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10-25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智能手機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手機中的拍照功能為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成了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手機拍照也成為手機攝影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本文作者通過總結移動媒體時代手機攝影的特性,闡述移動媒體時代手機攝影的藝術形態,指出手機攝影
智能手機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手機中的拍照功能為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成了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手機拍照也成為手機攝影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本文作者通過總結移動媒體時代手機攝影的特性,闡述移動媒體時代手機攝影的藝術形態,指出手機攝影相比傳統攝影的不足,研究手機攝影對攝影藝術的影響,使手機攝影能夠在未來的數字攝影方面取得進步,讓手機攝影成為“全民藝術”。
關鍵詞:移動媒體,手機攝影,攝影風格,藝術特色
伴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攝影藝術快速進入到一種"全民狀態"。隨著近年來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尤其是在智能手機的攝影功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智能的今天,手機攝影以無與倫比的便捷性和快速美化的藝術魅力獲得了廣大手機用戶的喜愛。數字技術的持續發展,攝影器材和手機制造成本的持續走低,使手機攝影解除了技術壁壘和成本障礙,手機拍照更加大眾化、快速化、平民化,真正打開了"全民藝術"的大門。
基于智能手機應用優化以后的手機攝影,影像呈現的方式不僅更加多樣化,更有藝術氣息,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影響到攝影手段、拍攝時空的改變。手機攝影在畫面的現場感與拍攝的便捷性方面有著特有的數碼成像優勢,也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為攝影藝術帶來全新的活力和藝術機遇。移動媒體時代的手機攝影,大眾更傾向于分享私密和隨意的攝影內容,在朋友圈等社交群體中獲得更多存在感和參與度。手機攝影不僅在藝術表達上帶來了新的突破,更在挖掘傳統攝影的自身價值中,找到了攝影風格與攝影特色的一種無窮的可能潛力。
一、移動媒體時代的手機攝影
所謂移動媒體,是指那些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作為信息傳播載體的數字傳播媒體。移動媒體由于突破了傳統媒體對基礎條件和硬件設施的限制,媒體制作與傳播更靈活、更快捷,所以更受人們的青睞與推崇,尤其是在對圖像、文字的傳播時效性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
手機攝影,就是用手機作為攝影的主要工具來完成影像捕捉等動作和信息的存儲,從而實現拍攝和記錄的目的。有人認為,手機攝影應該算作是21世紀里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這是因為手機攝影不僅使得攝影成為普通大眾的日常簡單行為,而且改變了傳統的攝影觀念。從某種意義上,如果說攝影新時代的開啟始于數碼攝影,那么,手機攝影是真正顛覆了傳統攝影的方式和攝影觀念。從最初攝影的紀錄行為演變為當今無時無刻都可以隨手拍攝的簡單行為,攝影更多的成為傳遞信息、表達心情的一種生活方式,讓攝影成為大眾發現生活之美、構造自由攝影之美,記錄生活點滴的"全民藝術"。
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給予移動媒體時代的攝影更多發展空間。手機攝影的便捷性、開放性壓縮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讓手機用戶能夠不受限制地通過網絡與社交圈子互動。在移動媒體時代,相比電腦對信息的處理,智能手機更加突出以圖片、語音、視頻為主的多媒體信息傳遞。在移動媒體時代,人們習慣于使用QQ、微信、微博等即時通訊工具,傳遞自己的即時信息,表達自己的心情,發表對時事新聞事件的看法或觀點,習慣于通過點贊、評論互動等模式獲得社群間的文化認同。
二、移動媒體時代手機攝影的新特點
(一)隨手創作:手機攝影提供隨性的創作心態手機攝影最大的特點是可以讓我們隨時隨地地隨手創作。因為手機是隨身攜帶的,小巧輕便,當外界環境激發創作靈感時,手機就成為我們最方便的影像記錄設備。使用手機攝影,和拿著沉重的單反或全畫幅的相機拍攝,無論從使用的輕便上,還是拍攝的感覺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受。手機攝影輕松的裝備加上所見即所得的輕松心態有利于拍攝者全身心投入到影像創作中去,更能讓拍攝者注重拍攝時的感受,從而拍出最能打動人心的照片,更能記錄最能吸引人、打動人的真實影像。
作為我們眼睛和視界的延展,手機攝影的題材更為豐富,內容更為隨意,拍攝的題材可以無所不包。一幅好照片之所以吸引觀賞者的眼球,靠它的內涵來吸引觀眾,而不是靠出自什么樣的器材。手機攝影作為畫面藝術,能讓觀眾體會到拍攝瞬間拍攝者的輕松心態,能抓住最打動人的那一刻景象,就更能注重照片本身的創作。雖然目前對于手機攝影隨意創作的攝影定位,在攝影界仍有爭議,但是隨著手機攝影藝術的發展,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今天,手機攝影已經成為了數字攝影時代的一個重要的分類。
(二)快速傳播:手機攝影借助通訊功能傳播迅速拍照是智能手機的一個重要功能,即時通訊功能又為手機照片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當前智能手機已經成為我們隨手攜帶的一件必需品,手機漸漸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
由于需要使用手機隨時掌控信息,通常人們就把手機放在自己最容易拿取的地方,這就使得手機攝影變得迅速快捷。當遇見突發事件時,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拿起手機,抓緊用手機記錄那一刻的影像。手機拍照功能的簡便和優化將人們從相對繁瑣的傳統攝影中解放出來,手機攝影通常只需要幾秒就能完成,將現實中的一瞬間變為一張永恒的照片。
拍照手機的通訊功能讓手機與其他攝影器材相比,在圖片傳播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除了手機和手機之間可以用藍牙進行點對點的無線傳輸之外,借助移動通信的4G、5G網絡傳輸,讓我們能夠快速地把照片分享到互聯網上,而大量實時圖片的傳輸又使得博客、朋友圈等社交網絡更加的精彩有趣。智能手機拍照方便、容易攜帶、快速傳播的這些特點,讓手機能隨時記錄下各種精彩的瞬間,借助網絡通訊功能又讓照片能夠快速傳播和分享到網站或社交群體中,是一種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協同工作的關系。
(三)隱蔽拍攝:手機攝影在相對融洽的環境中進行手機體積小巧、成像迅速,使它成為隱蔽拍攝的最佳工具。隱蔽拍攝的目的是攝取到原生態的素材。這種拍攝方法以不暴露攝像機、隱秘攝取人物形象為特點,如果使用單反或者大畫幅相機拍攝會給被拍攝對象造成心理壓力,不利于真實的表現,而使用手機隱蔽拍攝的畫面,往往是各種沒有外力影響的典型的自然形態,對表現特定的人和事具有特殊效果;在揭露各種社會丑惡現象,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方面顯示了特殊威力。但是,隱蔽拍攝要謹慎行事,避免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和肖像權。
手機小巧靈活,作為拍攝工具更具有親和力,使用其進行隱蔽拍攝可以消除被攝對象的心理戒備,讓被拍攝者在完全放松的狀態下完成拍攝,減弱了拍攝過程中的不對等,使得拍攝在相對融洽的環境中進行。但是,隱蔽拍攝要注意拍攝場合和拍攝行為。在非自由場合拍攝特定的人或物,一定要征得被拍攝對象的許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再次,應明確攝錄的目的是出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還是其他私利。一般來說,對于進行中的嚴重危害公共利益的行為,尤其是施行中的違法犯罪行為,可以不經行為人許可進行攝像、錄音,包括偷拍、偷錄。這是公民履行輿論監督、維護公共利益的職責,應當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護。
(四)便利分享:手機攝影方便隨時隨地地與人分享手機攝影跟其他攝影形式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利分享,圖片的傳播形式多種多樣。傳統攝影時代,把攝影的圖片與大家分享需要沖洗、印刷、分發等過程,遠不及現在在手機上"隨手一點,即刻分享"這么容易。通信技術的發展和網絡平臺的交互性,讓手機可以方便地把圖片傳輸給其他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也帶動了人們的拍攝分享欲望。當然,手機攝影便利分享的特點,也影響到傳統攝影并促進傳統攝影的改進與變革,F在越來越多的單反相機制造商,在傳統相機上加入了WiFi無線傳輸模塊,可以把圖片通過無線網絡,更便捷地傳輸給手機和其他移動終端,使單反相機的圖片分享變得簡單化,傳統相機圖片傳輸的滯后性也得到了改進。
手機攝影的便利分享,極大地擴大了照片的傳播范圍,提高了人們拍攝、欣賞照片的積極性。雖然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上欣賞手機攝影作品比不上在展覽館、藝術館那么專業,但是手機攝影這種藝術形式讓攝影成為簡單的大眾藝術,可以讓更多的人接觸并觀賞到藝術的圖片,使更多人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就更加突顯出手機攝影的藝術特征。與此同時,手機攝影通過網絡社交圖片傳播的方便快捷,可以讓攝影者迅速地將自己的照片分享到各種社交應用平臺上,可以第一時間與欣賞者互動分享,獲得技術交流與精神上的滿足,圖片提供者通過手機拍攝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認同、產生共鳴,將手機攝影變得豐富多彩。
三、手機攝影的藝術形態分析
(一)手機攝影增加了攝影的寬度
隨著手機拍照功能越來越豐富,攝影的目的也變得多種多樣,可以是為了事件報道的專門拍攝,也可以是為了表達創意的精心構圖,還可以是隨手一拍的留影,或者僅僅是一種審美的嘗試。不管攝影的目的如何,智能手機拍照功能的出現,豐富了攝影器材的同時增加了攝影的寬度,讓攝影變得更多樣化。
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身攜帶的必備設備之一,用手機拍照已變成我們隨性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手機攝影拓寬了我們的視界,也讓攝影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作為生活中頻繁使用的設備,手機往往放在我們最觸手可及的地方。當遇到新奇的事物或者突如其來的事件發生時,人們往往會下意識地拿起手機來拍攝。智能手機的各種自動功能,把人從傳統攝影設備的手動調節和繁復操作中解放出來,拍攝者只需關注拍攝的景物,或者只需更新如何呈現和表達事件即可。手機的便捷性讓攝影從產生想要拍攝的欲望到圖像生成,往往只要數秒就能完成。手機讓我們體會到攝影的魅力,讓精彩瞬間可以隨時呈現。
(二)手機攝影拓展了攝影的方向
在表達的形式上,攝影有風景攝影,有人物攝影,表達形式是多樣性的,也正是手機攝影的出現,讓創作者可以表達的方式更加豐富了。盡管手機攝影和傳統攝影相比較,還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快門比單反相機要慢一些,手機成像的像素也沒有專業相機的成像質量好,照片虛實結合不夠清晰等。但是,好照片的標準并不是用是否清晰來衡量的,有時候虛幻的畫面更有利于欣賞者思想上的交流與碰撞,衍生出無數遐想。
手機攝影是在傳統攝影的基礎上新生和衍變而來,手機攝影的藝術特征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創作者對于藝術表達的認知。手機攝影拍攝中的隨意性和它的攝像構造機理的先天性,決定了手機攝影一點點的不完美,這種攝影卻更容易真實地表現藝術的直接。只要創作者意識到手機攝影的不足,注意在拍攝時揚長避短,就能夠拍攝出無法被輕易復制的畫面。攝影觀念的創新與發展,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攝影藝術未來的發展方向,讓攝影藝術在發展的道路上充滿活力與生機。
(三)手機攝影改變了資訊傳播的單一性
傳統攝影時代,人們通過報紙或電視欣賞攝影作品,只能是被動地觀看,信息傳遞是單一的,人們無法發表自己的看法,拍攝者也得不到公眾對圖片的反饋。手機攝影的普及和互聯網社交平臺的發展,使這種單一的傳播方式發生了質的改變,攝影者即是信息的提供者,也可以是評論者,是受眾也是傳播媒介。拍攝者在現場完成照片的拍攝以后,可以隨時利用網絡上傳到社交平臺,做到拍攝與傳播的雙同步。
在移動媒體時代,多媒體資訊高度發達,信息通過網絡快速傳播,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閱讀進入讀圖時代,更需要照片提供快速有效的傳播基礎,手機攝影的普及將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了互聯網社交平臺,在朋友圈和變化多樣的互聯網社交的共同作用之下,人們有了傳播自身心情、發表自己言論的公開場所。人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融入網絡社交平臺里,在這種移動互聯大環境的推動下,手機攝影傳播的便利性,網絡傳播的交互性,成為了手機攝影相較于傳統攝影最鮮明的特征與優勢。
四、移動媒體時代手機攝影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移動媒體環境下,手機的普及和手機攝影的便捷,使得人人都是"攝影師"。手機攝影APP軟件的優化和功能的提升,讓普通攝影者與攝影大師之間的距離似乎也已經變得模糊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晰地意識到,相對于傳統攝影來說,手機攝影作為新興的藝術形式,在專業性上還有一定的欠缺,在攝影藝術理念的傳承上,攝影主體的專業化程度、藝術修為等方面都還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
(一)手機攝影導致自由之風盛行
我們應該看到,手機攝影師隨著近年來智能手機的普及才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可,并越來越成為大眾攝影的主流。所以,手機攝影沒有像傳統攝影那樣經歷長時間的歷練,沒有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態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流派以及風格特征。這就導致手機攝影成為一門自由的藝術,而不受任何的約束與限制,是不受任何價值的把控的,手機攝影也容易成為輿論的推動者,由此,手機攝影表面上與其說是藝術的自由呈現,實則是對當下大眾內心某種枷鎖的掙脫,對自由意志獨立支配的某種宣泄和表達。
(二)偷拍帶來的雙重屬性思考
在移動媒體時代,手機拍攝的照片在公共平臺上傳播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手機的便攜性和小巧的體積,也使偷拍成為了可能。同時,網絡通訊的發達,使得手機攝影的影像傳播在完成拍攝之后的瞬間即可實現,所以手機攝影關于藝術性和傳播性的雙重屬性思考往往對攝影者有著更多元的要求。偷拍要避免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和肖像權。涉及國家機密、法人隱私的場合,包括私人住宅等,不經許可不能隨意拍攝。即使在公共場合,某些重要公務活動和個人活動,也不都是可以隨便拍攝、錄音的。
國際傳媒界對使用手機進行偷拍的這一行為早有異議,在肯定手機攝影輿論監督的積極作用的同時,明確指出偷拍的長遠負面影響,即令人產生對媒體的敬畏之心,破壞社會與媒體的親和感,損害公眾對新聞媒介和記者的信任和尊重。
(三)手機攝影人群技術參差不齊,魚龍混雜
跟傳統攝影相比,手機攝影抓拍容易,但是成像質量不如單反相機;由于手機拍攝者大多非專業攝影人士,所以拍攝的圖片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很多照片圖像不夠清楚,影調效果戲劇化弱。在攝影藝術的表達上,手機攝影太過于表象的畫面、過于直白的表達往往阻礙了人們對攝影圖像的思考,導致手機攝影所呈現的畫面的不確定性和不完美性。當然,移動媒體時代的影像本身和傳統攝影藝術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且手機攝影等諸如此類的影像表現藝術,在數碼成像方面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手機攝影有自身的價值體系,所以用傳統的觀念去理解手機攝影并不科學。
五、手機攝影對未來攝影藝術的影響
(一)手機攝影使圖片快速分享傳播成為可能
手機攝影拍攝的便捷快速對傳統的新聞圖片攝影尤其是突發事件新聞報道的拍攝產生了沖擊。在傳統的報紙、電視新聞傳播過程中,由于受到拍攝設備、印刷設備、傳播媒介等時間、空間、人力和傳播手段的限制,新聞圖片的傳播往往滯后于新聞的發生。然而,現在的手機攝影在現場拍攝以后就可以借助移動互聯網即時上傳照片到朋友圈或社交媒體,無論是在新聞的時效性上還是觀看的現場感上都會快人一步。
移動媒體時代的手機攝影,能借助快速傳播圖片的優勢,將信息分享、文化宣傳等資訊以圖片的形式高效快速地傳播出去。手機攝影具備圖片快速傳播與分享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傳遞出拍攝者當時的所見,滿足上傳者發表自身觀點的訴求;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信息的獲取更加碎片化,在快餐文化泛濫的今天,手機攝影的高效快速無疑滿足了人們的需求,未來攝影也必將呈現圖片快速分享傳播的發展趨勢。
(二)手機攝影讓攝影思考留白,導致攝影的盲目性
手機攝影相比于傳統攝影更方便、更快捷,但是這種拍攝的便利性也讓攝影者無需思考,隨手則拍,容易使其在拍攝中對攝影產生盲目性。隨著現在手機攝像技術的進步,手機的攝像頭由以前的單鏡頭、低分辨率到如今的雙攝、超高像素攝影,攝影成本越來越低,攝影越來越成為"如此簡單"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只要眼睛看到畫面,甚至無需經過大腦的思考,就已經習慣性地按下了快門,然后又習慣性地發到了朋友圈。這就造成拍得比想得更快,傳得比思考快。這樣拍攝出來的缺乏思考的照片,屬于盲目性拍攝,這種照片會給后期修飾帶來難度,甚至某些照片未加思考的上傳,會給拍攝者或者拍攝對象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其實在攝影初期,攝影是一門只有少數人掌握的專業技術,攝影師對照片的拍攝顯得尤為正式,一張照片的形成,無論在攝影前期的準備階段還是在后期暗房的洗印方面,都需要花費攝影師很多的時間。當然,那些經過思考和專業攝影制作的照片更有價值和目的性。在數碼時代,由于手機攝影過于方便快捷,多數時候我們看到景物,不經思考就按下快門拍攝下來,導致大家拍攝的畫面都大同小異。如果我們在第一眼看到的時候花上一點時間思考和構圖,所拍出的照片就很難有相似的畫面了。不經過思考就去拍攝,一旦養成這種攝影慣性的思維模式,那么對未來攝影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我們應該盡力去避免,爭取即使使用手機也要盡力去拍攝有價值的圖片、影像。
(三)手機攝影讓攝影APP軟件各領風騷
移動媒體時代的手機攝影能夠得到快速普及,一方面得益于智能手機攝像技術的不斷發展;另一方面,手機上豐富的APP圖片應用軟件的開發,也讓手機攝影充滿了樂趣和藝術性。像美圖秀秀、snapseed等手機攝影APP軟件,操作非常簡單,在拍攝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模式,比如美顏模式、美肌功能等,讓拍攝軟件修復與完善被拍攝對象的不足與缺陷。軟件功能的優化也讓很多看似復雜的效果攝影,通過設置軟件的參數變得簡單,比如延遲拍攝、移軸、微距、Gama調色等。
近年來,隨著手機硬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放棄沉重的單反相機,拿起手機攝影了,每年的iPhone攝影展也逐漸成為攝影愛好者的狂歡節。隨著更多人開始使用第三方開發的攝影APP軟件,很多功能強大的APP也應運而生,其中不乏國際大廠出品的專業攝影軟件,它們都有過人之處,或是功能豐富強大,或是間接易用、專注于某一個細小的功能。手機攝影APP的不斷豐富和完善,讓不管是專業的攝影人士,還是普通的攝影愛好者,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一款APP。同時,這些手機應用軟件的更新速度也非?欤鼈儾粩嗟赝晟浦謾C攝影的功能,讓人們對手機攝影迷戀不已。
六、小結
總之,在移動媒體時代,手機攝影改變了人們對于傳統攝影的認識,無論在攝影風格上還是在攝影觀念的轉變上,都影響著未來的攝影,成為傳統攝影的拓展和延伸。同時,依靠數字成像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網絡多媒體技術,手機攝影打破了傳統攝影在技術方面的壟斷,消除了傳統攝影儀式性,使得拍攝更容易,圖片傳播更便利。移動媒體時代的手機攝影不再只是記錄生活和表現心情的一種方式,更成為利用手機社交軟件分享生活和傳遞觀點的手段,圖片語言成為手機用戶之間最直接的交流溝通方式。
手機攝影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攝影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讓隨手一拍成為體味生命、表達觀點的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民藝術"。
參考文獻:
1.唐東平。攝影作品分析[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
2.李曉潔。穿越圖像的藝術:攝影作品的閱讀和理解[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3.周滸,金宏奎。淺析社交媒體時代的手機新聞攝影傳播[J]。新聞知識,2013(3)。
4.周滸;谏鐣襟w的手機新聞攝影傳播分析---以Instagram為例[J]。今傳媒,2013(3)。
5.[英]莉茲·威爾斯等著。攝影批判導論(第4版)[M]。傅琨,左潔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6.陳曦。從"隨手拍"看手機攝影的發展趨勢[J]。神州,2013(2)。
7.向衛東,張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攝影手機與手機攝影[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
8.李想。手機攝影影像作者情感表現與傳達研究[J]。大眾文藝,2013(1)。
9.蔡瑋煒。圖片時代的手機攝影小談[D]。南京師范大學,2015。
10.張帆。手機攝影藝術的發展與表現[D]。蘇州大學,2016。
11.范磊明。社會化媒體中的手機攝影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6。
相關閱讀:傳媒評論新聞傳播論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