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09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書法是中華民族三千年智慧的結晶,但學生學習書法的過程有時是單調乏味的,如何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愛上這博大精深、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書法教師和語文教師的責任。運用比況的方法,將抽象的漢字符號變為感性的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形
[摘 要]書法是中華民族三千年智慧的結晶,但學生學習書法的過程有時是單調乏味的,如何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愛上這博大精深、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書法教師和語文教師的責任。運用比況的方法,將抽象的漢字符號變為感性的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形象,過目不忘的形象,或者從學生耳熟能詳的音樂和經典詩詞中找到的形象,就能事半功倍,提高書法學習效率,從而讓書法的種子深深扎根在孩子們的心田。本文從認字、筆法、結體、章法四個方面論述了如何運用形象比況讓學生從感性角度認識書法,學習書法,也是本人從事書法教學二十年的一點探索。
[關鍵詞] 形象;比況;認字;筆法;結體;章法
我們認識事物,一般從感性與理性兩個角度。目前的書法學習,偏重于從理性角度分析字的寫法。如我們會分析字義來達到認字的目的,會用量角器量取筆畫傾斜的角度來分析筆畫,會通過字內空間的大小對比分析字的結構,通過畫直線和斜線來確定整篇字的章法布局。此法雖能直中要害,提高教學效率,但會使本已單調乏味的書法課更加抽象,學生也很難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為此,書法教師更應該想辦法讓書法課變得感性細膩,比如——通過形象比況讓抽象的符號變成具體的形象。
一、首先是“認字”環節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引據《易經》所載:“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又古史書《世本》與《荀子》《韓非子》稱:“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這些都道出了最早的漢字形體來自先民觀物取象的真實過程,因而漢字有著與生俱來的、與圖畫近似的特點。
漢字中,很多字難認易錯,通過分析其起源時的象形文字,即可迎刃而解。如“秉”字。造字時為:手持一禾①(圖1),篆書為(圖2),后來筆畫趨于平直,即為“秉”。這種分析字的形象的方法,比教師講多少遍筆畫筆順、橫筆等距更讓學生終生難忘。如“炙”字。造字時為:在火上燒烤肉食,上邊是肉塊,下邊是火,十分形象(圖3)。如“政”字,《說文解字》中稱:“政,正也”。政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雖寫法略有不同,但均是手持棍棒或武器(圖4),指揮、引導人的腳(圖5)走向一個方向或目標(圖6)。其文字演變過程為圖7,通過這種文字起源的引導,學生會將感性圖片(圖8)與抽象的“政”字聯系在一起,從而達到掌握的目的。
分析字的起源和發展會讓書法學習變得生動有趣。這是我講授《心部》一課時的課件,當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心”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秦隸—漢隸—楷書的演變動畫(圖9)時,學生對“心”字篆書、隸書、楷書的寫法就有了深刻的印象。我再點撥古人認為心是思維的器官,學生就能理解帶心部的字大多與思想感情有關,從而掌握帶心部的一系列字,如想、慈、悲、思等的涵義。
那么如何讓學生掌握“心”的字形?我以一個字謎和圖片(圖10)來比況,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小勺兒,炒豆兒,炒了三,蹦了倆。
學完生字以后,學生進入創作環節,我以學生耳熟能詳的《游子吟》唱誦(圖11)為背景,讓學生最終將“心”字底的寫法與終生難忘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聯系在一起。
我們來分析本節課學生從心臟這一形象開始,到小勺兒炒豆兒的形象比況,到經典詩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唱誦,他們一直處在一個感性的、形象的情境中,這無疑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漢字是蘊涵自然萬象之美的象形表意文字,我們書法教師或者語文教師真的沒有理由把書法課上得干巴巴的,通過這種感性圖片與抽象文字的結合學習,孩子們一定能被激發起對中國古老文字的無限神往,而這,不正是我們書法教師或語文教師的責任所在嗎?
二、運用形象比況學習筆法
鐘繇《用筆法》中云:“去若鳴鳳之游云漢,來若游女之入花林,燦燦分明,遙遙遠映者矣”。如果教師能讓學生體會到:行筆如鳴鳳游于云漢,回鋒如少女游于花林,則學生對行筆和回鋒定會有新的感悟。
本人對鐘繇小楷臨習多一點,臨習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鐘繇的字會給你驚喜,現代人寫慣了橫平豎直的鋼筆楷書,更渴望“生動”的楷書②,但“如何寫?”也成了我們頭疼的問題。我們看下圖《賀捷表》(圖12)中的“命”“徐”二字,“人”字頭中撇畫末尾與捺畫起筆的承接(即空中連筆),需要反復練習,學生會感覺枯燥單調,而“鳴鳳游于云漢”不正是這個運筆動作的形象比況嗎?如“禍”字,示字旁撇畫末尾上挑與豎畫起筆承接,短豎收筆再上挑與點畫起筆相承接,其行筆正如“少女游于花林”。舉一反三,學生就能掌握鐘繇筆法的“回旋往復”之特點,進而寫出“飛鴻戲海”、“舞鶴游天”的生動楷書,而這種自然流麗、多天工而少人為的楷體之美又正是目前所難能可貴的。
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一句來形象比況王羲之的書法之美。王羲之用他的絕世書法為后世所有的學書人建立了一個港灣,后世文人所有的“書法之舟”,都要在這個“港灣”停泊。但王羲之書法難學,學成者甚少。明代王寵為少數“學成者”之一。以下為王羲之的《妹至帖》和《王寵行草書少陵廿五絕句》(圖13)。
分析兩帖的筆法,我們可以看出王寵筆法正是傳承王羲之而來!睹弥撂分“憂之可言”的“言”與《王寵行草書少陵廿五絕句》中“無處告訴”的“告”收筆皆捻管。“捻管”即:通過書寫者手上捻動筆管,讓柔軟的毛筆筆毫的不同部位著紙寫出點畫。這樣書寫速度會很慢,感覺更費力,寫出的點畫也更沉實和厚重。
邱振中先生有一段“飄揚綢帶”的形象比況:假使我們不把作品中的點畫當作線,而是當作各種形狀的塊面來觀察,點畫具有強烈的雕塑感……這種豐富性、立體感都得之于筆毫錐面的頻頻變動。作品每一點畫都像是飄揚在空中的綢帶,它的不同側面交疊著、扭結著,同時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它仿佛不再是一種扁平的物體,它產生了體積;這一段的側面暗示著另一段側面占有的空間。③
邱先生的這段形象比況準確地描述了羲之書法中的線給我們的體積的感覺。今天,我們無法揣測王寵是用什么方法感知的,但他的確靈敏地捕捉到了王羲之筆法的精髓,從而寫出了王羲之的瀟灑出塵的風骨和氣韻。
其實,運用形象比況學習書法的鼻祖,正是王羲之的老師——晉代的衛夫人。從她的書論《衛夫人筆陣圖》中,我們可以想象她的課堂會是多么地生動有趣!“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我仿佛看到她的學生聽到 “墨豬”一詞時發出的開心而會意的大笑,“橫如千里陣云,豎如萬歲枯藤。”衛夫人這些關于點畫的形象比況我們當代書法老師依然在用。
當然,有些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比況,今天的學生未必能理解,我們可以將這些晦澀難懂的比況換成現在學生所能理解和掌握的通俗易懂的比況。如捺的教學,衛夫人將捺比況為“崩浪雷奔”,這個比況主要是指捺畫的動勢,學生不太好理解。我思考要找學生印象最深刻的形象,讓學生能過目不忘的形象,或者能從學生耳熟能詳的音樂和經典詩詞中找到形象。
這樣的形象比況,學生能一下子形聲兼備地把握“捺”的寫法。我也希望本節課后,當學生唱起“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時,腦子里呈現的除了抗日英雄的形象,還有一個捺畫的形象。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后,再通過筆法練習,就能做到得心應手。
三、運用形象比況學習結體
唐代虞世南《筆髓論》中說:“字形者,如水在方圓,豈由乎水。且筆妙喻水,方圓喻字,所視則同,遠近則異,故明執字體也”。
此段虞世南主要是用“容器”和“水”來比況“筆墨形態”和“意境”,即筆墨形態是外表的、有形的、可視的,而意境美是內在的、無形的、不能直觀的。但我更喜歡用這個比況讓學生理解字形結構的變幻萬千。如下圖虞世南《孔子廟堂碑》一段中(圖16),兩個“神”字的結構處理,第一個為縱向,字的外輪廓為長方形,就像水盛在長方形的器皿中,中宮收緊,示字旁撇畫收斂,申字縱向伸展,主筆豎畫處理為懸針豎,更顯剛俊。而第二個“神”字取橫勢,字的外輪廓為正方形,示字旁撇畫向左橫向伸展,左右兩部分中間空出距離,申字豎畫處理為垂露豎,更顯敦厚,整體就像水盛在正方形的器皿中。
我們給學生講字的結構時,自然會講字的縱勢與橫勢的變化,但學生往往聽得似懂非懂,在此將之比喻為一個“長方形器皿”和一個“正方形器皿”,學生就能一下子明白,為什么第一個“神”字撇畫要收住?因為伸展的話就伸出了器皿;第二個“神”字撇畫為什么向左橫向伸展?因為方形的器皿有足夠的空間讓其伸展。
楷書結構的變化除了縱與橫,還有收與放、疏與密、斜與正等等,正如姜夔在《續書譜》中論道:真書以平正為善,此世俗之論,唐人之失也。古今真書之妙,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
時至今日,“以平正為善”更是成了當代學生和成人寫鋼筆字的主流,甚至很多語文老師要求學生必須橫平豎直,向印刷體靠齊,真是令人扼腕啊!能將形象比況引入書法教學,引入語文寫字課教學,哪怕教師稍有意識,就可能避免出現以上的弊病。
楷書的結體都有這樣豐富的變化,行草書的結體就更是如風云變幻了。唐代蔡希綜的《法書論》中云:凡欲結構字體,未可虛發,皆需象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若山若樹,若云若霧。蔡希綜將字的整體意態絕對化為“皆需象其一物”,我的理解即是打破了字的原本的結構,即“字非字”也,即在書法家的眼中,字是“鳥”,是“蟲”,是“山”,是“樹”,是“云”或是“霧”。——論文作者:徐紅玲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書法》(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刊。品質至上、讀者至上。Z愛刊物的經典性中增加親和力,在學術高端與學術的前沿中增加可讀性。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清賞_每期一品、廣告、清賞_尺素清芬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