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7-25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藝術類職稱論文發表了傳統民居裝飾藝術研究,論文主要從裝飾部位、題材來源、工藝做法三部分闡述了傳統民居裝飾藝術的特點,從藝術手法和藝術形式上體現了百姓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美好生活理想。
這篇藝術類職稱論文發表了傳統民居裝飾藝術研究,論文主要從裝飾部位、題材來源、工藝做法三部分闡述了傳統民居裝飾藝術的特點,從藝術手法和藝術形式上體現了百姓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美好生活理想。
摘要:位于武陵腹地的湘西民居,因其特有建造環境和建筑形式,成為我國傳統民居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典型的代表是各式吊腳樓。本文主要解讀湘西傳統民居細部裝飾藝術,分別從從裝飾部位、題材來源、工藝做法三部分進行分析。
關鍵詞:藝術類職稱論文,吊腳樓,裝飾藝術
農耕文明的出現對人類歷史意義重大,從流動性大的采集、狩獵過度到定居生活,住宅最原始的雛形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定居行為產生后的人造穴居與干闌式建筑。在歷史的長河中,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傳統民居在形制、技藝、選材、裝飾等方面逐步發展到成熟階段,同時映射出具有差異的地域文化與生活習俗。位于武陵腹地的湘西民居,因其特有建造環境和建筑形式,成為我國傳統民居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典型的代表是各式吊腳樓。湘西傳統民居之美不僅能從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內部空間的巧妙組合、匠師的高超技藝中讀到,在建筑細部裝飾中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裝飾部位
依附于主體的裝飾主要體現在建筑立面和空間構架中,如房屋入口、山墻屋面、門窗、欄桿構件等部位,還包含了兼具實用與美觀的部分室內陳設。1.入口以三開間橫排一字為基形演變而來的連續排列的民居,房屋的大門開在中心間,門上過梁和門檻處會做少些雕刻,裝飾相對而言較為簡單,大量村寨民居都屬于該類。大戶之家幾代同屋而居多為院落式,入口裝飾主要體現在槽門的位置,部分槽門平面呈八字形開啟狀,門上題匾兩側有楹聯,門枕抱鼓石,若為木門檻則用金屬包邊,青磚或條石鋪地(如圖1)。2.山墻屋面由于南方多雨又地處山區空氣濕度大,為了保證雨水快速排出和梅雨季節的通風,民居均采用坡屋面,且多為五分水坡度。屋面出挑,獨棟房屋選用懸山屋頂,聯排非盡端房屋則多用硬山,吊腳樓中歇山頂也很常見(如圖2)。坡屋面會加入老虎窗、沖天樓的設計,使空氣流通更為順暢,屋面覆小青瓦,在室內采光不佳處用部分明瓦替代。在業緣型集鎮聚落中,例如里耶、鳳凰等地,前店后院沿街布置門面,房屋之間相互連接。為了避免木構房屋存在的安全隱患,通常在建造時,中間加砌山墻將兩戶隔開(如圖3)。磚墻砌法有丁砌、順砌、實滾、合歡等多種,墻體向上升起高于屋脊,起到防火、防盜的作用,結合屋面的坡度向內收進二到三級,墻頭覆蓋小青瓦,墻脊起翹,端部繪有植物或用泥塑加以裝飾,以白漿勾邊,連續重復色彩一致的封火山墻,展現了建筑的韻律之美。3.門窗在建筑中門窗數量眾多,既是對外聯系的通道,又是圍護構件的組成部分,室內采光、通風也與二者密切相關。門窗形式多樣,入戶門厚實堅固,用材考究,條件允許可用整木制作,兩扇對稱;店鋪常用拼板門,門板厚薄適中,數量根據建筑面寬和板材尺寸確定,門檻內設凹槽,方便門板拆卸和拼裝,在拼裝時容易出現誤差,應按照每塊木板的位置,對號入座;攔腰門即為矮門,高度至成年人的腰間,戶門開啟時可將腰門關上,遮擋部分視線;隔扇門常位于廳堂之間,做工精美,可全部開啟,門扇為偶數對稱布置,上部鏤空可透光(如圖4)。固定窗是最簡單的一類窗,洞口大小根據需求設定,填充木質或磚石構件,能夠采光通風但無法開啟;隔扇窗類似于隔扇門,打開時室內外通透;支摘窗能夠撐起,當開啟的一側與廊道相鄰時,避免占用過多通道空間.4.欄桿構件吊腳樓出挑部分需用欄桿圍合確保使用安全,欄桿設置在陽臺、廊道中兩柱之間,豎向桿件的簡單排列最經濟,對桿件造型加工更為美觀也可做成各種圖案的雕花,欄桿上部對應裝有掛落,吊瓜造型各異,在一些廊橋、涼亭中將欄桿做成美人靠的形式,美觀實用(如圖5、6)。
二、題材來源
湘西傳統民居的裝飾題材多樣廣泛,寓意美好,有源于自然的花草植物、飛禽走獸、山水風光,也有經過提煉的幾何圖案和抽象紋樣,或是對古老傳說的描繪,生活勞動場景的再現。1.自然生物花鳥魚蟲、龍鳳百獸都是很好的題材選擇對象,植物花草除梅、蘭、竹、菊外,寓意高貴、吉祥、典雅的牡丹,象征潔凈無染、清廉脫俗的荷花也運用較多,在裝飾中還會出現當地典型的幾種奇花異草,這類裝飾常以成組形式出現。吉祥動物中龍鳳配合對應,獅子、蝙蝠、犀牛在很多細部裝飾中可見,還有諸如松鶴的動植物搭配題材。2.紋樣圖騰幾何紋樣是一種來源于文字或圖案的簡化抽象提煉,用于門窗格扇的裝飾,分布均勻不僅有審美價值且能透光,常見的紋樣有冰裂紋、菱形紋、回紋、萬字紋等。圖騰源于民族對自然的崇拜,與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湘西地區主要是牛圖騰和白虎圖騰,圖騰不僅以平面的形式出現在民居裝飾中,還可見于很多立體的雕塑。3.生活場景很多裝飾題材來源于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中勞作、耕種、漁獵場景的再現,也有一些民俗節日的歡樂景象,匠人們通過藝術手法的處理,多用浪漫主義加以表現,反映的不僅是一幅幅畫面,更體現了普通百姓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美好的生活理想。
三、工藝做法
裝飾工藝主要體現在雕刻、繪畫兩方面,雕刻包含木雕、石雕,運用最為廣泛,民間藝人水平高超,湘西木雕、石雕均已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1.雕刻建筑裝飾雕刻成品是具有實用功能的藝術品,湘西雕刻工藝主要有石雕和木雕兩大類,雕刻圖案生動,工藝精準,生動有趣,對原材料的要求較高。石雕選用當地的天然石材,圓雕、浮雕、鑿刻各種技法靈活運用,多見于建筑入口的石獅、石鼓,鋪地石板,條石臺階、柱礎等。木雕圖案更為細致,工具多樣,選用上等木料,建筑裝飾的木雕主要在柱枋、欄桿、門窗等細部,構圖多為方形、圓形,淺雕、深雕、鏤空相結合。2.繪畫將畫作施于木構架面層、墻面表皮或泥塑之上,從事雕刻的匠人一般也能繪畫,繪于木質構架表層的常見于梁枋,頂棚及細節處,除會館、祠堂內用色豐富鮮艷,其他用色單一,明亮色彩只用作點綴,民宅馬頭墻端面常用墨繪,勾線、填涂、暈染,形成黑白生動的圖案。湘西民居從擇地占位、起架搭構、制頂覆瓦、拼板組墻到最后建成,包含了匠人們的無限智慧和高超營建技藝,建筑細部裝飾更是體現了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他使民間工藝美術滲透到生活空間中,也為民族文化的傳承提供了物質的載體。
參考文獻:
[1]魏挹澧.湘西風土建筑[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2]樓慶西.鄉土建筑裝飾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李曉峰,譚剛毅.兩湖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作者:龔燕貴 單位:吉首大學
推薦閱讀:《藝術科技》(月刊)創刊于1993年,是由浙江省文化廳主管、浙江舞臺設計研究院主辦的藝術和科技綜合學術期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