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24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數學有獨特的符號體系、邏輯關系和語言表達方式,其學科特點與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形成了沖突.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就需要教師在了解幼兒數學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教什么如何教教誰的領域教學知識.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
數學有獨特的符號體系、邏輯關系和語言表達方式,其學科特點與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形成了沖突.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就需要教師在了解幼兒數學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教什么”“如何教”“教誰”的領域教學知識.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深入學習,教師能夠針對幼兒的學習特點,注重創設幼兒數學活動的情境,幫助幼兒習得數學知識和前概念,實現幼兒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交互式電子白板因其具有直觀性、形象性、互動性等特點,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被廣泛地運用于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指導幼兒實踐操作,實現幼兒在數學活動中有效學習.但是我們經?吹,在數學活動中,教師沒有立足于幼兒的核心經驗,只是一味地挖掘電子白板的技術功能,使得教學活動儼然成為電子白板功能效果的展示會.針對教師在數學活動中運用電子白板的問題和困惑,筆者結合具體的案例,從幼兒前期經驗的分享、活動重難點的突破、幼兒操作的實踐等方面,探討如何把握電子白板使用的“度”,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一、關注幼兒的已有經驗,多元展示幼兒的前期認知
杜威指出:“學科知識并不是一種要求兒童去吸收的外部知識,知識的學習應該融進自己的經驗和活動.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兒童對已有的經驗進行重新建構和重新組織.”在開展活動之前,教師需要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是什么.活動的導入環節運用電子白板,能有效地呈現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豐富并進一步整合提升經驗,實現對數學核心經驗的有效鏈接.
(一)直觀化呈現,引發已有經驗的分享
幼兒在活動區游戲和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已有經驗,能幫助其學習數學的學科知識.教師在關注幼兒獲得已有經驗的同時,應該思考如何在活動的導入環節呈現出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在分享自身獲得經驗的同時,也能學習他人的經驗,進而豐富自己的已有經驗.電子白板的展示功能,可以讓幼兒清晰地看到同伴所呈現的學習記錄,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年歷”中,教師在活動區投放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年歷,幼兒在觀察年歷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有關年歷的經驗,對年歷中數字的含義也有初步的認識.活動導入環節,教師通過電子白板呈現幼兒做的有關年歷數字的記錄.幼兒在介紹這些記錄的過程中,教師運用電子白板放大鏡的功能,聚焦展現幼兒的學習記錄,有效發揮電子白板直觀性的教育功能.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存在差異性,因此每個幼兒通過與材料的互動所獲得的前經驗也會有所不同,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電子白板的功能,展示幼兒已有的多元經驗.
(二)游戲性導入,促進零散經驗的整合
幼兒在游戲、日常生活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有關數學的經驗,但這些已有經驗往往是零散的,缺少系統性.教師可以運用電子白板結合有趣的游戲,將數學的邏輯規律蘊含在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的體驗中整合已有的數學經驗,遷移、運用于后續的學習中.開展大班數學活動“學習9和10的組成”前,幼兒通過“撒瓶蓋”等游戲已經掌握了7和8的組成并且會寫分合式,但是幼兒的經驗僅限于某一個數的組成,并沒有發現每個數字組成分解過程中出現的相同規律.因此,活動中教師以“碰球”游戲導入,根據幼兒的回答,運用白板擦除功能,有序地呈現7和8的分合式,并且運用記號筆標志和交換數字等功能,讓幼兒在電子白板的演示下迅速發現數字在分解過程中互換和互補的規律.教師有效地運用電子白板,通過游戲互動呈現幼兒已有經驗的同時,引導幼兒關注數字組成分解過程中的共性規律,幫助幼兒梳理零散經驗,并遷移運用到9和10的組成分解,引發其自主學習.
(三)層次性遞進,實現核心經驗的鏈接
數學活動重難點的突破需要幼兒已有經驗的支持.教師需要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在此基礎上有效地助推幼兒的理解、學習,解決數學的重難點.以大班數學活動“逐層分類”為例,教師在導入環節,出示膠粒讓幼兒按膠粒某一特征來進行分類,復習已有分類經驗,接著拍照上傳幼兒的分類結果,并且在白板上根據幼兒的分類理由呈現分類的標準.幼兒有的是按照膠粒的顏色分類,有的是按照膠粒的形狀分類.教師引導幼兒明確已經學習掌握的一次分類的方法和經驗,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還可以怎么分?”推動幼兒在一次分類的基礎上再根據膠粒的特點進行后續二次分類的新內容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呈現的一次分類的經驗,能夠引導幼兒進行深入學習和探索,實現環節的遞進.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數學活動導入環節的運用,能圖文并茂地呈現幼兒的已有經驗,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助推幼兒后續的學習.因此,教師需要思考用什么形式在電子白板上演示幼兒的已有經驗才能實現電子白板的教育功能.
二、聚焦活動的重難點,巧妙展現教師的教學策略
把握數學的核心經驗,準確地定位活動重點,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能力水平,能幫助教師精準地捕捉幼兒在活動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在數學活動中,教師有的放矢地使用電子白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設計適宜情境,啟發幼兒解決難題
情境式學習對于幼兒尤其重要.幼兒只有在情境中學習與運用數學才能真正理解數學概念的含義.在數學活動中,一些教師往往忽視了情境對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重要性,情境創設虛化、形式化,甚至出現口頭交代情境等現象.電子白板能通過多媒體技術快速設置與活動相匹配的情境,通過情境中的問題,引導幼兒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以大班數學活動“面積守恒”為例,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創設了“羊村小羊鋪地毯”的情境.分別出示了4組由8塊一樣的地墊鋪成的不一樣造型的地毯,引發幼兒圍繞羊村村長的問題“鋪成的4塊地毯一樣大嗎”進行探索.幼兒通過在電子白板上圈畫點數,拆分地毯并重疊對比,在掌握比較方法的同時理解地毯的造型不一樣但是大小是一樣的活動重點,發現地毯與地墊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的活動難點.
(二)重視思維特點,幫助幼兒突破重難點
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決定了教師在數學活動中需要通過具體化、形象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促進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直觀性、形象性的教學特點,在活動的重難點和幼兒的思維特點之間搭建橋梁,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突破重難點.大班數學活動“有趣的數序”,其重點是在1~50的數字表中觀察發現橫排數和豎排數的排列順序,難點是發現豎排數10個10個增加的排列順序.教師借助電子白板,將數與量進行匹配———運用白板,設置將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數字10,20根小棒捆成兩捆表示數字20,進行小棒數量的對比,引導幼兒通過電子白板中小棒數量的動畫對比,直觀感知豎排數從上到下是10個10個增加的,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0,從而突破了活動的難點.同時,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橫排數和豎排數的排列順序的過程中,根據幼兒的回答直接在電子白板上的橫排數字上方畫上箭頭加1,表示橫排數逐一增多;在豎排數字旁邊畫上向下的箭頭加10,表示逐十增加的排列順序,幫助幼兒對比發現橫排數和豎排數排列的不同,進一步明確排列順序,突出活動的重點.
電子白板的演示不僅生動形象,而且能根據幼兒的發現,直接通過簡單的符號在白板上演示.在活動中選用電子白板呈現數學重難點,能凸顯重難點,幫助幼兒更加清晰地總結、提升數學的核心經驗.
(三)引發師幼互動,推動幼兒自主學習
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電子白板引發有效的師幼互動,促發幼兒主動地學習,引導幼兒在自我學習和認知的過程中把握重難點,遷移經驗,提升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大班數學活動“按群數數”中,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呈現10組兩個兩個牽手的幼兒,提出問題:“除了一個一個數,還可以怎么數?”引導幼兒根據電子白板上幼兒兩個兩個牽手的設置,嘗試兩個兩個數.教師邀請幼兒演示方法的時候,鼓勵幼兒用記號筆圈畫的方式掌握兩個兩個數的方法,讓幼兒在自主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活動的重點.同時,教師追問:“數數的過程中有什么不一樣?”讓幼兒關注數量是兩個兩個增加這一難點.教師借助電子白板的特定設置,能有效引導幼兒聚焦按群數數的重難點,在積極的師幼互動中自主探索學習.
巧妙地運用電子白板,能幫助教師在數學活動中將圖文聲像相結合,為幼兒創造一個多感官的綜合刺激,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將數學的學科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數學語言形象化,突顯活動的重難點,能幫助幼兒理解數學的核心經驗,提升數學學習的能力.
推薦閱讀:幼兒園教師評職投稿哪些期刊論文有用
三、重視幼兒的操作實踐,生動呈現幼兒的學習過程
在數學領域,無論是數量關系、序列觀念還是空間概念,幼兒在對其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都離不開具體的操作.傳統的數學活動的最后環節,教師往往會投放具體的實物材料,讓幼兒在分組活動中操作,鞏固相關數學知識.電子白板的介入,在形式上豐富了幼兒的操作,在感官互動上增加了新的嘗試,在能力上滿足了不同幼兒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電子白板動態記錄了幼兒的操作過程,促進了幼兒之間的溝通交流.大班數學活動“有趣的數序”中,教師在電子白板上設置了不同類型的空格棋盤,這些棋盤在難度上有所不同,有1~30、1~50和1~100三種,棋盤的空格數量也有所不同.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相應的棋盤進行操作.操作方式更自主,幼兒可以選擇獨立操作或合作操作;填寫方法上更多元,幼兒可以移動數字卡片,也可以用記號筆填寫數字.白板的錄像功能,能讓教師直觀具體地發現幼兒的操作過程,關注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并提供適宜的幫助.在講評環節中,電子白板清晰放大的呈現功能,方便幼兒結合棋盤的填寫情況進行操作過程的講述,嘗試在教師的幫助下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清楚的、精準的表達和交流.此外,教師還能將幼兒填寫好的電子棋盤打印出來,投放到活動區,讓幼兒開展棋類游戲.
大班數學活動“認識年歷”中,教師在電子白板上設置了幸運轉盤.幼兒操作轉盤,指針隨機轉動指到有顏色的格子中,再次點擊格子上就會出現日期.幼兒可以在年歷上圈出對應的日期.電子白板和實物的有效結合,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與不同形式的材料互動.此外,教師還能在電子白板上設置多個轉盤以及隱蔽的答案,讓幼兒能夠在電子白板上反復操作,并且核對答案.
教師運用電子白板引發幼兒與多媒體的互動,讓教師更加關注幼兒學習的過程.游戲性的設置、反復利用也是其優勢.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電子白板不能作為數學活動中唯一的操作形式,它需要和實物材料相結合才能全方位地支持幼兒的學習操作.因此,教師只有準確把握電子白板運用的度,才能充分發揮其有效性.
教師在分析幼兒數學核心經驗、了解幼兒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把握數學活動中幼兒的已有經驗,聚焦數學的重難點,重視幼兒的操作,有的放矢地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實現電子白板的功能與教學內容、教學重點以及幼兒能力水平相匹配,促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