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1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任增穎是誰?今年41歲的她,是中石化勝利油田的工程師。自1993年讀書期間便開始做環保志愿者。自2000年至今的18年間,業余時間致力于民間環境教育的推廣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公益活動。任增穎是山東臨瀾環境生態文化公益傳播中心(臨瀾環保公社)發起人及負責人。
任增穎是誰?今年41歲的她,是中石化勝利油田的工程師。自1993年讀書期間便開始做環保志愿者。自2000年至今的18年間,業余時間致力于民間環境教育的推廣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公益活動。任增穎是山東臨瀾環境生態文化公益傳播中心(臨瀾環保公社)發起人及負責人。2013年7月至今為湖南岳陽江豚保護協會副會長;2015年12月起,擔任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義工委員會秘書長;2016年6月2日,被選為煙臺市青少年環保聯盟副主席;2016年9月,成為山東省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任增穎已經獲得不少榮譽:2012年入圍“中國綠色年度人物”評選;2014年當選“山東省江河衛士”、“全國十大江河衛士”,入圍最高人民檢察院《正義中國》人物評選;2018年9月獲得第二屆中國(象山)“海洋衛士”公益創新大賽三等獎等。
盡管任增穎是環保公益領域的一位頗有名氣、勇敢、百折不撓的戰士,但出了那個“專業”的圈子,知道她的人并不多。如何進一步介紹她呢?從她讀書心得的一段話開始吧——“我的第一本環保書是北大金瑞林教授編寫的《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這本書帶給我的是系統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和充分認識自身的不足和無助。自這本書開始,我便一頭扎進了書的海洋泛舟。越讀越感到自己無知,越讀越明白人生的道理。越讀越像溺水一樣無法自拔——無法對自己滿意。環保領域,讓我總有種無知如影相隨的感覺。”她讀書,是為了用環保知識、理論武裝自己,從而更好地從事環保公益。從事環保公益要占用大量的時間,不僅如此,往往還要自行解決環保公益所需的經費問題——自掏腰包那是常有的事。十幾年的公益環保,任增穎已經自費三十多萬元!而更讓人難以接受但又必須接受的是,花了錢費了力卻折戟沉沙,甚至不被人理解,時常被人誤解。盡管如此,她仍抱定“我的環保我做主”的信念一往無前。
建立環境教育公眾參與空間連連受挫但不言放棄
任增穎于2005年10月到2018年2月,曾先后自費建立5個實體環境教育公眾參與空間,但先后都關停了。記者詢問了具體原因,任增穎一一做出回答。由于篇幅有限僅選擇第一個和最后一個呈獻給讀者。
2005年10月-2006年7月,她自費建立了第一個環境教育公眾空間,地點在東營仙河鎮。這個環境教育公眾空間的載體,是個青少年實體書店“天藍若空”書店。當時建該書店時,是因為發現當地書店少,少得可憐的書店中有關自然科普類、環境保護類的書籍少之又少。所以她就利用周末的時間,跑遍了山東濟南、淄博、濰坊、煙臺、東營等地的主要書市,一本一本的挑選書。全部是正版圖書,店內是7~8折出售,任增穎是按照理想化的模式運作這個空間的,根本沒打算掙錢。關閉的原因有四:一是精心選擇來的自然科普類書,并不是學校里推崇的教輔書籍,在應試教育下,家長、老師們并不認可。二是自從建立了這個空間之后,業余時間完全被占用。三是費用的問題。當時沒指望賣書掙錢,只是考慮能把房租掙出來,可以持續運作下去。但實際上,沒能掙出房租。四是因為雇傭的店員極不負責任。
2016年2月-2018年2月,任增穎建立第五個環境教育公眾空間,地點在煙臺龍口市。建立這個環境教育公眾空間,是為了專心做當地的青少年及社區環境教育,組織全國性的環境公益論壇和大學生暑期社會公益環保實踐活動。2016年5月11日,當地居民由于集體反對國外化工項目的進駐,發生了持續三天的群體性上街游行事件。由于任增穎經常給公眾做環保知識、常識的講座,被當做了游行事件的組織者,成了被談話的對象。而且空間的發展與建立之初的初衷、目標相去甚遠,于2018年2月份正式關門。
任增穎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公眾參與環保的能力建設一直是個隱患性的大問題。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城市里青少年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有限,親近大自然的機會比較少,所以有必要培養孩子從小熱愛大自然的興趣,提高學習環保知識的熱情。環境公益教育,可以彌補應試教育下的一些缺失。但現實是,僅憑個人的努力,效果甚微。”
這5個實體空間的先后關停,使任增穎產生了挫敗感,但她并未放棄。
成功推動環境污染治理
盡管在實體環境教育方面任增穎幾無收獲,但其在推動京杭大運河流域生態治理,在泰山垃圾清理,煙臺、東營、青島等地的黑臭水體治理方面都取得了實際的成效。
2012年11月,任增穎對京杭大運河生態問題開始關注,始自烏鎮。那里的水體里布滿鳳眼蓮,甚至還飄浮著一頭白色死豬。“京杭大運河初印象”之后,她多次找機會去觀察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大運河”相關的元素。2015年10月6日到10月11日,她獨自順流南下搭乘運煤船,自徐州段水路一直尋訪到泗陽,而后從泗陽改成陸路,到達了揚州的古運河及瘦西湖,從鎮江坐船橫渡長江,到達南京。一路的探訪,在她的眼中京杭大運河的水體顏色是變換的,最先視野中全是藍藻爆發,河面是綠色的,而后有段大運河航道被非法挖沙嚴重破壞,有段區域堪稱“京杭大運湖”,三千多條非法挖沙船瘋狂作業之后,剩下滿目瘡痍的現場,整個京杭大運河的水質狀況都難以名狀。調研過后,她整理出了系統的生態問題調研報告《京杭大運河藍藻爆發,大運河被非法挖成大運湖》。稿子直接發給了原環境保護部生態司的相關的領導。之后,京杭大運河生態現狀引發了京杭大運河流域民間環保機構的共鳴。共同的努力,終于贏得政府的重視,同年12月,江蘇省對京杭大運河的污染治理做出部署。
相關知識推薦閱讀:基層環保人員如何發表論文評職稱
五岳獨尊的泰山曾經備受垃圾困擾。如今問題已經解決。這其中與任增穎的努力分不開。在2011年到2014年間,任增穎9次把泰山當成公益環保宣教陣地。她說:“從泰山紅門登山處開始,一路向上,帶著‘我的環保我做主’的宣傳橫幅和筆記本,從泰山垃圾之困開始講起,對過往游客進行環保宣教。2012年10月9日到21日,為推進解決泰山垃圾之困,我特意在泰安駐留11天,從四條旅游線路分別上山,沿途觀察垃圾問題,并跟游客進行了互動和‘垃圾減量’的宣教。2013年5月,央視對我進行個人專訪專題拍攝時,攝制組人員從山底到山頂,跟蹤拍攝了我進行游客垃圾減量宣教的全過程。我們的行動終于促使當地政府下大力氣進行泰山垃圾問題的整改。2014年8月份,再去爬泰山時,垃圾問題已經明顯被解決。2016年3月份再爬泰山,游走了9個小時,垃圾問題確實得到解決。”
任增穎說,作為山東人,對自己家鄉的河流污染及生態問題常年關注,尤其是對于出生在青島、成長在煙臺、學習工作生活在東營的她而言,到處都是可以關注的問題。精力有限,便重點關注了三條重點河流,青島的墨水河、煙臺的夾河、東營的黃河入海口的清水河及故道刁口河和神仙溝。
2000年-2012年,任增穎跟蹤神仙溝的污染問題,她把拍到的現場垃圾河問題圖片直接舉報給環保局及鎮政府,當地有所整改,但收效甚微,整改完畢后,堅持不了多久,又會垃圾遍布。為了推動更大的治理力度,她加大了推動力度。努力換來了治理的推進——政府開始下大力氣治理:清理河道垃圾用了一個月,清理費用據說是百萬。當地政府還邀請她回去視察了那條河道。2015年,當地政府籌款將近2000萬,對河道進行治理。2016年花4000多萬建成了人工濕地處理污水。
一往無前,將“我的環保我做主”進行到底
任增穎告訴記者,目前她正在努力推動中國海岸線上的兩支國家瀕危二級保護動物海水江豚的保護工作,并把這個事情放在主要的位置。實際上,這項公益活動,任增穎已經持續進行了6年多。“根據我們現場調研結果,保護沿海各地的‘海水江豚’及其生存環境問題已迫在眉睫,F實是很殘酷的:粗略估算,從南到北的中國海岸線上每年要死于非命的海水江豚數量超過3000頭以上。然而,各個層面依然漠視東亞江豚和印度洋江豚的存在。公眾認知度極低,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它們的存在,更談不上實質性的保護。”任增穎說。實際上,任增穎推動保護海水江豚的工作正在被社會認可。任增穎已經對2019年的工作作出規劃:在全國推廣“中華海水江豚保護地”項目。
與此同時,任增穎還要保證致遠環境教育書社的運營維護。該書社是任增穎于2012年12月自費建立第三個個人環保網站——致遠環境教育書社。在這之前曾先后有兩個網站夭折了。“致遠環境教育書社的建立初衷,是為了引導公眾參與環保的能力建設方向。若是空有環保熱情,沒有專業知識積累,是無法長久堅持下去的。”任增穎說。書社目前運行情況很平穩,全是免費資料,這些資料通過各種途徑傳播給民間組織和有需求的公眾。談到能否運行下去,任增穎說,“目前依然在運行著,如果每年再節省下800元的化妝品費用,還是可以持續運行下去的。”
任增穎的環保公益路走得跌跌撞撞,有為自己的努力推動環境治理而高興的時候,也有因看不到希望而極度悲觀喪氣的時候。她在微信群里透漏,有過幾次都想縱身跳入大海,但理智和意志最終戰勝了懦弱和悲觀。就這樣,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現在,沒有停下來的打算!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任增穎那樣的人,但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工作中力所能及的做一些環保公益,比如生活節儉,堅持用餐“光盤”;不亂扔廢棄物,勸阻別人亂扔廢棄物;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多做幾回志愿者等等。可以預見,如果我們每個平凡的人都關心環保、力所能及的參與環境治理,美麗中國的目標定然不會遙遠。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