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智慧旅游對旅游型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作用與實現路徑

發布時間:2021-04-24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旅游型鄉村建設以其產業發展成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式,契合了產業興旺對鄉村振興的支撐作用。在此基礎上,借助大數據與物聯網等現代技術,鄉村旅游日趨智慧化和信息化。同時,智慧旅游的發展也對鄉村旅游產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鄉村旅游產

  摘 要:旅游型鄉村建設以其產業發展成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式,契合了產業興旺對鄉村振興的支撐作用。在此基礎上,借助大數據與物聯網等現代技術,鄉村旅游日趨智慧化和信息化。同時,智慧旅游的發展也對鄉村旅游產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卻存在著產品單一、營銷不暢、人力資源缺乏等問題,需要借助智慧旅游理念與技術,彌補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短板,促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現。

智慧旅游對旅游型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作用與實現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旅游產業;智慧旅游;產業發展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的重大發展戰略,中共中央及各級政府都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部署,鄉村振興成為我國農村轉型發展時期我國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鄉村振興,經濟振興是基礎,鄉村旅游產業因其多樣化的資源要素投入要求整合農村自然生態與傳統文化,成為促進鄉村經濟振興、產業興旺的重要途徑,在現代農村生產方式與產業結構轉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技術的發展,鄉村旅游發展與時俱進,通過技術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不僅實現旅游資源的系統化融合,更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的應用,改善旅游基礎設施、提升旅游體驗,以技術促服務,形成了智慧化、信息化、個性化的全新旅游業態,打造智慧旅游。借助智慧旅游相關技術與生產經營體系,完善鄉村旅游服務體系,夯實鄉村旅游發展技術基礎,以智慧旅游助推旅游型鄉村建設,以旅游產業發展新模式實現鄉村富裕、農村增收與生態改善,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產業基礎。

  一、鄉村旅游是推動旅游型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傳統農業發展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鄉土特征的文化資源與生態資源的多功能性成為探索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滿足城鄉精神文化消費需求的新落腳點。依托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實現鄉村經濟、生態、文化等全面振興,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根據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城鎮化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開拓農村產業發展新模式。鄉村旅游是在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基礎上的現代服務業,是農業資源與服務業要素的有效融合,通過對農業生產性活動和鄉土文化要素的參與和體驗,凸顯農村文化價值,不僅鞏固了農業的基礎性地位,還發展了農業服務業,轉變農村產業結構,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具體而言,發展鄉村旅游業,可以使鄉村的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推動我國農村產業的升級轉型,充分吸收農村居民本土就業,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同時,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源來自城市居民,能夠為廣大農村帶來人、財、物流與信息流,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進而推進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農村旅游,實現鄉村旅游產業良性循環,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產業、繁榮農村經濟的基礎,也是鄉村文化價值傳播的載體,通過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帶動農村經濟、文化、生態以及社會治理協同發展,有利于打造旅游型鄉村,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二、智慧旅游影響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1.產業化發展意識欠缺,旅游產品差異化有待探索。鄉村旅游產品單一,缺乏精品,雷同率高,缺少對目標客戶群體的核心吸引力。大部分鄉村旅游項目僅是單體開發,以滿足旅游者某個或幾個需求為目標,忽視了旅游市場化發展的可持續性,旅游產業化發展意識不足,缺乏對當地特色旅游資源的系統化整合,難以滿足游客多層次多樣化與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無法有力回答“我為什么要來這里(鄉村)旅游?”這樣的問題,再加上各地鄉村旅游項目建設中大量對現有成功項目的照抄照搬,沒有思考鄉村旅游發展需要抓住市場需求這一終極要義,導致旅游產品類型較為單一,缺乏旅游服務核心競爭力。另外,鄉村旅游產品未深入挖掘鄉村農業旅游資源和民俗文化內涵,缺乏創新設計與深度加工。由于大部分鄉村旅游項目不重視市場調研,沒有進行有力的產品開發規劃與策劃活動以形成地方特色旅游產品,所謂鄉村旅游僅僅是讓旅游者走馬觀花式的觀賞鄉村景觀,或基于原有生產活動的少量輕度體驗,如釣魚、采摘等,產品市場吸引力低,對農村與農業的再生價值較低。

  2.現代技術應用不足,營銷渠道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在宣傳方面,鄉村旅游比較依賴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或網站等,對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媒體、自媒體的應用較弱。鄉村旅游契合城鎮人群文化、休閑的需求,在宣傳手段上也應當適應目標市場人群的使用習慣。鄉村旅游營銷渠道比較依賴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間接營銷為主,缺乏直接營銷手段,導致利潤較低。鄉村旅游商品的經營以現場售賣鄉村土特產品為主,銷售渠道單一且傳統,且鄉村旅游商品的品質化保障缺乏誠信監督;在鄉村旅游服務中,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較為落后,電子支付系統與WIFI尚未全覆蓋,缺少基于游客位置的智能講解系統(目前在一些縣域的鄉村旅游區中,線下二維碼導覽系統已經開始出現),對游客旅游服務的便利性較差。

  3.缺乏智慧旅游專業人才,經營與服務模式落后。目前我國鄉村旅游項目多數是由沒有接受專業教育與培訓的當地農民進行經營管理,多數農民因為是兼職經營,不僅沒有產品設計、規劃策劃、技術應用、資金分配等專業理念,對現代技術的學習與應用更是認識不足,缺乏必要的技術能力。同時,鄉村旅游經營管理理念與水平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在經營中,不具備對旅游市場的基本判斷,經驗總結與學習意識不足,現代管理模式與服務理念落后。由于我國大量旅游相關專業大學生就業主要集聚在大城市。據統計,全國旅游管理專業與酒店管理專業在珠三角、長三角與京津地區就業的比例為40%。鄉村旅游產業很難聘請到合適的專業人才,特別是旅游產業經營管理的職業經理人,缺乏通暢的人才流動機制。鄉村旅游基層服務從業人員也是以當地農民兼職為主,由于缺少服務理念與專業技能培訓,導致服務水平不高,只能完成簡單服務工作而不適應旅游者的服務需求,再加上鄉村旅游標準化工作推進不夠深入與細致,游客感受鄉村旅游服務質量較差。

  4.產業間協同發展較弱,鄉村旅游獨木難支。鄉村旅游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很大原因體現在其較高的產業關聯性特征,關系到交通、住宿、醫療、娛樂、餐飲以及其他一系列配套產業。由于鄉村旅游產業根植于農村,是農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有機融合,比如,很多鄉村旅游項目是基于農產品的種植、采摘、品嘗與加工等環節進行開發游客參與或體驗項目,形成旅游產品或線路。因此,鄉村旅游產業建立在地方“名、特、優”農業產業基礎上,與地方特色農業產業有比較高的產業契合度。但是,由于農村經濟發展長期以農業為基礎,相關產業較為落后,旅游產業相關配套匱乏就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產業障礙。例如,建設鄉村旅游示范區,需要比較好的周邊自然生態環境與衛生環境,部分區域需要獲得對空氣、溫濕度和水質,以及環境衛生等的監測數據并推送旅游者,但是目前極少有鄉村旅游區能夠做到;再如,一些鄉村旅游項目,由于機緣巧合或者出色的營銷策劃,從偏僻小村莊一躍而為“網紅”打卡地,游客蜂擁而來,但其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條件無法滿足如此巨量游客需求,不堪重負,嚴重營銷游客滿意度與接待質量,需要旅游交通等產業的較大提升;另外,一些特色鄉村旅游項目如鄉村康養旅游,需要有相關的醫療康養產業發展相配套,如保健醫生、保健按摩、藥浴、地方中草藥,甚至相應的康養環境設計行業,這些產業(行業),鄉村旅游地短期內無法自發產生,需要以全域旅游思維進行扶持發展。

  三、智慧旅游對旅游型鄉村振興的影響路徑

  為了推動旅游業的信息化發展,提高旅游市場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十三五”全國旅游信息化規劃》提出到2020年旅游信息化的發展目標是信息服務集成化、市場營銷精準化、產業運行數據化、行業管理職能化。規劃給出了十大技術,即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云計算、電子支付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可穿戴智能設備、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物聯網技術、社交網絡等及其相應的應用場景。目前,很多技術已經實現了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比如,借助數字技術的沉浸式旅游產品。那么,鄉村旅游項目也可以通過植入現代技術,提高鄉村旅游產品多樣化,彌補鄉村旅游經營管理短板,實現旅游型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1.應用智慧旅游技術,實現鄉村景觀與傳統文化的可持續利用。在振興鄉村、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必然有大量的基礎設施改造與產業開發。為避免建設與開發中對原有鄉村景觀與文化傳統的破壞,可以借助智慧旅游技術實現可持續利用,例如:利用智慧旅游中的測繪與定位技術,應用衛星遙感測繪、無人機測繪、傾斜攝影技術以及北斗精確定位技術,在大到區域項目實施監測、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小到鄉村村落環境保護、古建民居修復等方面,均可以實現在基本不改變原有鄉村景觀條件下的旅游開發利用,盡量保護旅游資源的本真性。對于鄉村廣泛傳承的無形文化遺產,主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可以利用智慧旅游中的大數據技術如數據庫、知識圖譜、區塊鏈等技術,實現對傳統鄉村文化的可持續利用。比如可以應用知識圖譜技術整理掌握某個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體系,應用馬爾科夫鏈對體系中各個單項遺產進行開發概率評估,選擇最合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開發利用,在實現相關遺產高水平利用的同時避免了對其他文化遺產的破壞。應用智慧旅游相關技術,可以實現鄉村振興而又避免對自然景觀環境與人文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2.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建設智慧旅游平臺,拓展鄉村旅游的營銷與宣傳。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鄉村中小型旅游企業產品雷同和缺乏對外宣傳與營銷渠道及相關技術是一個較大的痛點。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引導知名企業協同構建鄉村旅游營銷平臺。同時,規范平臺運營標準,嚴格鄉村旅游企業資質審核,加強平臺監管,確保鄉村旅游項目宣傳信息的真實性,并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企業提供補貼;為避免鄉村旅游產品雷同,可以應用大數據與數據庫技術,推動中小企業鄉村旅游資源的整合,推進鄉村旅游“一村一品”建設,同時建立預訂系統及相應的客流趨勢分析與預警系統,為游客提供精確的鄉村旅游資源實時信息。在具體做法上,一方面逐步開展鄉村旅游與新媒體的合作交流,比如開通地方性鄉村旅游推介的官方微博,建立特色旅游項目的SNS社區,借助騰訊、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平臺開展宣傳活動,或者搭建鄉村旅游項目的互動服務,強化微信、米聊等互動性應用對鄉村旅游的推廣作用;另一方面,應當強化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媒體、自媒體的應用,進行事件營銷,打造網紅鄉村旅游景區景點,推動鄉村旅游與特色農產品銷售的協同。在游客營銷的具體環節,通過智能視頻技術、傳感技術、通信技術等,借助智能終端,為游客提供基本信息即時更新、查詢與網上預訂服務,擴展性的VR演示服務等,給游客以直觀的代入感與體驗感。同時,在鄉村旅游智慧平臺設置評論打分、服務投訴以及服務對比等擴展性服務,完善旅游服務質量。

  3.構建智慧旅游管理與服務平臺,彌補鄉村振興人力資源短板。目前,一些地方存在較嚴重的鄉村“空心化”問題,鄉村只有留守老人與兒童,缺乏鄉村振興需要的勞動人口;另一方面,部分鄉村即使有勞動人口,也缺乏實現鄉村振興所需要的較高文化素質與勞動技能。在管理方面,由于缺乏專業管理人員,農村地區需要借助智慧鄉村辦公系統,標準化旅游管理相關活動,通過數據標準化與管理流程化,規范旅游管理權限與資質,縮減旅游管理流程。以智慧辦公系統為平臺,由上級單位統一身份驗證、工作流程規范、公文檔案存調以及內部通信和信息發布事項,鄉村一級旅游管理只需要進行簡單執行即可。另外,建設鄉村旅游監督管理系統,對鄉村旅游誠信經營、宣傳信息真實性與規范性以及旅游資源管理與整合能力進行過程控制和監督管理,提高鄉村旅游監管水平,保證鄉村旅游業的有序、健康發展。在旅游服務方面,可以應用智能服務技術減少人力資源投入。比如,在西南民族村寨的旅游開發中,建設基于游客位置的移動端智能導覽系統,游客使用手機掃碼,可以實時接受導覽解說服務,這就有效解決了民族村寨中旅游服務人力資源不足無法提供高水平講解服務的問題,這個智能導覽系統還可以與營銷支付系統對接,實現通過免費服務引來流量--產品與服務的銷售--實現銷售利潤。

  4.把握全域旅游建設契機,完善智慧旅游服務體系。互聯網與數字技術在旅游產業中的應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鄉村旅游發展中的不足,而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在鄉村旅游中的應用,更是與智慧旅游形成互補,重塑現代技術在鄉村旅游中的作用。全域旅游與智慧旅游的結合,加速了鄉村旅游景區打造、旅游服務方式、旅游體驗創新以及運營管理的全方位改善,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旅游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而通過全域旅游對旅游資源和產品的系統化、產業化整合,進一步提高鄉村旅游的產業振興與經濟提升作用,加速鄉村旅游對農村經濟發展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的推動作用。因此,借助全域旅游建設,打造環境、交通、醫療等保障體系,構建智慧旅游服務體系、協同運營保證體系,促進智慧旅游帶動鄉村旅游的產業升級,加速旅游型鄉村振興轉型升級。(1)建設環境保障系統。在部分生態敏感的鄉村旅游區,在環保與氣象部門主導下,通過空氣質量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水質檢測器和攝像頭等,對區域內的空氣質量、溫濕度和水質,以及環境衛生等進行實時監測,借助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系統對相關信息數據進行識別、分類、計算與共享,并基于大數據分析結果,適當對生態敏感型旅游者開放有關信息,促使其前來實地感受。(2)建立綜合交通保障系統。鑒于農村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造成的擁堵、停車難以及環境承載力不足等問題,擴大鄉村旅游地區交通車輛的近程射頻識別技術和高速影像識別技術使用范圍,采用衛星定位等技術開展車輛動態監測,開展自動識別與流量預測等,通過智能信息推送等方式,實現鄉村旅游交通的實時動態監督管理。(3)建立智慧醫療康養系統。鄉村旅游區域內增設醫療護理與救援,以智慧化連接救援站與區域內醫療部門,實現醫療信息共享與線上服務,協助鄉村旅游地區游客醫療信息及時調取,設置旅游區域內一鍵緊急呼叫系統與智能急救終端,提高突發狀況與意外情形的救治及時性和有效性;另外,結合康養旅游需求,建立康養旅游者數據庫,及時推送有關鄉村旅游康養信息,適當實現錯峰旅游康養。

  我國智慧旅游的發展目前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如何借助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鄉村旅游轉型升級,提升鄉村旅游品質,保障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需要我們率先去實踐探索。——論文作者:賀劍武

  相關期刊推薦:《農業經濟》是由遼寧省農村經濟委員會主管、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會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農業經濟類專業刊物?寝r業經濟理論、農經學科建設、農業政策研究和工作研究等方面的論文。設有:農業與農村發展農業產業化、農業發展戰略、糧食問題、土地問題、鄉鎮企業、科教興農、農村經濟管理、觀察與借鑒、農戶經濟等欄目。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