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21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討呼吸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以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從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將其隨機均等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各40例。均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并對實驗組患者進行
摘要:目的?探討呼吸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以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從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將其隨機均等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各40例。均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并對實驗組患者進行呼吸康復護理,對比實驗中兩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生存質量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患者社會活動方面的生存質量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呼吸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以及生存質量有良好的改善和促進作用。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訓練;康復;肺功能指標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種極不容易治愈的易反復發作的呼吸系統疾病,時至今日在臨床上還未研究出能徹底根治的治療方法。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近年來老齡化程度的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人群逐漸攀升,這種現狀也引起了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因此就如何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日常生活品質成為相關醫護工作人員急切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從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對象,按照其住院床號將單號、雙號分別設為實驗組和參照組各40例。實驗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分布為50-70歲,平均為(59.43±3.27)歲;參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分布為50-65歲,平均為(58.42±4.28)歲。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我院本次的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書,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及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在對照組患者中全部進行常規的護理方式,而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施行呼吸康復訓練,其具體方式如下:①進行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由相關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單對單的健康宣講,讓患者對入院后的治療過程,疾病的發生原因以及相應的護理措施都有充分的了解。②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的病程時間長,治療效果不理想,心理狀態差,護理人員應該與患者溝通交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主動配合治療。③飲食護理:由于患者膈肌疲勞、組織缺氧、精神壓抑等原因,消化能力也會降低,會出現營養不良,使得患者的抵抗力下降,誘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此惡性循環。所以應該指導患者科學膳食,食用高蛋白、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還要叮囑患者戒煙,避免油煙的刺激。④呼吸操:根據患者的體能,每日練習3次,每次5~10min,訓練時叮囑患者自然呼吸,不要強呼吸,先進行腹式呼吸,增加膈肌和腹肌活動,加深呼吸幅度,有利于排除肺內的二氧化碳,改善肺通氣。讓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吸氣將腹部隆起,呼氣時收回腹肌,舉起上臂吸氣,叉腰呼吸,呼吸時口唇攏起。
2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FVC比較:實驗組為(2.31±0.64)L,參照組為(2.05±0.51)L,其對比結果為t=2.009,P=0.048<0.05;FEV1:實驗組為(2.14±0.48)L,參照組為(1.44±0.07)L,其對比結果為t=9.127,P=0.000<0.05;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指標的社會活動比較:實驗組為(87.17±12.27)分,參照組為(63.79±10.99)分,其對比結果為t=8.977,P=0.000<0.05。且實驗組患者出現1例咳嗽、2例氣短或呼吸困難,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參照組患者出現1例咳嗽、2例喘息和胸悶、4例氣短或呼吸困難,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結果為x2=4.571,P=0.033<0.05。
推薦閱讀:呼吸內科有哪些期刊收肺炎論文
3討論
目前,臨床中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數量不占少數,且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患者的發病率有所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活動后氣促明顯、呼吸出現不同程度困難等,且患者的肺容量會出現增大,胸廓活動也會出現受限,進而造成患者的肺功能不斷下降。在此背景下,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選擇更為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方案十分關鍵。我院針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選擇加入呼吸訓練康復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縮唇呼吸、腹式呼吸訓練以及控制性呼吸訓練后,患者的肺活量會得到較好的增加,且患者肺泡通氣量也會增加,這樣可以改善患者吸入氣體分布不均的情況,也能改善患者氣體交換的功能。此外,患者接受呼吸訓練康復干預后,其呼氣力會明顯增大,患者的呼氣時間也會增加,進而通過患者呼氣期的氣道等壓點不斷移向其中心氣道,進而避免患者小氣道較早關閉,從而有效改善患者存在的低氧情況,患者的氣體交換頻率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增加,進而減輕其呼吸機的疲勞程度,這對于患者呼吸功能有較為顯著的改善。在此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入院后分別接受不同方式護理干預。在對比相關數據后可看出,接受呼吸功能訓練的患者各項肺部功能指標明顯優于接受常規干預的患者,兩組對象的主要數據對比后存在統計學差異,這一結果也充分印證了呼吸訓練的應用優勢。COPD是一種以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而氣流受限持續發展又可不斷損害患者的肺功能,進而增加患者發生肺心病、呼吸衰竭等疾病的風險,因此對于COPD患者來說,其治療的重要目標是保持良好肺功能。由于常規治療是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為主,在改善肺功能方面還有所欠缺,故筆者將呼吸康復護理應用在了COPD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工作中,結果發現護理前組間肺功能各指標水平差異無顯著性(P>0.05),護理后2組肺功能各指標水平均改善,但呼吸組優于常規組(P<0.05)。與學者鮑麗娜研究結果一致,提示呼吸康復護理對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紤]是因為呼吸康復護理強調通過呼吸功能訓練來提高患者的腹肌張力、呼吸肌力以及增大其膈肌上下移動幅度,以改善患者肺通氣功能,減輕其呼吸肌功能的失調,從而達到改善患者肺功能的目的。如在本研究的呼吸組中,我們就通過腹式呼吸訓練和人工阻力訓練提高了患者的腹肌張力和呼吸肌力,通過縮唇呼吸訓練增大了其膈肌上下移動幅度,從而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對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復護理方案選擇來講,給予其呼吸訓練康復干預的效果較好,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會得到較好的改善,該護理模式可在此類患者中推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