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04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陽明文化研究已成為時下顯學,其傳播方式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主要呈現以下方式:一是從學術研究層面疏通、解釋、比較、分析和挖掘陽明文化的思想義理和現實價值,此類傳播常見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機構等,其傳播群體集中于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科研
陽明文化研究已成為時下顯學,其傳播方式可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主要呈現以下方式:一是從學術研究層面疏通、解釋、比較、分析和挖掘陽明文化的思想義理和現實價值,此類傳播常見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機構等,其傳播群體集中于相關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和從業人員;二是以簡易通俗的語言或生動詼諧的文字講述王陽明,如《王陽明大傳》《大儒王陽明》《明朝那些事》《明朝一哥王陽明》《神奇圣人王陽明》等;三是以學術講座方式傳播陽明文化,如在央視百家講壇、科教頻道、文化頻道、地方電視臺、高等院校、市民講堂、文化培訓機構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講座。
近年來,隨著影視傳媒技術的飛速發展,陽明文化的傳播又添新路徑,主要以舞臺劇(如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等,如浙江的姚劇和越劇、貴陽的話劇和舞臺劇)、廣播、電視、電影、紀錄片、自媒體、短視頻等途徑傳播,使晦澀難懂的陽明文化以可視化、直觀化、平面化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對陽明文化的普及和傳播、提高普通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感和榮譽感皆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影視傳媒視角下陽明文化傳播的途徑
從影視傳媒視角看,陽明文化的傳播主要呈現以下樣態:
(一)以戲劇形式呈現。主要有姚劇《王陽明》、越劇《王陽明》、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京劇《王陽明龍場悟道》、話劇《陽明三夜》、貴州師范大學編排的話劇《王陽明》、貴州省話劇團和浙江省話劇團聯手打造的話劇《此心光明》等。以上作品主要圍繞王陽明之生平、經歷、思想、政治社會活動諸方面展開,對其“立德、立功、立言”的功績做了簡要呈現。
(二)以廣播形式呈現。在一些廣播電臺、語音App上傳播陽明文化,如在喜馬拉雅上可以收聽到《五百年來王陽明》《王陽明心學:修煉內心的神奇智慧》《千古圣人王陽明:心安即強大》《王陽明心學》《王陽明<傳習錄>心得》《王陽明<傳習錄>全譯》《王陽明心學:做人做事的學問》《<傳習錄>通俗講解》《讀懂王陽明的“心學”:參透世事人心》《王陽明心學智慧》《董平講王陽明心學》《千古圣賢:王陽明心學大師》《周月亮講王陽明心學》《方志遠講王陽明》《讀懂王陽明》《知行合一王陽明》《王陽明心法》等等。
(三)以電視劇、紀錄片形式呈現。如紀錄片《巖中花樹》(2011)將王陽明貶謫、悟道、講學、治政、治世、治軍等元素進行了影像化處理,通過塑造人物、講述事件、刻畫細節等技術手段,展現了王陽明波瀾壯闊的人生;紀錄片《王陽明》(2021)采用真實再現歷史人物的創作手法,以今人視角梳理王陽明的人生歷程,闡釋心學思想的演變歷程;電視劇《王陽明》或截取、或完整地將王陽明的生平和哲學融合起來呈現給觀眾,講述了王陽明在貴州悟道、講學的經歷,通過對王陽明個人的人生刻畫表現其艱難的人生遭遇、堅毅的心路歷程以及他對生命的參透。
(四)以講座形式呈現。一些王陽明研究專家在中央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講解王陽明,如“百家講壇”上有董平講的《傳奇王陽明》、方志遠講的《王陽明》、酈波講的《五百年來王陽明》,貴陽孔學堂市民講座《奇人王陽明》等對王陽明做了多角度的深入闡發。也有講座從文學角度、現實生活態度、當代企業管理等角度去探究陽明學與現當代政治社會和企業管理之間的聯系。
(五)以情景劇形式呈現。如貴州師范大學大型歷史劇《王陽明》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現了王陽明的一生。話劇《千古一圣王陽明》取材于史實,由王陽明“少年立志”“格竹悟理”“龍場悟道”“平寧王亂”等故事結構而成,通過多種藝術手法,鮮明地刻畫了王陽明執著、正直和仁愛的性格特點,藝術地再現了王陽明從一個狂狷少年到心學宗師的心路歷程。歷史京劇《王陽明龍場悟道》以王陽明到龍場之后的悟道、講學、與當地少數民族相處、與地方官員交接等,情景再現了王陽明在貴州的全貌。
(六)以自媒體形式呈現。微信、微博、QQ、抖音、TikTok(抖音海外版)、火山、快手、微視、樂秀等短視頻直播陽明文化講座、論壇、學術研討會等,也有人借助此類平臺直播和錄播講解王陽明的短視頻。僅以抖音為例,播放量較大的有:中國通史第81集《王陽明》、《周月亮講王陽明》《老梁講王陽明》、樊登讀書會《王陽明》、董平公開課《王陽明》、周偉書友會《王陽明心學》、君弘文化社《王陽明二十大心學精華》、周文強《王陽明心學》等。由于自媒體傳播具有播放主體多、傳播方式新穎、受眾性廣等特點,其播放的數量、傳播的速度和效率都遠遠超過傳統媒體,其影響力不容小視。
(七)以傳統報刊、網站等媒體傳播。在各大報刊、網站、電視臺辟專欄介紹和研討陽明文化,如《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浙江日報》《貴州日報》《當代貴州》《貴陽日報》,央視科教頻道、貴州教育頻道、浙江電視臺、浙江教育頻道,鳳凰網、百度、新浪網等等。除此,墻面媒體、城市中心、核心商圈、戶外大屏也在一定程度上傳播陽明文化,宣揚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精神。
(八)以巡講巡展的形式傳播。2018年,由紹興圖書館牽頭,浙江、貴州、江西三省的9家圖書館成立了“王陽明之路圖書館聯盟”,該聯盟通過巡講巡展方式解讀陽明心學、傳播陽明文化、開展陽明文化交流合作;2019年,由紹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的陽明文化巡講巡展活動在大運河沿線的北京、滄州、濟寧、南通、南京、常州、上海、杭州、紹興等9個城市開展,參與人數逾2萬人;2020年,陽明文化巡講巡展活動繼續在北京、天津、德州、徐州、淮安、揚州、嘉興等7個城市的圖書館以及貴陽、南昌、紹興、贛州、吉安、修文、余姚等地的9家圖書館舉辦。巡講巡展活動通過現場參與、報刊推送、廣播電視、自媒體等形式傳播,對陽明文化的弘揚和傳播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九)以文化旅游的形式傳播。近年來,一些政府機關和企業以文化旅游的形式傳播陽明文化,如修文縣開辦了以名勝古跡“陽明洞”為核心景區的文化旅游園區,總體布局為“一帶二心三坊六區”:即修文河濱水景觀帶、陽明文化核心保護區和陽明湖景區、北入口王學圣地牌坊、西入口知行合一牌坊與南入口的心學大成牌坊、陽明文化園核心區、夢回故里風情小鎮、龍場驛站綜合區、養心度假區、文化產業區、文化產業住區;浙商投資在修文創建陽明文化園,該園集旅游、文化、休閑養心、參學體驗、度假及商業開發為一體,匯集陽明文化愛好者尤其是中小企業負責人到文化園開展正心立德、修己治人體驗活動;陽明文化(貴陽)國際文獻研究中心以王陽明先生的生活軌跡為依托,開展大型游學活動,每月開展一期,分別考察貴州、浙江、江西、安徽、廣西、福建等王陽明從事哲學思考、政治參與和社會治理之地,游學者參觀、學習、感知和體悟陽明文化,帶來身心靈的洗禮。以上文化旅游活動吸引了更多的社會群體參與、感受、認知和認同陽明文化,對陽明文化的傳播發揮了積極作用。
通過以上傳播途徑,陽明心學走出了高冷的學術殿堂,從書齋走向民間,從故紙堆走進百姓家,將王陽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理論與政治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將王陽明的治政治世思想和管理精華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將王陽明的修身立德、良知教化、化民成俗與當今道德建設緊密結合,形成了向善向上的良好道德風尚,對提升城市精神風貌和市民綜合素質具有推動作用。
二、陽明文化傳播的特征及其檢視
通過對上述傳播方式的分析可以發現,上述九大傳播方式呈現出多元化、超時空、易知化的特征。
第一,多元化傳播。一是指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主體幾乎囊括了社會各行各業,有專家學者、政府官員、文化代言人、商界精英、民間人士甚至江湖游俠等,不一而足;二是指傳播內容多元化,傳播內容包括:抽象深奧的哲學概念、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蘊意豐厚的傳奇經歷、經世致用的管理方法、簡單易行的治理方法、發人深思的教育理念甚至絕妙玄乎的養生方法等;三是指傳播路徑多元化,即運用多種傳播媒介進行傳播,由傳統單一的、單調的傳播方式轉變為多元的、靈活的傳播方式。
第二,超時空傳播。隨著現代傳媒技術和手段的不斷開拓和創新,傳播的時間和空間都產生了極大變化,呈超時空傳播樣態。從傳播時效性上看,一是傳播的頻率大大提升、速度大大加快、時間大大縮短;二是數據存儲時間和空間之無限性,通過現代化儲存技術,傳播的數據得到永續性保存,傳播內容得到逐步修正和提升;三是觀看時間和觀看方式的機動靈活,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選擇,打破了固定、刻板的播放形式。從傳播空間上看,影視傳媒條件下,陽明文化的傳播超越了地域、種族、國別之限制、打破了線上與線下之分別,全世界的陽明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都可以通過自媒體收聽收看,線下可以通過回放和重播反復收聽收看,滿足受眾的不同習慣和需求。
第三,易知化傳播。陽明文化的易知化傳播是指通過自媒體、短視頻、直播等途徑,以簡單明了、淺顯易懂的方式,使抽象的、高冷的、書齋式的、理論化的、晦澀難懂的、遙不可及的陽明文化變得簡單、直接、生動、有趣、易懂、接地氣,把偉大哲人王陽明及其哲學思想、傳奇人生、豐功偉績、積極正能等通過詼諧幽默、淺顯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在不同主體中廣泛傳播,因而其受眾性更加寬廣,其傳播的廣度和深度更易于拓寬和加深,進而廣泛提升了陽明文化的認知度和認同感。
陽明心學的多向度傳播的確能給文化拼盤化、知識碎片化、文化消費快餐化的時代帶來一股清流,發揮一定的價值引領作用,通過多元化、超時空、易知化傳播,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解析陽明文化,對了解、認知、認同陽明文化及其現實價值大有裨益。
相關期刊推薦:《電影評介》從國內廣大影迷碟友的消費需求出發,放眼全球DVD市場,海納世界各區電影、電視、音樂、發燒器材等DVD話題,大力推介影音極品、藝術巨匠,文字精煉,圖片生動,集資料典藏性和娛樂策劃性于一體,以最豐富的內容和最縝密的形式滿足您的喜好、拓展您的視野,與您攜手遨游茫茫碟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陽明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存在傳播內容失真、被誤讀和誤導、被濫用和“三俗化”等傾向。
首先,傳播內容失真。在陽明文化良性傳播的同時,少數人利用普通民眾對陽明文化的熱情和崇拜、認知度不夠和判斷力不足等缺陷,神圣化和虛幻化王陽明;蚪柚鷪罂⒅v壇、自媒體、廣播電視、直播平臺等傳播途徑把陽明文化變成撈取名利的工具,肆意曲解陽明文化,煽動和鼓吹如何利用陽明的經營管理之道、攻心術和養生術賺大錢、耍權術、避災禍甚至尋求長生不老之道等;或以陽明文化為幌子兜售假冒偽劣的文化產品;或濫用陽明在平定叛亂時采用的攻心術算計和控制他人。諸如此類的行為,導致陽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本真,倘若此等“高燒”不退,不但不會對陽明文化發揮推動作用,反而會加深民眾對陽明文化的不信任,甚至加速陽明文化走向虛妄和迷失。
其次,被誤讀和誤導。由于陽明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全面性、抽象性和復雜性,一些非專業人士僅憑個人的主觀認知隨意曲解陽明文化,因而難免導致其在傳播過程中被誤讀,進而誤導普通民眾;也有部分爭名奪利之徒為蹭流量、吸粉絲謀不義之財,嘩眾取寵肆意曲解陽明文化;某些盈利機構來路不明的培訓者,看了點陽明文化的地攤小書、學了點陽明文化的皮毛后,經過一番粉飾和包裝后,一躍成為所謂易經大師、風水大師、管理大師甚至靈魂導師,四處“講學”授徒、妖言惑眾,自以為是地宣稱已經超越“程朱陸王”甚至“孔孟老莊”,大言不慚地自稱為“某子”“某圣人”,其講課東拉西扯、胡說八道,用極具煽動性的言語發展會員,儼然干起了借陽明文化之名干傳銷聚財之實,此歪風邪氣相當危險。
再次,被濫用和“三俗化”。時下,陽明文化已成為直播界、培訓界以及所謂總裁班、高級國學班、讀心班、靈修班等宣傳和包裝自己的噱頭,為制造人氣圈粉,騙取高額學費,組織者不惜一切代價進行炒作,打著“大眾化”和“通俗化”的幌子,以“陽明文化”之名粉飾、虛化、幻化自身,傳播“三俗”(庸俗、低俗和惡俗)內容,完全偏離陽明文化的本真,使其被濫用、扭曲、異化。
總之,在國學熱和陽明文化熱的當下,陽明文化的傳播呈現微風與狂風并存、正解與誤讀皆具、正能與負能皆有的樣態,陽明文化被透支、濫用、曲解、誤讀,甚至被“三俗化”糟蹋,這不得不引起每一個有文化擔當的人的重視,因此,須從本質和根源上發掘陽明文化的真精神,否則便是糟蹋陽明文化。正如鄭永年先生所言:“在今天的中國,人們不是認真地去研究名人,而是完全根據自己的或者他人的需要,隨意糟蹋名人。例如王陽明是個大家,現在被炒得很紅。不過很遺憾的是,沒有人真正在研究王陽明?梢灶A見的是,如果現在的情況延續,‘陽明學’很快就會演變成一種庸俗不堪的‘宗教’,不僅靜不了人們的心,反而會擾亂人們的心。”[1]因此,陽明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既要避免過于理論化和抽象化,又要謹防對陽明文化的過分渲染而偏離陽明心學的理論主體,既要保本真又要不失真,尤其需要對陽明文化傳播中的“三俗化”做道德和法律層面的處理。
三、陽明文化傳播的價值
如前所述,在傳播陽明文化的過程中,雖然出現一些困難和問題,但客觀地說,影視傳媒對陽明文化的傳播和普及產生了重要作用,傳播的形式和內容大多是正面的、積極的、正能量的,因而是積極有效的、切實可行的、充滿智慧和能量的,對傳承陽明精神、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認同、提升文化核心競爭力皆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對傳承陽明文化的真精神具有助推作用
通過講座、電影、電視、紀錄片、自媒體、融媒體、短視頻等可視化、形象化、生動化地傳播,王陽明的生平及其思想被立體而生動地展現出來,受眾被媒體傳播中的種種情景深深吸引。一方面,他們跟隨故事情節的變化去感受、理解和消化陽明心學的思想內核: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萬物一體”等,以及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如何“致良知”、如何實現“萬物一體”等;另一方面,媒體對陽明文化的生動展現把受眾引入王陽明所處的政治社會環境,再把王陽明的思想理論和政治社會實踐帶入自身的日常生活或政治社會生活中,做到真知與真行合一。如姚劇《王陽明》以民本思想為主軸來表現王陽明在政治社會實踐中的“致良知”思想!锻蹶柮鼾垐鑫虻馈穭t重點聚焦了王陽明在貴州的故事情節,再現了王陽明悟出“愚夫愚婦與圣人同”和“仁者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的道理。越劇《王陽明》通過串聯起王陽明“廷杖流放”“龍場悟道”“平定叛亂”“興學化民”“良知治政”“一體治世”等重要事跡,展現了一代大儒王陽明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精神!渡倌晖蹶柮鳌分v述了王陽明從出生到十六歲的成長故事,片中少年王陽明的成長過程充滿了傳奇色彩,著重表現了少年王陽明的仁愛善良、智慧頑皮和胸懷天下,其鮮活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通過上述表現手法,陽明文化之思想性、獨立性、批判性和平等性被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對傳承陽明文化的真精神傳播具有助推作用。
(二)對增強文化自信具有助推作用
在燦若星辰的中華傳統文化中,陽明文化是一顆耀眼明星,但對其評價有褒揚肯定也有排斥否定,有正解也有誤解。20世紀七八十年代,受唯物與唯心、主觀與客觀二元對立論影響,“陸王心學”被界定為主觀唯心主義,陽明文化因此遭致諸多誤解且至今仍有余溫,雖然學界不斷糾偏和修正,但仍未得到徹底肅清,至今仍有部分學者還在用西方文化的話語體系和哲思路向俯視陽明文化甚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更有別有用心者希望用西方話語體系壟斷、侵蝕甚至消滅中國文化,這是非常危險的。但值得慶幸的是,隨著中國政治社會制度優越性的逐步彰顯、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軍事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話語權得到本質上的提升,中國在影視文化傳媒中的話語權也隨之得到大幅度提升,加之現行影視傳媒以簡單明了、生動形象、淺顯易懂的方式傳播,陽明文化得到正名并逐漸被人們認知、熟知和認同。這對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發揮了助推作用,產生了積極影響。
通過影視傳播陽明文化,應以陽明文化本身的化育功能引領良好的道德風尚,以影視傳媒的匠心精神發揮精神引領作用,以文化藝術的審美精神塑造理想人格和自由人格,充分發掘陽明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有益因子,對提升國人的文化自信具有助推作用。
(三)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電影電視藝術乃至自媒體傳播皆是文藝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具備觀賞性,又要具備文藝性,更要具有方向指引性和價值導向性,正如仲呈祥先生所言:電影作為大眾文藝,不僅是電影人安身立命的“一門營生”,還是歷史與現實的“一面鏡鑒”,更是引領社會風尚與文化航向的“一盞航標”。[3]以影視傳媒形式傳播陽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觀賞性、思想性、藝術性、方向指引性和價值導向性的綜合,以此消解普通民眾對陽明文化精神內核的偏見和誤讀,把陽明文化的思想精髓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現。
王陽明先生的批判意識、獨立精神、萬物一體、自由平等、忠信友善、愛民恤民、良知化民、勤政廉政等思想,通過影視的多元化傳播,受眾群體更加多元化,受眾范圍更加立體化,人們對陽明文化的認知越來越客觀、公正和全面。陽明文化的上述思想對政風官風、社風民風的引領和踐行、對價值判斷和選擇、對社會道德重塑和踐履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指引和導向作用。——論文作者:任 健 羅 梅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