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22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其中風景園林建設是城市綠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城市建設的整體風貌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和價值,為了進一步避免城市發展對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和影響,必須要在風景園林的規劃和設計工作中秉持
摘要: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其中風景園林建設是城市綠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城市建設的整體風貌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和價值,為了進一步避免城市發展對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和影響,必須要在風景園林的規劃和設計工作中秉持生態理念,打造社會與生態和諧發展的園林建筑。但是目前我國市政園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設計和建設人員加以重視。本文就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應該注意的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風景園林;問題;對策
引言
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對于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園林規劃設計的創新跟完善過程中,還需要盡可能的結合自然美景進行設計,積極利用現代化手段實現合理的布置,這樣才能夠獲得良好的園林規劃設計效果,對于后續的園林工程施工也有著積極意義。
1風景園林在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1生態性不突出,設計不合理
風景園林的設計需要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城市規劃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建設,不僅要呈現出生態化的效果,同時還要彰顯人文性和文化性的特征,我國風景園林設計歷史悠久,在很多城市都留存著許多古代園林建筑,也成為城市建設中的一大特色。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很多風景園林建設中生態性還不突出,在設計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方面,在設計和建設中沒有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做出全面的分析和綜合的考察,因此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在園林建設中并未有效借助原有的生態系統,出現了將山地推平建造假山或者建造人工湖的情況,部分設計人員對園林綠化的主題不明確,因而影響了整個園林的建設。
1.2缺乏地域性特色
隨著我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蓬勃發展,風景園林景觀出現趨同化的現象,園林作品受國際工業化風格設計語言的影響,在設計風格和理念上脫離了地域文化特色和人文色彩,使得大多數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作品內容如出一轍,設計風格一成不變,缺乏別具一格的區域自然環境特點。由此可見,缺乏地域特色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作品已成為當前風景園林作品的通病。
1.3沒有將新的設計技術及理念相融合
風景園林的設計需要不斷地更新和創造,目前創新創造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在風景園林設計和規劃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該不斷地增強創新意識,通過借助新的設計理念以及設計方法,強化風景園林的設計效率。但是從整體上來說,由于一些風景園林建設單位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了對園林設計和規劃中的生態效應以及社會效應,在選擇植物、建設材料以及施工技術等方面缺少更加嚴格的規劃,對環保和生態的理念不夠重視,片面地追求施工進度,對風景園林的規劃和設計監督和管理不到位,使得風景園林的整體設計效果比較差,甚至還會影響了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等。其次,在園林設計中需要配備專業的人員,無論是從圖紙設計階段、施工環節、監管環節還是后期的養護階段,都需要專業的人才進行支撐。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我國的風景園林綠化發展得比較晚,在人才的儲備方面比較薄弱,加上部分單位對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力度不足,因此在園林建設和管理中陷入惡劣人才缺乏的困境,部分人員缺少生態理念,對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不重視,進而影響了園林的生態化建設和管理。
2風景園林設計與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2.1體現地方文化特色
隨著國際間文化、經濟等方面的交流日益深化,國際因素對我國風景園林設計領域產生的影響日益顯著,主要表現為設計者在規劃園林景觀時喜歡用工業化元素表達設計理念。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國際化特征,表現出了與國際接軌的文化傾向,但卻忽視了我國的地方文化特色,導致風景園林缺少本土文化氣息,不具備地域特點,群眾對于風景園林缺少認同感。
2.2重視視覺與功能的統一原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作品中,視覺感官所帶來的直觀感受是極其重要的,同時風景園林作品帶來的實用功能也值得重視。在規劃設計過程中,應當充分挖掘風景園林作品的功能屬性,結合視覺美感效果,滿足當地人的基本需求,形成一個集休閑、娛樂、觀賞于一體的景觀建筑。
2.3風景園林要與周圍建筑風格協調一致
實地調研發現,很多園林景觀設計者和建筑師的設計理念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而言表現為園林景觀和建筑不協調。在園林設計中,應注重景觀和周圍建筑的一致性,保證建筑和園林和諧相融,避免出現格格不入、突兀的景觀設計。
3風景園林設計和規劃的策略
3.1樹立生態環保的綠色設計理念
風景園林設計是對整個城市特征以及文化內涵的體現,因此在園林設計階段就應該對城市的生態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綜合的考察,并在設計中秉持生態環保的設計理念,滿足綠化環境和藝術欣賞的效果。首先,在樹木或者植物的選擇時應該和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水文類型等自然因素相適應,并綜合考慮園林的風格和特色。其次,植物也要讓其具備極大的生態效益,例如引進纖麻類的植物,因為纖麻類的植物能夠儲存大量的碳,進而幫助城市降低溫室效應,同時也不能選擇過于昂貴的植物,一旦種植失敗不僅會浪費資金,還會影響園林的建設效果。此外,在園林設計中還應該避免雷同,對于每一株植物的種植應該體現出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對空間安排也要做出合理的設計,注意植物之間的協調性與搭配性,在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植物類型,從美學和生態學的角度進行園林的設計和規劃,防止審美疲勞。
3.2巧用區域地理環境特征
在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行業有相應的設計制度和標準規范,在這種情況極易導致園林設計師墨守成規,園林作品千篇一律。對于這種情況,設計師應該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環境特征,因地制宜地設計與區域環境特征相關聯的個性化園林作品,借用區域地理環境,回歸自然的本性,尊重園林的原始性。
3.3使用先進的設計理念與技術
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以及設計技術對風景園林的設計效果具有直接的關系,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要使用新的設計思路以及手法,增強風景園林藝術性的同時,還要保證風景園林建設施工的經濟價值。比如,設計人員可以通過使用CAD制圖或者VR仿真技術、3D虛擬技術等,先將園林中的植物、假山、河流或者走廊等進行設計,呈現出整體的效果,然后分析每一個環節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或者不足,通過不斷地更新與完善,讓設計效果最大化。比如:在植物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通過3D虛擬技術,先對每種植物的位置、高低以及不同季節的色彩進行預先設計,分析每種植物在不同季節的變化情況,然后結合整個風景園林的特色,選擇最佳的植物類型,保證植物能夠與周圍的景物和建筑相匹配,同時還要展現出植物在風景園林中的層次感,對不同的苗木進行合理的安排,讓風景園林能夠達到美學藝術與生態藝術的相統一。
相關期刊推薦:《景觀設計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雙月刊)2013年創刊,以中英雙語出版。定位于景觀設計的學術研究與設計實踐的交叉領域,探討通過景觀設計學途徑,解決中國和世界生態與環境問題的新觀念、新理論和新方法;通過介紹和推廣前沿景觀設計實踐,倡導有助于實現美麗中國與美麗地球的新美學和新文化;架設研究與社會需求之間的橋梁、科學與藝術之間的橋梁,引領當代景觀設計學科的發展。讀者群為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和專業實踐群體、院校師生、決策者和廣大城鄉環境的建設者。
結語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各個地區也開始在進行風景園林景區的建設過程中,應用越來越多的新型風景園林景區施工技術。為了滿足城市化發展進程的需求,各個城市應當積極采用生態化的園林設計規劃手段,實現各種建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還可以彰顯出該區域的文化特點,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協調共處。——論文作者:徐鋒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