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農業期刊瀏覽:次
《中國農史》簡介:
《中國農史》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國家一級學會中國農業歷史學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聯合主辦的農業歷史專業學術性刊物。是國內農史權威雜志、三大經濟史雜志之一,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歷史類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美國《史學文摘》雜志摘錄期刊。
《中國農史》自199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研制出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來,《中國農史》連續四次均被列為歷史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農史》也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歷史類核心期刊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同時,所刊登文章被美國《史學文摘》、《美國歷史與生活》和《中國地理科學文摘》等列為摘錄對象,刊物發行到美、英、荷、日、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中國農史》不僅在國內農史界、經濟史界享有較高的聲譽,在國際上也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中國農史》以反映代表我國農史學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新成果為己任,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提倡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研究歷史,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辦刊宗旨。
刊用文章包括農、林、牧、副、漁大農業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農業科技史、農業經濟史、農村社會史、地區農業史、少數民族農業史、農業文化史、世界農業史、中外農業文化交流及農史文獻整理與研究等諸多方面,同時也登載有益于農史研究的農業史學新著評論、農業史壇信息、讀史札記等。
《中國農史》主辦單位:中國農業歷史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出刊周期:雙月刊出版地:江蘇省南京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16開創刊時間:1981年國際標準刊號:1000-4459國內統一刊號:32-1061/S復合影響因子:0.540綜合影響因子:0.389
《中國農史》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國農史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國農史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國農史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2014年第5期《中國農史》雜志成功收錄論文:
中世紀英國鄉村市場經濟貨幣化初探………………………………崔洪健
清陜蒙黑界地的范圍研究………………………………吳承忠 韓光輝 舒時光
清代安徽無為江堤治理研究………………………………房利 惠富平
新聞背后的故事——1933年賈汪礦區糾紛案表達文本的解讀………………………………張福運 王迅
資源稟賦、政策導向與社會效應——1950年代榮成地區的捕鯊計劃………………………………王楠
侗鄉稻魚鴨系統的自我存續之道………………………………王宇豐
太湖地區稻作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研究………………………………殷志華 劉慶友
1980年代前皖南涇縣黃麻、宣紙產區老秤初探………………………………曹天生
以農至道:中國古代農學思想的天人之學………………………………趙敏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札記一則………………………………符奎
《中國農史》論文范文下載:探討當前菠蘿蜜的栽培種植新科技技術及意義
治安要:菠蘿蜜,原名:波羅蜜,別名苞蘿、木菠蘿、樹菠蘿、大樹菠蘿、蜜冬瓜,牛肚子果。拉丁文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 桑科、波羅蜜屬常綠喬木,老樹常有板狀根;樹皮厚,黑褐色;果形大,味甜,芳香;核果可煮食,富含淀粉;果實清甜可口,香味濃郁,故被譽為“熱帶水果皇后”。在廣州、香港、澳門及其他粵語地區,波蘿蜜一般被稱為大樹菠蘿,在廣西等地稱為木菠蘿,是桑科波羅蜜屬常綠喬木。隋唐時從印度傳入中國,稱為“頻那挲”(梵文Panasa 對音),宋代改稱菠蘿蜜,沿用至今。是世界著名的熱帶水果,屬桑科桂木屬常綠喬木。多生長于赤道附近地區。有淡淡臭味,成熟果肉為黃色,香甜可口。
關鍵詞:菠蘿蜜,栽培技術,農業種植
由于菠蘿蜜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水果,一般重達5~20kg,最重超過50kg,加之果實肥厚柔軟,清甜可口,香味濃郁,故被譽為“熱帶水果皇后”。形態特征:常綠喬木,高達20米。有乳狀汁液,樹干基部有板狀根。單葉,互生,革質,倒卵形,全緣;▎涡裕菩弁,花瓣缺,雄花序頂生或腋生,圓柱形,下垂,雌花序生于樹干或主枝上。聚花果由多數瘦果組成,橢圓狀卵形,熟時黃綠色。花期3~8月。果期6~11月。
菠蘿蜜(ArtocarpusheterophyllusLam.)為?撇ぬ}蜜屬常綠喬木,又稱木菠蘿、樹菠蘿,原產印度西部。菠蘿蜜是一種兼具水果、樹木、糧食、觀賞于一身的優良果樹,海南為主要種植地區,福建、云南、臺灣、廣東、廣西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也有栽培。國內于20世紀80年代末從國外引種馬來西亞無膠菠蘿蜜品種,并從中選出馬來西亞1號及馬來西亞6號優良品種推廣應用于生產,F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