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14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寧國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天目山北麓,東臨蘇杭,西靠黃山,連接皖浙2省7縣市,是安徽省重點山區縣(市)之一,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本文主要針對寧國市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成效進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 農業經濟論文范文 。 摘
寧國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天目山北麓,東臨蘇杭,西靠黃山,連接皖浙2省7縣市,是安徽省重點山區縣(市)之一,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本文主要針對寧國市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成效進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農業經濟論文范文。
摘 要:該文在總結寧國市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取得成效的同時,分析找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今后進一步實施好該項目的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技推廣,成效,問題,對策建議,綜述
寧國市市域面積2 487km2,總人口38.8萬,耕地面積13 446hm2。全市轄19個鄉鎮(街道),103個行政村,農業人口30.7萬人。2012年獲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并組織實施至今已滿4a,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也存在一些后題,現綜述如下:
1 基本情況
寧國市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人員編制227人,實有人員203人。自2012年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以來,年參與項目實施人員占實有人數的90%以上。首先,通過項目實施,2015年進一步明確了優質糧油、茶葉、中藥材、蔬菜、畜禽、漁業六大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篩選出主導品種40余個,主推技術30余項;成立由24位人員組成的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專家組,選聘183名(其中,種植業80名,畜牧業67名,漁業8名,農機28名)技術指導員,遴選1 830戶科技示范戶;建立(盤龍、荊虹、金鼎、恒源家庭農場)4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組織44名農技骨干參加省農委舉辦的培訓班,舉辦了市級基層農技人員能力提升培訓班;建設寧國市農業科技網絡書屋1個。
2 成效
經過幾年項目的實施,寧國市年均糧油面積穩定在9 000hm2,優質化率達98%,其中,有機水稻300hm2,油菜穩定在5 400hm2左右;年產水稻8.1萬t、油菜籽1.3萬t,年生產有機稻米1 580t,有機菜籽油750t。2015年茶葉面積4 670hm2,產值3.1億元,其中,名優茶2.8億元,占茶葉總產值的91.8%。中藥材面積2 000hm2,產值1.5億元,其中,道地寧前胡1 576hm2,產值1.2億元。蔬菜面積4 400hm2,產量11萬t,其中,保障性蔬菜面積400hm2,基本能保障全市蔬菜供應。全年肉類總產5.5萬t,牧業產值增長1%;漁業養殖4 900hm2,產量8 030t,增長3.9%;全市擁有各類農業機械達7.3萬臺(套),機械總動力28.5萬kW,比上年增長7.3%;實現農業總產值3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 020元。
3 存在問題
3.1 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部署欠合理 示范基地建設特色不突出,沒能根據主導產業合理設置并建成農業特色基地。個別示范基地建設不夠規范,沒有充分發揮對周邊同產業基地和農戶的技術、信息服務輻射作用。少數示范基地發展后勁不足,示范帶動效果不明顯。
3.2 技術指導員沒有準入標準,素質參差不齊 技術指導員沒有準入標準,少數技術指導員不能根據示范戶需求和產業內容針對性地開展入戶指導,入戶指導流于形式、次數偏少。一些技術指導員填寫《技術指導員手冊》不全面、不規范,入戶指導時間和指導內容填寫不具體。
3.3 科技示范戶規模不大,遴選把關不嚴 科技示范戶規模不大,部分示范戶缺乏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不夠明顯;培訓后,不能將所學知識傳授給其他農戶,輻射帶動作用不強;《科技示范戶手冊》填寫不規范、全面,生產資料投入、農產品安全生產等農事活動內容填寫不具體。
3.4 農業技術人員綜合服務能力不強 部分農技人員所掌握的農業科技知識過于單一,對當前農村政策領會不深,綜合服務能力不強。雖然每年對農技人員開展一次業務能力提升培訓,但面對指導實際農業生產遇到的綜合性知識,仍然不能滿足千家萬戶的個性化需求。
3.5 示范戶物化補貼發放難統一 由于示范戶從事產業不一致,需求不同,因此,示范戶的物化補貼不僅要根據所從事的產業分類區別對待,而且還要滿足示范戶的個性化要求,造成安排難統一,給采購、發放等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3.6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經費投入不足 盡管市財政每年都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解決了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人員工資、一定的工作經費和專項投入,但仍不能滿足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需要。農技人員常年工作在生產第一線,工作條件差、環境艱苦,下鄉交通工具很難解決。特別是鄉鎮農技員辦公條件、技術裝備差,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儀器、設備等。
4 對策建議
4.1 把好準入、遴選和科技示范基地建設關 制定并完善技術指導員準入標準,嚴格科技示范戶遴選,做好培育和指導工作。根據示范戶實際需求和產業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主導品種、主推技術推廣指導,規范《技術指導員手冊》、《科技示范戶手冊》的填寫。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
4.2 加強農業技術人員的全面培訓,提高農技人員的綜合服務能力 建議各級政府設立農業科技人才培訓、進修專項經費,保障基層農技人員有培訓、進修的機會,不斷更新知識,提升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建議上級業務部門對基層農技人員培訓要采取形式多樣的、切合實際的綜合性培訓,并及時組織舉辦一些新型實用技術和特殊技能培訓班,使農技人員掌握的知識更新更全面,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4.3 制定科技示范戶、示范基地考核方案,完善技術指導員考核機制 開展科技示范戶、示范基地年度考核,示范戶考核結果作為下年度是否遴選和物化補貼發放的依據,建議物化補貼根據示范戶所從事的產業分類統一采購;示范基地考核結果作為下年度是否遴選和扶持的依據,使示范基地建成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培訓、品種展示、主推技術傳播基地和科技觀摩園。進一步細化技術指導員考核方案和辦法,考核結果作為兌現補助、晉職晉級和續聘重要依據。
4.4 轉變理念,創新方法,發揮經營主體和網絡平臺的作用 農技人員要以尊重農民意愿、服務“三農”為目標,樹立以農民實際需求為主體的推廣理念。引導農民生產時要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充分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農技人員要以高度責任感,投入到農技推廣工作中去,為農民排憂解難。農委要組織農技員以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大戶為依托,將技術培訓與基地現場觀摩結合起來,將新品種、新技術推介給農民,充分發揮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同時,要以農業科技網絡書屋、智農通、農技“110”、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等為手段,引導農民從互聯網上查找農業信息和新技術,讓網絡科技發揮出成效。
4.5 加大投入,改善農技推廣體系設施條件 寧國市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以來,雖然增加了用于體系建設的投入,但是農業區域站和鄉鎮農技站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因此,要增加投入,以市農委為主,搭建農業信息發布和處理平臺,實現市、鄉聯網共享,提升服務效果,逐步完善鄉鎮農技站和農業區域站基礎設施建設,使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快速推進。只有建立起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才能確保農業技術服務人員待遇不比其它事業干部差,確保農業技術部門有足夠的經費開展工作。
4.6 將項目實施長效化、制度化,推動現代農業向高效生態方向發展 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作用大、效果好,但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是一個持續的、長久的系統工程,光靠一次性的短期投入是不可能完全解決問題。農業生產地域性、季節性、周期性比較強,同時,農作物生長受氣候、土壤、水源等因素的影響,農業生產效益也往往受到影響。只有在機制上、政策上將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實施長效化、制度化,從農業資源條件出發,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生態農業為基礎,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不斷增加項目經費投入,才能推動現代農業向高效生態方向發展并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農業經濟論文發表期刊推薦《農業經濟問題》(月刊)創刊于1980年,是由農業經濟問題雜志社承辦的、由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和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國家級經濟學核心期刊,辦刊宗旨:在遵循“創辦學術期刊、探索農村改革、面向宏觀決策、促進學科發展”宗旨的基礎上,洞察農業發展焦點問題、辨析農村改革熱點問題、探討農民奔小康難點問題。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