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2-02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 觀察在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治療過程中展開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按照對比護理的方式展開探究,所納入患者為80例,為本院在2019年2月2020年7月所接診,按照組內隨機抽選的方式,取40例,以常規方式進行護理,作為對照組,余下40例則將綜合護理
摘要:目的 觀察在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治療過程中展開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按照對比護理的方式展開探究,所納入患者為80例,為本院在2019年2月2020年7月所接診,按照組內隨機抽選的方式,取40例,以常規方式進行護理,作為對照組,余下40例則將綜合護理干預進行運用,即觀察組。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結合對兩組肺功能恢復情況、護理滿意度以及治療期間生活質量對比,P<0.05。結論 在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將綜合護理干預進行運用,可以有效提升對該部分患者的護理效果,促使患者進行恢復。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重癥呼吸衰竭;
重癥呼吸衰竭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病癥,該部分患者病癥多較為嚴重,且恢復較為緩慢。此外,部分患者病癥多不穩定。為促使該部分患者病癥能夠迅速穩定,在對治療方案進行優化的基礎上,更需要做好對應護理工作。本研究就針對綜合護理干預在該部分患者治療中的作用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對比護理的方式展開探究,所納入患者為80例,為本院在2019年2月2020年7月所接診,按照組內隨機抽選的方式,取40例,以常規方式進行護理,作為對照組,余下40例則將綜合護理干預進行運用,即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在45—72歲間,均值為(64.27±1.39)。而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在44—74歲間,均值為(61.01±1.77)。對比以上數據,P>0.05。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衛生標準管理》雜志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協助衛生部宣傳報道國家及行業衛生標準,征集社會各界對衛生標準的意見和建議,以內參形式向衛生部及專業機構提出衛生標準的立、改、廢建議,讓社會了解衛生標準制修訂過程,讓專家交流學術心得,解讀衛生標準。設有:專題、巡禮、動態匯編等欄目。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各方面護理干預工作均按照常規護理模式進行展開,對患者血壓、心率等指標的變化情況密切進行觀察,并做好對應記錄工作。同時,需要及時對患者呼吸功能進行評估,并做好患者呼吸道清理工作,促使其處在暢通的狀態。而觀察組則需要將綜合護理干預進行運用,護理對策如下:(1)心理疏導。該部分患者很容易出現呼吸不暢的情況,進而促使患者出現焦慮、不安等癥狀,同時患者出于對自身恢復情況的擔憂,將促使其負面心理壓力進一步增加。在護理過程中,對應護理人員則需要及時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做好對應心理疏導。引導患者逐步將內心壓力進行傾訴,促使其能夠以較為穩定的心態接受治療[1]。(2)用氧護理。患者在吸氧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患者呼吸頻率等的變化情況,并評估患者是否存在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情況。且對于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各類導管,更需要做好對應固定與保護工作,以防出現非計劃性拔管或者導管受壓的情況。(3)呼吸道護理。結合實際可知,部分患者存在有咯痰的情況,且痰液不容易排出體外。護理 人員則需要做好輔助排痰工作,可以通過叩背等方式促進患者排痰。對于排痰困難患者,則可以借助纖維支氣管鏡將分泌物吸出。(4)做好常見并發癥預防。該部分患者在恢復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并發癥,常見為墜積性肺炎或者壓瘡等。護理人員則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評估,判斷患者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并做好常規預防護理干預工作,實現對常見并發癥的有效預防[2]。
1.3 觀察指標
研究中需對兩組肺功能恢復情況(統計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百分比)、護理滿意度以及治療期間生活質量(SF-36量表評估)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與兩組有關數據都借助SPSS19.0進行處理,百分數對計數數據表示,卡方檢測,均值±標準差對計量數據表示,t檢測,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上,觀察組為(48.28±1.39)%,對照組為(41.02±1.88)%,對比t=7.872,p=0.001。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7.50%(39/40),對照組為80.00%(32/40),對比x2=8.927,p=0.001。在生活質量上,觀察組為(78.73±1.38),對照組為(70.02±1.64),對比t=15.119,p=0.001。
3 討論
重癥呼吸衰竭屬于較為嚴重的病癥類型,患者多較為虛弱,治療時間相對較長。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其病癥變化情況并及時給與針對性護理干預,為患者恢復提供有利條件。
綜合護理干預屬于當前臨床護理工作中使用最為普遍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可以有效保障護理工作的全面性以及針對性,從護理干預的角度出發幫助患者進行恢復。在用氧護理、呼吸道護理的作用下,可以為患者呼吸功能恢復提供有利條件,而在心理護理的作用下,可以對患者在治療期間的心理狀態進行改善,同樣有助于患者恢復[3]。結合本次觀察可知,在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護理中可以將綜合護理干預進行運用,幫助患者恢復。
總之,在對重癥呼吸衰竭患者護理過程中,可以優先以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展開護理,提升該方面護理工作效果。——論文作者:趙蕊 馬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