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25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我國全面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再加上城鄉一體化發展速度加快,農村教育近年來得以飛速發展,尤其立德樹人引領下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與農村孩子的身心發展以及價值觀念塑造息息相關,作為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者,更要把握農村教育實情,探尋課
摘要:在我國全面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再加上城鄉一體化發展速度加快,農村教育近年來得以飛速發展,尤其立德樹人引領下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與農村孩子的身心發展以及價值觀念塑造息息相關,作為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者,更要把握農村教育實情,探尋課程教育的有效路徑與實施措施,期望能為農村教育發展貢獻力量,促進農村孩子提升道德品質與人格修養,讓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在農村落地生根。
關鍵詞:農村小學; 道德與法治; 有效教學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小學生生活體驗息息相關的課程,如果脫離生活實踐而空談德育,顯然不符合教育的初衷。因此農村小學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活動,必然要遵循本土實情,考慮農村孩子的性格特征、認知水平及生活閱歷,設計適宜的課堂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知真理,體會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現實意義,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有關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教學措施,本文分享教學經驗如下:
一、以生為本,推進對話活動
追求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性,要改變傳統老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樹立教育新觀念,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熱鬧的師生互動中讓學生有所收獲。無論新課標還是新教材,都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自由、趣味、民主的課堂活動中細致地觀察、分析、思考與體驗,以此掌握知識、開發智力、挖掘潛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需求。例如,學習《我們的好朋友》時,圍繞“如何成為好朋友?”,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圖,同時思考問題:“這些同學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你在生活中有哪些好朋友?為什么你們能成為好朋友?”圖文并茂的教學過程,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由淺入深地獲得啟發,也體驗了“友誼”的意義,懂得好朋友之間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通過整節課的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大家對知識點有了深刻的領悟,再從課本延伸到生活,落實學以致用目標。
二、趣味課堂,引領身心成長
小學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期,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價值,有利于幫助農村孩子建立正確的思想認識,養成良好的道德規范,這對他們的學習與成長都有積極作用。為了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教師應結合學生實情探索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方案,激起學生的參與動機與探索欲望,讓大家在趣味的學習體驗中夯實基礎知識,引領身心成長。例如,低年段學習《我的好習慣》時,上課時老師不要急于講解教材中的內容,而是帶到教室一面鏡子,讓學生觀察鏡子里的自己,衣著是否規范整潔、頭發是否整齊干凈,同學之間互相點評,一片其樂融融;然后再以講故事的方式介紹因為不注重個人衛生而鬧出笑話的趣味小故事,以此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一下子調動了課堂的氛圍,大家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學習狀態,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習有效性,而且也借此反思自己的行為,形成講衛生、注重個人形象的好習慣。
三、生活體驗,調動情感共鳴
基于教育心理學角度為出發點,只有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才能激起探究學習興趣,達到化難為易的教學效果,促進知識遷移與運用。尤其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價值,教師更要結合每節課不同的教育內容與教育目標,挖掘更豐富的生活化資源,創設趣味精彩的生活化情境,以此激活學生的參與斗志,調動情感共鳴。例如,學習《請到我的家鄉來》時,課前設問啟發,導入新課:“大家喜愛我們的家鄉嗎?有一批外地朋友要到我們家鄉來做客,作為小主人,你應該如何展示自己的家鄉風貌呢?”很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從家鄉的風景名勝、飲食文化、歷史故事以及民俗風情等多個層面討論,大家興趣盎然,熱愛家鄉之情油然而生。隨后,老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我國更多地方的美麗風光,介紹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與歷史內涵,由此激活學生的民族情結,滲透家國情懷。
四、主題實踐,提升道德修養
結合農村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與生活閱歷,開展豐富精彩的主題實踐活動,增強生活體驗,潛移默化地提升綜合素質,這也是新形勢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根本任務之一。尤其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給課堂帶來更多新鮮的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例如,學習《空氣清新是個寶》時,圍繞“我是環保小戰士”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首先將大家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課前自己收集與環境保護主題相關的資料內容,了解空氣污染對人們的生命威脅,調研本地環境污染與破壞情況,反思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不良行為影響環境問題。然后在課堂上,各小組由一名代表發言,展示課下調研成果,談一談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環保小戰士,樹立“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的意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哪怕從身邊每一件點滴的小事做起,逐漸改善空氣質量。通過一節課的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掌握了環保小常識,也成功提升道德素質。
總之,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們農村小學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活動也有了自己的特色,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大開眼界,我們一起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在立德樹人思想的引領下,顛覆了傳統的教育認知,使得課程教育更有靈性、更有深度、更有效果,學生不僅掌握了豐富的德育知識,而且更好地體驗生活、回歸德育本質,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與行為習慣,端正自身的言行舉止,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德育熏陶與感染下實現老師與學生共同進步。——論文作者:王詠 李曙光
相關期刊推薦:《法制博覽》雜志由共青團山西省委主管、共青團山西省委和山西省青少年犯罪研究會主辦。設有:博士論壇、熱點筆談、立項課題、法學研究、法律實務、司法實踐,法制園地、法與社會、法與經濟、法治論壇、學術前沿、社會管理、文化教育等欄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