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老舍戲劇語言藝術特點管理

發布時間:2016-01-22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在文學藝術中的新管理應用措施有哪些方面呢,要怎樣來加強對戲劇語言藝術新應用發展呢?本文是一篇文學論文。我們也知道老舍筆下的人物都是他十熟識的,他知道他們的性格、思想、感情、心理,因而他能立體地描寫他們的對話,通過對話寫出人物,取得話到人到的

  在文學藝術中的新管理應用措施有哪些方面呢,要怎樣來加強對戲劇語言藝術新應用發展呢?本文是一篇文學論文。我們也知道老舍筆下的人物都是他十熟識的,他知道他們的性格、思想、感情、心理,因而他能“立體”地描寫他們的對話,通過對話寫出人物,取得“話到人到”的藝術效果。在他的作品中,人物說的都是他們應當說的話,沒有任何的不自然。

  摘要:本人通過認真閱讀語言大師老舍的現代戲劇,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學習了戲劇創作的語言特色,深有感觸!老舍的戲劇打破陳規,沒有統一的事件,形散神不散,靠人物取勝而不靠“劇情”取勝。劇本時代氣氛足,生活氣息濃,民族色彩濃,語言精煉。以極其普通的日?谡Z將他們的身份、性格展現出來。劇本語言,具有濃厚的北京口語的地方特征,劇中人物的對話常常十分簡短,卻在濃縮的語言中包含豐富的內容,三言二語便能寫出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畫出一幅幅生動的人物形象,充分顯示出了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力。

  關鍵詞:語言大師,精煉生動,性格化,北京口語,簡潔凝練,文學論文

  引言: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生活或學習工作中對語言的要求越來越高,語言的重要性也就越來越突出。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順利地進行交際和工作,必須好好學習語言。當代藝術大師曹禺①說:“老先生是小說家,散文家,詩人,更是一位人民的幽默文學家”。老舍是一位著名的語言大師,精煉、生動性格化是老舍話劇語言風格的基本特色。我們通過學習老舍的語言藝術,可以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錘煉我們的語言,從而更好地我們進行教學服務!

  一、老舍簡介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他對多種文藝體裁都進行過廣泛的實踐。小說作品中短篇與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長篇小說最有影響,與茅盾、巴金齊名,同為現代長篇小說大家。此外,還寫過雜文、鼓詞、新詩、舊劇、民歌……解放后,他考慮到“以一部分勞動人民現有的文化水平來講,閱讀小說也許多少還有困難?墒,看戲就不那么麻煩。”(1)“劇本排演出來,就連不識字的人也能看明白。”(2)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深入群眾,寫了一批話劇作品,因而蜚聲文壇。1951年獲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藝術家”稱號。本人試從老舍戲劇的代表作《茶館》(3)揭示其特有的藝術結構及語言特色。

  文學論文:《人民文學》,《人民文學》(月刊)1949年創刊,是國家一級文學期刊。主要刊登小說、散文、詩歌和報告文學等純文學作品。創刊迄今的人民文學無疑都堪稱最為重要、最為突出也最具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文學刊物!度嗣裎膶W》的這種獨特的歷史和文學地位,是由中國當代具體的政治、社會和文化條件所決定的,這從它的創刊和復刊過程就能得到鮮明的驗證。

老舍戲劇語言藝術特點管理

  二、老舍的戲劇語言特色

  老舍是著名的語言大師,精煉、生動性格化的語言是老舍話劇語言風格的基本特色。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強,尤其對他所熟悉的北京話,運用起來得心應手,游刃有余。他的戲劇語言是來自于生活,經過他下功夫提煉和潤色,成為精當、簡潔而又生動、性格化的語言。同時,他的戲劇語言也是樸素的,沒有什么濃烈的色彩,以“白描”見長。老舍的語言風格對于他的戲劇創作藝術特色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本人就以《茶館》為例,談談老舍的戲劇語言特色!恫桊^》中的話劇語言,具有北京口語的地方色彩,同他的小說語言一樣,既生動形象,又符合人物的個性特征,劇中人物的對話常常十分簡短,卻在濃縮的語言中包含豐富的內容,三言兩語便能寫出一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畫出一副生動的人物肖像,充分顯示出老舍精深的語言功力。

  王瑤②說,《茶館》這個劇本時代氣氛足,生活氣息濃,民族色彩濃,語言精煉。簡潔凝煉是老舍遣詞藝術的最重要的特點。自從三十年代意識到了語言控制的重要性之后,老舍就自覺地把簡潔凝煉作為其畢生追求的目標。他十分推崇精煉而有表現力的古典文學和民間文學的語言,創作律詩和曲藝作品的實踐又使他對簡潔凝煉的藝術顯得得心應手。他認為,簡潔凝煉就是深入淺出話說的少而意思包含的多,“一語道破,說到事物的根兒上”。對遣詞而言,主要有兩點,一是“須找到最合適的字與詞”;二是“須注意字與字的關系”。“將!你完了!”是《茶館》第一幕的最后一句臺詞。“你完了”表面看是說棋局上的勝負,其實何嘗不是雙關語?政治黑暗、國弱民貧、洋人勢力日漸擴大、維新運動鎮壓下去、窮人賣兒鬻女、特務肆無忌憚……這樣的社會焉能不完?讀著這種簡潔而豐富的話語,我們由衷地感到了老舍作為語言大師的藝術功力。“把語言的精華拿出來”,他的確做到了。“片言振聵聾”,郭沫若的贊譽不是溢美之詞。“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老舍對遣詞藝術的追求和貢獻很值得人們學習和發揚。

  李健吾③說,語言好,人物也活,幾筆就勾出來了,畫龍點睛式的手法。抓得準確,人物一上場,三言兩語就出來了。如馬五爺,二德子那么兇,他只說“二德子,你威風呵!”連站都不站起來,二德子就趕緊過來請安。用二德子來襯托馬五爺,太好了。前邊是無聲的控訴,到第三幕,老人上來,就是有聲的控訴了。用了七個“好”字和一個“傳”字,老舍真厲害,用最精煉的語言,最簡練的動作。

  陳白塵④說,我是一口氣就讀完了的。讀過之后,心情愉快,我認為這是老舍同志在寫作上的重大收獲。全劇的字數并不多,才三萬字,就寫了50年,70多個人物。精煉的程度真是驚人!作者對常四爺以及比較正面的人物,還是有著強烈的愛的,特別是透露了作者對于劇中并沒有出現的新社會的愛。所以讀起來不感到消沉,有鼓舞力量。

  在《茶館》中,不僅三個主要人物王利發、常四爺、秦仲義寫得真實生動、性格鮮明,就是許多只出一次場、只講三五句話的人物,也被牢牢地“釘”在那個巧手繪成的社會風俗畫的畫面上,叫人過目難忘。正是這些人物,各自以自己的命運反映出那個時代的面貌。劇本主要通過人物的對話體現其人物性格。下面就以第一幕為例,找出每個最能體現其性格的臺詞,結合其他兩幕淺析語言大師老舍劇本獨特的語言風格特色。

  最先出場的是主人公——茶館的掌柜王利發。在這一幕里,他才二十多歲,但已經深得父親的真傳,懂得如何在亂世中支撐人多嘴雜的茶館生意,那就是“多說話多請安”,始終小心翼翼,息事寧人,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因此,在第一幕里,最能體現他性格的臺詞就應該是當荼客甲乙丙丁等人在議論譚嗣同問斬時所說的:“諸位主顧,咱們還是莫談國事吧!”王利發對唐鐵嘴說的:“唐先生,你外邊蹓蹓吧!”一個“蹓”字,在口語中何等常見,但在這里又是用的何等精彩!王利發對唐鐵嘴的討厭、無奈的情緒,他本人的謹慎、小心的商人性格等,都通過這一個詞很好地表現出來了。我們不得不為作家“點石成金”的本領所折服。“出去吧,這里坐不住!”是精明伶俐的小掌柜的話語;“二爺,您說的對,太對了!可是,這點小事用不著您分心,您派管事的來一趟,我跟他商量,該長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是嗻!”多么圓滑,又多么恰當!符合身份,寫出性格。一個“嗻”字,又同當時清末的社會情境相合。

  到了第二幕,他顯得老氣橫秋起來。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而他的茶館居然沒倒閉,就因為他“懂得改良”。此時他的話語中竟然出現“allright?”“yes”等一類的外語詞!這種極有表現力的話語,既是切合社會情境的,也是符合人物性格發展的。而到了最后,社會的惡勢力逼得他再也活不下去的時候,他終于喊出:“我可沒做過缺德的事,傷天害理的事,為什么就不叫我活著呢?我得罪了誰?誰?……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單不許我吃窩窩頭,誰出的主意?”這是一個本份、改良的生意人對不公的世道做的控訴和反抗,也是刻劃人物性格發展的有力一筆!從王利發這些不同的話語片段中,我們看到了社會演變的軌跡,也了解了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是如何豐滿起來的。

  第二位出場的是唐鐵嘴。這是一個在茶館里靠給人”看手相”混荼喝的”癮君子”,因此,他剛出場的第一句話中的”送給我碗荼喝,我就先給您相相面吧!”最能體現他的性格。

  第三位出場的是松二爺。他與黨四爺一樣,也是旗人,也是吃”鐵桿莊稼”的卻是一個怕事卻又常常惹事的”松包”,作者為他取名”松二爺”恐怕也是此意。在這幕的后部,暗探宋恩子與吳祥子來抓常四爺時,他說的”我們都地道的老好人”,應該最能體現他的性格。他是在中國古老文化熏陶下的老好人。他的為人處世、言談舉止,處處體現著華夏文明的古風。松二爺在潦倒之際仍不忘給人“賀喜”,“王掌柜,你好?太太好?少爺好?生意好?”一連串的問候還是那么周全。人物話語中折射出文化背景,正是老舍人物描寫藝術化的體現。

  第四位出場的常四爺是戲中的三個主要人物之一。文學史家王瑤先生認為,在劇中三個主要人物中,只有常四爺寫得最明朗。也就是說,他的性格特征是最鮮明的,作者將他與松二爺放在一起,正好形成強烈的對比。他在這場戲中的許多話都可以說明他的強悍而耿直的性格,如暗探宋恩子與吳祥子來抓他時,他說的”告訴你們,我可是旗人!”和甭鎖,我跑不了!”等等,但最能體現他性格的還應該是他惹禍的那句”我看哪,大清國要完!”除了他,沒人敢說這樣的話,也沒人說得出這樣的話。松二爺好像又有事兒?

  常四爺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的話。]

  二德子(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呢?

  常四爺(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

  松二爺(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

  二德子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茶館》)

  這里每人兩句話,便寫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常四爺的耿直硬氣、不隨便買他人賬,松二爺的謹小慎微、樂作和事先生,二德子恃強凌弱、橫蠻不講理等等,都在這幾句對話中表現出來了。

  第五位出場的是”打手”二德子。從他對松二爺、常四爺和馬五爺的態度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欺軟怕硬的家伙。因此,他那句”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最符合這種人的個性。

  第六位出場的是馬五爺。馬五爺是”吃洋教的”,當時,吃洋教的人是官大一級,因此,誰也惹不起。但他總共才說三句話,就是在常四爺因為瞧不起打手二德子,頂撞起來,卻在說話間涉及到洋人這樣敏感的話題,出言制止二人時所說的。他的第一句話”二德子,你威風啊!”應該最有分量,話雖不重,作者特意提示:”并未立起”,他是坐在那里隨便一句,便讓一場風波風平浪靜。當然,馬五爺的另外兩句話也很有個性,總是讓人津津樂道。第二句”有什么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就講打?”說明他真的很有勢力,有理不在聲高,有勢更不用發威。而第三句”我還有事,再見!”說明他眼里根本就沒看上已經沒落了的旗人,更不愿搭理常四爺,而且一點面子也不給,但表面上卻很彬彬有禮。

  第七位出場的是”人販子”劉麻子,他”賣”人是要賣給”太監”做老婆。因此,這種人最是寡廉鮮恥,最能體現他性格的話可以選他后來”侍立”在龐太監身邊說的那句:”我給您辦事,比給我親爸爸做事都更盡心,一絲一毫不能馬虎!”

  第八位出場的是康六。他已經落到了賣女求生的地步,但在人販子原則面前卻還想作最后的掙扎,他出場時說的第一句話:”劉爺!十五歲的大姑娘,就值十兩銀子嗎?”已經說出他的全部悲哀和不幸。

  第九位出場的是黃胖子。他是各種糾紛的調解人,是舊社會茶館里少不了的”和事老”。有趣的是,作者把他設計為一個眼睛嚴重沙眼的胖子,在他八面玲瓏的個性中,憑空增添了許多喜劇色彩。他后來說的“官廳兒管不了的事,我管!官廳兒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最能體現他的本性,但還是他的第二句話中的:“有我黃胖子,誰也打不起來!”最能體現他的性格。

  第十位出場的是茶館里的伙計李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的性格與王利發一樣,對什么事都以“咱們還是少說話好”應付,是王利發形象的一個補充。

  第十一位出場的是老人。他無名無姓,在場上只有一句臺詞。作者讓他說話,就是要他說出“這年月呀,人還不如一只鴿子呢!”這樣觸景生情的話來。

  第十二位出場的秦仲義是作品中的第三個主要人物。這時,他還年輕氣盛,說什么都充滿自信,但常常又只是說說而已,因此,他的那句“哼,等著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最有性格特點。

  第十三位出場的是被母親出賣南昌沒賣出去的小妞。她在臺上除了叫餓,就只有一句話:“不萬賣妞妞啦?媽!不賣啦?媽!”

  第十四位出場的就是要賣自己女兒的鄉婦。她的話除了叫賣,就是不停地充滿母愛地叫自己的女兒;“寶貝!”“乖!”

  第十五位出場的是想要娶老婆的龐太監。當時,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之中,因此,他的“哼,憑這么個小財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頭真是改了!”一句最為傳神。

  第十六到第十九位出場的是荼客甲乙丙丁。除了客甲外,都只有一句話,而荼客甲的第二句話作為作品的最后一句臺詞,最有像征意義:“將,你完啦!”

  第20位和21位出場的是暗探宋恩子和吳祥子。二人常常一唱一和,狼狽為奸。相比之下,宋恩子更像個頭,“量你也跑不了!”正好顯示他的兇惡;而吳祥子更像是隨從,“你還想拒捕嗎?我這兒可帶著‘王法’呢!”“旗人當漢奸,罪加一等!鎖上他!”一聽便知是橫蠻兇殘的特務的咋唬。

  第22位出場的是康順子。這是一個只有十五六歲的小姑娘,她出場的時間不多,臺詞也不多,她兩次說話卻只說了一個字“我”。正是這個欲說不能的“我,我……”,充分表現了她既同意父親為了讓全家活命而出賣自己,也不甘心自己命運的猶豫性格。

  還有一些人物(如小牛和荼房們)雖然出了場,卻沒有臺詞,作者沒他們開口說話。也被牢牢地“釘”在那個巧手繪成的社會風俗畫的畫面上,叫人過目難忘。正是這些人物,各以自己的命運反映出那個時代的面貌。

  第一幕戲可分為許多段落,如馬五爺不怒而威,劉麻子給太監買老婆,秦仲義巡視茶館,倆暗探茶館抓人等等。在這些段落間,有些角色是專門作為“串場”人物出現的,如唐鐵嘴、黃胖子等。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