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13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本文對新農村建設規劃進行了研究和探討。針對目前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對未來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衛生、供電、給排水和消防進行了規劃設計。 關鍵詞:交通道路;給排水;供電;環境衛生;消防 1 基礎設施規劃 1.1 交通道路規劃 交通道路布置: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摘要:本文對新農村建設規劃進行了研究和探討。針對目前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對未來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衛生、供電、給排水和消防進行了規劃設計。
關鍵詞:交通道路;給排水;供電;環境衛生;消防
1 基礎設施規劃
1.1 交通道路規劃
交通道路布置: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構建功能完備的公共交通體系;加強現代交通管理體系建設,提高交通設施運行效率,保障城鄉交通可持續發展;處理好鄉村公交與城市公交的銜接,在中心城區的邊緣地區,結合城區公交的首末站或換乘樞紐設立城鄉公交換乘樞紐;設立完整的養護體系,以保證交通體系的長期使用。
1.2 給排水工程規劃
給水工程:利用地表水水源,適用于距城鎮較遠,地表水源豐富的村莊。利用地下水水源,對缺乏地表水或地表水污染嚴重的村莊,可采取單戶、多戶或多村聯建,利用潛水泵,采取深層地下水,作為生活飲用水。
排水工程:新農村給排水工程規劃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長短結合,分期實施。
具體模式有以下3種。
管網截污模式: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適用于城鎮附近的村莊。
集中布置模式:通過鋪設全村污水管網,將污水收集后, 再進入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適用于村落規模較大、人口較多、居住相對集中或鄰近敏感水域的單個或相鄰幾個村莊的生活污水收集治理。
分散布置模式:在排水區域內鋪設局部污水管網,各自收集污水,進行處理,回用或排放。適用于住戶分散,相互之間距離較遠的村莊。
1.3 供電工程規劃
綠色節能供電技術的研究將成為農村供電系統發展的關鍵。在進行實地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盡量減少穿越村居區的線路數量,同時減少線路相互交叉的安裝方式;供電線路一般宜沿道路鋪設,中間可架設電桿或深埋地下。對于地勢平坦、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可采用地下管線敷設,以減少電力線路對村莊容量的影響;對于山區和丘陵地區,由于地形變化較大,地下埋管會造成施工工作量過大,造成經濟損失,所以通常采用空氣假設的方式來實現導線設計;架空架設線路,要盡量保持美觀和安全,不影響村容村貌和公共安全。
2 環境衛生及防災工程規劃
2.1 環境衛生工程
垃圾產量較高的區域采用 “收集—小型機動車運輸—垃圾中轉站—處理場”的轉運方式。在人口居住區定點設置垃圾桶,每日用小型機動車運輸至垃圾中轉站,在垃圾中轉站進行簡單的處理后,運送至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
垃圾產量較低的區域采用 “定點設置垃圾桶—后裝式垃圾壓縮車清運”的轉運方式。在人口居住區定點設置垃圾桶,定期用垃圾車收集、運輸,集中處理。
2.2 消防規劃
農村建設取得巨大的進展的形勢下,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需加強。加強農村的消防安全管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進行消防規劃時,重點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消防站的布局:以消防隊盡快到達火場,即從接警起5分鐘內到達責任區最遠點為原則。規劃消防站的布局,從責任區的火災危險程度出發,根據人口密度、建筑狀況及交通道路、水源、地形等情況設置。消防站的責任區面積,標準站宜為4~7平方公里,小型站不超過4平方公里。
消防車通道:消防車道路的建設,在道路寬度、間距、轉彎半徑及凈空等方面,均應嚴格按照國家規范、規定和條例執行,保證消防車的通行順暢,并留出足夠的消防救災操作場地。
消防給水:需繼續加強消防給水建設。對有供水管網的村莊,要設置公共消火栓;對無供水管網的村莊,要利用河流、山塘、水庫、蓄水池、地下水等水源修建消防水池,設置消防取水點。
3 總結
在本文中,我們針對新農村建設部分重要內容進行了規劃,主要針對環境衛生、供電、給排水和消防規劃進行了闡述。希望本文對于新農村的建設起到一定幫助。——論文作者:崔 峰,高子茹,馬加賀,曹 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