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29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咸陽地方志記載著大量的旅游資料,它在自然、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科學、園林建筑、風土人情和人文軼事等方面和旅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對研究、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有很高的利用價值。本文就咸陽地方志的優勢和豐富的地方文化遺產,探
咸陽地方志記載著大量的旅游資料,它在自然、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科學、園林建筑、風土人情和人文軼事等方面和旅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對研究、開發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有很高的利用價值。本文就咸陽地方志的優勢和豐富的地方文化遺產,探索把地方志資源和旅游開發充分結合起來,使咸陽地方志資源價值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旅游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文化的內涵與品質,又決定著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實踐證明,一個地區擁有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并不代表該地區同樣具有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優勢,只有堅定自身的文化自信,既遵循規律,又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旅游業的文化內涵和品位,突出文化的經濟價值,不斷創造和生產新產品,催生發展新業態,才能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和產業優勢,更加有利于產業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區域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一、咸陽地方志在旅游資源開發上具有的研究和利用價值
咸陽地區有著豐富的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的都城,號稱“中華第一帝都”,咸陽又是周、秦、漢、唐等十多個王朝的京畿之地,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文物古跡薈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天然歷史博物館,全市有文物景點4951處,其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5處,帝陵25座,各類陪葬墓256座,咸陽原被譽為“東方帝王谷”,依次分布著乾陵、茂陵、昭陵、漢陽陵,舉世聞名的昭陵六駿,數以萬計的漢兵馬俑,精彩絕倫的唐墓壁畫、成組石刻,皆為國之瑰寶。
另有彬縣大佛寺、三原城隍廟等著名寺廟,建筑奇特堂皇;巍然聳立的涇陽崇文塔、三原木塔、北杜鐵塔各具特色;聞名遐邇的馬欄關中分區革命舊址、安吳青訓班舊址、八路軍總部舊址、爺臺山戰役舊址等革命舊址景點,既是觀光旅游勝地,又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一)咸陽地方志可為旅游開發提供資料
咸陽地方志辦公室編纂的志書、年鑒不僅數量巨大、種類豐富,而且能夠及時、全面反映時代與社會的變遷情況。這些豐富的地方志資源能夠為旅游資源開發提供全面翔實的各類資料,促進人文旅游資源得到妥善保護、合理利用、有效開發。近年來,工業旅游在一些大中城市方興未艾,青島啤酒老廠是很多到青島旅游的游客必去之地,每位長期生活在咸陽的“老咸陽人”都非常熟悉“凌云”牌醬醋,如今由于社會發展,咸陽釀造廠已經搬遷到新址,因此老廠完全可以憑借地方志的資料建成博物館供市民參觀。
(二)咸陽地方志可為旅游開發提供建議
地方志是我國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文獻,記載著一個地方自然和社會的綜合情況,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時段長,在開發本地區旅游資源方面有著獨特的利用價值,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旅游業作為當今社會的朝陽產業為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所重視,發展旅游業,使潛在的旅游資源轉化為現實的旅游資源。
這是我們必須加以重視的研究課題,而在這方面,作為歷史文獻的地方志的記載,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地方志具有存史、資政、教化的獨特功能,在深入推進旅游產業開發過程中,地方志工作部門要主動參與,全面收集咸陽地區人文旅游資源開發的典型案例,分析成敗得失,形成具有針對性、富于創造性、較強操作性的建議,供旅游開發的有關部門決策參考,發揮地方志部門的智庫作用。
(三)咸陽地方志記述、宣傳旅游資源
地方志是具有較高權威性、系統性的重要文獻,能夠真實客觀地記述旅游資源開發的進程,及時全面地宣傳咸陽市各類人文景觀,積極全面參與上級方志部門、旅游部門組織的中國名鎮志、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為全市進一步開發利用人文旅游資源作出積極貢獻。
(四)咸陽志館本身就能夠成為獨特魅力的旅游景觀
2017年10月,咸陽市在北塬新城建成市民文化中心已經對市民免費開放,其中就有圖書館、文化館、檔案館、非物質文化展覽館等單位,此舉非常好,市民文化中心是集藏書、展示、科研、學術交流、資源開發和愛國主義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是展示人文歷史平臺、宣傳社會發展的窗口、開展地情教育的基地,是名副其實的地方名片,成為本地市民休閑娛樂,外地游客參觀游覽的第一站、必訪站。
二、利用地方志是咸陽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新咸陽志中應設立專志記述旅游業
娛樂場所是一個地方旅游業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過去咸陽舊志對這類場所不夠重視,記載非常簡略,新志要將影劇院、文化宮、游客場和舞廳等收錄在內,要將有關內容細心加以整理充實,使之成為開發旅游的可靠資料。近幾年,一些地方民俗風情人造景點規模大、刻意追求“大而全”、投資額大盲目上馬,重復建設、粗制濫造,對地方經濟造成很大損失,對此,咸陽各級政府要有憂患意識,要居安思危,要利用地方志資源,強化可行性論證分析研究,謹慎開發民俗風情項目。
(二)為黨政部門領導決策提供依據
領導決策離不開真實、可靠、系統的資料平臺,而地方志能全面提供本地區各方面情況,便于領導者了解和熟悉地情而有效決策。咸陽地方志中文化、教育、人物、文物、民俗和城市建設等內容均是旅游規劃的重要參考依據。在開展志書修訂的同時,地方志工作者應通過對地情資源進行系統的整理研究,對有關部門制定保護和開發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資源措施提出一些有益建議。
(三)為招商引資、發展地方旅游業牽線搭橋
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行“一帶一路”建設,各地都加大了招商引資和旅游開發的力度,咸陽地區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圍繞特色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最好的方法是邀請專業人員設計出一整套推廣方案,結合本地的資源優勢推出一批“明星旅游項目”,同時加大特色文化旅游產業配套要素建設,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全面升級。
(四)為申報世界遺產做貢獻
據媒體報道,目前,咸陽市彬縣正在積極籌備其境內著名景點大佛寺申報世界遺產,彬縣政府在做申報材料時,一定要深入研究地方史志中對該景點的記述,挖掘內涵,有的放矢,力爭一舉成功。
三、咸陽利用地方志開發旅游資源需注意的問題
地方志旅游資料在旅游研究中無疑有很高的價值和無可替代的作用,根據各地利用地方志開發旅游資源的先進經驗來看,在利用地方志開發旅游資源時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一)特色性原則
相對于全國很多地方,咸陽一直有健康保健之城的美譽,現在新興的中醫康復保健旅游和生態農業旅游作為特色旅游項目,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睞。著名的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中醫研究所一批享有崇高聲譽的醫學教授和專家的高超精湛的醫療技術,富有特殊療效的新藥特藥和保健藥品,加上內涵豐富的陜西醫史博物館、中醫藥膳、藥浴、無數、氣功等項目,使咸陽形成積淀深厚的傳統中醫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咸陽保健旅游。
(二)保護性原則
咸陽境內的很多旅游景點諸如秦直道遺址、鄭國渠遺址、絲綢之路遺址等蜚聲世界,但由于距今年代久遠,急需保護,以鄭國渠為例,《禮泉縣志》中有鄭國渠遺址的記述,鄭國渠始建于秦始皇即位的當年(公元前246年)歷時10年修成。
考古資料記載鄭國渠攔河大壩遺址,西起涇河西岸1800米的尖嘴(涇陽地),東西長2200多米(河面部分350多米壩身早被沖毀,底寬100多米,頂寬10~20米,距地面殘高5~6米)。經測定,現存的壩身由河土、黑紅土和細礫混合堆積而成,雖未做夯砸,但很堅硬,結構緊密,抵御水的侵蝕能力較強。這座大壩遺址是迄今發現的時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攔河壩遺址。
(三)參與性原則
曾有媒體以《白鹿原民俗村游客大減,體驗項目幾乎只有吃》為題,報道陜西白鹿原民俗村的經營狀態,曾經在開業時車水馬龍游客摩肩接踵熱鬧的景象不再,代之以大量店鋪關門,“民俗村好像就是集中了各地的小吃,除了吃一吃,還有啥特色”,白鹿原民俗村內除了關中小吃,更有全國各地的著名小吃。而建筑大都是新建或仿古式樣,去一次就不想再去,一吃飯就走人,由于缺乏互動和參與,留不住人。
但去過平遙,觀看過王潮歌導演《再見平遙》這一劇目的人,都會令人耳目一新,久久難忘,整場劇觀眾既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形式別具一格,內容新穎,值得一提的是,該劇內容就來源于《平遙縣志》關于晉商的動人故事。雖然票價不菲,但場場爆滿,值得每一位旅游規劃者學習借鑒。
(四)文化性原則
文化是靈魂,旅游是載體。近年來,文化與旅游結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文化旅游作為一種全新的體驗形式,成為現代旅游發展的新亮點,文旅產業也成為全國很多地區發展的重點之一。咸陽袁家村、馬嵬驛是全國鄉村旅游的成功典范。袁家村的成功在于起步早,經營模式獨特,馬嵬驛因為楊貴妃的名人文化效應,這兩個項目的成功,引起了省內外很多地方一窩蜂地興建旅游小鎮,但很多這樣的小鎮剛建成就經營慘淡,原因何在?正如中國旅游地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建紅說:“旅游小鎮不但需要地域特色濃郁的建筑為身體,更需要歷史人文鑄靈魂。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主打地方特色文化,用包容的心態留住建筑之魂,不僅吸引了游客的眼,還留住了游客的心。”
當前,中央大力推行全域旅游理念,就是要用整體觀、系統觀規劃旅游,去除同質化競爭和重復建設,讓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更加協同、更加協調、更加有效的結合。這項工作的落腳點就是要利用各地的獨特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打造差異化的旅游產品。對咸陽發展全域旅游而言,咸陽地方志在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方面正好大有作為。
總之,咸陽地方志書能為咸陽旅游業提供豐富的可資利用的信息、深厚而持久的元素,只要充分挖掘利用好地方志這座寶藏,就一定能推動咸陽旅游業大發展、大繁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