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農業期刊瀏覽:次
《北方水稻》主辦: 遼寧省鹽堿地利用研究所,周期: 雙月,出版地:遼寧省盤錦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開,國際刊號:ISSN1673-6737,國內刊號:CN21-1530/S,郵發代號: 8-197,復合影響因子: 0.219,綜合影響因子: 0.156,創刊時間:1985
《北方水稻》雜志論文投稿目錄:
11 不同收獲期對膜下滴灌水稻外觀品質及加工品質的影響…………………………………… 朱江艷;陳林;銀永安;李麗;趙雙玲;劉小武; 35-38
12 鉀肥對寒地水稻產量及抗病性的影響 ……………………………………楊衛斌;趙銘浩;曹國強;胡燕燕; 39-40+47
13 水稻不同插秧密度對產量及精米率的影響 ……………………………………于佩鋒;路敬文;年月;魯杰;瞿海波; 41-43
14 缽苗機插與毯苗機插水稻生育特點及產量形成間的差異 ……………………………………米長生;陸?;洪國保;毛學勤;黃本干;劉衛東; 44-47
15 長殘效除草劑田下茬種植水稻藥害緩解效果研究…………………………………… 李德萍;倫志安;王振東;馮世超;馬躍;穆娟微; 48-50
16 不同播種量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高洪儒; 51-52+55
17 雜交粳稻種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丁成偉;王健康;郭榮良;吳玉玲;徐家安;王友霜; 53-55
18 水稻倒伏原因及防御技術措施…………………………………… 史占忠;王曉明; 56-58+60
19 龍香稻2號高產優質抗倒栽培技術…………………………………… 衣寶靖;劉志發;張永凱;翟宏偉; 59-60
20 水稻工廠化育苗技術……………………………………………… 武仲科; 61-62
《北方水稻》雜志投稿小技巧:
1.1專題評述 能夠反映某個學科或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進展、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方向,論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驗室在本領域有相當的研究經歷和科研成果。
1.2研究論文 反映我國植物分子生物學和分子育種領域在基礎理論、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方面的、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刊物上尚未發表過的原始研究工作報告。
1.3研究報告 為爭取時間以簡要的形式發表的原始研究工作報告。論文篇幅要求在5-8個印刷頁面左右。
1.4專題介紹 主要介紹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分子育種領域的文獻綜述性論文。論文篇幅要求在6個印刷頁面以上。
1.5學位論文簡報 主要刊登博士學位論文及優秀碩士論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個印刷頁面。中英文同時刊登。
1.6新基因、新種質、新品種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基因,經過鑒定或品種審定的新材料及品種。篇幅要求在6個印刷頁面左右。
1.7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國學者自主發明的新思路、新技術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個印刷頁面左右。
農業論文發表:
論文摘要:加強田間檢查,及時拔除病株。在秧苗期和移栽后15 d內進行田間排查,當大田已經嚴重發病,或發病叢率超過7%的田塊及時拔除病株(叢),并就地入泥深埋,然后從健叢中掰出一半分蘗苗或將儲備秧移栽到拔除病叢留下的空穴中,并及時噴施植物調節生長劑加尿素,促使稻苗恢復群體生長。在發病初期用抗病毒制劑寧南霉素、病毒A等加入葉面肥和殺蟲劑混合噴施,或噴施病毒A800倍液加細胞分裂素600倍液,對水稻病毒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發病特別嚴重的田塊,建議及時翻耕改種下茬水稻或其他作物。人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現就南方水稻黑條性矮縮病的發生因素,針對性提出幾點防治措施,以供農民朋友作防治參考。
關鍵詞:南方水稻,黑條性矮縮病,防治
1 南方水稻黑條性矮縮病的發病癥狀
水稻各個生育期均可感病,但不同生育期的稻株感病后表現癥狀有所不同:
1.1 典型癥狀 發病植株明顯矮縮,根系不發達,須根少而短,嚴重時根系呈黃褐色;葉色深綠,劍葉或上部葉的葉面可見凹凸不平的皺折;葉背及莖稈表面有蠟點狀、縱向排列成條形的瘤狀突起,早期是乳白色,后期是褐黑色;病株節部有倒生須根及高節位分枝。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