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9-08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下面是兩篇藝術設計類期刊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現代產品設計鏤空藝術的體現與發展,在未來的產品設計中更好的體現鏤空藝術,第二篇論文介紹了用戶研究對產品設計的作用,對用戶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來指導產品進行設計和迭代設計。
下面是兩篇藝術設計類期刊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現代產品設計鏤空藝術的體現與發展,在未來的產品設計中更好的體現鏤空藝術,第二篇論文介紹了用戶研究對產品設計的作用,對用戶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來指導產品進行設計和迭代設計。
《現代產品設計鏤空藝術的體現與發展》
摘要:鏤空是一種具有裝飾性和功能性的傳統藝術表現形式。通過深入分析鏤空藝術的表現形式及特征,探討鏤空藝術應用到現代產品開發中的優點。由于鏤空藝術可以精簡結構、節約材料,與當下提倡的綠色設計理念不謀而合,因此鏤空藝術可以廣泛應用到綠色產品設計中。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鏤空藝術將在未來產品設計中有更好體現。
關鍵詞:鏤空藝術;產品設計;綠色設計
引言
鏤空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工藝制作技法之一,又稱打孔、開窗等,在民間服裝、園藝、首飾、陶瓷、園林景觀等方面中有著諸多應用[1,2]。伴隨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出現,現代產品設計的方法和形態發生較大變化,典型的表現在傳統產品設計的外觀表現形式變成功能性深化和拓展的設計。鏤空藝術作為傳統工藝的外觀表現形式,在現代產品設計中利用鏤空工藝的特點,把鏤空藝術從視覺效果中解放出來,從材料節約、功能優化方面考慮鏤空藝術的應用。在傳統產品設計中,鏤空藝術具備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在制作與設計沒有分離的手工藝時期,鏤空手法多以裝飾為主要目的,滿足人的審美需求;二是滿足人在生活中的使用需求。融合了鏤空藝術的傳統器具包含了藝術、宗教、哲學、民俗等人文因素,是自然與情感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寓意。隨著產品設計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在新產品設計中將會有新的意義。
一、鏤空藝術的形式與特點
(一)鏤空藝術的表現形式
最初的鏤空形式可追溯到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利用石塊并以粗糙的鏤空穿孔制成手斧,相比捆綁式石斧更牢固、方便。隨著文明的步伐不斷前進,工具的使用讓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時萌發了對美的追求。大約在8000年前,山頂洞人使用的石器出現了穿孔、打磨、刻紋等裝飾行為,這是鏤空形式最初的表現。當生活用品改良與裝飾行為同時并存發展時,藝術的特性就會豐富多彩。伴隨人類文明進程的鏤空藝術,可以是裝飾的,也可以是功能的,或者兩者兼顧。例如散熱孔的鏤空,主要作用是散熱,在不影響功能前提下,其形式千變萬化?椎拇笮、疏密、排列、圖案,均體現了鏤空形式的豐富性。由于美觀的裝飾和實用的功能使鏤空藝術在傳統器具和現代產品廣泛存在,這體現了鏤空藝術的適應性,在未來綠色產品設計中將會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二)鏤空藝術的特征
鏤空展現形式豐富[3],其本質是“通透”。“通透”中的“透”至薄、至細、朦朧、透明,“通”是實在的貫穿式,是自然界普遍的物理性質——通透性。這種朦朧與實在與中國傳統哲學和藝術中的“虛”與“實”相對應。“透”是折衷的“通透”,具有朦朧的特點卻沒有實在的滲透,重復疊加的“通透”具有朦朧效果。如果把“透”看作中式造物思想,那鏤空藝術中的“通透”是中外兼并,既有虛的內涵又有實的形態,這是鏤空藝術特征不同于其他藝術特征的突出表現。鏤空藝術的“通透”性的本質在于空間的運用,器物的創造需要與自然和諧。《考工記》里強調“天時地利”、“材美工巧”,鏤空充當連接的媒介,器物與自然物交融互補,器物里鏤空空間,空氣、水、其他有形或無形的自然物便可從此通過。
交融實則虛實相生,實者通透、強化功能,虛者天人合一、表達情感與情懷。鏤空藝術還具有“開”的符號寓意,例如古代窗戶采用鏤空工藝,具有透風、望景的作用,風水學中稱“一宅之大門,謂之氣口,窗謂之眼。”認為窗戶是眼睛,是納氣、招財之處,一個屋子窗戶“開”的方位需仔細考究,不者會運勢不佳、財氣外泄。這里“開”由向內和向外兩部分組成,人總是想讓好的向內、壞的向外,鏤空空間相比封閉更使人感覺豁達,打開屋子的同時也打開了視野、感受。例如產品黑箱化,雖遮蔽了丑陋的機械內部,而人總想弄懂不了解的事物,對于直接得出的結果,人們更想知道過程,F代產品設計中存在的鏤空設計體現了關懷人性的一面,滿足人的好奇欲望,同時鏤空機械倒成了裝飾,散發著復古主義的情懷,鏤空機芯的手表設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鏤空虛實相生、“開”、可視化等特點都源于其自然的“通透”。意識是物質發展的產物,設計總是以人為本,滿足人的需求,鏤空發展也將如此。伴隨科技與人文發展,鏤空新功能、新形式與新的意識形態將不斷革新,未來鏤空產品勢必會以新的姿態面世。
二、鏤空藝術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體現
不論古代還是現代的產品設計,不難發現產品上或多或少存在鏤空,這些鏤空除了在外觀上展現“通透”外,更多是強化產品功能的需要。鏤空產品的功能性體現在透光、透氣、散熱、減輕重量、節省材料等方面,下面通過兩個實例來說明:
第一,現代交通工具的車輪設計。據《考工記•輪人為輪》記載,車輪制作需要三個部件:轂,指軸;輻,指輻條;牙,指輪圈,這三部分鉚接就成為輪。現代交通工具的車輪制作與古代不同,不僅是材料上使用鋁合金代替木頭,在制作工藝上也從木頭鉚接改變成整體鑄造鏤空,這種鏤空彌補了現代汽車使用功能上的一些缺陷:首先,由于物理摩擦的原因,長時間的駕駛汽車,使車輪產生大量的熱,緊挨著車輪的剎車系統溫度也會隨之變高。如果高熱量沒能及時散發,便會埋下剎車失靈、甚至爆胎的安全隱患。而鏤空使車輪增加了空氣與輻條的接觸面積,表面積的增加便于車輪熱量的散發。其次,鏤空大大降低車輪質量,減輕了輪轂質量,而輪轂質量越輕,汽車的加速、操作和穩定等性能便會越好,并且更加省油,節約用材、降低成本。外觀上,鏤空賜予車輪更善于變化的造型,迎合不同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利于消費。(如圖1)為BWM公司采用鏤空藝術設計的車輪,不論從性能上還是外觀上都完美地展現了鏤空藝術。
第二,綠色產品設計。生活中充斥著各類工業化產品,這類產品的出現使得當前世界各國都面臨工業化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社會需要發展,人類需要生存,在這樣的矛盾面前,對于產品設計師而言,減少工業化導致的緩解污染問題就是優化產品設計,以節約能源作為可持續產品開發的出發點。近二三十年,國內外在優化產品設計上的突出表現就是綠色設計[4,5]。綠色產品設計的出發點是反對工業現代化造成的環境破壞,設計可循環利用的產品,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由于鏤空藝術在節省材料、減少資源浪費方面有巨大優勢,因此把鏤空藝術應用到產品開發中且不影響產品的性能是現代產品設計理念的主流所趨。例(如圖2)中所示的雞蛋包裝盒,它以“通透”形式作為支撐結構,巧妙地降低了包裝材料成本,在商品不影響售賣的情況下,同時也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因而是一款綠色設計產品,同時又是鏤空藝術在綠色設計中的顯著體現。鏤空藝術具有精簡結構、節約材料的優勢,因而成為綠色設計的首選[6,7]。作為反例,20世紀初美國,厄爾和通用汽車公司同時提出“有計劃廢止制度”,在產品更新換代中迎合商業經濟,迫使消費者購買新的產品。這一制度下產生大量的經濟回報,但造成生產浪費、環境污染等巨大問題,這非常不可取。因此,綠色設計將是未來產品設計的主流方向[8]。鏤空藝術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還有很多[9],除前面具有代表性的實例外,還表現在鏤空垃圾桶、透氣性蒸煮、熏香燈、透氣鞋等現代產品設計中,這有效地說明鏤空藝術在現代產品設計中具有重要價值。
三、鏤空藝術在未來數字產品設計中的發展趨勢
未來,高科技、智能化、信息化、交互式逐漸成為產品設計的關鍵詞。由于新材料、新工藝不斷在現代設計與制造中涌現,導致各類新產品的出現勢必給生活中的諸多方面帶來變化。鏤空作為人類文明進程中一種璀璨的藝術,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不斷跟進時代的需求。未來鏤空藝術在數字產品中同樣會有顯著體現,具體表現在:
第一,鏤空藝術虛擬化應用。交互設計的蓬勃發展,標志信息產業的轉移。未來產品的設計,藝術的展現不再是一種具象,而是一種借助信息技術的虛擬化展示,例如VR虛擬現實和3D全息投影技術。鏤空工藝的“通透”性,雖然沒有生產成實物,但體驗者在虛擬世界的操作過程中,鏤空的特性通過電腦感官系統輸出,能夠讓體驗者感受到光的投射,空氣、水的流動。
第二,鏤空藝術在精密加工中的應用。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快速發展,狹小空間內電子芯片的集成度原來越高,致使芯片的散熱存在極大的問題,此時鏤空藝術就可以很好展現。特別是未來芯片微型化與散熱達到極限時,鏤空的“通透性”必然會引起微電子設計工程師的注意。
第三,鏤空藝術在信息處理中的應用。未來人對信息的感知在數字化時代不需要完整的信息,可以是碎片式的信息。如何采用局部的信息獲取全局信息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數字化分形技術,這是鏤空藝術的在信息技術處理方面的完美展現。通過分形技術,可以快速實現復雜形體的建模與重構。結語對于未來設計的發展趨向,現代設計師很難把握,但人的思維會穿越時間與空間而存在。對于未來的猜想,鏤空可能不再是具象工藝,但會變成一種概念、一種設計理念。鏤空作為一種設計藝術,其目的是提升人的生活品質,圍繞設計本身進行。人類對未來生活天馬行空的想象,不斷給設計添加了新的發展可能。正因如此,人類探索設計的道路還很漫長,成功地實現這些想象,還得依賴于設計師們更多的努力。
作者:彭穎 倉詩建 彭濤 單位:天津科技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
《用戶研究對產品設計的作用》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產品開發設計越來越關注以用戶為中心進行設計。文章主要通過解析用戶研究、調研方法、用戶體驗、以及用戶體驗來了解用戶了解需求,對用戶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來指導產品進行設計和迭代設計。從而使產品更加具有使用價值。
關鍵詞:用戶研究;用戶體驗;產品設計
使用產品的主體是人,關注人自身的需求和情感是設計產品的前提和關鍵。產品是為了人們的使用而設計的,如果不能深入地了解用戶設計往往會失敗。產品將難以使用、難以理解。用戶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用戶的需求、能力和行為方式,然后用設計來滿足人們的需求、能力和行為方式。
一、用戶需求與產品設計
(一)真正需求
開發一款產品的出發點永遠是需求,只有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產品才可能取得成功。然而在做用戶調研的過程中被調研者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真實需求是什么。設計者在前期如果沒有準確地定位出用戶的真正需求會導致產品設計得過于復雜。例如電視遙控器。長長的遙控板上羅列著各種各樣的按鈕。但是人們經常使用的只是那三、四個按鍵。用戶不需要那么多按鈕和功能,他們可能更需要盡快找到自己想看的節目或者盡快找到喜歡的電視臺。值得注意的是,用戶在提供信息時可能會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馬”這句經典話語。這句話中用戶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需求—馬。但如果我們只是幫用戶轉述這個需求而不是深度挖掘用戶的真正需求就會造成盲信,對用戶提供的信息不進行篩選和思考的話會使產品走進偽需求的盲區。這就需要設計者對用戶群體進行用戶調研,從被調研的用戶群多提供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推導出用戶群體的真實需求。
(二)調研方法
前期用戶調研的方法一般采用問卷調查、用戶訪談、情景調查等。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可以知道用戶發生了什么或在特定情況下用戶會遇到什么問題,以及用戶在遇到困難時如何抉擇。需要注意的是問卷中提到的問題不宜帶有引導性。這類帶有引導性的問題會對用戶的思想產生偏向性引導,這會導致獲得的信息不準確。用戶訪談:制定一個問題提綱與用戶進行一對一深入訪談。詢問用戶對某件事情或者某個產品的看法。訪談的過程中要引導受訪者盡可能地多提供信息,可以把訪談以錄音的方式記錄保存。從受訪者提供的信息中進行深度解讀,了解用戶的掙扎和愉悅,從而找到用戶的需求。情景調查:深入用戶生活之中,到用戶的使用現場去觀察用戶的使用習慣、使用情緒,去發現用戶在使用時遇到的困難。有時候用戶口述的信息可能會不準確,觀察用戶真實的操作能得到更為準確的信息。
(三)產品創新
在進行產品創新時,很大程度上阻礙我們進行創新的就是類似產品的功能。我們在進行創新設計時會被類似產品的基礎功能所限制。從而只對產品進行外觀上的創新或者給產品背上另一個新功能。而這種創新并不能稱為突破性創新。
二、用戶體驗
(一)用戶體驗概述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用戶體驗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設計產品是為了給人們的生活提供服務,產品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的需求更要取悅使用者,使使用者達到情感上的滿足。用戶體驗設計即以人為本的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即確保滿足用戶的需求,設計出的產品具有易用性和可理解性,能夠完成期待中的任務,并且擁有積極和愉悅的用戶體驗。
(二)用戶體驗設計
用戶體驗中用戶是主語,體驗是謂語,設計是賓語。用戶—體驗設計,而不是用戶體驗—設計。用戶體驗是無法被設計的。用戶體驗關注的是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心理感受。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同的,同一個產品一千個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對這個產品的看法。人的情感是完全主觀、不受控的,所以用戶體驗無法被設計。但是用戶使用的產品是可被設計的。產品設計中的用戶體驗是指在設計中通過采用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讓整個產品的設計更加的立體化,使產品呈現出豐富而典型的形象[2]。我們可以在對用戶進行研究之后針對研究結果對產品進行一定的引導設計,引導用戶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滿足、愉悅的情感。
1.使用上的滿足能夠被使用的產品才是有意義的產品。想要使產品受歡迎,產品的功能就要符合用戶的真正需求。按照用戶的行為習慣設計產品的使用流程,引導用戶自然、流暢地使用產品。人們的行為習慣形成人們的本能反應,它會使我們迅速地做出下意識的反應,不需要經過思考。順應用戶行為習慣的設計必然會帶給用戶熟悉感;用戶自如地啟動產品解決需求必然會帶給用戶滿足感。相反,違背用戶行為習慣進行設計會導致用戶在認知方面出現問題。例如,在人們的認知層面將鑰匙進行逆時針轉動代表使門上鎖;將鑰匙進行順時針轉動代表將門解鎖。人們在進行解鎖/上鎖的動作時會不加思考地按照行為習慣進行操作。如果將方向進行調換,會增加產品使用出錯率。人們所作出的每個動作都有一個預期的期望,站在門外轉動門把手是為了達到開門的目的。當這個目的沒有達到時,人們會感到憤怒和挫折,從而對產品產生抗拒感和排斥感。
2.感官上的滿足感覺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結構所產生的表示身體內外經驗的神經沖動過程。感覺的功能有兩點:
1.生存需要,幫助人類未使用外界環境;
2.獲得各種生物意義上的快樂體驗。讓使用者感覺到快樂除了解決產品的易用性更要關注使用者的情感。
(1)視覺視覺是人類最復雜最重要的感覺。帶有液晶顯示器的產品大多會利用視覺錯覺來給自己的產品加分。設計者會為產品顯示屏周圍設計一圈深色的襯圈,黑色襯圈利用相互位置接近、顏色相近的特性給人們造成屏幕比實際尺寸大的視覺錯覺。
(2)聽覺聲音大多被用來作為產品的意符使用,俄日使用者提供關于聲音來源的信息。比如撥號時的按鍵音、撥通電話時的嘟—嘟—聲。當使用者注意力在別處時,聲音可以給使用者提供操作信息。
(3)嗅覺呼吸這個動作人們每時每刻都在做,伴隨著空氣被吸入人體的還有氣味。給產品增加令人愉悅的氣味可帶給使用者愉悅的體驗。例如帶熏香的空氣加濕器。
(4)觸覺產品外觀肌理是產品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不同的肌理效果會帶給使用者不同的感覺體驗。產品光滑、圓潤,會帶給使用者鵝卵石般地優雅感。
(5)味覺味覺—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并產生的一種感覺。味覺在產品的設計中被用到的次數很少,但添加了味道的產品總是能帶給人深刻的記憶。比如帶有味道的避孕套產品。
參考文獻:
賈衛.產品設計中的用戶體驗與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8).
作者:胡之茵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
推薦閱讀:《陶瓷學報》(曾用刊名:景德鎮陶瓷學院學報)1980年創刊,是日用陶瓷工藝、陶瓷機械、建筑衛生陶瓷、陶瓷美術、結構陶瓷、復合陶瓷、陶瓷史、陶瓷加工、無損檢測及測量技術、陶瓷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陶瓷與金屬封接技術等學科方面的學術性刊物。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