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兒科護理中溝通方法與技巧

發布時間:2021-01-26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 目的 除護理技能水平外,護患溝通情況是影響護患關系的重要因素,因而為營造良好護患關系,本文對護患溝通方式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方法 選擇2019年2月~2020年2月兒科收治的11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兩組,

  摘要 目的 除護理技能水平外,護患溝通情況是影響護患關系的重要因素,因而為營造良好護患關系,本文對護患溝通方式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方法 選擇2019年2月~2020年2月兒科收治的110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兩組,每組55例。分別給予兩組患兒常規護理、常規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對比兩組患兒依從性、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兒依從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也更高,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合理采用護患溝通技巧,可提升患兒治療、護理依從度,提高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進而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兒科護理中溝通方法與技巧

  關鍵詞: 兒科;護理;溝通方法

  中圖分類號R451.61 文獻標識碼

  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護理能力、護患溝通能力是影響護理工作開展情況的重要因素,因而為營造良好護患關系,護理人員應在重視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掌握護患溝通技巧。尤其是易出現護患矛盾的兒科,護理人員更應重視自己的護理能力及護患溝通能力。本次研究選擇110例患兒為例分析護患溝通方法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

  隨機擇取我院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兒科收治患者110例,以隨機數表法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n=55例。對照組n=55,男性32例,女性23例,患者年齡范圍在1~13歲之間,年齡均值為(7.2±1.8)歲。觀察組,n=55,男性34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范圍在2~14歲之間,年齡均值為(8.2±1.9)歲。兩組患兒對比無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護理。主要涉及:患兒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詳細為患兒家屬講解醫院環境、醫院相關管理制度,并未患兒家屬講解安全知識;護理人員為患兒安排病房,嚴格控制病房溫度及濕度;護理人員定時觀測患兒生命體征(如:體溫、脈搏等);通過家屬了解患兒飲食、睡眠情況;出院前,為家屬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及健康飲食方案。給予觀察組患兒常規護理+護患溝通技巧。其中主要涉及:①理解患兒家屬情緒。由于患兒年齡較小,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志,因而患兒家屬情緒較為焦慮、緊張。此時,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充分了解患兒癥狀、體征、性格等一般情況,掌握患兒家屬意愿。同時,護理人員應耐心、細致地為患兒家屬答疑解惑;護理人員應以親切、和藹的態度與患兒進行溝通或與患兒玩耍,這對營造良好護患關系有利;②保持微笑。兒科收治的大多是年齡較小的患兒,因而其面對陌生環境、陌生人極易出現哭鬧、不安等表現。因而,護理人員在與患兒溝通時,應保持微笑,多夸獎患兒,縮短自己與患兒之間的距離,這對提升患兒依從度有利。另外,護理人員在為患兒家屬介紹科室環境、病房環境、管理制度時應保持和藹的態度;③使用語言溝通與非語言溝通方式。大部分患兒害怕疼痛,因而在靜脈穿刺時護理人員應以言語鼓勵患兒,并使用糖果鼓勵、肯定患兒的表現;護理人員在靜脈穿刺時可輕握患兒的手,以降低患兒的畏懼情緒;④科學應對護理隱患。針對部分情緒較為激動的患兒家屬,護理人員可通過積極溝通平緩家屬的情緒,有必要的情況下應尋求組長、護士長的幫助。

  1.3 觀察標準觀察分析兩組患兒依從性、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依從性對比

  對照組、觀察組中分別有19、4例患兒對醫囑存在抵觸情緒,觀察組依從度更高(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對比

  經過護理,對照組中有10例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不滿意,觀察組中有2例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不滿意,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兒科患者存在溝通能力不高,身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進行兒科護理時,護理人員要掌握相應的溝通技巧與方法,在換位思想下思考兒童所需的臨床護理,從而避免護患沖突與矛盾。護理人員先與家長進行預見性溝通,適當地贊美孩子并與孩子游戲,與孩子和家屬保持優良的護患關系[1]。除卻語言溝通以外,還要多采用非語言溝通,操作過程中要多微笑以及撫摸孩子,讓孩子先放松,然后通過與家長的溝通,用親切的態度與禮貌的用語,向家長解釋疾病發生。發展以及轉歸過程,無論是穿刺還是日常護理,都要先向家長溝通,取得家長認可后再進行各項操作[2]。

  相關期刊推薦:《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周二刊)2001年創刊,系中國醫師協會主辦國家級期刊。設有:國外最新醫學文摘、研究原著/論著(包括臨床研究、臨床用藥、臨床分析及基礎研究等),專家論壇、綜述與講座、短篇論著、臨床檢驗、述評、臨床病理討論、疑難病例析評、藥物與臨床、藥物研究、質量檢驗與控制、醫學檢驗、醫學影像、醫學工程、基因組醫學;臨床免疫學;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社會醫學與行為醫學;臨床研究與循證醫學;軍事醫學與特種醫學、醫學裝備與醫療器械、醫療技術、新技術新方法、醫院管理、中醫中藥、中西醫結合、誤診誤治、病例報告、衛生管理、衛生防疫、醫藥衛生策略探討、心理與疾病、?谱o理、護理管理、基礎與心理護理、護理教學、健康教育、護患糾紛與對策、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國內外學術動態、醫學動態等欄目。

  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兒科護理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護理工作,無論是疾病防治,還是健康教育等工作,都屬于兒科護理的范疇。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采用特殊的溝通技巧,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對患兒以及患兒家屬進行引導和安撫,有效提升其治療和護理依從性。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觀察組患兒護理時科學應用溝通方法與技巧之后,相較于對照組患兒的護理情況,觀察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明顯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兒童生病后,患兒家屬情緒較為激動、緊張,因而對護理工作要求較高,護理人員應做好護患溝通工作,從而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在與患兒溝通時應保持微笑,以降低患兒緊張情緒;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兒家屬溝通,了解患兒病情及其他疾病情況,為患者家屬講解疾病知識及治療方式、護理方式;護理人員在靜脈穿刺時,應通過語言、非語言溝通方式緩解患兒緊張感。有效、合理的護理溝通可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營造良好護患關系,這對護理工作進展有推動作用。護患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護理人員應耐心為患兒家屬解答疑問,且在靜脈穿刺時保持沉默,以免發生護患糾紛。本次研究分別給予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常規護理、常規護理+護患溝通技巧。研究發現,觀察組患兒依從度較高,且患兒家屬對護理滿意度較高,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護患溝通效果將影響患兒依從度、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因而護理人員應在提高自身護理能力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護患溝通能力[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護患溝通效果將影響患兒依從度、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因而護理人員應在提高自身護理能力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護患溝通能力。并且,在臨床開展兒科患兒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合理運用溝通方法和技巧,能夠為患兒的治療依從度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時避免護患糾紛,因此值得大力推廣。——論文作者:張水英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