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1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近年來,我國現代化養殖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掀起了封山放牧、退耕還林的科學化養殖熱潮,為肉羊規;B殖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標準的實踐要求。本文從基礎設施配置、良種優
摘要:近年來,我國現代化養殖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掀起了封山放牧、退耕還林的科學化養殖熱潮,為肉羊規;B殖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標準的實踐要求。本文從基礎設施配置、良種優選、科學飼養管理幾方面入手,對基于肉羊規;B殖的技術及實踐展開了分析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養殖技術;規;B殖;肉羊養殖
現階段來看,雖然我國肉羊規;B殖技術不斷成熟完善,促進了該體系的健全發展,但一些肉羊養殖場仍舊存在著選址不合理、配套設施不完善、飼養管理過于粗獷、疫情防制不力等問題,嚴重限制了肉羊規;庋蝠B殖事業的進步。由此可見,研究肉羊規模化養殖的技術及實踐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 基礎設施配置的技術要點
1.1 謹慎選址現代社會對肉羊規模化養殖提出了更高標準要求,謹慎選址能夠為養殖技術水平的全面發揮與提升打下堅實基礎,促進養殖場產量提升、產品創優,達到養殖場標準化、現代化、規模化發展的要求,在具體工作時,需對場址距離交通主干道以及居民集中居住區域之間的距離,遵循不過近、不過遠的適度原則,控制距離在 500~1000m,養殖場附近不可有嚴重的生態污染情況,避免水源、空氣質量受到影響。此外,養殖場方向適宜向陽背風而建,附近具有充足的飲水與方便的收儲草料優勢。
1.2 科學建造
在選好養殖場地址后需對建造方案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保證交通、電力條件便利,場內就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包括污糞處理場、藥浴池、獸醫室、人工授精室、飼料加工車間、飼料庫、干草棚、青貯窖、運動場等,注意在養殖場生活區與辦公區域下風向建設羊舍,在開展具體工作時,可從以下幾方面把握羊場建造技術的要點。
首先,在建造羊舍過程中了解并順應肉羊自身生活習性,以此為依據著力給肉羊創造舒適、安全的生產以及生活環境,從經久耐用與成本投入低兩方面抓起,保證羊舍建造質量和水平達到規模化養殖標準。養殖場結合當地的區域飼養條件與氣候條件選擇相應羊舍類型進行建造,如果冬季當地氣溫很低、氣候寒冷,就應重點考慮并做好羊舍冬季保暖措施;如果夏季當地氣溫很高、氣候潮濕炎熱,就應重點考慮并做好羊舍防暑通風措施。在設計建造面積時,一般可按照 1.5m2 / 只進行羊舍面積計算,需注意母羊與公羊的羊舍面積應按照 2m2 / 只進行羊舍面積計算,在向陽一側設置羊舍窗戶,控制地面與窗戶距離不小于 1.5m,目前,規模化肉羊養殖場常見的羊舍類型有半敞篷式、單坡式、封閉式等。
相關期刊推薦:《今日畜牧獸醫》是由河北省畜牧局主管的,河北省畜牧業發行量最大的報刊,是全省養殖業最有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報刊,是面向全省畜牧業唯一的專業性報刊,是全省基層畜牧獸醫技術人員、技術推廣人員,養殖企業技術人員、科研人員的得力助手,是牧業企業經營的參謀,更是廣大養殖戶的信息、技術指南,她覆蓋著河北大地、指導著全省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其次,在建造運動場過程中,建造面積控制在羊舍建造面積 2~2.5 倍即可,注意飼槽適宜的深度范圍在 14~16cm,下部內側寬度 20cm,上部內側寬度 25cm,長度按照羔羊適宜 20cm、大羊適宜 30cm 標準設置,將隔欄設置在飼槽邊,讓所有羊都可以吃到均勻的飼草料。設置飲水槽的工作需結合肉羊實際需求進行,設置藥浴池時,適宜的上部寬度在 60~100cm,底部寬度在 30~60cm,深度通常為 100cm,長度在 10~15cm,注意與水源鄰近,為排放水創造便利條件。
再次,在建造青貯窖過程中,適宜在較低地下水位、地勢高且干燥的場所進行,其中的干草儲備滿足 5 個月飼喂量,青貯草儲備滿足 4 個月飼喂量。
最后,在建造沼氣池過程中,控制容積的標準為 10m2 /20 只母羊繁育能力即可。
2 羊種的優選技術要點
優質羊種是肉羊實現規;B殖目標的必備條件,在進行羊種選擇時,可從以下幾方面把握羊種的優選技術要點。
2.1 雜交改良
此技術可以快速提升當地肉羊自身的生產性能,在實踐過程中,母本為本地優質的品種母羊,父本為寒羊,選擇生產的雜交一代羊繼續實施雜交改良技術,將其作為基礎母羊,父本選擇國外引入的優質無角道賽特羊、薩?搜、杜泊羊等。
2.2 綜合考慮
養殖場選擇肉羊羊種需做到綜合考慮,從具有良好的生產性能、相對更短飼養周期、良好的市場前景、較高的經濟效益以及與本地氣候條件相適應等多種角度出發,保證肉羊規;B殖的經濟效益 [1]。
2.3 優化結構
養殖場要篩選出生產性能差、年齡過大的羊只,持續優化羊群結構,適宜的年齡結構范圍為大齡羊(超過 5 歲)比例 10%~15%,青年羊(0.5~1 歲)比例 15%~20%,壯年羊(1~4 歲)比例 65%~75%,其中大齡羊的功能主要體現在留以種用方面。養殖場注意羔羊、育成羊、繁殖母羊適宜的比例是 2∶3∶5,母羊與公羊適宜的比例是 30∶1,養殖場可引入人工授精技術,具有節約肉羊飼養費用與公羊的優勢。
3 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該技術是肉羊規;B殖技術體系中的關鍵技術,其應用情況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所獲取的效益、體現的水平、達到的效果,在具體實踐時要運用標準化、科學化、精細化的養殖方法,構建高效養殖模式,從以下幾方面把握技術要點。
3.1 分群飼養
養殖場不可混合飼養所有羊只,需實行分群飼養模式,在分群時做到科學合理,對各個階段羊群提供健康成長的最佳環境,增強養殖效率。工作人員綜合考慮養殖場肉羊個體大小、生產功能、性別等差異,針對所分出來的重點羊群采取對應的重點關注、重點管理策略,有助于實現最大化的養殖經濟效益目標。工作人員密切觀察羊群分群后的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異常問題,如果羊群中出現異常個體,需馬上采取隔離措施緊急處理,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針對性治療,將病因盡快查明,全面落實防疫、消毒等各項工作。
3.2 合理飼喂
肉羊養殖過程中其良好發育與健康生長離不開充足采食提供支撐,因此養殖場要重視飼喂工作,對飼喂密度進行合理調控,一般來說按照 1.5m2 每只羊控制即可,保證其活動空間適宜,防止出現飼喂時的頂撞、爭食等不良情況,避免采食受到不利影響。養殖人員禁止將大量草料或飼料一次性添加到槽位內,按照勤添少添的飼喂原則,防止出現采食過少等不良現象,強化飼喂效果 [2]。為了羊群生長及時獲取充足的營養補充,養殖場需采取全混合日糧飼料模式,在使生產成本合理降低的同時,促進農業資源利用率有效提高,達到健康、綠色的肉羊生產目標。如果養殖場條件允許,適宜將適量益生菌發酵飼料添加入肉羊飼料內,具有降低疾病發生率與促進羊群整體免疫力提高的積極效用。
3.3 哺乳期斷奶
養殖場對哺乳期肉羊制定并執行針對性的飼養管理方案,為產羔間隔的縮短、生產效益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合理控制肉羊繁殖周期,總結過去的可靠經驗,加強肉羊哺乳期飼養管理的現代化研究與實踐探索工作,形成嚴格、可行的控制制度,羔羊斷奶時間為 2 月齡,相較于 3~4 月齡再斷奶而言,此舉能夠令母羊負擔有效減輕,有助于母羊兩年三產,情況好時可達到一年兩產,切實提高了養殖場母羊生產性能和效率,促進頭羊數量快增加。斷奶的早期,注意補料,靈活采用全價飼料、全顆粒料、超前補料技術等,及時且充分滿足羔羊斷奶過程及日后的營養需求,不免羔羊健康生長受早期斷奶而干擾影響。
3.4 處理糞污
肉羊規;B殖需要干凈衛生的環境,所以做好衛生工作非常必要,場內持續出現糞污作為影響環境衛生的最大因素,值得引起養殖場重視,加強處理糞污的工作,在具體處理時樹立起生態環保理念,學習并引入先進的糞污處理技術,采購并完善相關設備設施,構建無公害化糞污處理模式,防止養殖場周邊生態環境受到糞污破壞和影響。養殖場采取先進的清糞工藝,在實現節約用水目標的基礎上,令糞污得到充分凈化,通過堆肥發酵技術創造二次利用價值,在利用糞污時從生產沼氣、有機肥料以及復合肥料的制造等多個方向入手,最大限度挖掘并體現糞污利用優勢與價值,達到高效、綠色、健康養殖的效果。
3.5 消毒防疫
養殖場一旦發生羊病疫情將會嚴重影響養殖效益,如果沒有控制好疾病傳播,將會給當地肉羊市場的食品安全甚至人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所以肉羊規;B殖要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首先,養殖場制定并嚴格落實肉羊病免疫接種程序,及時檢測肉羊是否有重點傳染病的有效免疫抗體,按照所獲取的檢測結果評估抗體效價水平,以此為依據制定合理的免疫計劃,保證復免、補免措施及時到位,在全進全出的養殖過程中做到徹底消毒,為養殖場設置專業且固定的免疫、配種以及獸醫技術人員。
其次,規;B殖場要對車輛人員進出開展全面消毒工作,對人員參觀進行一定限制,參觀人員離開養殖場后對場內進行消毒清理,交叉使用兩種或三種消毒制劑,將驅蟲藥物在春季與秋季投喂給繁殖母羊,降低寄生蟲感染幾率 [3]。
最后,分析當地肉羊養殖疫情特點,明確防疫重點與難點,落實自繁自育模式,定期體檢養殖人員、配送人員、獸醫技術員,避免發生人畜共患病。養殖場掌握常見的羊病發病原因、典型癥狀、診斷治療知識和技術,能夠及時發現疫情隱患,在當地獸醫站的專業指導下應對各種疾病,最大限度控制疾病影響,縮小疾病傳播范圍。
3.6 改善條件
肉羊規;B殖場的養殖條件能夠通過一定措施加以改善,具體實踐可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在養殖場附近有意識的擴充綠化面積,將松柏類喬灌植物種植于周邊道路兩側,采取蜜植綠籬的方法對羊舍之間進行有效隔離,優化空氣質量,降低肉羊生產、生活環境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含量,提高粉塵吸附能力,同時滿足美化環境的審美需求,降低養殖場產生的噪音影響。
其次,加強多年生飼草的種植工作,令閑置空地得到有效綠化,縮小地面裸露面積,采取硬化手段處理車輛行駛道路,降低運輸過程的揚塵,控制塵土污染,遇到異常天氣或沙塵天氣后養殖場要及時處理塵土,對道路進行噴灑消毒。
最后,采取 TMR 飼喂技術處理精粗飼料,有效降低飼料內粉塵,令羊舍內部空氣質量得到優化改善,減少氨氣含量,提高養殖環境的舒適度、安全性與健康性。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代養殖業發展中推進肉羊規;B殖技術的應用與實踐勢在必行,既是滿足肉羊制品市場供應需求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肉羊養殖效率、養殖品質與養殖效益的有效方法,同時在防范與控制肉羊疾病方面有顯著作用。養殖場需多措并舉掌握肉羊規;B殖的技術要點,積累實踐經驗,實現規;B殖目標,促進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論文作者:單海濤
參考文獻
[1] 張會文,劉佳興,張建軍,等 . 試論提高肉羊養殖經濟效益途徑 [J]. 中國畜禽種業,2021,17(2):130-131.
[2] 劉立民 . 提高羊養殖效益的關鍵技術 [J]. 中國畜禽種業 ,2021,17(5):118-119.
[3] 趙越 . 牛羊規模化養殖存在問題與策略分析 [J]. 畜牧業環境 ,2021,8(3):35-36.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