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0-1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水利灌溉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節水技術實施,對于干旱區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诟珊祬^農業節水灌溉發展目標要求及相關問題,從注重水資源利用合理配置、實施農業節水綜合策略、加強灌區體制機制管理改革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干旱區農業節
摘要:水利灌溉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業節水技術實施,對于干旱區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诟珊祬^農業節水灌溉發展目標要求及相關問題,從注重水資源利用合理配置、實施農業節水綜合策略、加強灌區體制機制管理改革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干旱區農業節水及高效用水提供參考。
關鍵詞:干旱區;水資源利用;灌溉;節水;管理
干旱缺水是制約新疆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干旱區的基本特征是降水少、蒸發強烈,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土資源供需不平衡,整體與區域間匹配差異較大。干旱區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生產的發展,水利灌溉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節水技術實施,是干旱區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本課題基于干旱區農業節水灌溉發展進行思考,進一步分析減少農業用水比重、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強農業灌區節水改造挖掘力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等問題,為干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思路。
1水資源管理配置
1.1合理配置水資源
注重干旱區水資源短缺情況下水資源合理優化管理與調配問題研究,促進干旱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管理。在實施過程中,要綜合考慮經濟發展與水環境保護用水需求,以工農業生活和生態用水效益最大和水資源消耗最小為優化配置目標,規劃水資源合理配置方案。同時要有效組織協調流域與行政區水資源管理層次關系,加強水資源總量控制及規劃實施管理運行,充分發揮水資源管理配置效益。流域灌區水資源統一管理,需要綜合考慮行政區劃、水文地理單元等自然狀況,在尊重流域各灌區分水比例的前提下,以統籌兼顧流域灌區上下游用水統一管理協調、水資源總量控制與定額用水管理、最大限度發揮流域各灌區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在內的水資源綜合效益為目標,進行水資源調度配置管理,而不能只考慮單一灌區用水利益。
1.2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灌溉面積的增加會進一步加大水資源供需壓力,要改變傳統的以擴大灌溉面積獲取農業經濟效益而犧牲水生態環境的做法。干旱區農業灌溉面積應與水資源承載力相匹配,在干旱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灌溉面積規模,遵循水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原則,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減少農業灌溉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比重,全面實施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地、退地還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2農業節水綜合施策
2.1推廣先進的節水技術
農業節水通過節水工程建設及現代節水灌溉技術應用,不斷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先進的農業節水技術如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改進地面灌溉技術、噴灌技術、微灌技術、覆膜灌溉技術等,已在灌區進行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在提高水利用率和灌溉效率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目前我國西部干旱灌區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45~0.57,井灌區灌溉利用系數已達0.70左右,與國際先進國家水平0.70~0.85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在繼續提高水利用率基礎上,節水農業建設重點應轉移到大力推廣應用適合當地的高效節水技術上來,從技術應用層面提高水資源綜合效率。
2.2合理有效利用地下水
流域灌區因水資源形成及取水方式不同,形成了地表水灌區、抽取地下水灌區及地表與地下水聯合取水等多種類型灌區用水方式。近年來,有些地下及井渠聯合取水的灌區,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和大水漫灌用水定額過高,出現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位下降明顯情況,嚴重影響了地表水與地下水自然循環補給平衡,導致灌區地下水自身生態失衡。因此,以抽取地下水為主的灌區要采取井渠結合灌排方式,節約利用地下水資源,嚴格控制超采,實行節水灌溉,降低灌溉用水定額。
2.3完善灌區系統配套設施
灌排渠系配套是灌區必備條件。由于國家投入有限和地方資金扶持較弱,使得灌溉工程存在配套設施不完善、效益發揮不充分等問題。灌區農田水利建設工程投入實行國家、地方、受益群眾多方聯動配合,對灌區主要的干、支渠引輸水渠道及其建筑物工程,通過國家實施的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項目資金投入來解決;對灌區斗渠及以下的農田渠系灌溉用水工程,可以充分利用和發揮地方及灌區用水戶等的投入來解決。
2.4應用互聯網節水管理技術
農業高效節水灌溉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是現代節水農業管理應用發展的方向。采用集成創新、自主創新、新型技術設施材料應用等方法,本著“推廣應用管理方便”要求,基于互聯網和云端技術,構建“互聯網+灌溉自動化控制、灌溉用水數字化、農田灌溉監測智能化”水利信息化平臺,為農業灌溉水資源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及灌區高效用水現代化監管運行提供支撐。
相關期刊推薦:《安徽農業科學》是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創刊于1961年,主要刊登全國范圍的農、林、牧、副、漁業基礎理論、應用研究及農業經濟研究、農史研究等與農業有關的學術研究論文,追蹤報道各學科的最新實用的農業科技成果。
2.5提高灌區綜合生產能力
干旱灌區建設水利灌溉工程和應用農業節水技術,目標在于提高灌溉水資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發揮灌溉工程綜合效益,增加農產品產量和產值,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要加強宣傳,使農業灌區廣大用水戶積極參與灌區用水管理,組建和加入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開展以灌溉用水為主題的多種綜合經營,大力推廣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和節水農藝技術措施應用,提高農業節水灌溉管理水平,為灌區綜合生產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3體制機制改革
理順灌區管理體制,激活運行管理機制,施行工程運行管理規范,是農業灌區良性運行的基本保障。末級渠系灌溉工程是灌區灌溉的主要環節,也是灌區農村水利改革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要把握好灌區工程管理責任明晰、工程經營管理良性運行兩個重要前提。灌區灌溉工程是農村水利公共性工程,要有新的管理組織替代原有體制機構,組建農民用水協會合作組織進行管理。一是要明確用水戶是建設投入主體、所有者主體、受益主體,形成以用水合作組織為紐帶的利益共同體。二是以靈活的機制合作辦水利,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設備出設備,可以以物換工、以資換工、以工換工、以工換水,明確成員權利、責任和義務,嚴格按照用水協會合作組織章程辦事。三是要依法在當地縣級民政部門注冊登記,使農民用水協會合作組織成為有法人地位、受國家法律保護的非營利群眾用水合作組織,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四是要制定農民用水協會合作組織章程,通過會員代表民主選舉產生協會領導人,協會采取民主協商決策監督形式,決定協會會員出工、出資以及水費計收等事項。五是將政府補助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資金所形成的資產,明確為農民用水協會合作組織集體所有。六是政府要加強灌區農業綜合水權水價制度改革,為灌區實施灌溉用水定額、灌區節水、以水養水、以水定地、促進灌區灌溉工程良性運行提供支撐。——論文作者:謝彥峰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