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04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隨著影視藝術逐漸向新媒體化方向發展,借助融合媒介的傳播優勢,使藝術創作的各類元素與傳播方式、呈現樣態呈現深度交融的全新形式。本文將結合《融合時代的傳媒藝術》一書,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廣電影視傳媒藝術傳播特征,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廣電影視傳媒藝術傳播
隨著影視藝術逐漸向“新媒體化”方向發展,借助融合媒介的傳播優勢,使藝術創作的各類元素與傳播方式、呈現樣態呈現深度交融的全新形式。本文將結合《融合時代的傳媒藝術》一書,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廣電影視傳媒藝術傳播特征,探索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廣電影視傳媒藝術傳播要求及傳播策略,以期為當前全面提升廣電影視傳媒藝術傳播的生命力提供有效參考。
由劉俊著,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于2017年8月出版的《融合時代的傳媒藝術》一書,不僅從藝術學角度重點探討了藝術融合問題,還從新聞傳播學、文化學等角度探討了相關聯的媒介融合、文化融合的問題,從傳媒藝術的命名界定與基本特征、傳媒藝術的理論建構與實踐狀態、對內:賦權生態下傳統媒體如何轉型傳播策略、對外:融合時代里中國傳媒如何面對國際傳播、傳媒藝術文化特征和傳媒藝術文化批判等角度對融合時代的傳媒藝術進行全面論述,提出了傳媒藝術的實踐前奏與研究前奏、實踐示例:綜藝大時代的井噴景觀、傳媒領導者的素養提升、藝術傳播的去中心與后現代文化和文化等多項觀點,為讀者充分理解和認識全新媒體時代下的傳媒藝術發展提供了有效指引。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理論全面,內容完善
該書重視理論解讀與內涵分析,通過對融媒體背景下傳媒藝術的內涵進行界定,對傳媒藝術的基本特征以及學科建構給予了詳細闡述。通過對傳媒藝術的命名界定與基本特征、傳媒藝術的實踐前奏與研究前奏、傳媒藝術研究與傳媒藝術學建構和傳媒藝術文化特征等內容進行詳細論述,有效提升了讀者對融合時代下傳媒藝術的理解與應用。在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廣電影視傳媒藝術傳播特征時,可以從以下角度出發:傳媒藝術是藝術融合環境下,不同藝術發展的必然路徑,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廣電影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界限逐漸被打破,通過以多元融合的方式將攝影藝術、電影藝術、廣播電視藝術和新媒體藝術等藝術形式,以新的“藝術族群”方式進行融合,進而從整體上來考察、衡量和構建傳媒藝術的發展脈絡。此外,隨著媒介融合不斷推進,大眾獲取信息的方式與路徑,閱讀習慣也呈現了全新變化。任何傳媒藝術想要實現自身發展,就必須轉變傳播思維,塑造應有的受眾思維。
二、邏輯清晰,論證嚴謹
該書研究邏輯清晰,論證觀點具有極強的時代性特征,通過將最新穎、最前沿的融合時代傳媒藝術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論述,系統融合了媒介融合、藝術融合、文化融合等知識點,進而全面探尋了傳媒藝術的精神內核。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做好廣電影視傳媒藝術傳播時,要重視把握以下要求:第一,要積極融入媒介融合的時代環境,把握時代傳播之勢。從當前媒體融合時代環境看,隨著藝術元素與形式不斷融合,廣電影視傳媒藝術之間的界限逐漸被打破,形成了超越單一藝術形式的全新藝術生態。第二,要積極融入新的傳播生態環境。與此同時,單一、簡單的藝術理論與解釋模型已經很難完全解讀藝術元素與融合媒體通過“融合”所營造的全新生態。因此,需要以融合時代的基本特征和“藝術族群”的方式來思考和解讀廣電影視傳媒藝術。第三,要充分重視把握新環境下的藝術創作規律,通過精選創作素材、優選廣電影視傳媒藝術的創作主題,大眾更好獲取廣電影視傳媒藝術作品的內涵。
三、內容全面,維度多元
該書從藝術融合、媒介融合、文化融合等視角出發,論述了新的“融合時代”特征,通過對藝術品類、傳播策略、文化景觀的傳媒藝術等內容進行交叉論述,以直觀、形象的研究邏輯與表述語言,為讀者詳細構建了融合時代的傳媒藝術機制。傳播策略是決定和衡量任何藝術形態傳播發展的關鍵,也是影響傳播質量與成效的前提。為充分適應媒介融合背景,需要采取以下廣電影視傳媒藝術傳播策略:第一,面對“媒介融合”的時代環境,為充分適應新的傳播形勢和大眾的閱讀習慣,需要始終堅持精選優質內容、完善傳播渠道和優化傳播推廣體系等視角出發,通過將新的融媒體環境與智慧傳播策略相融合,實現廣電影視傳媒的最佳成效。第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在開展廣電影視傳媒藝術傳播過程中,要充分用好融媒體平臺,及時回應大眾對廣電影視傳媒藝術的質疑,要積極融入媒介融合的全新氛圍,通過對電影傳播形態進行優化和核心,真正引發情感共鳴與價值共振。
相關知識推薦:數字媒體技術方面論文投稿期刊
該書系統闡釋了媒介融合時代環境下,傳媒藝術的傳播變化與時代特征,有利于當前做好傳媒藝術的加工、制作與傳播工作。隨著媒介融合不斷推進,短視頻平臺成為電視媒介傳播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智慧媒介優勢,革新和優化廣電影視傳媒形式,有效改善了大眾的理解與獲取形態。應該以辯證思維來看待廣電影視傳媒機制,通過利用融合媒體優勢來收集大眾關注的焦點問題,進而創作出更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廣電影視作品。——論文作者:姒曉霞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