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15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發展教育幫助落后農村地區實現脫貧,是精準扶貧工作中解決頑固性、永久性脫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基于教育精準扶貧視角來探討在高職教育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價值邏輯,分析其現狀,創新
摘 要:發展教育幫助落后農村地區實現脫貧,是精準扶貧工作中解決頑固性、永久性脫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基于教育精準扶貧視角來探討在高職教育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價值邏輯,分析其現狀,創新性地提出針對農村勞動力群體開展差異化的智慧零售職業技能培訓,搭建校企協同智慧零售——精準扶貧育人實訓平臺,面向農村貧困學子開展人才培養改革,不僅能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實現向智慧零售行業的大規模轉移,還能實現精準扶貧工作中通過“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教育扶貧;農村勞動力轉移;智慧零售;產教融合
2013年習總書記首次創新性地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概念,此后的七年間,精準扶貧已擴展到教育、文化、產業、社會等多個領域,其中教育精準扶貧的出現頻次最高,這是實現農村地區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人口整體素質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對脫貧人口在脫貧后時代的生活的根本保障,更是精準扶貧事業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在精準扶貧的視角下,探討如何發揮高等職業教育的作用,基于高職百萬擴招的大背景,在產教融合工作融入教育精準脫貧,根據農村貧困地區勞動力的特點,開展差異化的針對性智慧零售職業技能培訓,創新性地搭建智慧零售——精準扶貧實訓育人平臺,培養農村勞動力的一技之長,促進其融入智慧零售行業產業的需求,既能促進農村勞動力實現大規模轉移,也是精準扶貧工作與高職產教融合工作相結合的重要體現。
一、教育扶貧視角下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的價值邏輯
(一)基礎價值邏輯:阻隔貧困的代際傳遞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和推進,我們發現經濟層面的貧困只是貧困人口的外在表現形式,經濟層面的幫扶并不能從根源上能解決貧困問題,通過對貧困人口的現實情況分析可知,貧困人口貧困的內在根源還是在于其社會地位和所掌握的社會資源上的不平衡不均等。農村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轉移是貧困家庭實現家庭文化資本積累條件轉變的快速通道,從目前農村勞動力所擁有的資本情況來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在精準識別貧困并攻克貧困工作中起到提升貧困人群個人人力資本的作用,那么,從這個角度出發,通過高等職業教育這一途徑來促進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把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向教育精準扶貧傾斜,有利于實現對貧困代際傳遞的阻隔。
(二)核心價值邏輯: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高職教育是教育精準扶貧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高職教育支持精準扶貧的形式就是推進產教融合。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育中,要形成精準扶貧目標、產教深度融合的局面,需要以專業教育為平臺,以實訓基地為教學載體,把專業教育、貧困人群現狀和地方經濟發展變化糅合起來,基于擴招的大背景,改革人才培養方案,針對性地對農村貧困地區勞動力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培養其一技之長,搭建智慧零售——精準扶貧實訓育人平臺,促使其具備融入行業產業所需的技能,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以此來達到“面向產業辦專業”的高職院校與企業的高度融合的效果,并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
(三)目標價值邏輯:授農村勞動力以漁
習總書記指出,脫貧致富要以貧困人群為主體,黨和政府不能大包大攬,否則脫貧工作的成果就無法持久[1],換句話說,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策幫扶、經濟援助等扶貧手段并不能解決長期頑固性貧困問題的后顧之憂,而通過教育精準扶貧可以實現授農村勞動力以漁,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可以從根源上解決農村貧困地區勞動力的基本生活問題,并實現脫貧攻堅持久戰的勝利。服務于廣東地區服務行業的高職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適應行業調整變化新需求,面向智慧零售行業人才需求進行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基于精準扶貧視角構建產教深度融合育人體系,探索智慧零售——精準扶貧的產教深度融合實訓基地創新建設,促進農村貧困地區勞動力接受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培養其融入當地行業企業所需技能的能力,這也是高職專業教育探索精準扶貧的有效途徑。
相關期刊推薦:《農業經濟》專業刊物。是由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主管、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會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農業經濟類中文核心期刊?寝r業經濟理論、農經學科建設、農業政策研究和工作研究等方面的論文。
二、教育扶貧視角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分析
(一)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分析
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和就業,達到緩解農村落后地區貧困問題的效果,有利于實施精準扶貧工作,是當前脫貧攻堅任務的有效推動措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眾多學者研究和關注的熱點問題,
國外和國內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觀點如表1所示。國外學者對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研究很早就已經開始,但學者們對農村勞動力轉移是否有利于緩解貧困這一問題的觀點不一,存在著分歧。國內對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研究比較豐富,對于我國農村勞動力有效轉移問題、職業教育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突破,但多數研究還是集中在宏觀層面的把握,缺乏微觀實際的探討和驗證,對于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研究方法多數是單一的,而具體結合地方現狀的實現路徑分析較少見。
(二)職業教育扶貧的現狀分析
國內外對職業教育扶貧的研究主要觀點如表2所示。通過對現有文獻進行檢索發現,國外對于農村貧困地區的職業教育研究,大多是與經濟、社會、科技、教育相結合的,目前尚無對農村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專門研究,且國外關于職業教育扶貧的研究更多的是關于宏觀的研究,例如在政策制定、扶貧實施、根源挖掘等方面研究,缺少從貧困人群自身出發的微觀關照。自2013年精準扶貧問世以來,國內文獻中職業教育扶貧的未來的重點應該放在關注如何保證貧困地區的學子就學無壓力,積極投入到專業技能學習中,最終具備可持續的脫貧能力。通過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職業教育扶貧的現狀研究可以得出,結合二者進行探討的很少,而實際上,可發揮高職教育助力精準扶貧工作的作用,實現農村貧困地區勞動力的轉移,實現“造血式”扶貧,既把精準扶貧工作反應到了高職教育專業建設與改革中來,又是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實施路徑的創新性探索。
三、教育扶貧視角下農村勞動力向智慧零售行業轉移的路徑研究
(一)針對農村勞動力群體開展差異化的智慧零售職業技能培訓
農村勞動力這一群體呈現年輕化、缺乏一技之長、就近就地轉移意愿明顯的特點,因此,要開展農村勞動力群體的針對性技能培訓,要提供差異化選擇。對于新生代農村勞動力這一群體,針對其向城市轉移意愿強、接受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特點,重點放在知識和技能的提升上,通過高職百萬擴招工作,引導其接受系統的職業教育培訓,如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可以將這部分人群納入擴招培養,培養其智慧零售職業就業技能,促進其向智慧零售行業的大規模轉移;對于缺乏一技之長的農村勞動力群體,重點應考慮對于專業技能的培訓,通過專業技能培訓中心或校企協同育人實訓平臺,促進實現由勞力型勞動力向技能型勞動力轉變,幫助這一群體實現穩定就業。
(二)搭建校企協同精準扶貧——智慧零售育人實訓平臺
通過與高職院校、地方政府、貧困地區、行業、企業多方協同聯動,為實現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設計服務,搭建校企協同精準扶貧——智慧零售實訓育人平臺,形成多方互融的利益共同體。明確高職院校、地方政府、貧困地區、行業協會和企業各方的職能,高職院校以專業為主體,形成面向貧困地區學子針對性招生與培養體系,負責校企協同精準扶貧——智慧零售育人實訓平臺的搭建、運行和日常管理,以及平臺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的提供;地方政府從指導和統籌角度,引導部分高職院;虿糠謱I的培養向對口地區的貧困學子傾斜,促進高職教育與區域重點支柱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項目規劃、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方式對實訓平臺予以支持。
(三)面向農村貧困學子開展人才培養改革
緊跟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產業發展和行業需求,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在產教深度融合的推進工作中,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全新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專業課程與人才培養的建設與改革。首先,面向農村貧困地區的學子進行招生策略優化,精準識別貧困,加強宣傳,以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為主體,開展針對農村貧困學子的現代學徒制招生工作;其次,繼續加強“智慧零售校企合作職業拓展”特色課程的建設,通過企業全程參與課程體系的構建,加快以連鎖企業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崗位化課程改革,共同開發專業課程體系,并根據企業技能要求進行教材開發、教學設計,系統培養學子們的專業操作技術和能力。
四、結語
2020年恰逢脫貧攻堅戰決勝之際,高職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以專業為主體,在教育精準扶貧視角下探索農村勞動力向智慧零售行業的轉移,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協同優化相關方的價值訴求,基于阻隔貧困的代際傳遞的基礎價值,推進高職專業教育的產教深度融合這一核心工作,實現授人以漁的目標,是教育扶貧支持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的重要方式。針對農村勞動力群體的不同需求開展差異化的智慧零售職業技能培訓,促使其融入行業產業的需求,搭建校企協同精準扶貧——智慧零售育人實訓平臺,與貧困地區建立階段性的戰略合作關系,不斷開拓行業企業開展訂單式和學徒制培養的新路徑,面向農村貧困學子開展人才培養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提高社會認可度,為貧困學子爭取更多的就學、就業、創業資源,是促進農村勞動力實現向智慧零售行業進行大規模轉移的有效路徑。——論文作者:陳 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