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2020-10-17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普遍采用同步教學方式,將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復習舊知識(教師采用提問或考試方式了解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情況);講授新課(教師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將新知識傳授給學生);鞏固新課(通常采用做練習題的方式鞏固重點、難點知識);布置作

  摘要: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普遍采用“同步”教學方式,將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復習舊知識(教師采用提問或考試方式了解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情況);講授新課(教師采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將新知識傳授給學生);鞏固新課(通常采用做練習題的方式鞏固重點、難點知識);布置作業(圍繞本節課知識布置課后練習題)。從上述四個環節可以看出,知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單向傳輸的態勢,教學預設與生成不足,難以滿足當代學生的思想、認知特征。文章基于翻轉課堂的理念,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的方式,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的靈活性與主動性。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翻轉課堂;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引言

  翻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結構的顛覆,重新塑造了教與學的流程,采用課前向學生發送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自學、課中教師講授或學生合作促進知識內化、課后學生鞏固學習重難點知識的方式,將學習的決定權由教師轉移至學生,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解答學生自學過程中的疑惑、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自主學習策略、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式等全部由學生決定。但由于小學生自我控制及管理能力較差,自主學習效果較差,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翻轉課堂。

  學生參與,共制微課

  構建翻轉課堂的前提條件為整合學生感興趣的、符合小學生認知及身心特征、與教學內容聯系緊密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時代,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計算機等技術廣泛收集、篩選學習資源。其中微課具有時長短、內容精煉、主題突出的特點,每一段微課視頻內涵一到兩個數學核心知識,并支持回放、暫停等功能,學生可控制學習的節奏,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網絡平臺上微課質量良莠不齊,不符合學生實際數學情況。為此,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制作微課,請學生扮演微課中的“主角”,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以及微課的親切感。

  相關期刊推薦:《黑龍江科學》(月刊)創刊于2010年,是由黑龍江省科學院高技術研究院主辦的報道黑龍江省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研究成果和新技術成就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報道內容包括能源、材料、化工、機械、動力、電氣、電子、信息與控制、計算機、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市政環境、道路、橋梁、交通工程、工程力學及有關交叉性科學相關的學術論文。

  以《圓錐體體積》課程為例,本節課學習知識中包含數學實驗的內容,教師請四名學生分為兩人小組共同進行實驗,實驗工具包括:內部中空,底部封口的圓柱體、兩個圓錐體(其中一個與圓柱體同底等高)、足量的水。實驗過程為:在圓錐體內灌滿水,逐次倒入圓柱體內,驗證圓錐體體積與圓柱體體積間的數量關系。教師可將學生操作失誤的實驗過程轉化為生成性學習資源,最為“大家來找茬”活動的素材。

  自主預習,確定目標

  以《圓錐體體積》課程為例,教師通過班級微信群、QQ群將本節課的自學資料發送給學生。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自學的興趣,教師可在微課、PPT等資料內插入鼓勵性的話語,如“再堅持一下,馬上學習完畢”等,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繼而積極投身于學習。同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抓住自學的重點,可以在資料中呈現引導性問題,如1、還記得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嗎?2、為什么實驗中要設置兩個不同的圓錐體呢?3、觀看微課(或其他資源)后,大家能夠總結出圓錐體體積與圓柱體體積之間的數量關系嗎?這一關系所需的前體條件是什么?4、大家在自學中遇到了什么問題?請記錄在自學本上吧。

  學生可以從教材上找尋問題的解決對策,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討論,此種教學方式較為新穎,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以學為主,導撥釋疑

  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圍繞學生自學過程中產生的難以解決及共性問題組織教學活動,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降低學生解決問題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在探究、質疑、反思等一系列活動中內化數學知識。教師需要組織課堂紀律,把控活動的節奏,當學生通過合作或自主探究也無法解決問題時,需要鼓勵學生并為學生提供思路,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圓錐體體積》課程教學中,學生掌握基本的圓錐體體積知識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解題過程中。因學生自學過程中可能存在多元化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教學方式,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首先解決自學的問題,隨后合作完成例題,最后形成自學——致用的知識獲取路徑。

  課后復習,鍛煉能力

  課后復習是對數學知識的鞏固及二次思考。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作業布置形式,利用小課題鍛煉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及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課題研究是國外數學作業布置的主要形式,學生完成小課題研究的過程為問題生成—組建研究小組—制定活動方案—實施活動方案—匯報與交流。每一環節都需要學生自主探索,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小課題研究能夠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知及體驗數與圖形,對于培養學生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需要在學生研究過程中加以指導。學生學習《圓錐體體積》相關知識后,教師可布置“生活中的圓錐體與云主題”課題研究作業,請學生選擇家庭住址較近的同伴組成小組,制定活動方案,如在小區內、商場等場所,以拍照或繪畫等方式收集圓柱體及圓錐體的應用實例,并通過感受立體圖形的美感“設計”室內裝飾品,標出圓錐體及圓柱體的底面半徑與高。最后,教師可以開展匯報活動,各小組分享課題研究成果,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圖形知識的理解。

  結束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翻轉課堂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靈活性、主動性。為此,教師可以請學生參與共同制作微課,激發學生自學興趣;以鼓勵性話語及精心設計的學習資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因;在課堂上注重以學為主,開展合作、探究等教學活動;運用小課題改進作業布置方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論文作者:張同山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