠地都會進行科學合理規劃,不僅為住戶提供優質的住房條件,也創造了良好的居住環境,這即是城市園林最近幾年突出的特色體現。
2.城市園林的功能。城市園林不僅發揮出凈化空氣,為居民提供休息場所的作用,同時在發生緊急事件時也成為了重要的避難場所,這些功能都經過了時間驗證和社會大眾的認可。特別是在城市園林建設以人為本的理念下,在建設過程中,將此理念深入貫徹,不僅越來越多的高樓聳立在城市中,城市的綠地景觀也越來越多,為大眾提供了休憩場地,同時也成為了防災避險的準備場所。
3.公園綠地融入城鎮居民生活。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時期,人們都在為了現代化城市而奮斗,城市里的公園數量極少,而且休閑時間逛公園休憩的人數也不多,因此城市園林建設意識較為薄弱。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越來越愿意花費時間到公園進行休閑活動、鍛煉身體,這也成為了城市居民最日常的生活內容,城市的公園也在發揮著重要功能,為居民提供越來愈多的便利。
4.園林綠化建設促進城鄉發展。城市園林建設是城市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成為了與社會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工程。城市園林建設作為城市生態文明發展重要內容,也是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環境支持的重要工程,是真真切切關乎民生的工程。城市園林建設可以為城市環境提供品質化保障,協助城市進行環境治理工作。
5.古典園林的新生成為中國景觀亮點工程。如我國的首都是皇家園林的聚集地,也是世界上皇家園林數量最多的城市,北京城內都蘊含著濃厚的園林建筑氣息,也成為了歷史見證者和歷史述說者。即使背景經歷了太多戰亂破壞,經過了后人修復,仍然呈現給世人最為震撼的園林建筑。
6.現代城市園林趨向多元化發展。每個國家城市園林都有其獨特的園林文化底蘊,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各個城市所建設的趨勢大致相同,而園林建設和城市綠地規劃都需要在尊重古代文化的基礎上,建設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社會存在形式。城市園林即是在繼承傳統文化和邁向國際化舞臺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城市園林趨于多元化是不可逆轉的。
三、城市園林近期發展遇到的若干挑戰
1.關于園林大尺度開放空間的營造。從見縫插綠,小區公園、街頭綠地的營造,走向郊野公園、森林公園、城郊綠化隔離帶和城市周邊平原造林、綠道建設,以及一些城市新城行政中心周邊大尺度的園林開放空間,標志著新時代園林的發展趨勢。大尺度開放園林的生態、休憩、文化、景觀和避險功能的彰顯,同樣具備城市公共綠地的一般功能,而不是“越野越好”,更不能等同于林業建設。用一般公園的規劃思維審視大尺度園林可能步入誤區。科學準確的把握尺度成為關鍵。用園林的手段造林或用造林的手段建設園林都值得商榷甚至警惕。對自然山水大幅度大規模的改變可能對城市造成生態、地質、城市肌理的傷害。應提倡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大規模的挖湖堆山改變豎向、大面積的營造景觀水體、在住區周邊制造太多的高高低低,都可能造成傷害土地、傷害居民、傷害自然的后果。以實行最小干預構建自然之美、生態之美、民生之美、和諧之美。園林的真諦、命題、出發點和歸宿都應該是人與天調、師法自然。運用園林新科技,以及城市再生水、雨水收集、運用園林手段改善小氣候實現水土保持等,都將是新命題和重點研究方向。
2.關于集約型、節約型園林和城市景觀用水的思考。城市的發展遇到了生態、環境、資源和人口的制約。綠地應該是城市諸多規劃用地的一部分,不可能無限擴大。園林建設要充分認識這一背景,綠地比例也不是越多越好。因此,一是要調動一切手段,構建集約型園林,二是反對奢華,提倡自然、環保、節約、樸素、降低造價。三是要關注水資源緊缺的現實(我國有2/3以上的城市缺水)。
3.關于大樹。培植大樹是園林在城市化進入成熟期的重要標志。大樹蔭、大綠量不僅彰顯城市身份,提高城市文化深度,使城市美麗并更具歷史感。當然,也要反對并制止以破壞異地生態為代價的大樹移植。形成大樹景觀要靠加大養護力度,提倡綠化減法設計等手段來實現。過度密植的植株由于缺乏營養面積變得衰弱,不可能形成大樹蔭,這是很多城市的通病。
4.關于園林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液、人民的精神家園。園林是表達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力求準確、含蓄并恰如其分。有學者指出,中華文化的精髓本來就流淌在我們民族的血液中,和諧社會里那些美麗的文化,就是百姓的千戶炊煙、萬家燈火。中國傳統文化深邃含蓄且具有詩化境界,關鍵是要有深刻、準確的駕馭能力,表達方式和拿捏得體的力度,這正是中國園林文化的優勢所在。任何放大文化、解釋文化、符號文化都有可能陷入淺薄,必須慎重。
5.關于城市群綠地系統。中央正在部署新的城鎮化規劃,城市群的形成和建設應予以格外關注。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的綠化隔離帶,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綠色走廊和綠道的完善,某些城市的綠心規劃,將會成為新一輪國土綠地系統的主旋律。既要節約城市建設用地,城市間又要有完備的綠地系統。
我國園林建設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如今在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對城市園林進行建設時,不僅需要考慮園林的景觀性,也要注重生態環境因素。城市園林既需要為城市居民提供綠化休閑場所,也要為城市的生態環境做出貢獻,遇到的機遇需要抓住,面臨挑戰也要積極應對。——論文作者: 王繼東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園林雜志》創刊于1985年,立足當今世界風景園林學科理論和實踐的前沿,以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為核心,涵蓋學科各主要拓展領域和方向,開展學術理論和科技研究成果的交流、教育實踐和規劃設計作品建設成果的介紹與實例評析,傳播科技知識,繁榮風景園林學科和促進行業發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