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5-03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c類期刊論文發表了寧波市轄屬農村居民的社會安全感現狀,論文致力于研究寧波市轄屬農村居民的社會安全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進一步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和社會凝聚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初步探討了解
這篇c類期刊論文發表了寧波市轄屬農村居民的社會安全感現狀,論文致力于研究寧波市轄屬農村居民的社會安全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進一步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和社會凝聚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初步探討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c類期刊發表,社會安全感;農村居民;寧波市;調查;分析
“安全感”的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來的,是心理學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安全感,是指人們對自身安全狀況及周圍自然、社會安全形勢的主觀感受和評價。社會安全感,則是指公眾在一段時間內,對其居住、生活的區域或整個國家的公共服務體系、社會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相對穩定的感受和預期。當前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毋庸置疑也會影響人們心態的變化。隨著寧波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與此同時,社會安全感問題逐漸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但學術界對社會安全感的研究大多是針對城市居民,而對農村居民社會安全感的研究可謂“人跡罕至”。
1數據來源
論文進行分析的數據,來源于對寧波市轄屬農村居民進行的實地問卷調查,被調查的地區有北侖區春曉鎮的民豐村和鳳山村、鎮海區澥浦鎮的澥浦村和廟戴村、鄞州區古林鎮的藕池村和吳家村、象山縣西周鎮的上謝村和下沈村。共計發放120份問卷,回收120份,其中有效問卷108份,問卷有效率為90%。在接受調查的108位村民中,男性有50位,占總人數的46.3%;女性有58位,占總人數的53.7%。從受教育程度來看,小學學歷及以下的有27人,占總人數的25%;初中學歷的有52人,占總人數的48.2%;高中學歷的有20人,占總人數的18.5%;大專學歷及以上的有9人,占總人數的8.3%。從年齡構成來看,18歲及以下的有10人,占9.3%;19~30歲的有21人,占19.4%;31~45歲的有35人,占32.5%;46~60歲的有23人,占21.3%;60歲以上的有20人,占18.5%。從職業構成來看,學生占8.3%;農民占17.5%;工人占45.8%;機關、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占4.2%;自由職業者占14.2%;失業、無業人員占10%。從月收入來看,月收入小于等于1000元的村民占10%;月收入在1001~3000元的占61.7%;月收入在3001~6000元的占19.2%;月收入大于6000元的占9.1%。
2寧波市轄屬農村居民的社會安全感現狀
2.1村民安全感水平總體居高
為了更加明確地了解寧波市農村居民的社會安全感現狀及其變化情況,該研究在問卷中設定了“您感覺自己的生活安全嗎?”和“與過去相比,您的安全感有什么變化?”兩個問題,針對第一個問題設置了“非常安全”、“安全”、“不安全”、“很不安全”4個選項,并按照社會統計學中系數制的計分方法,把“很不安全”記做1分;把“不安全”記做2分;把“安全”記做3分;把“非常安全”記做4分。據統計調查結果顯示,87.5%的村民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安全或非常安全的,其中65.8%的村民認為自己的生活是安全的,21.7%的村民認為自己的生活非常安全,安全感數值的平均值為3.06,總體來說寧波市農村居民的社會安全感水平較高。
2.2村民安全感相比過去有所下降
經統計分析,關于“與過去相比,您的安全感有什么變化?”這一問題的結果是:被調查者中,認為自己的安全感“提高了”的有27人,占25%;認為自己的安全感“下降了”的有55人,占50.9%;認為自己的安全感“沒變化”的有26人,占24.1%。由此可見,與過去相比,寧波市大部分農村居民的社會安全感下降了。
3影響寧波市轄屬農村居民社會安全感的因素分析
在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后得出,影響寧波市農村居民社會安全感的影響因素主要有4個,分別是子女教育問題、社會治安問題、住房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
3.1子女教育問題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在回答“當前您認為影響社會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可多選)”時,“子女教育問題”的入選率是91.2%。通過訪談,村民普遍認為子女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育資源共享不到位,包括硬件設備和師資隊伍建設,其中師資力量是最主要的因素。此外,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和學前教育難也是村民擔心的主要問題。
3.2社會治安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許多人口流向東南沿海的發達城市。近年來,隨著寧波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寧波市的外來人員越來越多且成分復雜,這給寧波市的社會治安管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許多村民表示,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為了節省房租和日常生活開支,都選擇居住在離市區偏遠的鄉村地帶,這給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
3.3居民住房問題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家是非常重要的,而房子作為家的物質載體,承載了絕大多數人對于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定義。近些年,由于許多人熱衷于炒房,導致房價不斷上漲、大多數人買不起房,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村民的社會安全感。多數村民表示,有房是子女結婚的硬性條件之一,因此,他們的前半生都在為子女的婚房奮斗。
3.4食品安全與環境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不斷涌現,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對人們的社會安全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經統計,村民在回答“您認為影響農村居民社會安全感的最主要社會問題是?”一題時,選擇“食品安全”的有26人,占24.1%;選擇“環境質量”的有31人,占28.7%;選擇“青少年犯罪”的有16人,占14.8%。
4提升寧波市轄屬農村居民社會安全感的路徑選擇
4.1優化教育資源配套,改善居民子女教育環境
首先,要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努力實現城鄉、區域教育資源共享,大力扶持鄉村教育的發展,使鄉村教育跟上時發表展的步伐;其次,要優化師資隊伍,培養高素質的教師,尤其要注重教師責任感的培養,提高鄉村教師的薪資待遇和地位,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獎懲機制,促進鄉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最后,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增加幼兒園的供應,并扶持收費低、面向大眾的民辦幼兒園發展。
4.2合理管控人口流動,強化社會治安常態管理
面對外來人口的涌入,我們不能“堵”,而要“疏”,這樣才能標本兼治。首先,要全面了解外來人員的來源與去向,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其次,要加強對流動人口相關法律法規的教育,提高流動人口的遵紀守法意識;最后,要完善人口流動管理機構,加強社會治安管理。
4.3規范房地產市場管理,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
首先,政府應嚴格土地審批制度,依法規范建房用地,對不遵守《土地管理法》的單位和個人依法給予處分;其次,政府應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管理,對其開發、流轉、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積極構建良好的住房體系;最后,政府應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主動承擔住房市場價格與居民支付能力之間的差額。
4.4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關于食品安全問題,要加強對食品質量的安全監管,提高食品的準入市場門檻;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有效規范食品生產者的生產、經營行為,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消費者食品安全常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辨別問題食品的能力。關于環境問題,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不斷優化產業結構,逐漸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工廠;統籌城鄉環境建設,大力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注重科技創新,加強污染整治。
作者:廖金娟 單位: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推薦閱讀:《世界農業》World Agriculture(月刊)1979年創刊,是一本集綜合性、時效性、實用性為一體的刊物,及時追蹤國內外農業領域的熱點、焦點問題,全面分析各類農產品供求形勢及價格走勢,為涉農企業正確應對國內外市場變化提供準確情報。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