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微文化傳播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新境遇與路徑選擇

發布時間:2021-03-17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微文化傳播時代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研究,并探討民族傳統文化在發展中的困境,結果顯示:我國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存在斷層、傳播力度受阻及發展不均等問題,為了更好地應對全球化、過度商業化的沖擊,提出以民族傳統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微文化傳播時代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研究,并探討民族傳統文化在發展中的困境,結果顯示:我國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存在斷層、傳播力度受阻及發展不均等問題,為了更好地應對全球化、過度商業化的沖擊,提出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題材,制作微電影、微視頻進行推廣;整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資源,創新傳播新形式;建構監測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力度,提高傳播質量的應對策略。

微文化傳播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新境遇與路徑選擇

  關鍵詞:微文化;傳統體育文化;傳播;新媒體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深刻闡明“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要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振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提出了新的歷史使命。微文化發展之迅猛,也為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播打破僵局、并注入了強大助力。因此,推動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必須加快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增強社會民眾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和自信,強化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微”傳播功能,提高“微”傳播的社會影響力,從而推動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微文化的內涵與時代特征

  1.1微文化的內涵

  微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形態,是新媒體傳播發展的產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它以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短視頻與網絡直播平臺等新媒體為載體,由參與微平臺的群眾發起,實現全民參與而形成的當今比較流行的微文化。微文化傳播滿足了國民的參與需求和表達欲望,使他們切身感受到線上與線下、網絡與現實的有效互動,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增強了內心的成就感。使大眾從信息的接收者轉變為內容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微文化傳播時代,信息的海量傳遞與接受、實時與極速已成為顯著特征。微文化傳播過程中,民眾對其選擇的渠道具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決定權和控制權。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公民都是其內容的創造者和消費者。微文化的傳播渠道、模式及價值,使其快速融入社會文化,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已經受到“微文化”的影響,并使我們對其有了新的定義。

  1.2微文化傳播的時代特征

  1.2.1碎片化

  處于信息碎片化的時代,人們對文化快餐消費這一現象已成為習慣。在以新媒體為媒介的微文化傳播時代,其信息傳播以短小精悍為主要特點,是當今社會快節奏生活方式的產物。而在人們享受互聯網帶來便利的同時,了解事物的耐心也日漸降低。因此在碎片化的時間里,能否快速捕捉到關鍵的、所需的信息,則成為了人們普遍的學習、生活和娛樂方式。

  1.2.2時效性

  傳統文化傳播是自下而上的,一般要經過層層審核,且通過特定的渠道進行傳播,其信息到大眾接收時往往是滯后的。而微文化傳播模式則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個公民都可以是創造者,其傳播速度快、時效性強、波及范圍廣,傳播具有即時性。在網絡通暢的前提下,其信息發布過程不會受到外來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傳播的同步性和即時性可以使大眾在第一時間掌握各種新的信息。

  1.2.3裂變性

  傳統大眾傳播是垂直傳播,在一定程度上,信息量在逐步縮小。在微時代的網絡環境中,人們熱衷于短平快傳播形式抒發感情、疏解壓力。通過大數據的推薦和朋友間相互轉發,使信息發生裂變或連環裂變,快速在目標群體中引爆熱點,無論是傳播的速度還是容量,都是傳統大眾傳播所無法比擬的,從而通過互聯網真正實現了信息全球化。

  2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分析

  在全球化發展格局下,微文化的傳播使空間更立體,內容更多元,形式更發散。微文化雖微且散,卻日益成為影響人們價值選擇的新文化,在此背景下提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實效性迫在眉睫。

  2.1因時而進——推動傳統體育文化傳播與時俱進的現實需求

  隨著我國現代化和全面小康社會進程的推進,全球化背景影響下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我們面臨著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問題。而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博弈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并未擺脫。隨著現代化浪潮而來的西方文明,使民族文化受到嚴重沖擊并造成了民族文化的認同危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影響力已今非昔比。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前景支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轉型發展的訴求變得愈加強烈。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更為復雜的局面。首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處于一個相對自我封閉的過程,由于現代化的沖擊,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中出現文化斷層。在世界全球化與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西方體育項目的迅速普及,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受到嚴重沖擊在發源地艱難求生,人才培養也隨之陷入困境,其形式的保留也難以抵擋優秀文化的流失。其次,民族傳統體育觀念陳舊、普及程度較低以及影響力較弱。西方體育文化的強勢入侵,使西方體育項目在我國迅速普及,成為學校體育活動的主體,民族傳統體育受到外來沖擊,處于尷尬的境地。即使一段民族傳統體育處于前沿陣地,卻難以抵擋生存空間的萎縮。最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關注度與傳承上,冷熱不均現象較為突出。在毽球、武術等項目的普及與推廣上,找到了適宜的目標群體、發展模式及空間等。而相比之下,一些較為冷門的項目,除了頭頂非遺等光環外,其發展處境較為尷尬。即使國家下發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從表層而言得到了發展,卻也難掩生存狀態的凄涼。

  2.2因勢而新——把握傳統體育文化形勢變化的必然要求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新潮流孕育而生,短視頻現已成為當下最熱門的信息推廣途徑,巨量引擎利用短視頻平臺在短視頻領域的領先地位,打造民族傳統體育發展新理念,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大力提高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傳播水平。當前在我國體育教育中,民族傳統體育所占比重小,重視程度及創新驅動力在發展中仍與西方體育相差甚遠。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更重視整體的傳授和術科的傳授,弱化個體的培養,輕視文化內涵的熏陶。對于平臺的開拓還處于一個認知階段,以至于無法及時跟隨時代潮流同步前行。與此同時,我國正處于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社會文化價值呈多元發展趨勢,新興文化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不斷涌入。傳統傳播媒介是人們通過眼睛與耳朵進行小范圍傳播,而微文化的傳播則是裂變式大范圍的傳播模式,傳播碎片化信息,使民眾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進一步的了解。國民大眾成為微文化的主要消費群體和信息傳播的內在動力,扮演著信息生產者與消費者雙重角色,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微文化傳播相結合,發揮其傳播范圍廣和傳播即時性強等特點,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快速進入大眾視野并融入社會學習生活中。

  3微文化傳播時代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現實境遇

  信息化作為時代發展的主流,微文化傳播逐漸成為時代的寵兒,使世界文化的距離不斷縮短,全球相互依存不斷加深。近年來隨著微文化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信息傳播變得更加大眾化,傳播的內容呈指數級、爆炸式增長,傳受者的地位發生明顯改變。然而事物的發展利弊相隨,微文化的傳播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而言,可以促進其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不少的挑戰。

  3.1微文化顛覆傳統模式,沖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

  微文化儼然已拉開了社會文化日趨碎片化的大幕,它用比以往更加激烈和更為有力的方式顛覆了傳統,較之于傳統文化笨重的物質性,微文化的微化趨勢為社會和文化的流動注入了難以估量的加速度。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面臨的困境,是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與當今體育文化生活需求不同步所致,而不是對其外在形式保護的欠缺。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新媒體傳播模式下極容易被斷章取義,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受到破壞。近年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市場推廣中魚龍混雜,人才質量良莠不齊,許多濫竽充數的“武術大師”混入公眾視野,加以自媒體的移花接木式的宣傳賺足眼球,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受到破壞,傳播受阻。

  3.2受全球化沖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處境艱難

  面對西方奧林匹克運動強勢發展的勢頭,一直沉靜的民族傳統體育受到嚴重的沖擊,籃球、排球、足球等項目隨著世界的潮流,很快占據中國體育開展的主流地位,而相比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則受到巨大沖擊,在發源地艱難求生。

  與國外傳播體育文化相比,我國文化傳播體系形成較晚,大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規則粗糙,傳播推廣較為緩慢,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與傳播則處于尷尬的境地。如在人氣動漫《鬼滅之刃》的影響下,中國學習劍道的孩子越來越多,相比而言,拋開中華武術在國際的推廣,就中國孩子因動漫去學中華武術的也少之又少,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輸出與普及亟待加強。

  3.3過度商業化加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異化危機

  隨著微文化時代的發展,諸多大眾基于自身的經濟利益或社會利益的訴求,過度商業化會導致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目的從根源上產生異化,阻礙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我國的健康發展。伴隨高速便捷的特性和低成本的費用,短視頻APP和自媒體鋪天蓋地襲來,各種匪夷所思的新聞和視頻,還有被扭曲的事實和生活經驗,行業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有待加強,職業操守與道德觀教育應予以規范。

  4微文化傳播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應對挑戰的路徑選擇

  微文化傳播時代的到來,對民族體育傳統文化的傳播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對民族體育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另一方面也開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發展的新渠道、新載體、新模式。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面臨挑戰時,應興利除弊,選擇合適的應對方法和路徑。

  4.1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題材,制作微電影、微視頻進行推廣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生存命脈,是涵養人民文化價值觀的思想源泉,也是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堅實根基。武術影視是中華文化的一幕藝術縮影,它的生命之中必須流淌著傳統的血脈,這是其得以存活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在微文化傳播的時代,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優秀素材制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浸潤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作品,制作出具有微時間、微容量、微制作為特征的,具有豐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的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我們以開放的姿態向大眾敞開大門,使我們的優秀文化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國電影中經常會涉及武術元素,如《葉問》系列、《一代宗師》、《精武門》等電影中所蘊含的中國武術元素,剝離暴力美學后,我們所看到的武術智慧、武道文化,對民族體育傳統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微文化傳播背景下,我們可以制作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微電影,將內容高度凝結,注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輔以創意對其進行宣傳;或者將一些代表性的人或事拍成微視頻,如之前曾在微博走火的患有運動障礙八歲小男孩,為了治病加強訓練,其父親將他練成武術冠軍,展現了他頑強的毅力和意志力,包括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4.2整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資源,創新傳播新形式

  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市場的需要,應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渠道與對其傳播形式進行創新,將現有的傳播途徑和資源進行重新整理規劃使其深度整合,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與傳播步入新高。并且可以根據現有的市場特點和受眾心理需求,積極創新微傳播形式。如有些視頻用鮮明獨特的個人風格,對傳統文化采取了一種生活化敘事策略,將傳統文化變得平民化、流行化,契合了當下在浮躁城市生活中的群體向往田園牧歌的心理需求。通過視頻的演繹傳遞出“中國好、生活美”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價值追求,對內傳遞了正能量,對外講述好中國故事。對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具有同樣深厚底蘊的體育文化,具有極高的借鑒作用。

  4.3加強監管力度,提高傳播質量

  在微文化背景下,由于信息生成的低門檻和信息傳播的自主性,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微傳播過程中極有可能存在信息失真、內容低俗等問題。碎片化使信息擴散、迅速發酵時,不少人在不辨信息真偽的情況下,成為無意識的信息傳播載體,同時也反映了監管、反饋、獎懲等方面機制的缺失。虛假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民族傳統文化的厚重性,使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之路任重而道遠。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市場,應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網絡監管部門與新媒體、自媒體之間應加強合作,通過實名制、封號等措施,加大對“微”信息的生成與發布的監管力度。要建立微傳播監測體系,通過專業職位設置或者第三方的信息服務,在第一時間抓取微信息,為相應的決策提供參考。為保證網絡傳播更為規范,可以立足于“以網管網”,依托網絡監管平臺,摸清監管底數,明確監管對象,不斷強化監管力度,不斷完善網絡平臺監管長效機制。

  5小結

  微文化傳播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通過多樣化的微平臺,拓寬了現有的傳播渠道,開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發展的新渠道、新載體、新模式,提升了民眾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認識,同時也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多樣的路徑。但同時,微文化傳播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傳播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移花接木式的宣傳、西方體育文化的沖擊以及斷章取義式的傳播等,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受阻、內涵受到破壞。為此,可以將民族傳統體育的智慧與文化注入微視頻或微電影進行傳播,讓傳播內容更具文化內涵與精神品質;將現有的傳播途徑和資源進行重新整理規劃、使其深度整合,創新傳播形式;建構監測監管體系,加強監管力度,提高傳播質量,以規范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市場,推動民族傳統體育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傳播、弘揚與發展。——論文作者:傅鈺茜,馮曉麗

  相關期刊推薦:《遼寧體育科技》(雙月刊)創刊于1979年,是由遼寧省體育局主管、遼寧省體育科研所和遼寧省體育科學學會聯合承辦的體育科研學術性雜志。本刊在國內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其中主要欄目有: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基礎科學、競技體育等。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