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社會科學期刊瀏覽:次
《高校地質學報》簡介:
《高校地質學報》創刊于1995年,是全國高等地質院、校(系)聯合創辦的地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由南京大學主辦,其主管部門是國家教育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德滋教授任"學報"主編,副主編分別由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的8位著名教授兼任,全國20多所大學(含臺灣大學和香港大學)的46名地質學專家教授組成本刊編委會,此外有6位高校以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受聘為本刊特邀編委。
《高校地質學報》主管單位:教育部主辦單位:南京大學主編:王汝成編輯部:《高校地質學報》編輯部出刊周期:季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95年國際標準刊號:1006-7493國內統一刊號:32-1440/P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451知網綜合影響因子:1.082萬方影響因子:1.156萬方總被引頻次:1562
《高校地質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高校地質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高校地質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高校地質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高校地質學報》辦刊宗旨是:努力把學報辦成反映我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水平的窗口,及時報道當代地球科學研究動態,促進地質學科的發展與更新,成為校際之間交流學術思想的重要園地,為加速高層次地球科學人才的培養、促進新世紀人才的脫穎而出,為我國的經濟繁榮和昌盛作貢獻!高校地質學報于1995年9月創刊,16開本120頁,為季刊(每年的3、6、9、12月末出版),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全國高等學校地質學或地球科學院、系的師生,及其他科研、生產單位學者在地球科學領域中理論性高、觀點較新、學術性強的研究論文,不同學術觀點爭鳴論文,科研動態報道,評述性論文及先進方法研究論文等。
《高校地質學報》2014年收錄論文查詢:
10 下揚子巢湖地區下三疊統瘤狀灰巖成因再探討 …………………………靳學斌;李壯福;陸鹿;馮樂; 445-453
11 冀中坳陷東北部石炭—二疊系烴源巖熱史及成熟史模擬 …………………………張松航;梁宏斌;唐書恒;錢錚;趙俊斌; 454-463
12 江蘇干熱巖地熱資源潛力估算………………………… 徐立;王良書;楊謙; 464-469
13 兩淮煤田煤系地層巖石熱導率特征 …………………………彭濤;張海潮;任自強;沈書豪;徐勝平; 470-475
14 石灰巖含水介質中苯系物(BTEX)生物可降解性判識 …………………………遲金磊;蔣亞萍;陳余道;林鵬; 476-481
15 基于MED的探地雷達信號處理研究 …………………………鄒明陽;閻長虹;段成龍;吳煥然;徐楊; 482-487
16 對“燕山早期花崗巖基印支期侵位的巖漿動力學證據及構造意義:基于南嶺8個巖體侵位年齡計算結果”的質疑 …………………………汪相; 488-490
17 《高校地質學報》征稿簡則………………………… 491
18 《高校地質學報》2015年度征訂啟事………………………… 492
論文發表:論述膨潤土礦地質礦產的特點
摘 要:澎潤土是一種很重要的非金屬礦產,其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我國澎潤土資源十分豐富,澎潤土礦床幾乎是遍布全國。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已發現礦床(點)600余處,控制儲量數十億噸,居世界首位。其成因類型大體分沉積型、風化型、熱液蝕變型等幾種。赤峰市松山區三家膨潤土是近十幾年發現的比較典型的火山——沉積型礦床。
關鍵詞:澎潤土,地層特征,規律,成因
一、礦區地質概況
三家澎潤土礦位于內蒙古優地槽褶皺帶的東南緣,內蒙地軸北界康保——赤峰——開源深斷裂(赤峰)北側,八里罕——紅山大斷裂北西,晚侏羅世火山——沉積盆地中。半支箭河斷裂、錫泊河斷裂分別從礦區西北及東南經過。出露地層有上侏羅統白音高老組酸性熔巖及火山碎屑沉積巖;梅勒圖組中基性熔巖;第四系風成黃土。侵入巖均為次火山侵入體。
(一) 地層
1、 1.白音高老組
2、 主要分布于礦區東南部,巖性為酸性沉角礫集塊巖、粘土化酸性玻屑凝灰巖、沸石化碳酸鹽化晶屑玻屑凝灰巖。沸石化蒙脫石化酸性玻屑凝灰石、流紋巖及粘土巖、雜砂巖等。
3、 2.梅勒圖組
4、 見于礦區西部,出露面積較小,巖性單一,為玄武安山巖或安山玄武巖。巖層北東——南西向延伸,與下伏白音高老組關系不清。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