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7-01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文學作品中王小波的一些幽默是大家應該學習的,對文學的創作管理都是一個發展不錯的空間,同時怎樣加強對文學方面的建設與管理呢?同時要不斷的開創新的文學知識等。 摘 要:王小波在小說中描寫了大量的暴力場景和事件,在這些場景的構建中,人物都表現出一
在文學作品中王小波的一些幽默是大家應該學習的,對文學的創作管理都是一個發展不錯的空間,同時怎樣加強對文學方面的建設與管理呢?同時要不斷的開創新的文學知識等。
摘 要:王小波在小說中描寫了大量的暴力場景和事件,在這些場景的構建中,人物都表現出一種暴力傾向,他們往往通過暴力、死亡等方式來達到精神上的滿足。通覽他筆下的暴力描寫,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發生在個體的人之間、一類是發生在個體與社會之間。王小波筆下的暴力描寫本質上是對個人與權力之間關系的一種深刻思考。
關鍵詞:文學創作,幽默藝術,文學管理
一、生命與死亡意識的交錯
文學是人類生命意識的具象表征,是作家生命意識的一種表達。生命意識是王小波作品中主流的人生主題,體現在對生命的本體化關注。王小波以獨到細微的觀察力、廣闊無垠的想象力,抒寫生命的苦難與無奈,現實的殘酷與不幸,從生命的本體意識出發,關注人的主體地位,創建自己對于生命意義的重新思辨。
王小波通過描寫荒誕扭曲的歷史事實對人性本體的壓制和摧殘,展現人性中的陰暗面以及自身對幽暗意識的覺醒。他從對生命和死亡意識的覺悟,對人性中獸性一面回歸的洞察,對人性中暴力與奴役本能的解釋,來揭開人性的本來面目。通過對生命的存在、人的價值的思考,對人的生存狀態的敏感體察和深切關懷,將幽暗意識自然地傾注其中。
臺灣思想史學者張灝先生提出“幽暗意識”這個概念,是基于對西方神學與中國文化傳統在人性方面不同立場的深入研究。幽暗意識是客觀地將人性置于神性和獸性之間,綜合人性、人心內部的缺陷來看待外部世界的問題,就人性作一個徹底的反思。章培恒先生指出,文學必須體現人性,人性的發展帶動了文學的發展。本文正是立足于文學與“人性”的相互影響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王小波代表作品中蘊含的幽暗意識。
王小波在作品中寫到了一些活著的人,如《黃金時代》、《似水流年》,以此來拷問生命的意義;也在作品中提及或刻畫了多起死亡事件,都強烈凸顯著死亡意識,以此表達對生命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而即逝的哀痛。王小波將文革中對生死的扭曲異化融入到了真實的生活體驗中,表現了人的行為與內心深處難以察覺的抗拒與掙扎,達到對人性較深程度的發掘和認識,以此來表現個體生命的發生和隕落。
二、獸性的狂歡
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自始至終把人的真實環境放在充滿了荒誕的場景中展示,在喜劇性的敘事中完成對人性和現實的理性思考和批判,小說在強大的外在狂歡氣氛中營造出了狂歡的雙重性。
在暴力敘事的過程中,王小波為我們展現了種種奴役下,人性的扭曲和異化,同時也展現了處于奴役威脅下的人本能的或自覺地反抗。從《青銅時代》中紅線被薛嵩捆綁鞭笞,紅拂殉夫不成最終遭受審判,魚玄機在獄中遭受的種種虐待,都充斥著權力與個人之間的沖突!饵S金時代中》也展現了種種以“革命”為名的暴力行為,對“王二”和陳清揚的審判,《似水流年》中對知識分子劉先生,賀先生的毒打,這些暴力行為從根本上奴役了當時的整個中國世界。暴力與好斗其實是動物的本能,在王小波筆下的人物都爭先恐后表現了這一本能,充分展現了人性中獸性和陰暗面的爆發。
《尋找無雙》中,魚玄機慶典式的死亡,是具有普天同慶的壯觀和荒誕,長安城的人“恨不得看她死一百回”,儼然是一場萬眾矚目的狂歡場面。《白銀時代》中,王二受鞭刑的場面,同樣是人山人海,電視將這一場面向全世界轉播。這些刑場幾乎包含了狂歡的所有意蘊,刑場是暴力、奴役、專權達到了巔峰的所在,也是人性中獸性的一面狂歡造成的顛倒。受刑人用譏諷的態度來顛覆社會扭曲的意識形態,刑場成了死亡與新生,摧毀與更新的承載。
《黃金時代》也是一部具有典型性代表的狂歡小說?駳g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奴役人的場景再現,一方面是具有全民性的狂歡場景。王小波以幽默的筆觸調侃“文革”時期無處不在的對人性的壓抑,使人的精神世界從悲慘暗淡的歷史陰影中躍然紙上,用獨特的狂歡式敘述與奴役人的罪惡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反諷!饵S金時代》描述的就是置身于“文革”這個極端時代,人性中獸性的一面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釋放,突出展現了陰暗的一面。然而,王小波認為這不是歷史的選擇,而是人自身的選擇,是人性長期被壓抑爆發的一次災難。
三、暴力敘事與奴役
王小波對當時中國最荒誕的十年刻骨銘心的記憶,以及對歷史對現實中國人被奴役和暴力左右的生存境遇的擔憂,共同表達了他對幽暗意識的覺悟。王小波以冷靜、內省的目光審視著過去和現實,刻畫了人性的種種陰暗面,審視那些荒誕和苦難的場景,將幽暗意識不著痕跡地灌注其中。
王小波的一系列仿古小說以唐傳奇為藍本,他敏銳察覺到:唐代文人通過塑造的崇高人物形象和布置美好故事結局來承載他們對陰暗現實世界的逃避,對人性缺憾的回避,以及對社會、人生不抱期望的生活態度!肚嚆~時代》中充滿了與生命和死亡對話,其目的就是還原人性的本來面目,再現唐后期人們的真實生存狀態。“女刺客的頭后來像一朵被剪下來的睡蓮花那樣,漸漸枯萎。”王小波用“蓮花”這樣的意象來歌頌生命,歌頌死亡。唐傳奇把女性地位卑微、生活遭遇艱辛歸因于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以男性為主導價值觀的選擇,而王小波則把它歸因于人性自身的缺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