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貴州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調查研究

發布時間:2021-06-11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繼續教育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該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方法,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進行了調查,發現貴州省教師們平時自主學習時間少;大多數教師愿意參加培訓,但受到時間、機會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對希望接受的培訓的理解與已接

  摘要:繼續教育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該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方法,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進行了調查,發現貴州省教師們平時自主學習時間少;大多數教師愿意參加培訓,但受到時間、機會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對希望接受的培訓的理解與已接受的培訓有一些出入。因此,該研究認為在今后的培訓中要發揚優點,改善不足;合理安排教師工作,留足自主學習時間;利用分享交流會,克服時間、機會的影響;結合教師理解,貼近實際開展培訓工作。

貴州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調查研究

  關鍵詞: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培訓

  1問題的提出

  2017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1]為特殊教育的發展規劃了一個新的藍圖。中西部地區的特殊教育發展是整個藍圖中重點規劃和建設的一個部分。貴州省作為中西部地區的一個人口大省,當前特殊教育區域發展差異大、學校的類型分布不均勻、教育對象個體差異大、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不高、教師數量少、專業知識貧乏、知識結構畸形發展、年齡分布跨度大,而且主要的教育對象從視力障礙和聽力障礙轉變為培智兒童、自閉癥兒童、腦癱兒童等[2],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也面臨著轉型發展的問題[3]。特殊教育教師在整個特殊教育系統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要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核心。

  20世紀60年代以后,終身教育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許多國家開始了對教師繼續教育的研究。一方面特殊教育教師的職前教育所獲得的知識不能支持教師的實際工作需求;另外一方面,通過一定形式的互動、交流等可以將教師的理論知識實踐化,將知識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隨著社會發展,對特殊教育教師的技能、知識也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加強特殊教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但目前關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專業培訓的研究并不多,研究成果相對欠缺,特別是在貴州省更是缺少這一方面的研究。

  2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該研究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以貴州省銅仁市的五所特殊教育學校(銅仁市特殊教育學校、石阡特殊教育學校、德江特殊教育學校、松桃特殊教育學校、印江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為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所用的問卷來自《福建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專業培訓調查研究》[4]。問卷包括教師的基本概況,教師接受的特教繼續教育培訓的情況,教師平時自主學習特教專業知識的途徑、時間等,教師平時自主學習專業知識的意愿、目的以及影響教師參加培訓的因素等、教師對希望接受的繼續教育的理解。問卷共發放100份,回收82份,回收率為82%。問卷信效度為0.86。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分析

  (1)特殊教育教師接受培訓的現狀。教師參加過的培訓中,與特教有關的所占比重80%以上的有17.1%、60%~80%的有12.2%、40%~60%的有17.1%、20%~40%的有26.8%、20%以下的有26.8%;參加培訓的頻次分別為每年1次47.6%、每年多次34.1%、兩年1次6.1%、3年1次4.9%和5年1次2.4%、幾乎沒有參加過培訓4.9%;接受過的專業培訓級別總體上差異不算大,市級為86.6%、校本為70.7%、縣級為63.4%、省級為51.2%、國家級為42.7%;參加培訓的途徑,最多的是學校校本培訓78.0%,然后是教育、殘聯等相關機構和部門的培訓班64.6%、省內外培訓機構46.3%、省市片區教研59.8%和特教類學歷培訓31.7%,最后是遠程培訓26.8%和其他途徑13.4%。

  專題講座和觀摩教學是特殊教育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方式,都占了81.7%。其他的方式依次是專家具體指導、專題討論、其他和師徒帶教,分別占45.1%、30.5%、17.1%和15.9%;關于培訓的培訓者,76.8%的是優秀特校校長或教師、73.2%的是高校專家教授、54.95%的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如康復科專家)、31.7%的是教研員、9.8%的是其他。接受的特教培訓內容,80.5%涉及教育教學、65.9%與康復訓練有關、59.8%的涉及IEP和康復教育計劃的制訂、54.9%是教育管理方面的、42.7%是關于特殊兒童身心、剩余8.9%為其他內容;在培訓內容構成上,35.4%為理論知識、36.6%理論和技能并重、28.0%以教學和康復等技能為主。

  特殊教育教師參加培訓最常用的考核評價方式是撰寫論文、案例、總結等、然后是綜合考評、其次實際操作和閉卷考試、最后是無考核評價,有82.9%參加的培訓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對培訓人員進行了考核評價。接受的培訓對工作幫助很大的有63.0%、有點幫助的有33.0%、沒什么幫助的有4.0%。上級對培訓持支持態度的有63.4%、非常支持的有32.9%、不太支持和非常不支持的僅有2.4%和1.2%。在培訓費用的承擔上,有64.6%的人費用是全額報銷的、有23.2%的是自己承擔一部分、教育部門全額撥款和自己承擔的都為6.1%。所以,有71%的教師參加培訓是不用自己花銷的,那有29.0%的教師培訓費用是自己承擔或自己承擔一部分,這可能是由于不同級別或不同途徑的培訓要求不同而產生的結果。

  (2)教師平時自己學習的途徑與時間。從調查結果來看,教師平時獲取專業知識通常是上網瀏覽,占69.5%;其次是從講座和理論專著中獲取知識,分別占54.9%和53.7%;還有特教雜志和其他途徑獲取專業知識,分別是47.6%和23.4%;特殊教育教師平時自己學習專業知識的時間,有9.8%的教師每星期有10h以上的時間用來學習專業知識、每星期學習2~5h的教師占34.1%、每星期學習5~10h的教師占29.3%、因為家庭、工作事務繁忙,幾乎很少學習得有26.8%。

  (3)教師參加培訓的意愿程度、目的及影響因素。關于教師們參加培訓的意愿情況,愿意的教師占50.00%、很愿意的39.00%、持無所謂態度的占9.80%、僅有1.20%的教師表示不愿意參加培訓、沒有人很不愿意參加;特殊教育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動機是為了知識的更新和技能的充實,分別占了69.50%和85.45%。12.20%為了提升學歷和學位、9.80%為了評職稱、1.20%為了年度考核和2.40%為其他目的;在關于參與培訓的意愿程度調查中,大部分的特殊教育教師是愿意參加培訓的。但是,教師參加培訓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選擇沒時間和機會少的教師占了53.70和72.00%,而選擇個人承擔費用高、對培訓不滿意、不喜歡、年齡大或職稱到頂,培訓意義不大的分別有7.30%、8.50%、2.40%和7.30%。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僅有2.40%的教師認為自己能很好地勝任工作,無須培訓。

  (4)教師對希望接受的培訓的理解。從調查結果來看,80.5%的教師認為培訓應以特教為主、以普教為主和無須普教的都為7.3%;認為應隨同普教的有4.9%。教師參加培訓的理想頻次,47.6%希望一年多次、40.2%希望1年/次、11%希望2年/次、不想參加的有1.2%,3年/次的沒有人。特殊教育教師認為較好的特殊教育專業培訓的途徑:特別明顯的是選擇其他途徑的教師高達90.2%,選擇殘聯、教育等部門主辦的培訓班、省內外培訓機構、學校校本培訓、省市片區教研、特教類學歷培訓的順序依次排列,分別為57.3%、35.4%、32.9%、28%、12.2%和6.1%。

  關于教師最喜歡的培訓形式,觀摩教學61.0%、專家具體指導42.7%、專題講座、師徒帶教、專題討論、其它,分別為36.6%、18.3%、13.4%和6.1%。最希望提升的知識和技能、康復訓練方面67.1%、教育教學方面53.7%、其他的依次是特殊兒童生理和心理學方面24.4%、學生和家長溝通方面22.0%、教育管理方面12.2%、IEP和康復教育計劃的制訂6.1%。而特殊教育教師最希望的特教專業培訓的內容,選擇理論講授的是最少的僅有6.1%,一半的教師認為培訓應側重操作示范,43.9%認為應該理論和技能并重。

  相關知識推薦:評職稱的論文一定要發表嗎

  關于最希望特教的培訓者,70.7%選擇優秀特校校長或教師、50.0%選擇高校專家教授、39.0%選擇某個領域專家(如康復科醫生)、15.9%選擇教研員;特殊教育教師認為最有效的考核測評方式,選擇實際操作的為63.4%、認為應該撰寫論文、案例、總結等為40.2%、認為應該綜合考評的為39.0%、支持閉卷考試的為14.6%、9.8%支持開卷考試、3.7%認同無考核評價方式。時間的合理設置影響開展培訓的一個重要因素。有30.5%的教師認為在工作期間開展培訓比較適合,39.0%的教師比較能接受在寒暑假培訓、26.8%的教師認為什么時間都可以、2.4%的教師認為應在周末開展,有1.2%的教師認為培訓適合在晚上進行的。

  4結語

  第一,教師們已經接受的培訓現狀方面既有優點,也有不足,優點是培訓的級別多樣化,以市級培訓和校本培訓為主,縣級培訓、省級培訓、國家級培訓起輔助作用;培訓途徑覆蓋面廣,包括了學校校本培訓,教育殘聯等部門主辦的省內外培訓,省市片區教研、遠程培訓,特教類學歷教育等;培訓內容較豐富,涉及教育教學、康復和訓練、個別化評估和康復計劃的制訂、教育管理、特殊兒童生理和心理學、家長溝通、其他等;培訓對教師工作總體上是有幫助的,上級對培訓總體上持支持態度、教師自身沒有承擔培訓費用的壓力。不足是關于特教的培訓比重低、培訓的頻次低;主要方式較單一,多為專題講座和觀摩教學,缺少其他方式的配合;培訓者多為高校專家、優秀特校校長或教師、某個領域專家,教研員和其他較少;將近三分之一的培訓內容仍以理論講授為主;大多數培訓都對培訓人員進行了考核評價,但仍有一部分是沒有考核評價的。

  為更好地改善當前培訓的現狀,首先要增加特教培訓的比重和頻次。其次,要豐富培訓方式。最后,培訓采用考試檢驗方式。

  第二,教師平時自己學習的途徑、時間方面。教師們平時主要從著作、論文等途徑自學專業知識。教師們平時用來自學的時間很少,一天平均2h左右。

  為促進教師自己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儲備,可以通過利用網絡資源,定期給教師發布任務,在手機上通過看視頻,完成相關作業考核,增加教師學習專業知識的機會;除此之外,相關部門也應該要考慮到教師的自身壓力,做到合理安排課時和分配工作任務,減輕教師壓力,提升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第三,教師參加培訓的意愿程度、目的及影響因素方面。首先,近四分之三的教師是愿意參加培訓的;其次教師們參加培訓目的主要是為了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充實自身的技能;最后影響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因素是時間和機會,另外只有極少的教師認為自己可以勝任工作,無須參加培訓。

  所以,在培訓的過程中要牢牢抓住教師的需求,在課程安排上關注教師需要更新的知識和提升的技能,避免形式主義;另外,在教師的培訓機會和時間安排上要做到分配合理,同時,每個學校可以組織培訓分享與交流會,以去參加培訓的教師作為分享者,組織學校的教學習,促進知識的共享。

  第四,教師對希望接受的培訓方面。在培訓比重上教師們認為應以特教培訓為主,普教培訓為輔;培訓頻次上應為每年多次或者每年一次;培訓途徑多集中在學校校本培訓、教育與殘聯等部門主辦的培訓班、省內外培訓機構和省市片區教研,另外有很大一部分教師選擇了其他途徑;希望培訓形式集中在專題講座、觀摩教學和專家指導;最希望提升的知識和技能為教育教學和康復訓練方面;最希望的培訓者是高校專家和優秀特校校長或教師;認為較合理的培訓考核評價方式有實際操作和綜合考試;認為培訓時間應安排在晚上或寒暑假。

  因此,在培訓過程中,要關注到普特教知識的分配比重。其次,在培訓途徑和形式方面,一方面在保留已有途徑的基礎上,還應展新的培訓途徑,滿足教師對新培訓途徑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多提供實操性強的培訓。再次,要多增加康復方面的培訓。可以建立特校與高校之間的合作,高校專家與優秀特校校長和教師的強強聯合,建立特教培訓團隊。最后,要采用多種方式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考核,培訓時間盡量安排在教閑暇的時間。——論文作者:劉天梅,陸艷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