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24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 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 要想充分提升設計水平, 就需要對環境本身進行有效了解, 同時對地域環境的理解思維要和整個藝術設計思維相一致。 只有對環境本身做到了有效認知, 才能夠在充分結合環境本身情況下, 設計出優異作品, 達到理想設計效果。 對環境藝術
[摘 要] 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 要想充分提升設計水平, 就需要對環境本身進行有效了解, 同時對地域環境的理解思維要和整個藝術設計思維相一致。 只有對環境本身做到了有效認知, 才能夠在充分結合環境本身情況下, 設計出優異作品, 達到理想設計效果。 對環境藝術設計來說, 要想設計好, 就需要對設計思維進行深層次分析, 通過對地域文化的詳細了解, 從而使設計者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充分傳承和發展地域文化。 文章擬從地域文化的特點入手, 進而結合環境設計的影響因素, 從而提出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做好地域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地域文化; 環境藝術設計; 傳承應用
地域文化的研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興起的, 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定理論體系。 而基于地域文化背景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更是成為環境設計的重點和關鍵。 而隨著交往水平的不斷提高, 交通工具的發達, 文化交流加速, 而具有自身特點的地域文化則逐漸被融合, 各地域文化的共同性逐漸增多, 直至同化、 消失。 而如何在環境藝術設計中, 應用好地域文化。 對環境認知來說, 需要從環境的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入手, 地域文化是環境設計的核心, 特定狀態下的地域文化研究更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關鍵。 對一個地方來說, 地域文化是長期以來所積淀形成的。 地域文化更是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以及人文社會信息所共同形成的綜合特點, 更是一個地方區別于其他地方的主要標志和內容。 當今社會, 作為地域文化的承載主體,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 更是從環境實際出發, 通過地域文化特點研究及應用, 從而創造充滿地域特點的社會環境, 對地域文化傳承有著重要意義。
一、 地域文化及環境藝術設計的定義與關系
(一) 地域文化定義分析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理環境和人文社會背景下形成的, 而這一過程是長期的、 不斷變化發展的, 經過長期積淀所形成的, 地域文化在一定階段內相對穩定, 變化并不明顯。 地域文化是建立在環境基礎之上形成的, 充分融入了地域特點, 而隨著社會交往水平不斷提升, 地域文化融合性也更加明顯。 同時通過地域文化的不斷繼承發展, 能夠將這一地區的特色文化傳統進一步繼承、發展。 而地域文化所表現出來的正是這一地區的民俗風情、 風俗傳統, 甚至是地理特點, 同時地域文化也在繼承這一地區的思想文化、 藝術風格等等。 通過地域文化能夠對人們的行為產生無形的影響, 而要進行環境藝術設計, 就需要從地域文化出發, 無論是具體的地域文化,還是抽象的習慣地域文化等, 實現地域文化、 環境藝術設計有效融合。 隨著地域文化研究體系不斷發展, 如今地域文化研究已經向縱深化程度發展, 關注重點由物質文化轉化為精神文化, 針對地域內各種自然特點和社會人文文化進行理性認識和探討分析, 為地域文化傳承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 環境藝術設計定義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指的是以美化社會環境為目的的藝術設計行為, 通過將自身設計理念和審美觀念不斷適應環境、 改造環境, 從而形成有計劃、 有體系的系統過程。通過對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人文環境因素進行綜合, 從而設計出符合人們審美心理的藝術方案, 從根本上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環境藝術設計已經成為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 公共需求充分結合的綜合科學, 環境技術設計存在和形成的主要目的是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社會環境。 通過對技術和藝術緊密結合, 從而形成特定的設計方案。 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設計相比, 是一種獨特藝術,更比建筑設計和規劃設計內容更廣泛。 從內容上講, 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有室內藝術設計和室外藝術設計兩種,而室外藝術設計主要有園林設計、 景觀設計和建筑外觀設計等內容。 室內藝術設計主要包括家裝設計和建筑內部設計等, 也涉及花卉設計和燈光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要從自然生態環境為研究基礎, 通過文化和藝術、 科學技術有機結合, 協調自然環境、 人文環境、 社會環境三者關系, 從而實現藝術與科學理論的有機結合。 而環境藝術設計要從整體環境來構造和設計, 統籌全局因素。
(三) 地域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關系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與地域文化互相作用, 互相影響。 通過從地域文化角度構造環境藝術設計的風格, 而涵蓋了文化認知、 精神訴求等一系列內容的藝術設計方案就會融入地域文化之中。 通過地域文化的融合, 整個環境設計方案就能夠符合地域實際, 只有結合了地域實際的環境藝術設計才能夠實現更好發展。 地域文化是進行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來源, 在當今社會, 環境藝術設計不僅僅是美化自然環境, 更是充分結合了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后的結果, 已經成為融合科學技術、 自然科學、 人文社會的綜合體。 環境藝術設計只有通過對地域文化深刻了解, 加上實踐應用, 并結合現代化科技手段和科學理論, 最終實現豐富發展地域文化, 更能實現特有的精神文化融合。 環境藝術設計通過地域文化研究得到發展,而正是環境藝術設計為地域文化發展提供了基礎, 并在設計過程中不斷延續和發展。 而從長遠上來看, 通過將地域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緊密結合, 最終實現二者共同傳承, 共同發展。
二、 地域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傳承的影響
(一) 對環境藝術設計形式層面的影響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形式層面指的是人們通過直覺感受環境所涵蓋的形狀、 色彩等直觀現象。 而環境藝術設計受到地域文化的直觀影響, 不需要具體闡述, 可以直觀感受, 盡管環境藝術設計形式層面所展現的是地域的表面現象, 但這是深化認識的必經過程。 而地域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形式層面的影響除了強化氣氛等, 更能夠融入情感因素, 因此在地域文化影響下, 要想更好實現環境藝術設計, 就必須進一步深化與地域文化相關的認識。
(二) 對環境藝術設計內涵的影響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內涵是設計過程中包納的主要要素和框架結構, 通過框架結構和功能應用的環境藝術設計符號所展現的本質內容。 地域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內涵層面的具體影響主要涵蓋環境藝術設計的形式與內容, 內涵指的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深層次印象。 而地域文化在潛移默化過程中, 能夠幫助人們形成固定印象, 實現物質與精神內涵的實質融合。 地域文化主要從地域環境的形態、 框架結構和含義內容等三個方面影響環境藝術設計的實質內涵。 從環境藝術設計角度來看, 想要做好環境藝術設計工作, 就需要充分重視地域文化的深層次研究,賦予環境藝術設計更多設計靈感。
(三) 地域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意義影響分析
在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環境藝術設計, 是充分融合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內容表現。 地域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的意義影響十分顯著, 在環境藝術設計創作過程中將社會人文因素與地域環境緊密結合, 通過給予環境藝術設計相對應的社會屬性, 最終實現地域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的良好融合與深層次發展。
三、 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的應用過程分析
(一) 收集設計素材, 尋找地域歷史文化
環境藝術設計的第一步是分析, 通過對設計過程中涉及的素材進行收集、 整理、 積累歸納, 進行有效研究和分析, 從而將所收集的信息進行理解處理, 將正確有用信息進行整理, 豐富設計素材。 而通過對地域文化中涉及的素材進行提煉加工, 不僅能夠使整個環境藝術設計更貼近生活實際, 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同時, 更能保護好本地區的歷史文化。 而這一舉措對保護地方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通過結合地域文化, 所制定的環境藝術方案設計實質上是地域文化的特定產物。
(二) 進一步整理設計素材, 形成環境藝術設計元素
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深入理解, 結合這一地區特有的歷史文化、 自然環境, 從而對地域文化素材進行有效歸納總結并濃縮形成環境藝術設計相關元素。 并將這一系列元素符號化, 然后通過相關設計方法和理論將這些元素應用到環境藝術設計當中。 而只有經歷這一認識到應用的復雜過程, 才能夠將地域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緊密融合。 在收集到一定量地域文化素材之后, 要對這一系列素材進行進一步整理加工, 而這些素材較為抽象, 為了提升使用效率, 就必須將收集素材具體化、 形象化。通過充分使用地域文化, 從形式、 事件、 精神理念等方面出發, 形成環境藝術設計特殊的地域文化元素。
(三) 將地域文化元素轉化為環境藝術設計符號
要將地域文化元素轉化為環境藝術設計符號, 就需要充分結合傳統文化和本土文化, 而地域文化也在不斷融合過程中發展變化, 因此也要有創造性的繼承和發展,通過創造性繼承發展, 將地域文化元素充分轉化應用為環境藝術設計符號, 處理好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而在這一過程中, 最常用的方法是整體借代的方法, 將傳統元素的元素實質與所要設計的符號元素內容充分結合。而通過局部借代方法, 將傳統元素中部分內容來代替整體形式。 通過這一形式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環境藝術設計元素中。 而借代這一形式是人們約定俗成的, 有一定的代表含義, 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重現, 整個環境藝術設計符號更有時代意義和地域特點。
(四) 簡化保留傳統環境符號形體、 創新環境藝術設計形式
要想實現環境藝術設計與地域文化的有效融合, 就需要我們對傳統環境符號進行改革, 從傳統、 地域等方面尋找能與傳統環境緊密結合的符號和文化, 并不是展現單一地域文化表象, 是從內涵和實質出發, 深層次展現和發掘利用地域文化的本質。 在使用傳統地域文化環境元素符號時, 更多使用的是設計理念和抽象內涵, 并非表面模仿。 這就需要我們簡化保留傳統環境符號的特點, 有效簡化內部結構, 去掉多余構造, 從環境藝術設計出發, 既能有效表現傳統地域文化特點, 又要與現代發展理念相結合。 既能繼承傳統發展理念, 又要具備現代氣息。 這就需要在充分結合地域文化特點和背景下,創新環境藝術設計形式。 通過巧妙運用多種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形式, 創造更符合實際需求的環境藝術設計符號。 通過把所收集的地域文化元素進行具體轉化, 從而體現在環境藝術設計之中。 環境藝術設計中對地域文化元素的應用, 通常表現為直接應用和間接應用。 一方面,通過直觀表現地域文化的特點, 將地域文化的特色物化;另一方面, 充分結合地域文化的內涵和實質, 環境藝術設計符號更多是載體, 是地域文化元素的間接應用。
四、 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傳承領域的應用現狀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 信息更新和融合速度明顯加快, 無論是自然環境, 還是人文社會環境都在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 然而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也使得社會面臨較為嚴重的文化危機。 環境藝術設計不僅僅是對環境表象的改造和表現, 更是地域文化的載體, 隨著交往方式的豐富以及交往更加便利, 地域文化也逐漸呈現消失和趨同性狀態。 統一、 整體文化正在代替地域、 民族文化, 隨著原有傳統文化的不斷侵蝕和破壞, 如何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 既能適應現階段社會發展潮流, 又能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傳統文化, 就是地域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融合發展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如今, 國際主義設計思潮更是成為環境藝術設計領域的主要影響因素。 在這一設計理念下, 大多數地區和民族的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 忽視了自身原有的特征和文化精神, 呈現趨同性, 逐漸喪失了其原有獨特特征,世界文化之所以呈現多樣性和多元性, 正是區域發展不同的結果, 而文化正是這一地區歷史的積淀, 而將地域文化與環境藝術設計良好結合, 能夠更好推動這一地區社會文化生活不斷融合發展。 環境藝術設計只有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中深層次的內涵, 結合地域文化中的核心和實質, 有效發揮地域文化的積極引導和影響作用, 根據最新設計理念和設計技術, 構造出既能立足于地域文化,有地域文化特征, 又能夠緊密結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環境藝術設計方案。
五、 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傳承過程中的應用策略
當今, 環境藝術設計的領域涉及內容逐漸增多, 無論是傳統的規劃建筑, 還是今天的廣場街道, 室內室外設計都離不開環境藝術設計作用的有效發揮。 如今, 環境藝術設計呈現更多的是一種體系化、 多元化的發展方向, 我們講的立足地域文化下, 做好環境藝術設計, 并不是完全依據地域文化, 進行環境藝術設計, 更不是脫離地域文化現實的環境藝術設計。
(一) 充分尊重自然環境, 環境藝術設計結合自然因素
環境藝術設計首先必須繼承和結合環境自身的特點,尊重自然環境, 既指尊重地理氣候環境, 也是指尊重植物、 動物等自然因素。 做環境藝術設計, 基礎就要對地形尊重, 而設計理念應用過程中要充分結合氣候因素,而針對動植物也有充分結合其生長規律和特點。 只有對地域本身自然條件充分尊重, 結合其原生態系統, 才能充分結合地域特點, 做好環境藝術設計與自然環境因素的良好結合。
(二) 正確看待區域內原有文化, 理性對待傳統文化
基于地域文化所設計的藝術環境, 應該是傳統地域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效結合。 而基礎和關鍵是尊重和結合地域歷史文化, 也是對地域傳統文化 “活的繼承”。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 也要充分結合人們的生活習慣,整個地域文化是大眾化、 自由化的文化。 整個環境設計過程要避免過于商業化和空想化, 要與自然環境和大眾心理緊密結合。 任何地區的文化都有好的一面和不足一面, 有可以繼承的一面, 也有要改革的一面, 這就要求我們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 正確對待區域文化, 既不盲目繼承, 又不是簡單恢復原有風格。 理性對待, 有效融合才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正確理念。
(三) 正確、 理性對待設計技術, 實現設計技術現代化
設計技術的選擇和應用, 不僅指傳統技術, 也有現階段新技術。 而技術的發展正是社會進步推動下的結果,設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應與人類社會緊密結合。 只有把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不斷豐富和擴展, 才能實現設計方案與地域文化緊密結合。 傳統技術也是環境設計技術的一部分, 更是展現地域文化精神的最佳途徑, 傳統技術的形成并不是一時的, 更是長期發展應用的結果。 對傳統技術的批判繼承, 更是對地域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延續。最后, 還要做好設計技術現代化工作, 理性使用新技術,選擇與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歷史文化因素緊密協調的新技術。 在社會交往和文化融合不斷加速的背景下, 環境藝術設計也逐漸走向單一和趨同, 而環境藝術設計既不能脫離地域文化, 也不能與時代發展相脫離。——論文作者:付春濤
[參 考 文 獻]
[1]趙江洪.地域性非物質文化與本土設計體系[ J].湖南大學學報,2012(1):12 -15暢
[2]季蕾.植根于地域文化的環境藝術設計[J].東南大學學報,2013(8):243 -246暢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