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07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農業經濟生產自古以來都是國家的頭等大事,農業生產、農產品運輸儲存關乎民生福祉。社會科學技術進步是推動農業生產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古有冶鐵技術推動農業深耕細種廣泛發展,今有工業機械化技術推動農業現代化、自動化發展。但由于我國地域廣袤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農業經濟生產自古以來都是國家的頭等大事,農業生產、農產品運輸儲存關乎民生福祉。社會科學技術進步是推動農業生產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古有冶鐵技術推動農業深耕細種廣泛發展,今有工業機械化技術推動農業現代化、自動化發展。但由于我國地域廣袤,地區農業發展自然條件差異化明顯,山地、丘陵、山坡、微小型盆地等地區無法廣泛普及適用于平原耕作的大型農業機械,再加上農業機械市場本身對機械智能化、集成化需求進一步提升,于是微型農業機械的研究開發應運而生。作為新世紀高職高專教改項目成果教材,《農業機械》強調農業學及園林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專業性、實踐性,注重對學生農業機械操作、維護、安裝等技能的培養,高度符合高職高專院校教育辦學“實用型人才培養”宗旨。
該書采用基礎理論+多種常用農業生產機械和系統相關操作實踐知識的形式,其中包括鏵式犁、旋耕機、耙、播種機、水稻插秧機、聯合收獲機械、噴灌系統等,并在章末附錄復習思考題強化讀者記憶,突出理論教學的實用性?梢哉f該書很好地適應了高職院校響應國家關于地區高校轉型升級號召所開展的專業課程改革和調整。此外,作者在兼顧農業機械理論知識的基礎性和實用性的同時,適當引入了該領域前沿研究成果和技術,提升該書理論時代性、未來性。參考《農業機械》中對多種農業機械安裝、操作及維護的細致介紹,以及對農業機械化未來發展的展望,并結合我國農業現代化、智慧化發展現狀,本文就微型農業機械未來發展應用前景略作淺析,以期可為我國高等院校農業機械、農林相關專業教育教學,以及農業技術推廣提供一定參考。首先,縱觀世界及我國歷史,時代的變遷總是與農業技術革命息息相關,可以說,農業發展是關乎民生民心、國家繁榮穩定、社會長治久安的熱門議題,也是貫穿古今的核心課題。農業經濟發展是社會經濟文化繁榮的根本前提,也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堅實保障。開展農業機械現代化、信息化革新發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任務,體現了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內在需求。
相關知識推薦:農機方向中級職稱論文發幾篇
黨和國家多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開展農業科技發展和機械化創新,保住“人民的飯碗”,并出臺一系列惠農利農的政策和扶助措施,助力我國農業精準化、規;l展。微型農業機械科研、開發創新正是順應了農業科技發展的歷史趨勢和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潮流,必然能夠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和市場先機。其次,雖然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但是從目前來看,必要的體力勞動還是無可避免,例如農業機械和噴灌設施設備的安裝、維護、操作等。那么發展微型農業機械能否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就目前來看,如農業機器人等微型農業機械在農業機械維護方面的應用仍十分淺顯,一方面是我國農業機械機器人科研開發技術起步相對晚于國際發展水平,另一方面則是我國農業機器人創新科研動力不足。隨著社會對農業機械技術認識進一步提高,集多功能傳感與機械一體化的農業機器人廣泛應用于農業現代化生產實踐成為可能。植入整套功能程序的農用機器人可以更為系統、全面、綜合地感知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并根據所收集的數據資料結合地區農業氣候、氣象等資源條件給出適宜的“系統決策”和“專家方案”,提高農業生產的智慧化、精準化水平。再次,由于我國農業地理條件多樣化特征明顯,微型農業機械發展具有廣闊空間和長久市場。以陜北地區為例,該地區多山坡、山地、丘陵,農業生產種植無法應用大型農業機械,但是為了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必然對使用小型、微型農業機械有著很大需求。
微型機械由于體量小、耗能少、操作靈活等特點,與非平原地帶農業機械化操作有著天然的需求契合點。此外,隨著電子感應器、微型集成系統等設備系統在微型農業機械中的研發創新和應用改良,微型農業機械操作的精密程度實現新的躍升,很多大型農業機械應用場景也在嘗試引入微型農業機械組合操作,提升農業機械化生產效率。于是微型農業機械市場得到進一步鞏固的同時,也開辟了微型農業機械發展新的應用空間。最后,在“吃飯靠天”的時代,農作物植株自然生產周期相對較長,很多地方由于天氣原因限制并不能實現多季耕種。農作物植株培育是農業生產不可回避的問題,應用4C和仿真技術可以較好的模擬農作物生長的理想環境,大大縮短農作物植株培育生長周期,并降低農業生產的多種資源成本。
在國家鄉村振興、退耕還林等多項政策的實施下,農業耕作土地面積“珍貴性”進一步凸顯,如何在有限的農業耕作土地上確保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盡管當前仿真技術僅應用于大型農業機械,但是鑒于微型農業機械巨大市場需求,且仿真技術應用于微型機械基本上不存在技術難度,只需要解決成本控制問題即可,因而微型農業機械融合仿真技術無疑是微型農業機械研發創新的一個新方向,值得廣泛研究創新。作者:田煒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