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19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 習慣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的特性,成為一種自動化行為。好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不良習慣也將貽害無窮。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從小培養怎樣的習慣,成人后就會形成怎樣的品性。近代教育家葉圣陶也說:教育就
【摘要】: 習慣一經形成就具有穩定的特性,成為一種自動化行為。好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不良習慣也將貽害無窮。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少若成天性,習慣成自然。”也就是說,從小培養怎樣的習慣,成人后就會形成怎樣的品性。近代教育家葉圣陶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養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種好的習慣。毫不夸張地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
【關鍵詞】: 行為習慣 養成教育 探討
葉圣陶先生曾說:“習慣是從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而且都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只有努力拓展教育空間,加強橫向聯系,把單純的課堂教學擴大為多渠道參與的教育網絡,創設全方位育人的環境,才能達到整體優化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談談本人粗淺認識。
強調行為習慣,發揮教師的表率示范作用
小學生都是來自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他們生活環境對自身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現在的家長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一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導致家長只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關注,而忽略了對其行為習慣的關注。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農村教育》是由教育部城市與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辦公室 中國職教學會農村教育改革委員會 中國成教協會農村成人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的期刊。主要欄目:刊首語、高層動態、特別報道、專稿、留守兒童教育、基教經緯、職教縱橫、成教天地、圖文信息、社區教育、工作心得、教海探航。
對于這種現象,學校在實行德育教育的工作難度也很大。因為現在的小學生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所以教師很難改變他們的思想,甚至好多學生會對教師提出的想法進行反駁。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通過自己的行為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受到感染。榜樣往往能對學生的教育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教師一定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利用自己的行為和品德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把以前的說教的授課模式,以及空洞的道德思想變成人格化的一種授課方式,使得對學生的教育能夠滲透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學生上課的時候,學生集體向老師問好。在集體打掃衛生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給學生樹立勞動模范。在升國旗的時候,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到其中。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教師都可以為學生樹立一個榜樣。
二、重視規則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為能夠正確建立學生文明觀,培養良好學校生活氣氛以及學校校風內容,我們應當注重“人本”教育。
以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通過常規校園學習規定,加強學生在《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習。并使學生在校園當中能夠保障課堂紀律,遵從老師重視道德,提高學生生活責任感以及自我學習能力以及能夠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學生擁有良好自我控制能力。
召開“學榜樣,樹理想,做主人”的主題中隊會,鼓勵學生像榜樣那樣嚴于律已,自覺矯正不良行為,學習榜樣的思想和舉止,選擇方向,積極向上產生奮發進取的動機。
教師與學生一同品讀書籍,傳承文學經典。要求各個班級班主任自主選取一本適宜本班學生閱讀的作品,如《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著作,使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文學涵養,并懂得了為人處世的方式。
三、重視家校結合,構建良好的教育體系
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持久而又復雜的基礎工程,它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養成教育要靠兩者的“合力”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平臺,小學生的養成教育離不開學校每一個教師的辛勤付出,既教書又育人,在學校內部,每個教師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例如,學生的書寫習慣需要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嚴格要求,多關注孩子的書寫習慣,這樣能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關注細節的東西多一點,小學生的衛生、紀律等方面的習慣,通過班主任的指導糾正,寫字的姿勢和不好的習慣就會改掉。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更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第一個引導者,可見,父母在兒童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界曾流行這樣一個有趣的數學算式:5+2=0,老師在平時的時間認認真真輔導了5天,得到了一定的學校教育成果,過了一個雙休日就全部喪失殆盡,養成教育既離不開學校教育,更離不開家庭教育,只有兩者結合起來,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滲透始終,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家長都應該掌握的一門教育藝術。這一門教育藝術要想得到改善,就必需要發揮家長在對孩子培養過程中的作用,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需要和學生的家長溝通,向他們及時反饋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并且說服家長與教師一塊培養學生。教師應該為家長有做法不到的地方提出糾正意見,給出一些培養孩子習慣的正確指導,例如,家長要讓孩子在家里面主動幫助父母完成家務,嚴格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杜絕孩子吸煙等不良行為,為孩子構造一個家校合為一體的教育模式。
四、開展評價活動,落實養成教育的習慣
1、評價可以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的養成,針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的評價是培養學生道德思想的常用方法,學生在接受評價的過程中能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當學生受到鼓勵的時候就會一直把這種良好的習慣給延續下去。
2、對于小學生而言,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當學生犯了錯,教師不是首先就是批評學生,而是先要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以及他們的心里想法。然后為他們提出適當的思想教育,糾正他們的錯誤想法,改變他們的態度。
3、教師要在培養學生道德中起到表率作用,多以鼓勵學生為主,在生活中要用體貼的話來關心學生,對他們做法不到的地方給予關心和暗示。同時對于表現好的同學讓其他同以他為榜樣,比如每周在辦理評選出“班級之花”,在生活中對于生活能力強的孩子獎勵“生活之星”的稱號,同時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教師應該體貼入微的關心他們,鼓勵他們下次可以做的更好,當這些學生取得進步時對他們獎勵“進步之星”的稱號。這樣學生就會努力好好表現,爭取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可以鼓勵學生,可以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取得更多的進步,也能帶動其他的同學效仿表現好的同學,能夠讓學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抓好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既是發展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良好的習慣,家里只是重視學習成績,在以后很有肯能走向歧途。所以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就需要我們全體教師、家長、學校還有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努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細節入手,從小事抓起,學會采用合理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共同打造孩子們美好的明天。——論文作者:王春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