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25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中小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礎,只有基礎打好,學生才能在學習道路上走得更遠。新課程能革故鼎新,采用更具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讓教學管理更適應社會發展。同時,新課程的推廣為小學教學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我們要抓住時代賦予的機會,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積
摘要:中小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礎,只有基礎打好,學生才能在學習道路上走得更遠。新課程能革故鼎新,采用更具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讓教學管理更適應社會發展。同時,新課程的推廣為小學教學提供了很多新思路,我們要抓住時代賦予的機會,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積極創新教學手法,在傳統教學手法上引入多媒體手段,在課堂中插入PPT、影音、視頻等,讓教學活動更加直觀便捷,學生還可以自己做課堂的主人,通過小組學習完成整個學習過程,包括預習、課堂學習、復習等,大大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以新課程為背景,對小學教育教學管理進行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小學教學管理 素質教育
引言:
時代的發展引領了教育的發展,小學教學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好的管理方式才能為教學有序展開提供基礎,傳統教學思路在新教育理念的沖擊下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課程引導的新型教學管理方法,這種更新換代使小學教學管理體系更為完善,同時更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管理思想未能與時俱進
小學教育理念中,教育者一味地想要提高教育上面的成果,而忽略了教育對象其實只是一群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在孩子的理念中并不知道什么是成績的提高,老師的教育方式直接地影響到了他們。由于他們的年齡尚輕,在行為語言和自我控制上面多少會有偏差,淘氣、叛逆等情緒會經常地體現出來。然后教師在這個時候采取的態度通常是教育和批評,甚至是肢體上的懲罰。這樣的教育方式直接就會影響到孩子和教師之間的相處關系,讓孩子不敢與老師接觸,有什么很好的想法也不能及時與老師溝通,這樣很不利于教育工作的發展。
(二)教學管理與信息化結合不充分
新課程背景下,很多學校都提倡信息化教學,但教學管理與信息化結合并不充分,其一是在偏傳統的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囿于自身的理解范圍和能力,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上建立應用標準,比如單純的在技術上引入了信息化手段,或者由原來的板書講課變為了PPT課件講課,學生也從上課當面回答問題變成了可以課后將答案“上傳”等,教師覺得自己將信息化應用的非常好,自己的課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實際上呢?教學效果沒有絲毫的提高,因為信息化教學手段除了具備課堂演示功能和信息傳輸功能外,還有情境探究、協商交流、知識建構和創新、自我診斷和反饋的功能,而老師的做法并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的最大效果,因此并不值得肯定。其二是將各種信息化手段充盈于課堂,過于注重技術性,并沒有針對學生的“痛點”進行教學,使用視頻導入、虛擬仿真體驗、平臺討論、匿名投票、彈幕發言、隨機搶答、在線測評等方法,而學生真正需要的針對性解析、小組討論、課后點評等環節全部換成了信息化的手段,大量擠占學生的時間,久而久之,學生對這些嘩眾取寵的手段失去了興趣,這種所謂的“信息化”也就沒有了市場。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學管理的對策
(一)提高教學管理模式
時代發展會淘汰一批有一批陳舊的東西,教育管理方式如果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也注定逃不脫被拋棄的命運。從學校硬件設施看,可以引進更多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設備,這樣可以豐富教學手段,讓原來的黑板加粉筆組合換成了多媒體,使課堂信息化,影音結合的多媒體設備十分受小學生歡迎,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將枯燥的課文有聲化,將死板的內容生動化,改變原來死氣沉沉的教學環境。從軟件設施看,要引進多種教學技巧及教學方法,將教師和學生置于共同的學習氛圍中,拋卻老師為主角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師生之間的溝通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橋梁,教師可以通過暢通溝通渠道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學習狀態、學業訴求以及未來規劃,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模式,對課堂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完善教學內容,通過反復的調整完善,構建出一個師生間最優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模式。學生則要本著“學而思,思而做,做而優”的理念,提升學習理解能力,將道德法律知識學精學實,這樣才是對教師的最好的回饋。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要想教好學生,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教師要掌握課堂的節奏,做知識的引路者,恰到好處的指點,而不是讓學生如無頭蒼蠅一般亂作一團。更有甚者,沒有領會課堂時效性的精髓,反而將片面性發揮到極致,比如有些語文課堂中,教師為了追求所謂的熱鬧的課堂氛圍,對學生投其所好,盲目地允許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文章和段落學習,還美其名曰“自主學習”。筆者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并不具備真正的學習吸引力,他們自己挑選的文章段落并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反而會給自己留下太多短板,久而久之,知識的漏洞就會越來越多,查漏補缺能力又不夠,如此一來,基礎很難打好。這種盲目跟風遠遠達不到系統學習的水平,放任自流的態度也并不是我們追求的“學習自由”。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課堂必不可少的,要想發揮好師生共同作用,提高教師素質是必須的。
(三)引入并發揮微課的作用
微課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微課應該怎么制作呢?每個學校,每節課程都有其特殊性,難道我們能一直利用已有的課程進行教學嗎?答案顯然是不能的,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要學會親手制作微課,這樣才能更加有針對性地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班級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微課制作。如班級里面女生居多,就要制作一個偏向于女同學學習的課程模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套用已有的現成模式。因此,微課制作也就成了教師需要掌握的新技能,微課制作要具有針對性,這樣有利于知識點更好的進行細致的分步驟講解,讓學生更加直觀,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教學質量。
相關知識推薦:小學教師如何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三、結語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棟梁。提高小學教育水平也是國家教育方面十分重視的一項。新課程改革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注重提高綜合素質,督促學校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學管理,以新時代發展為契機,提高教學能力,完善教學制度,給學生創造舒適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提高教學效率,增強自身綜合素質。——論文作者:王蘭珍 王曉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