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發布時間:2021-12-07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如何采取有效信息化技術方法,提升相應監管實效,成為農產品發展領域的關鍵課題之一;诖耍疚氖紫冉榻B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關鍵性,分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信息技術應用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如何采取有效信息化技術方法,提升相應監管實效,成為農產品發展領域的關鍵課題之一。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關鍵性,分析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從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等多個角度探討現代信息技術在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應用策略。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技術;方法應用

  當今社會,農業農村事業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傳統環境下難以完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任務具備了更大的可行性。當前形勢下,必須精準把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核心,綜合施策,全面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能提升。

  1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關鍵性

  農業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體系的關鍵構成部分,是支撐“三農”事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農業經濟發展質量的好壞,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及經濟社會事業建設具有直接關聯。在農業經濟中,農產品始終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關鍵角色,在增加農民種植收入,提升農業發展水平等方面意義重大。在當前商品經濟社會環境下,農產品質量安全面臨著諸多方面的威脅,部分威脅因素隱蔽性較強,對人民生活及社會安定影響深刻,因此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現實價值不言而喻。信息技術的誕生與發展,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技術手段,使監管人員在監管工具與方法方面具備了更為靈活的選擇余地,使得以往環境下難以完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任務具備了更大的可行性[1]。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創新,在信息化監管方法標準化、監管過程規范化、監管效果評價系統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為充分挖掘實現信息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價值提供了基本遵循。當前,可應用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信息技術日趨成熟,不僅適用性顯著提高,而且信息采集技術、數據分析技術、模型構建技術呈體系化發展特點。

  2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

  2.1對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性認知不夠全面

  在長期歷史演變與發展進程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始終是確保食品安全的基礎性環節,而隨著現代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其傳統僵化固化的監管模式疲態倍顯,成為阻礙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縱觀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際,普遍存在著對信息化技術認知不足,所采取的信息化監管方法與監管策略盲目性顯著等共性問題,無法從經濟層面、社會層面等全面考量信息化技術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帶來的積極影響,甚至面對信息化社會發展大潮,主動向信息化方向轉變的動力不足[2]。

  2.2信息監管過程中依舊存在信息孤島問題

  長期以來,在信息化技術的大力支持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在信息化軟硬件設施建設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圍內在部門與部門之間、業務與業務之間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信息的暢通與互聯,提升了監管信息化水平。但是,部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系統在規劃構造過程中缺乏宏觀性與整體性,未能結合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形勢與特點予以全盤考慮,信息流與數據流之間的銜接配合不到位,難以在多類型信息系統與平臺之間實現數據信息交互,質量安全監管目標任務、方法過程、數據處理等功能無法實現,交互溝通障礙時常存在。

  2.3監管人員信息化技能不甚熟練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環境中,監管人員成為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規則制度,落實具體監管責任的直接實施者與操作者,其信息化素養與監管技能同樣面臨著嚴峻挑戰與考驗,這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果密切相關。實踐表明,當前信息化環境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信息化素養不足,專業理論知識欠缺,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思維,質量安全監管效能始終停留在低下狀態,與新形勢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發展節奏、需求轉變、實施趨向等不相適應。在當前快節奏、連續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條件下,全面提升監管人員信息化素養勢在必行。

  3現代信息技術在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應用策略探討

  3.1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控

  信息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過程監控中的應用優勢極為明顯,應根據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結合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環境,構建系統化、流程化、模式化的全過程監控體系,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現實作用。在信息化技術的支持下,可督促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自覺履行質量安全責任,在明確主體責任、完善包裝標識、監控生產過程等方面實現動態化監管,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3]。在當前信息化技術更新頻次不斷加快的背景下,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控同樣應保持連續性、動態化優化調整,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實時跟蹤、安全評估、預警研判等工作提供基礎性依據與保障。

  3.2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的實施規劃

  在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必須遵循“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推進”的原則,突出實施規劃的基礎性與前提性地位,在宏觀層面做好質量安全監管信息數據的統籌規劃與管理,明確信息化監管手段的過程方法和預期效果。要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特定行為活動方法為主要參照,構建協調一致的統籌協調機制,做到信息化的集中規劃與布局,優化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系統項目內容、功能模塊、構造周期及實施步驟之間的關聯,預留充足的可拓展空間,為后期拓展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模塊預留充足余地。探索提升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的統一性與協同性水平,形成系統性的控制說明及操作指南,消除數據信息之間的壁壘[4]。

  3.3提高監管人員信息化素養,打造專業監管團隊

  定期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參加專項培訓與學習,由業內專業人士為其講解新形勢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所面臨的新任務與新要求,運用新時期信息化技術的最新方法與策略,解決監管實踐中遇到的新難題。強化監管人員專業素養,全面掌握系統性、層次性、整體性的信息化專業理論知識,強化信息化方法及信息化工具的運用技能,牢固樹立責任意識、風險意識、質量意識,將現代信息化理念貫穿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過程。針對監管人員在監管職能與任務上的區別,堅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化操作軟件的操作與控制,打造一支信息化專業知識扎實、信息化技能高超的專業化監管團隊。.

  相關知識推薦:農產品質量相關課題研究方向

  3.4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制度體系

  根據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實際需求,建立健全系統性的信息化制度體系,將信息化監管的具體目標職責、方法過程、保障措施等固定下來,為信息化技術具體策略與方法的制定提供制度依據與保障。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制度的約束性、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定期對其執行與落實效果予以監督,對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實際的條款約定做出動態化修訂,確保信息化監管手段的精準高效運用。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電子數據資源的整理與搜集,規范監管數據搜集、整理、歸檔等流程與環節,探索建立基于軟件技術、計算機技術的信息化數據資源模型,為調整與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策略提供資料支撐[5]。

  3.5構建信息化監管成效評價體系,強化軟硬件建設

  在信息化環境下,如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成效進行科學而系統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是信息化監管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所在。對此,應合理選擇信息化監管成效評價指標,準確體現信息化監管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與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的目標任務有機結合起來,將監管成本、監管功能、監管效果等作為一級評價指標,重點評價信息化監管的實踐效果是否理想,監管成本是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突出質量監管協同合作。此外,應加大信息化監管軟硬件建設投入力度,構建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強化資金使用率,杜絕資金無序消耗與浪費。

  4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價值與優勢,決定了其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重要地位,對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能,促進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具有關鍵作用。因此,相關人員應該從當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客觀現狀及發展趨向出發,充分遵循現代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原理與規律,創新信息化技術應用模式,優化信息化應用流程,全面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構建,為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保駕護航。作者:莫永福

  參考文獻

  [1]陳曉華,樊耀波,倪華,等.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應用方法[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下旬刊),2020,10(6):105-109.

  [2]陸美斌,金發忠.新時期農戶與企業合作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演化博弈仿真研究[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9(11):112-122.

  [3]丁保勇,王步軍,梁基.保障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10):132-133.

  [4]張曉東,陳紹慧.基于信息化技術的農藥殘留混合污染聯合效應風險評估研究進展[J].中國科技論壇(文摘版),2019(5):229-230.

  [5]謝漢忠,馬士華,龐榮麗.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設的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102-103.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