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10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基于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22個指標體系和現有時間序列數據,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和耦合協調度模型,對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關聯度與耦合協調度進行測算分析。結果表明:當前湖南省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灰色關聯度高,耦合作用較強;耦合協調度處于初級協調水平,向
摘要:基于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22個指標體系和現有時間序列數據,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和耦合協調度模型,對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關聯度與耦合協調度進行測算分析。結果表明:當前湖南省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灰色關聯度高,耦合作用較強;耦合協調度處于初級協調水平,向更高等級發展的趨勢明顯,提升空間巨大。因此,就湖南省兩大產業耦合發展現狀,提出政府應完善激勵機制、強化人才培養、提高農民知識水平等建議,以期為促進湖南省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深度耦合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湖南省;灰色關聯分析法;耦合協調模型
生態農業(ecological agriculture)依據生態學、生態經濟學等多種學科,在總結和吸收農業機械化等先進生產方式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和集約化的技術手段對農業生產的模式進行優化,實現農業體系的因地制宜 [1]。生態旅游業(eco-tourism)強調生態宜居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社會資源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改變無節制浪費資源的不良行為,在力爭原自然生態環境完整的基礎上,提高人們的生態文明意識,使生態旅游業與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2]。2019 年 1 月 3 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發展壯大鄉村產業,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在“鄉村振興”的大環境下,農業與旅游業的產業融合是產業興旺的重要實現形式。湖南省歷來是農業大省,地處我國中部,生態旅游資源豐富。研究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耦合協調關系對于解決湖南三農問題、加速農村產業結構升級、建立農村現代化的經濟發展體系、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提高農民文化與文明程度、推動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力度、增加并拓寬農民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兩大產業之間耦合發展情況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Borman[3] 探討了厄瓜多爾開發生態旅游項目的成功經驗,他強調項目以向游客提供自然的農業環境為基礎,通過生態旅游提高當地的生活水平。Balmford 等 [4] 指出在整個南部非洲,以自然農業為基礎的旅游業產生的收入大致相當于農業、林業和漁業收入的總和。 Hajdinjak[5] 在分析水電站建設對地區公園的影響時指出,在地區公園鼓勵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的形式是必要的。尹新哲等 [6] 認為消耗型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在有限資源條件下,由于利用方案不同,進而產出的經濟收益也不同,并進一步闡述了兩者耦合會提高整體經濟收益、改善產業結構的事實。楊紅 [7] 從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耦合機理和系統運作機制出發,對三峽庫區進行實證分析之后,指出原始農業與旅游業由最初的封閉系統向開放系統發展過程中,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發展潛力增強。李天芳 [8] 對我國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耦合協調度分析之后,指出兩大產業綜合評價指數持續增長,正處在由低度耦合向高度耦合的發展過程中。陳緒敖 [9] 分別從產業共生理論和產業鏈理論兩個方面,對陜南地區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的耦合機理及效應進行深入的探討,指出兩大產業的耦合作用可以促進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周貴平 [10] 對江蘇省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耦合中生態、經濟、社會、資源、價值等因素進行測算,并深入分析這些因素對兩大產業耦合發展的現實意義。
相關知識推薦:生態農業論文可以發國際英文期刊嗎
總結現有文獻,學者們主要從兩大產業的耦合機制、路徑、意義等方面對兩大產業耦合情況進行論述,研究已較為成熟,卻鮮有學者從灰色系統理論出發就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的耦合協調關系進行分析;诖耍P者以湖南省為研究對象,構建了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與耦合協調模型對湖南省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耦合協調關系進行研究,以期為湖南省兩大產業可持續、協調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1 指標體系構建與數據處理
1.1 指標體系建構及數據來源
為全面反映湖南省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發展的耦合關系,本文借鑒周貴平 [10]、賀小榮和黃東明 [11] 的研究成果,本著科學、實用以及數據準確性與可收集性原則,從生態農業發展指標中選取 3 個方面(生態系統、經濟結構和社會資源)共 12 個指標(X1 ~ X12),從生態旅游業發展指標中選取 2 個方面(旅游經濟和旅游資源)共 10 個指標(Y1 ~ Y10),最后構建了兩大產業評價指標體系(表 1)。生態農業相關數據來源于 2008—2016 年的《湖南省統計年鑒》和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生態旅游業相關數據來源于 2008—2016 年《湖南省統計年鑒》、《中國旅游統計年鑒》和湖南省旅游統計公報。
3.2 關聯度及耦合作用
表 5 中的計算數據表明,湖南省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各個指標間灰色關聯度不同,且關聯程度較高。從橫向來看,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中的旅游經濟和旅游資源關聯度很高,平均關聯度分別為 0.636 5、0.677 2,其中,旅游資源>旅游經濟。從縱向來看,生態旅游業與生態農業中的生態系統、經濟結構、社會資源同樣高度關聯,平均關聯度分別為 0.639 5、0.716 5、0.614 5,其中經濟結構>生態系統>社會資源。另外,生態系統與旅游經濟和旅游資源的關聯度分別為 0.617 0 和 0.662 0,耦合作用分別為中等和較強,這表明了良好的生態系統促進旅游產業資源和經濟的繁榮富足。從數值上講,生態系統與旅游資源關聯性更強。這是由于湖南省地理位置優越,資源種類繁多,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高,為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兩大產業繁榮發展做了堅強的基石。生態農業中的經濟結構與旅游經濟和旅游資源的關聯度分別為 0.697 5 和 0.735 6,高度相關且耦合作用均較強。這表明生態旅游業資源和經濟的發展同生態農業經濟水平的提高息息相關。社會資源與旅游經濟和旅游資源的關聯度分別為 0.594 9 和 0.634 1,耦合作用中等。這表明了農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仍有提高的空間。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提高,而旅行社與星級飯店數量的增加正體現這一特點。
3.3 綜合指數與耦合協調度測算分析
根據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綜合評價函數以及耦合協調度測算模型,運用 SPSS 軟件計算得出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發展綜合評價值、耦合度與耦合協調度指數,并根據劃分標準對耦合階段及協調度指數進行等級劃分(表 6),同時繪制了 2008—2016 年湖南省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兩大產業發展趨勢圖(圖 1)。
3.3.1 綜合指數時序分析
根據表 6 和圖 1,湖南省生態農業發展綜合評價值從 2008 年的 0.351 8 增長到了 2016 年的 0.615 1,并表現為波動上升趨勢。生態旅游業綜合評價值從 2008 年的 0.056 1 增長到了 2016 年的 0.843 7,增長了 78.7 個百分點,增速明顯。通過對 2008—2016 年兩大產業綜合評價值對比分析得知,2014 年以前,生態農業綜合發展水平均優先于生態旅游業,近兩年生態旅游業才迅速發展起來,并趕超生態農業。這是由于湖南省在 2014 年以前出臺了多項政策發展生態農業,包括《湖南省生態農業建設規劃綱要》《湖南省生態農業建設管理辦法》《湖南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湖南省生態農業示范縣(村 / 戶)建設標準》等文件 [12]。另外,自 2011 年以來,湖南省才相繼出臺生態旅游業相關政策,如《大湘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旅游發展規劃》等,近兩年才初見成效且效果顯著。
從湖南省兩大產業的綜合評價函數值 T 的變化情況來看,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的綜合發展情況逐年提高,且發展迅速,從 2008 年的 0.204 0 增長到了 2016 年的 0.729 4,增長了大約 3.58 倍。這說明了湖南省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綜合發展情況良好,提升空間巨大。
3.3.2 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時序分析
從圖 1 和表 6 來看,2008—2016 年湖南省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均表現為逐年提高,耦合作用越來越明顯。2010 年以前,耦合度增長趨勢明顯,生態農業改變傳統農業粗放的生產方式,同新興產業生態旅游業協同發展,成效很高。2010 年以后,雖然耦合度指數有輕微波動,但一直維持在 0.49 左右,且長期處于頡頏耦合階段,這是由于經濟結構戰略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的大環境下,生態旅游業建設用地影響生態農業土地格局,兩大產業正處在各自相互調整過程中。
2008 年、2009 年湖南省兩大產業耦合協調度均在 0.3 左右浮動,2009 年之后兩大產業的耦合協調度指數持續提高,直到 2016 年達到 0.600 2。另外,從 2008— 2016 年湖南省兩大產業的協調發展經歷了中度失調、輕度失調、瀕臨失調、勉強協調到初級協調,耦合協調等級不斷提高。現將耦合協調等級劃分為 3 個階段 :(1)失調階段(2008—2009 年),從中度失調發展到輕度失調,協調度由 0.265 0 到 0.340 9。根據圖 1,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綜合評價指數都呈上升趨勢,但生態旅游業指數很低,生態農業達到 0.35,差距明顯,表現為失調不和諧關系。(2)瀕臨失調階段(2010—2013 年),協調度由 0.432 9 到 0.459 2,增長約 3 個百分點,耦合協調度發展緩慢。(3)協調階段(2014—2016 年),從勉強協調發展到初級協調,協調度由 0.543 1 到 0.600 2。該時期由于相關政策的出臺、基礎設施改善等原因,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協調等級提高,但仍處于初級協調水平。
4 結論與建議
本文從生態系統、經濟結構、社會資源和旅游資源、旅游經濟角度構建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指標評價體系,并基于灰色系統理論及耦合協調度模型對 2008— 2016 年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關聯度與耦合協調度進行測算分析。結果表明 :(1)2016 年湖南省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整體關聯度較高,其中 :有效灌溉率同生態旅游業關聯度最高,影響程度最強 ;旅游總收入占 GDP 比值、國內旅游收入等同生態農業關聯度最高,均為 0.726 1。2016 年湖南省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耦合作用較強。(2)2008—2016 年,湖南省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綜合評價指數 [f(x)/g(y)] 均呈上升趨勢,2015 年后生態旅游業綜合評價指數超過生態農業綜合評價指數。(3)2008—2016年,湖南省兩大產業耦合度變化微弱,波動不大,且一直處于頡頏耦合階段,耦合發展速度較慢,耦合協調度呈逐年增加態勢,耦合協調等級經歷了失調、瀕臨失調和協調 3 個階段,由最初的中度失調發展到初級協調,且仍有提升空間。
綜上所述,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湖南省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兩大產業耦合協調發展現狀,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一步推動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兩大產業深度耦合,良性協調發展。首先,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合理分配,完善湖南省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耦合協調發展的激勵機制。一方面政府及相關組織應加大對兩大產業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完善兩大產業硬件設施,增強人文軟實力。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形成兩大產業耦合長效機制,確保耦合發展宏觀大環境,促進兩大產業持續協調發展。其次,強化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耦合產業人才培養,打造創新創業人才支撐體系。在提高農民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生態旅游業從業人員素質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再次,湖南省各地區依據自身特點,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打造不同區域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品牌,傳承鄉村文化。最后,推進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跨省、跨地區及國際合作。鑒于海外旅游人數同生態農業關聯度不高的事實,湖南省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耦合協調發展應該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在提升自身發展能力的同時,注重與其他省份甚至是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進一步推進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長足發展。——論文作者:張珺,張妍
參考文獻:
[1]李文華,劉某承,閔慶文. 中國生態農業的發展與展望[J]. 資源科學,2010(6):1015-1021.
[2]高潤喜. 內蒙古生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研究——以呼倫貝爾市為例[J].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3 (5):176-179.
[3]Borman R. Ecotourism and conservation: The Cofan experience [J]. Ecotourism & Conservation in the Americas, 2008(2): 21-29.
[4]Balmford A, Beresford J, Green J, et al.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rends in nature-based tourism [J]. PLoS Biology, 2009, 7(6): 1-6.
[5]Hajdinjak I. The influence of construction of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s on regional park Mura-Drava in Međimurje County [J].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Facul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 9(23): 19.
[6]尹新哲,楊紅,任玨瓏. 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耦合產業混合經濟產出的最優化設計及評估[J]. 統計與決策,2011 (5):78-80.
[7]楊紅. 生態農業和生態旅游業耦合產業鏈理論與實證研究——以三峽庫區為例[M]. 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
[8]李天芳. 基于產業耦合理論的我國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協調發展研究[J]. 理論探討,2016(3):78-82.
[9]陳緒敖. 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產業耦合機理及其效應[J]. 陜西農業科學,2016(2):74-78.
[10]周貴平. 江蘇省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耦合研究[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4):226-231.
[11]賀小榮,黃東明. 湖南旅游業與農業產業融合協調度的實證研究[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61-66.
[12]華峰. 湖南生態農業發展現狀及模式研究[D]. 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8.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