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17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動漫產業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利潤等優勢,被譽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朝陽產業。本文以湖南動漫產業為例,分析其發展,并探究如何促進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動漫;湖南動漫;動漫產業;產業發展 動漫產業是以創意為核心,以動畫和漫畫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內
摘要:動漫產業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利潤等優勢,被譽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朝陽產業”。本文以湖南動漫產業為例,分析其發展,并探究如何促進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動漫;湖南動漫;動漫產業;產業發展
動漫產業是以創意為核心,以動畫和漫畫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內容產業,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利潤等特征。同時,動漫是文化傳播的載體。各國可借動漫作品不斷向世界其他國家輸出本國價值觀,宣揚本國主流文化,提高本國文化軟實力。因此,促進動漫產業不斷發展,已成為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
湖南動漫產業的發展歷程與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歷程大體一致,皆經歷了由盛轉衰的過程,現處于二次崛起的階段,且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也有許多共同點。因此本文以湖南動漫產業為例,為湖南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議,以此探究促進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方法。
一、湖南動漫產業發展現狀
湖南動漫始于1993年。1996年,王宏成立有限公司,后推出《藍貓淘氣三千問》科普動畫片,長達上千集,開創了電腦無紙動畫的先河。2004年,湖南電視臺旗下的卡通電視頻道——金鷹卡通,經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批準,正式開播。后湖南動漫公司又創作了《虹貓藍兔七俠傳》《山貓和吉米》,自此,湖南動漫中的“三貓一鷹”正式形成。2000—2008年,湖南動漫進入發展的全盛時期,產量連續六年穩居全國第一。在文化部首批認定的18家全國重點動漫企業中,長沙占據1/3,“動漫湘軍”因此而得名。2009年,江蘇、浙江、廣東等發達省份,憑借技術、資金、政策等的大力支持,飛速發展,后來居上,此時湖南原創動漫數量已退居全國第四。2012年,湖南自制動畫產量在全國僅處于中上位置,此時湖南動漫產業已從領頭羊變成了追趕者[1]。
面對這一窘境,湖南動漫企業迎難而上,調整結構,轉移重心。近幾年,湖南動漫終于步入第二次發展的軌道,2016年創下140億元的產業收入,重新躋身全國動漫產業收入前十[2]。
二、中國動漫產業面臨的問題
雖然現階段湖南動漫產業有了回暖之勢,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而這些問題同樣存在于中國動漫產業中。
(一)創新性不足且未實現本土化
湖南動漫市場中有三只原創貓,分別是“藍貓”“虹貓”“山貓”。雖然三者皆是原創角色,各具特色,且故事情節均為原創,但這些原創角色皆是貓,導致角色形象雷同,創新性不足。此外,無論是角色的造型、動作、語言等動畫元素,還是故事情節都過多地模仿了國外作品,缺乏對湖湘文化的運用,并未實現本土化,而且三家公司后續出品的動漫作品并未接上原本的發展勢頭,最終回歸了沉寂。近年來,湖南動漫公司推出的《戰斗吧靈獸》《玉麒麟》等,在影片風格、故事題材上創新性仍顯不足。想實現本土化,融合了中華傳統文化而創作發行的《時空博物卡》《奇游跡》,則在故事內容方面缺乏創新性,角色設定方面也未體現出獨特性。創新性不足,未實現真正的本土化,導致湖南動漫無法在日益激烈的動漫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
相關知識推薦:能發表動漫產業論文的期刊有哪些
國漫也是如此,經歷了動漫的“黃金時期”后,后續發展勢頭沒有跟上,我國動漫產業一度靠承包加工國外動漫作品而存活。近年來,我國動漫雖有崛起之勢,但原創作品依舊嚴重不足,且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浮于表面,更傾向于模仿甚至抄襲他國優秀動漫作品。
(二)動漫專業人才稀缺
動漫產業是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創意產業,以創意為核心,對人才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當前,我國對動漫這一行業的認識仍存在許多誤區。大多數動漫專業的學生、從業者,都認為從事動漫行業,只需擁有高超的繪畫能力即可,簡單地將動漫產業與制作動漫畫上等號。湖南眾多開設了動漫專業的院校,對學生的培養還停留在較低水平層次,忽視了對人文底蘊、藝術修養的培養,僅著重培養學生的技術性,培養繪畫水平、制圖能力。創作作品時,編劇、導演等方面的人才嚴重缺乏[3],且大多數院校也并未開設培養學生市場營銷、管理等能力的課程。學生們缺乏與動漫產業相關的專業知識,無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沒有一套系統的理論知識支撐其解決實踐中遇見的問題。從事動漫這一行業以后,他們更像是沒有創造力的繪圖機器。以上問題皆導致湖南動漫行業甚至全國動漫行業中,既擁有動漫原創能力,又熟悉動漫生產技術,兼具營銷與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同時,從業人員結構嚴重不合理,大多都是外行管理內行。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大多并非動漫專業出身,而是轉行于其他行業,對動漫產業知識的了解有限。
以上情況嚴重制約了中國動漫行業的發展。師資、教材等體系還不夠完善,高學歷、高端人才短缺,人才培養多停留在技術層面。
(三)品牌效應仍未形成,產業鏈尚未完善
一條完整的動漫產業鏈應該是“項目開發—動漫制作與播出—衍生品開發銷售—再生產”。按照國際慣例,產生高額利潤的部分應該是衍生品的開發銷售,這部分可為動漫產業提供高達70%的利潤。而通過開發銷售衍生品獲取巨大利潤的前提,是動漫形象已獲得受眾認可,形成了具有影響力的動漫品牌。湖南動漫起步較早,在早期動漫人的努力下,已基本形成了一條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早期的三辰卡通創作的《藍貓淘氣三千問》獲得成功后,公司抓住時機,對其衍生品進行自主生產和銷售,并對其品牌進行授權,短短幾年內,其冠名產品高達6600多種。這是湖南動漫對形成動漫品牌,構建完整產業鏈的一次探索。但后期“藍貓”品牌優勢消失殆盡,三辰卡通被宏夢卡通收購,說明湖南動漫產業仍缺乏長時間的品牌運作和維護,產業鏈還需不斷完善。而近幾年湖南創作的動畫作品中,幾乎都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未產生品牌效應,后續的衍生品投放市場后,也不會獲得較高收益,不會有投資方投資再生產環節不斷完善湖南動漫的產業鏈。
在美日等動漫大國已形成完整的動漫產業鏈,并依靠后期的衍生品開發銷售獲取巨額利潤時,國內大部分動漫企業仍把重點放在動漫制作與播放環節,極少對后期衍生品開發銷售這一環節進行投入。動漫品牌、后期再開發意識不強,沒有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三、促進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通過作品本土化提高原創性
實現動漫作品本土化是提高作品原創性的重要手段。湖南歷史底蘊深厚,湖湘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質文化遺產、自然風景、湖湘精神、名人故事、神話傳說等都可融入動漫創作,借此實現作品的本土化,提高作品的原創性。湘繡、灘頭木版年畫、花鼓戲等皆可作為動漫作品的表現形式,為作品烙上湖湘文化的印記。湖南山水秀麗,張家界、鳳凰、橘子洲等自然景觀皆可作為作品的創作背景。“吃得苦,霸得蠻”的湖湘精神可為動漫角色賦予性格上的獨特性。蔡倫、魏源、譚嗣同等歷史名人的故事皆可作為作品的內容,還可以從湘君、湘夫人、蚩尤等神話故事中選取動漫作品的故事內容[4]。湖南動漫從業者應立足于現實社會,深入挖掘湖湘文化中的傳統資源,選取適合融入動漫的部分,對其進行加工,同時吸收優秀外來文化,努力實現湖南動漫的本土化,提高作品的創新性。
中國動漫同樣應該如此。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優秀文化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應立足于本國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動漫,實現動漫的本土化,同時做到與時俱進,融入現代元素,提高作品的原創性。
(二)重視對人才的培養
湖南乃至全國各高校要落實對學生的培養政策,除了培養學生制作動漫的技術外,還應重視對學生人文底蘊、藝術修養的培養。應開設市場營銷、管理等方面的課程,形成學生、高校、企業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培養出具有獨特創造能力,掌握動漫制作技術,懂得管理與市場營銷,同時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復合型動漫人才。
同時,政府應積極引導各高校落實對動漫人才的培養方案,逐步開設、完善動漫產業的相關課程。定期對從業者進行職業培訓,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吸引更多的動漫人才投身于本國動漫產業的建設。
(三)打造動漫品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湖南動漫和中國動漫應進一步完善現有產業鏈。政府要積極采取措施,改善動漫創作環境,給予動漫創作者更大的自由,加大投資力度,將投資重點放在可獲得高額利潤的動漫衍生品的開發與銷售部分。而要使動漫衍生品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就必須打造出具有影響力、具有本土特色的動漫品牌,其要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保證思想性、藝術性、創新性相統一。同時,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加強對正版的保護,防止假冒偽劣的動漫衍生產品充斥市場,力求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對動漫品牌形成保護。
四、結語
中國動漫產業已進入二次崛起階段。雖其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原創性不足、復合型動漫人才短缺、版權意識薄弱,未形成動漫品牌、產業鏈需進一步完善等,但中國動漫如果立足于本國的實際情況,將中華文化融入其中,實現作品的本土化,提高創新性,重視動漫人才的培養,打造本國動漫品牌,不斷完善產業鏈等,終將再次獲得成功,走向輝煌。——論文作者:任汝勤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