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2-07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廣播電視論文發表了地方廣播電視發展,論文就地方廣播電視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更好地發展進行簡要分析,探討了地方廣播電視的現狀,并列舉了新媒體時代的地方廣播電視發展途徑。
這篇廣播電視論文發表了地方廣播電視發展,論文就地方廣播電視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更好地發展進行簡要分析,探討了地方廣播電視的現狀,并列舉了新媒體時代的地方廣播電視發展途徑。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將互聯網優化和集成各生產要素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同時也推進了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更加多元化的服務方式豐富了人們的文娛生活。地方廣播電視以當地的新聞信息為重點服務當地群眾,在新媒體時代,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壓力,如何改進和完善自身的發展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文章立足于此,簡要分析了新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的發展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廣播電視論文投稿,新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
新媒體時代是互聯網與各領域有機融合后形成的新的經濟形態,以網絡、通信等先進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時代給傳統的廣播電視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地方廣播電視在此環境里的發展必須與時俱進,有機整合有效資源,開創“屏”電視時代,促進廣播電視媒體品牌效益的提升,滿足新時期地方觀眾的地域化、專業化、多樣化的需求,拓展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在傾力發展新的媒介技術和市場的機遇中確立自己的坐標。下面就地方廣播電視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更好地發展進行簡要分析。
1地方廣播電視的現狀
首先,思想得不到足夠的解放。經濟發達地區的廣播電視幾乎改制為集團化經營,走市場運營的道路,但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由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大多數人都只是把廣播電視文化事業看作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又或者是活躍群眾生活、改善投資環境的一種改善措施,并沒有深刻的認識到文化經濟的一體化這個概念,使得廣播電視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1]。其次,資金投入量不足。投入資金的高低將直接決定廣播電視文化產業影響力的大小。在南方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廣播電視媒體善于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平臺資源優勢與內容生產優勢,積極地進行廣播電視文化產業結構拓展整合重組,但在大部分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廣播電視文化產業仍然承受著傳統思維的禁錮,以體制辦文化為主,沒有將人、財、物等主要力量放在廣播電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上。再者,復合型人才匱乏。發展廣播電視文化產業離不開高素質的經營、管理、策劃等高素質復合型人才。而目前一些地方從事廣播電視文化產業人員素質偏低,缺少經營意識,尤其缺乏一大批既懂管理又懂經營,既從事廣播電視文化又擅長對廣播電視文化經營者進行市場運作。再加上人才機制和分配機制不靈活等,尤其在各方面待遇上都沒有理想中的那么高,所以廣播電視文化專業人才流失相對比較嚴重,后繼乏人[2]。
2新媒體時代對地方廣播電視的影響
首先,是新媒體的沖擊,新媒體的出現主要給傳統的廣播電視媒介帶來了兩方面的沖擊:1)由于互聯網具有綜合性、交互性、實時性、點對點等優勢和特征,基于互聯網的新媒體迅速搶占了地方廣播電視臺的市場份額,分化了受眾群體,人們更傾向于新媒體的信息傳播;2)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快捷,且是以“全天候”的傳播模式在不間斷的接收和傳播,實時性、交互性偏強的互聯移動設備為受眾提供了網上即時瀏覽和訪問。同時,網絡媒體搶占了大部分的廣告市場。其次,是國家、省級大型廣播電視媒體的長期沖擊,地方廣播電視在人力、物力、財力和體制方面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從而無法獲取更多有效、及時的資源,導致節目形式和內容單一。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步多元化、實時性,而這是廣播電視無法比擬的。
3新媒體時代的地方廣播電視發展途徑
3.1融合新媒體,延伸地方廣播電視媒體服務功能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地方廣播電視臺切實站在全局戰略高度,積極挖掘傳統廣播電視媒體潛力,延展服務功能,努力實現地方廣播電視臺與新媒體的融合,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進而鞏固、提升地方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力和服務力,不斷提高數字化、網絡化水平。為此,部分地方廣播電視臺在騰訊、新浪等網站開設微博,以“節目要互動,互動即節目”為理念,努力開辟網絡傳播和廣播電視節目互動的新路子。例如2013年3月6日,“退役軍人張森見義勇為跳水救人犧牲”事件發生后,為了增強新聞時效性,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關注度和收視率,宿遷廣播電視臺通過官方微博,進行“切片式”發布,受到了中央媒體和全國主流網站的高度關注[4]。2013年3月8日,新華社官方微博發出“正能量再次讓人感動,向英雄致敬……”的消息。通過大量的媒體報道,微博上的廣泛傳播,網友紛紛閱讀、轉發和評論,實現“電視→微博→網絡→社會→電視”的循環式傳播,增強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吸引力,有效地延伸地方廣播電視媒體的服務功能。
3.2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資源是地方廣播電視臺最有價值的第一資源,面對全媒體時代對媒體人的更高要求,地方廣播電視臺應采取人才興臺策略,將人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努力培養出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素質高、紀律嚴、作風實、結構優的廣播電視人才隊伍,重點打造一批名主持、名編導、名記者,提升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整體實力與綜合競爭力,推動地方廣播電視事業持續繁榮發展。同時從全媒體時發表展需求出發,結合地方廣播電視臺實際,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強人才的培養、使用、激勵和管理,力求在培育媒體拔尖人才方面收到實效。在推進后備人才庫的建設過程中,積極與全國重點影視傳媒高校建立人才培養戰略合作計劃,加大引進與培訓高新人才力度,深入發掘培養核心骨干人才,實現人才教育培訓的全覆蓋,逐步建立起一支適應全媒體時發表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隊伍,推進人才培養機制逐步走上現代化、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為進一步增強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整體實力,還需大力引進更多的高端人才,引進熟悉新媒體、數字出版、內容創意等新型文化產業運作規律的人才,以及熟悉國際文化產業規則、適應區域和全媒體時代競爭需要的高級影視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從而為地方廣播電視臺的建設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3.3發揮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權威性
與新媒體相比,地方廣播電視臺具有較強的權威性,因此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要借助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權威性,確保信息資源的真實、可靠,不僅有利于地方廣播電視臺的發展,還有利于新媒體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對于地方廣播電視臺來說,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權威性,通過新技術對產品形態進行加工,借助新媒體平臺多次發布、綜合利用多種信息資源。例如,報紙、雜志等地方廣播電視臺可以通過數字化網絡平臺制作移動多媒體、網絡新媒體,目前很多出版社和騰訊網、新浪網等進行了良好的合作,推出電子書,不僅閱讀方便、環保實惠,還可以通過在線收費獲得經濟效益。新媒體則可以借助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權威性,實現傳播內容的互動融合,例如雅虎中國網站與北京日報、中國青年報、羊城晚報等地方廣播電視臺建立了內容供應的合作關系,這些地方廣播電視臺為雅虎網站提供社會、經濟、娛樂、政治、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使得新媒體信息的可靠性得以提升。通過新媒體與地方廣播電視臺的互動融合,廣大受眾能夠得到更加豐富、具體、準確的傳播信息[5]。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的地方廣播電視發展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地方廣播電視應積極融合先進的信息技術,實行終端電視,創辦差異化、個性化、專業化的地方電視節目,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滿足新媒體時代人們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為地方廣播電視的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力.對新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的思考[J].數字傳媒研究,2015(4):10-12.
[2]李力.新媒體時代地方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的思考[J].現代視聽,2015(10):53-57.
[3]歐陽宏生,梁湘梓,徐書婕.論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媒體+”之融合創新模型的建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1):173-179.
[4]劉峰.全媒體時代推進地方廣播電視發展的五大策略——以宿遷市廣播電視臺為例[J].傳媒,2014(7):69-70.
[5]劉春山.地方廣播電視+互聯網發展趨勢分析[J].采寫編,2016(3):16-17.
作者:王平山
推薦閱讀:《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93年,由福建廣播電視大學主辦。本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