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引導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幾點思考

發布時間:2022-04-0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大學生是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理解接受新事物較快的群體。 本文在分析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現狀及影響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因素的基礎上, 探討了學校在提升他們的低碳生活方式及意識, 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促進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以期發揮他們先行者的引

  摘 要:大學生是一個綜合素質較高,理解接受新事物較快的群體。 本文在分析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現狀及影響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因素的基礎上, 探討了學校在提升他們的低碳生活方式及意識, 培養社會責任感以及促進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以期發揮他們先行者的引領作用,為推動低碳生活方式在社會中的不斷普及做貢獻。

引導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低碳生活;引導

  引言

  隨著二百多年來世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 面對人類對能源等各類資源越來越多的消費需求,地球漸漸已不堪重負,因為過度開發與過度消費,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不斷排入大氣層,超過地球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 因此導致的全球氣候變暖,冰川縮減,環境污染,海平面上升諸多環境問題開始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環境和持續發展。2003 年英國政府在“能源白皮書”中首次提出低碳經濟概念,倡導采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進而在全球引發了一次經濟發展理念、能源消費結構和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革, 低碳生活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多地少,人均資源嚴重不足,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任務遠未完成, 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之相應,在個人生活的層面,倡導和踐行節能減排的綠色低碳生活, 已成為我國居民義不容辭的環保責任。

  踐行低碳生活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各級政府、 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家庭和個人等的共同努力,協作配合才能實現。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較高,理解接受新事物較快,引導他們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效率較高。 高校更易形成低碳社區的示范點,從而輻射、帶動周邊社區乃至整個社會,推動低碳生活方式的不斷普及。

  1 低碳生活的內涵和意義

  低碳生活是指在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生活理念的引導下,減少衣、食、住、行過程中碳排放量的一種生活方式。 這是一種新型、綠色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既能保證經濟社會正常發展,又能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活方式[1]。 是一場涉及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生活的本質是簡約適度,主張“合理消費,杜絕浪費”。踐行低碳生活要求我們轉變傳統消費觀念, 摒棄生活中不合理的習慣。 人人踐行低碳生活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 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現狀

  吳紅艷在南昌地區的幾所高校進行了《大學生低碳行為問卷調查》。 發現大學生存在對低碳生活的認知水平比較低,日常行為習慣有待改進,參與低碳生活的意愿不夠強烈等問題[2]。

  袁圣飛,夏高遠等的調查發現大學生能普遍意識到低碳節能的重要意義,但是只有不到 50%的同學會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缺乏“行為低碳”的行動力;有近 30%的同學對低碳節能認識的深度不足;大學生在節能行為上普遍表現較差,主動做到低碳節能的不到 30%[3]。

  總體上, 當代高校學生對能源緊張的現狀有較好的認識基礎,有一定的節能意識,但行為與意識存在一定的差異,行為落后于意識,呈現“知”強“行”弱的不對稱性特征[4]。

  3 影響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因素

  3.1 對低碳生活的了解不深

  有兩個因素影響大學生深入了解低碳生活。 一個因素是現階段國家對居民只能宣傳和倡議低碳行為,沒有強制性,學生大都認為低碳生活離自己還比較遙遠,缺少積極行動的緊迫感,沒有形成自覺的行為。 另外一個因素是低碳生活概念的內涵非常豐富,學生對低碳生活的具體表現形式缺乏全面系統的認知,有時很難憑個人以往的生活經驗對低碳生活方式做出準確判斷。

  3.2 對低碳生活的“知”與“行”存在“布拉德利效應”

  “布拉德利效應”因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前市長、非洲裔美國人湯姆·布拉德利得名,它指美國總統選舉時,有些選民出于種族因素不愿意把選票投給非洲裔候選人但又認為該候選人政治主張“正確”,于是在公眾民意調查時表示支持該候選人,但在正式投票時投給他的對手這樣一種現象[5]。 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踐行不力的原因與此類似,都是僅止于說“對”的話,而沒有按 “對”的話去做;表達的觀點與自己實際行為不一致。

  發生這種不一致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對能源供給的嚴重性和能源浪費危害性缺少全面清醒的認識。 學生對我國緊張的能源供給現狀和能源進口、運輸的形勢沒有深刻的認識,不了解我國能源進口的種種限制因素。 出生在現代社會的他們未體驗過物資與能源緊張的生活, 不合理的消費觀制約了他們積極付諸行動,參與到低碳節能生活中來。

  二是學校的節能宣傳活動流于形式。 大學每年在全國節能宣傳周都會舉行許多節能宣傳活動,但大多采取分發倡議書、專題報告、舉辦競賽、張貼標語等措施。 宣傳內容相對比較空洞,口號式宣傳居多。 絕大多數同學參加節能主題報告是為了獲取學分,參加競賽是為了獲得獎金和證書。 不可否認,這些措施在宣傳中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遺憾的是學生已對這些傳統宣傳方式產生了免疫。 這種傳統的宣傳教育方式在現實中發揮的實際作用有限。

  4 引導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幾點思考

  4.1 采用技術節能,配置節能綠色的用能建筑和設備

  目前,隨著辦學條件的持續改善,高校在人才引進、設備添置、校區擴展等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但在節能建筑、設備及新技術應用方面投入的資金仍然較少。 一方面可能是學校領導層對推動落實各種節能舉措還不夠重視; 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可供學校調配的用于綠色低碳生活建設的經費不足。 學校辦學資金要適當向節能低碳投入方向傾斜。

  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節能綠色采購標準, 在設備采購過程中從嚴把關,選用能效高的節能環保產品,實現能耗源頭管控;要抓住項目設計、施工和材料選定關鍵環節,將節能理念貫穿學校重點工程建設與樓宇、場館、道路維修改造全過程,盡量考慮應用新能源及節能新技術,盡量用足技術節能的空間。 以此為學生提供踐行低碳生活的綠色大環境。

  4.2 矯正學生用能行為,促使養成低碳習慣學校要認真組織開展低碳生活相關宣傳、踐行活動,大力宣傳低碳生活的方式、意義與緊迫感,幫助大學生深入了解低碳生活,縮小他們的“知”、“行”差異。 要著重宣傳節能減排政策法規、意義、作用,致力觀念轉變帶動行動自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低碳生活行動,在身體力行中漸漸養成低碳習慣。

  4.2.1 利用多種途徑、 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低碳生活知識、竅門的宣傳活動

  高校應針對學生加強宣傳國家生態文明建設、 環保低碳的政策、措施等相關內容。 對什么才是低碳生活進行廣泛的釋義性宣傳;宣傳活動要涵蓋學校生活中節水、節電、節氣、節材、節糧,垃圾分類等知識與技巧等內容; 宣傳重點要放在學校日常學習生活中應如何踐行低碳生活方面,力求簡單易學,易知易行,具有操作性。 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積極踐行低碳生活的緊迫感與責任心。

  充分發揮學校節能主管部門的有效作用,發起倡議、張貼節電節水標識,營建節約節能的良好氛圍。 鼓勵學生成立節能、低碳、環保等相關社團,利用學生社團強化大學生的低碳意識,深入校園各個角落發現浪費現象并及時制止。

  相關知識推薦:降低碳排放論文投稿sci期刊容易嗎

  充分發揮現代宣傳媒介的作用,如可開通一個校園低碳生活的微信公眾號, 定期或不定期地自制或轉發一些關于地球變暖我國能源現狀、生活中的節能小竅門等。 利用學校的網絡課程和選修課程平臺,進行低碳生活相關知識的教育普及。 以提高學生對低碳的認識深度和重視程度, 提升學生學習踐行低碳生活的主動性、積極性。

  4.2.2 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低碳踐行活動

  有條件的學校還可加大投入, 設計針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碳足跡計算器系統 ,讓學 生了 解自己的碳足 跡是從哪里來的。 在計算過程中,碳足跡計算器會 幫助學生 直觀地 認識到不同生活方式會帶來不同的二氧化 碳排 放量,從而有助于深刻理解低碳生活方式。 為鼓勵學生參與低碳生活提供良好的技術平臺。

  如可學習復旦大學在學生生活區推廣 “綠色存折”——“碳金融銀行”積分卡的推廣低碳生活的做法。 復旦 2012 年在校區建立了“低碳公益站”,推廣綠色生活。2014 年建立了校園低碳生活科學量表, 將學生一日三餐、 衣食住行的碳排放情況一一列明。 同學們只需簡單地動動鼠標就能知道自己一天有多少碳排放,從而對低碳生活的方式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入的認識。

  學校還可組織開展以“零排放”為目標的寢室競賽[5],開展能源緊缺體驗、 公共用電設施限時停運、 綠色低碳出行、“光盤行動”等系列踐行活動,讓廣大學生有機會深度參與,切身體驗,加深印象,享受低碳生活體驗帶來的快樂及思考。 這樣可方便學生養成低碳生活好習慣,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保持節能意識,標準化、固化各種節能行為。

  4.3 實行能耗定額、節獎超罰的管理機制

  學?筛鶕^去各部門的相關能耗指標制定相對科學穩定的標準,建立考核系統,實行能耗定額管理。 在對部門、學生的各類能耗行為加以量化的基礎上,讓部門、個人自行負擔超額消耗部分的費用, 而對結余的額度不但可以順延至下一個考核周期使用,而且可基于節余額適當的百分比給予現金獎勵。 如可定期表彰前幾名剩余電量較多的部門和宿舍的學生,發揮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節能意識、促成節約行為。

  此外, 還可以班級為單位定期讓學生評選堅持減少垃圾排放、少乘電梯、減少電器能耗、減少食物浪費等行為的“低碳之星”,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

  結語

  總而言之,低碳生活在全球環境、氣候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無疑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大學生理應爭做居民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學校則需要充分認識影響學生踐行低碳生活的各種因素, 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幫助學生牢固樹立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切實履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絕奢華浪費,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論文作者:高 飛

  參考文獻

  [1] 向章婷.淺議低碳生活的推廣路徑,《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2] 吳紅艷.大學生低碳行為分析與培育政策—以南昌地區高校為例,《中國證券期貨》,2013,06.

  [3] 袁圣飛,夏高遠等.浙江省大學生低碳節能行為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金融經濟》.

  [4] 鄒小昱,金世偉,王效華 高校學生節能意識和節能行為調查, 《中國能源》,2014,01.

  [5] 楊浦區高校踐行綠色生活推廣低碳理念,《上海節能》,2014,10.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