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淺析奧巴馬政府軍事戰略調整的背景

發布時間:2020-03-31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奧巴馬就任總統以來,面對的是美國自二戰以來最為糟糕的局面,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泥潭,財政赤字節節攀升,國際聲望每況愈下。依據現狀,奧巴馬總統改變了小布什執政期間的單邊主義路線,將戰略指導思想從崇尚武力的政權更迭調整為巧實力的軟硬兼施

  摘要:奧巴馬就任總統以來,面對的是美國自二戰以來最為糟糕的局面,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泥潭,財政赤字節節攀升,國際聲望每況愈下。依據現狀,奧巴馬總統改變了小布什執政期間的“單邊主義”路線,將戰略指導思想從崇尚武力的“政權更迭”調整為“巧實力”的軟硬兼施。奧巴馬政府依據美國現狀對于軍事戰略做出如此重大的調整,其深刻的背景值得深入剖析。

淺析奧巴馬政府軍事戰略調整的背景

  關鍵詞:奧巴馬政府;軍事戰略調整;背景

  1國內經濟增長緩慢

  奧巴馬競選之時,美國的經濟已經陷入緩慢增長的被動局面。盡管奧巴馬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刺激經濟政策,然而這些政策并沒有挽救美國經濟于水火之中,其中的一些措施甚至成為共和黨人攻擊的對象。

  據美聯儲公布的最近一次貨幣政策決策例會紀要,最近一輪美國經濟衰退比原先預計的程度要深。到2011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還沒有恢復到本輪經濟衰退以前的水平。紀要稱,根據經濟形勢需要,美聯儲將把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零至0.25的歷史低位直到2013年中期,并保持現有的證券本金再投資計劃。美聯儲的決策者還討論了其他一些刺激經濟復蘇的政策工具,并準備在適當時機采取行動。…伴隨著經濟的持續低迷,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十年來最低,美國行業研究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由于美國民眾對個人收入和就業前景的看法更加悲觀,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兩年多以來的最低點。對美國5000戶家庭調查的數據顯示,8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前一個月修正后的59.2降至44.5,為2009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時這也是該指數2008年1O月以來的最大單月降幅orZ]如此窘迫的經濟困境是奧巴馬政府調整軍事戰略,加速戰略重心東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亞太地區已成為世界上實力最為強大的地區,無論經濟、政治、軍事、文化,都已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奧巴馬政府加速戰略重心東移,爭奪亞太地區的主導權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搶占亞太地區的市場,緩解國內的經濟壓力,使亞太地區成為其商品出口的集散地,減少貿易逆差,減輕財政負擔,促進國內就業。

  世界經濟重心已經重新回到亞太地區,亞太地區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貿易和投資市場。雖然世界的權利重心迄今為止仍在西方,但是亞太地區存在廣闊的商機和巨大的盈利空間,因此,在亞太地區這個大國博弈的舞臺上,美國勢必要“一展風采”。奧巴馬政府在亞太地區大力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試圖以TPP為基礎,建立由美國主導的自由貿易區,使TPP成為美國“合法”進入東亞地區的經濟平臺。雖然其第一層目的是利用TPP在亞太地區的影響滲透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通過經濟手段,運用“巧實力”,爭奪在該地區軍事、政治、文化的領導地位。效仿二戰后在歐洲施行的“馬歇爾計劃”。然而緩解美國的財政危機,減少財政赤字,增加貿易訂單,轉移國會的視線,也是奧巴馬政府希望通過TPP達成的另一個目的。在TPP的談判中,美國將知識產權保護、勞工標準、環境標準納入其中,提高美國的競爭優勢,從而推動美國商品進入其他成員國的市場。美國所做的這些就是為了擴大貿易出口,減輕國內的壓力。

  2反恐戰爭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1年5月1日深夜,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境內伊斯蘭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被美軍擊斃,隨后宣布本·拉登的尸體海葬。毫無疑問,本·拉登的死對于美國來說是十年反恐戰爭最期待的結果,這個結果是從克林頓到小布什再到奧巴馬努力多年的愿望,為此付出了數千美軍士兵的性命及上萬億美元。本·拉登的死訊算的上是給美國民眾一個交代。特別是對于奧巴馬總統來說,本·拉登被擊斃更是具有重要意義,它證明了奧巴馬總統上臺后推行的阿富汗新反抗戰略的正確性,標志著反恐戰爭取得階段性成果,同時也把巴基斯坦推到了反恐的核心位置。反恐戰爭進入“后本·拉登時代”。全球恐怖主義與反恐這對矛盾在持續了十年以后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最終為奧巴馬總統連任奠定基礎。

  本·拉登的死并不代表美國反恐戰爭取得徹底的勝利,現在的恐怖活動呈現出了分散化的趨勢,本·拉登及其領導的“基地”組織已經成為一種精神上的領袖。其死后很快就會有新的領導人出現,并且其他恐怖組織會借機發動恐怖襲擊活動,施以報復行為。

  另外,本·拉登的死為美國下一步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施行反恐行動的合法化帶來質疑。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發動戰爭就是以搜剿“基地”組織和本·拉登為理由,如今本·拉登已經被擊斃,這就給阿富汗,巴基斯坦反對美國軍事存在的力量增加籌碼。

  本·拉登被擊斃不僅對美國國內產生重大的影響,也深刻影響著美國的中東戰略。“9·11”事件后,美國打著反恐的旗幟先后發動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阿富汗地處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不僅是連接歐亞大陸和中東的要沖,還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冷戰時期,美蘇便都想把阿富汗劃歸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冷戰結束后,中亞以其獨特的地緣戰略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再次成為美俄兩國爭奪的對象。遭遇“9·11”事件后,美國從軍事、政治、文化等方面加緊對該地區的滲透,牟取中亞的地緣戰略利益及豐富的戰略資源,為實現控制全球的目標排兵布陣。1985年,布熱津斯基在自己的書《競賽方案:進行美蘇競爭的地緣戰略綱領》中這樣寫到,美國的戰略利益,集中在三條戰線上:一是歐洲戰線,與蘇聯斗爭的焦點是東歐,最關鍵國家是波蘭和西德;二是遠東戰線,斗爭焦點分別在日本、中國、朝鮮半島,而最關鍵區域是韓國、菲律賓、臺灣。三是遠西戰線,戰略焦點是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奧巴馬總統的阿富汗新反恐戰略仍然沿襲了美國這一傳統的戰略思想。美國在阿富汗新反恐戰略中不但沒有從阿富汗撤軍,反而在此增兵,扶持親美政權,這也恰恰證明了美國從沒有想過放棄對該地區的控制,中亞仍然是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的一個制高點。

  美國近10年的反恐戰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美國通過這場反恐戰爭已經達到了控制中亞的戰略目的,牟取中亞的地緣優勢,把持該地區的資源,使中亞成為美國遏制亞洲其他國家的戰略要地。在美國的新軍事戰略中,奧巴馬政府調整其全球軍事部署,抽調在中亞地區的精力,加速推進戰略重心東移,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亞太地區,爭奪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擴大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期刊推薦:《軍事歷史研究》主要欄目有:理論研究、建設史鑒、戰史論壇、政工史論、人物追蹤、專題討論、學術爭鳴、研究動態、軍史檔案、軍史編研、史館建設、讀史札記、史論集萃等,是軍地從事軍史教學與編研工作的專家學者以及廣大軍史愛好者展示研究成果、交流研究心得的理想平臺,歡迎各界賜稿。

  3亞太戰略地位上升

  亞洲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四個文明古國中的中國、印度、巴比倫都在亞洲。當西方還處在黑暗的中世紀時,中國已是唐宋盛世(公元7—12世紀)。唐宋的國力強大,為世界各國所景仰,科學文化技術水平先進,幾乎所有領域都有重大成就。西方列強的侵略、掠奪和破壞導致亞洲日趨落后,世界經濟重心從亞洲轉移到西方。到19世紀末,世界已經被西方列強瓜分完畢,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已經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_5J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擺脫殖民統治,獲得民族獨立的亞洲國家奮發圖強,大力發展本國經濟,使得亞洲國家的整體實力不斷上升,改變了本地區的面貌,亞太地區的國際地位與日俱增。)在國際金融危機深化蔓延,世界經濟復蘇步履維艱的時候,亞太地區保持了總體穩定的良好態勢,本地區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O。據調查顯示,到2000年,亞洲的GDP達81313.2億美元,占世界GDP總額322164.7億美元的25.3,接近歐盟的84956億美元。截止2010年,亞洲的GDP達到168857.7億美元,占世界GDP總額629112.5億美元的26.8,超過北美的152765億美元和歐盟的162422.6億美元。”世界經濟重心重新回到亞洲,亞太地區必然成為大國博弈的舞臺。

  在最新出臺的《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美軍戰略利益評估報告中,美國已高調宣布重返亞洲的戰略部署,重返亞洲是奧巴馬政府軍事戰略調整最重要的一部分。_8在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文章《美國的太平洋世紀》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國已經把未來幾年的對外戰略進行規劃,把亞洲視為未來的政治核心,并且把鞏固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與在亞洲的主導權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因此,今后十年美國外交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把外交、經濟、戰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鎖定在亞太地區。

  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實力突飛猛進,與此同時,中國加強了與亞洲各個國家的經貿往來,“東盟+3”,包括東盟、中國、日本、韓國。“東盟+6”,包括東盟、中國、!El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兩個自由貿易協定以經濟為紐帶把亞太地區國家融為一個強大的經濟體,而這兩大自由貿易協定里均沒有美國,美國強烈的感覺到自己的影響力被邊緣化。在美國的倡議下建立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就是美國繞開中國,以“巧實力”的手段,滲透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美國認為威脅其全球領導地位的力量可能來自歐洲、東亞和中東,其中歐洲和中東的危險低于東亞,因此在這三個地區決不允許再有另外一個超級大國崛起,威脅到美國的霸權。所以美國的戰略重心東移并不是簡單的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放在亞太地區,而是虎視眈眈直逼中國而來,從政治、經濟、安全等各個領域加大對中國的遏制力度,對此,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