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30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各地政府部門和商業公司對經濟統計分析工作和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個背景下,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順時而動,開設經濟統計學專業,歷經10余年發展,經濟統計學已成為校級
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各地政府部門和商業公司對經濟統計分析工作和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個背景下,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順時而動,開設經濟統計學專業,歷經10余年發展,經濟統計學已成為校級重點學科并積蓄力量擬沖擊省級一流專業的建設。
“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經濟統計學2008年由廣東省教育廳批準開辦,是我校較早設立的學科專業之一。2008年成立經濟統計教研室,開始經濟統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2012年由廣東省教育廳學位辦批準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談及創辦經濟統計學專業的歷史,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韓兆洲向記者做了詳細介紹。
近年來,學校和院系注重學科建設和教學創新,一路高歌猛進,取得了優異成績。2019年9月經濟統計學獲批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經濟統計學(項目編號:HS2019CXQX06),2019年10月經濟統計學獲批為校級重點學科——應用統計學建設與發展(項目編號:HS2019CXQX18)。2019年4月,經校務會議決定,成立數據科學學院,其中大數據統計系涵蓋統計學科建設,形成了經濟統計、金融統計與分析、大數據統計和數理統計等多個學科研究方向。
“獲學校批準列為省級一流專業建設,是對我們教學工作的充分肯定。”韓兆洲表示。據悉,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計劃是立足廣東實際,面向各類高校,從全省普通本科高校中遴選一批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鼓勵專業分類發展、特色辦學、追求一流。
為了達成特色辦學和一流專業建設目標,學院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突出學科的優勢和特征。依托于經濟管理學院和數據科學學院,目前從事經濟統計教學科研的專任教師有17人,從職稱上看,教授7人,副教授1人,講師6人,助教3人;從學歷上看,具有博士學位4人,其余均具有碩士學位;從年齡結構上看,年齡小于等于40歲的教師11人,占64.7%,年齡超過60歲的教師6人,占35.3%。
相關知識推薦:統計專業有什么職稱評審要求
在經濟統計專任教師中,有擔任廣東省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委員、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咨詢專家委員、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高級顧問、《統計研究》和《統計與決策》編委。幾年來,經濟統計專任教師在《統計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數理統計與管理》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國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廣東省社科基金項目、廣東省軟科學研究項目等60余項;獲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廣東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廣東省統計科學優秀成果、廣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優秀成果等獎項30余項。
韓兆洲介紹,經濟統計學的學科優勢和特征,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統計外延的廣泛性。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為統計學科建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特別是2019年華商學院獲批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新專業,為華商學院統計學科建設更上層樓奠定基礎。
二是統計內涵的科學性。華商學院將統計學與經濟與金融學、計算機科學技術、數學理論、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相結合,走出一條學科建設多元化的新路徑,使得經濟統計學科建設更加充滿技術含量和科學性。
三是統計方法的傳承性。華商學院的經濟統計學科建設,在傳統的統計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不斷吸取經濟與金融學、計算機科學技術、數學理論、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中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思路,為傳統的經濟統計學科建設賦予新的內容。
四是學科交叉融會貫通。華商學院的經濟統計學科建設依托于經濟管理學院和數據科學學院,在經濟與金融學、計算機科學技術、數學理論、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信息管理理論等學科交叉的影響下,經濟統計學學科交叉融會貫通,顯示出技術和理論的優勢,顯示出華商經濟統計學人才培養和畢業生就業的優勢。
在探索學科建設多元化的新路徑道路上,學院建立了經濟統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特色。
1.人才培養目標特色。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具有扎實的數學、統計學與經濟學基礎,掌握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熟練地運用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能在企事業單位、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經濟、管理部門從事統計調查、數據處理、數據挖掘,以及與統計學相關的應用、開發和管理工作的應用型經濟統計專門人才。
2.人才培養模式特色。大數據時代,統計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統計方法,還要會利用電腦、網絡搜集數據、加工數據。本專業以培養社會各行業所需要的應用型經濟統計專門人才為目標,適應市場和大眾的需求,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性。培養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人才。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特色。本專業圍繞省級專業技能大賽、國家相關賽項,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單純的強化動手能力培養轉變為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著力提高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使實驗實踐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現實。
3.課程設置模式特色。本專業本著優化課程體系建設,更新教學內容,根據經濟統計學實踐教學改革的目的,深化課程與實踐教學內涵。課程體系設計本著有利于“應用型、復合型、綜合型”統計人才的培養。課程內容設置強調基礎知識、注重靈活應用、突出定量分析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課程結構設計強調大數據、統計學、統計分析軟件應用和經濟學等應用學科四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教學體系強調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為基礎,構建“自主-互動”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與實踐的教學體系。
4.培養質量特色。本專業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把統計理論、統計方法同地區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實際相結合,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面向地區經濟主戰場,加強學生的經濟理論基礎,切實提高學生在統計調查與統計分析方面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為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學院除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運用數學與統計類各種方法和軟件(如MATLAB、SPSS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學改革和課程體系的建設。
在2019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經濟與金融系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2019年廣東省高校大學生學科競賽工作的通知》精神,積極組織學生參賽。學生參賽踴躍,參賽隊伍就有十幾支。數學建模指導教師趙慧琴在系內通過對參賽學生培訓和初賽,選拔出3支隊伍參加全國及省內的比賽。最終,華商經濟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系胡澤華、傅暢、余程程三名同學榮獲2019年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廣東省分賽區二等獎,黃健潮、陳玲、杜國根三名同學榮獲優勝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未來,乘著建設教育強國的東風,華商經濟統計學將砥礪前行,奮發有為,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輸送更多優秀人才,為推動建設教育強國這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貢獻自己的力量。——論文作者:金宸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