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10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語 文課 程標準》 明確指 出:學生是學 習和 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 學生身心 發展和語文學 習的特 點,激 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倡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 一、 轉 變教學觀念 ,以人為本 長期 以來,受傳統思想 的影 響,教 師對
語 文課 程標準》 明確指 出:學生是學 習和 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 學生身心 發展和語文學 習的特 點,激 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倡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
一、 轉 變教學觀念 ,以人為本
長期 以來,受傳統思想 的影 響,教 師對 學生 的認識存在著較大偏 差,忽視學生現 象普遍,往往 只管教 ,不 管學。因此要改進 教學方法 。首先 ,必須 樹立 以學生為主體 的教學理念 ,明確 “學 ”是教學的中心,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學 習的主體、認識 的主體 ,發展的主體,必須 突出學生 的主體性 。
學生的主體性集中表現為學生 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主動參與 、合作學 習、尊重差異、體驗成功 是主體教育 的基本特征 。
體現 學生的主體性 ,要力求做 到 “精講 多練 ”,教學中各個環節哪 些要精講,講到何種程度 ?哪些要練 習,怎樣練 習效果好 ?都要 按 “主體性 ”要求重新 定位 ,重新研 究。要 突 出學生活動 ,激 發學生主動參 與,要求教師放開手腳 ,放 扶結合 ,讓學生在 自主學習中逐步掌握方法 。
二、激 活主動性 ,培養持久學 習能力
我們在教育教學 中要有 明確的學習 目標 ,并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學情制定 出近期 目標和 長遠 目標 ,使學生 目標明,方向清 ,引發其主動求知的動機 。在教學 中,教師 要通 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來維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知之者 ,不 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樂之者”,這就 要求教師努力提高授課水平,每 節課都 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同時要有或 多或少 的生命感悟,,有不可重復的激情 、靈感,永遠保持課 堂教學 的新鮮感 。要關愛每一位 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新 型師 生關系 ,尊重學生的人格 ,尊重學生的 自尊 心、自信心 、好奇 心,樂于聽取不 同意見。允許學生在學 習和個性發展上存在差異,培養 學生濃厚學習興趣 。
相關論文可參考:如何加強高中英語自主學習措施
三、加強學法指導 ,發展學生認知能力
1.閱讀方法訓練
閱讀 的方法 多種 多樣 ,如 “泛 讀一通讀一精讀 一研讀 ”層層遞進 閱讀法 :宏觀 閱讀 (從大處著 眼,整 體把握 )、微觀 閱讀 (從細 處著墨 ,精雕細刻 )、比較 閱讀 (通過 比較鑒別評析 ) “三步 閱讀法 ”;由此設計 了 “導讀 一放讀 一 自讀 ”進行循序漸進 的指導訓練 ,使學生逐步 “學習 一學會一會學 ”,達 到 “領會學 習一主動 學習一學會學 習”。通過 一系列方法訓練 ,學 生逐漸形成 以認讀 為起點的理解性 閱讀 能力, 以借鑒為 目的的欣賞性 閱讀 能力, 以質疑為核心 的研 究性閱讀能力 ,以超越為 歸宿 的創新性閱讀能力,拓寬學生 自主發展 的空 間。
2.思維方法訓練
學 習的結果不 只是覺得知識 ,更重要 的是鍛煉優化 學生智力 。培養學生的多向度 思維 ,教師要善于設障立疑 , “問則疑 ,疑 則思”。善于 向學生提 出挑 戰性 問題 ,使學生 無疑處有疑 ,要 善于組織研討 ,讓學生 的思維在碰撞 中激發火 花,提高獨立思考和分析 問題、解決問題 的能力 。
3.創新能力訓練
課堂教 學必須把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的學 習能力、開發學生潛 能作 為教學的根本任務 。努 力實現課堂教學 的最高境 界一一 “不教 ”,即學生 自主學 習、自主探究、自主創造、自主發展。為此,我們 的課堂教學必須從 “封閉教學”走 向 “開放教學 ”;從 “全盤教學”走向 “選擇教學”;變 “書本學習” 為 “實踐學習”;變 “任務學習”為 “發展學習”。
四、聯系生活,拓寬語文空間
語文是人學 ,與人交往 的環境往往是 學語 文的佳境 。蒲松齡 不正是在與眾人聊 天之 中,觸發積累,寫成不朽之作 《聊 齋志異》的嗎?語文教師是人 師,應 當啟發學生樹立“交往 即學習” 的觀念 , 自覺將 自己與人 交往 的過程轉化為學語文 的過程。語文 的信息往往是 以物質 為載體的,有限的文學教材 與無限的生活載體互補起來 ,這 才是語文的特性 ,語文 的優勢。如 “東方時空”等 電視節 目,除了增添信息量 、擴大知識面 、接受新思想、學習新表達 、貯 蓄新 材料之外,還能激發 學生關心社會、關心人生、關心大 自然的責任感與參與意識培 養他 們追求真善美 、鞭撻假丑惡 的完美人格 。將其納入教 學環節,適當化用 ,對于救治學生脫 離現實、缺乏責任感 等人文素養 “貧乏癥 ”,克 服語文學習淺顯化 ,杜絕 “灰色作文 ”,“浮華作文 ”,收效尤佳 。
總之,教師在教學實踐 中,必須 改進教學方法 ,給 學生提供 自主 學習的空間 ,拓 寬其主動 發展的天地 。學生學 習方法 掌握得 如何,學習能力形成得 如何,關鍵在于教師如 何教。教師的教法必須有利于學生 學習方法的形成 。學生掌握 學習方法既是學習的前提條件,又是學習的終極 目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