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16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水稻生產中,由于施肥不當和肥效不高等因素,往往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和對農業環境面源的污染。本文選擇期刊 貴州農業科學 ,主要針對山區雜交中稻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進行了一些研究。 摘 要:為了摸清一季中稻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下氮肥、磷肥、鉀肥的利
在水稻生產中,由于施肥不當和肥效不高等因素,往往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和對農業環境面源的污染。本文選擇期刊貴州農業科學,主要針對山區雜交中稻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進行了一些研究。
摘 要:為了摸清一季中稻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下氮肥、磷肥、鉀肥的利用率狀況,2015年在績溪縣安排了水稻肥料利用率試驗。結果表明,配方施肥區氮肥、磷肥和鉀肥的利用率高于常規施肥區,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3.37個百分點,磷肥利用率提高2.90個百分點,鉀肥利用率提高5.09個百分點。
關鍵詞:水稻,肥料利用率,績溪縣
近年來,我國水稻總量隨施肥體系不斷調整而逐年增長,但單位肥料增產率卻隨化肥施用量增加而明顯減少,究其原因,與肥料利用率低、損失嚴重不無關系,因此,提高肥料利用率成為了現代生態農業綠色增產增效的重要環節。筆者通過在績溪縣開展水稻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下氮肥、磷肥和鉀肥利用率效果比對試驗,為進一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切實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好“十三五”期間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土壤 試驗安排在金沙鎮黃土坎村汪洋坦村民組田畈,為當地代表性的田塊,田塊面積1 535m2,一年二熟,油稻輪作。試驗點土壤類型為砂泥田,肥力水平中等,地勢平坦,試驗前采集耕層0~20cm土壤進行分析測定:pH值6.5,有機質40.63g/kg,全氮2.17g/kg,有效磷18.70mg/kg,速效鉀63.00mg/kg。
1.1.2 供試品種 供試水稻品種為揚兩優6號,常年產量8 700kg/hm2。
1.1.3 供試肥料 氮肥為尿素(含N46%,山東省東平湖產),磷肥為過磷酸鈣(含P2O512%,安徽省銅陵銅官山產),鉀肥為紅色氯化鉀(含K2O60%,俄羅斯產)。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采用對比試驗,先將試驗田分為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2個大區,之間設置1m的間隔帶,然后將各大區設置全肥、無氮、無磷、無鉀4個小區,2次重復,面積均為40m2(8m×5m),小區之間筑寬0.35m、高0.3m田埂隔離,單排單灌,試驗區周邊設2m以上保護行,除施肥水平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1.2.2 肥料運籌與施用方法 配方施肥區純N、P2O5、K2O分別為155.3kg/hm2、60.0kg/hm2、90.0kg/hm2,其中氮肥(基肥∶分蘗肥∶穗粒肥為5∶3∶2),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基肥∶追肥為6∶4);常規施肥區純N、P2O5、K2O分別為165.0kg/hm2、30.0kg/hm2、45.0kg/hm2,其中氮肥(基肥∶分蘗肥為6∶4)磷肥和鉀肥全部作基肥。分蘗肥于移栽后10d內施用,穗粒肥在孕穗期施用;实氖┯孟热鲇谔锩嬖亳槠揭淮,追肥以淺水層均勻的撒施,各小區試驗施肥量見表1。各小區行株距為18cm×32cm,栽插密度為14.4萬株/hm2。
1.2.3 觀察記載 試驗于2015年4月24日播種育秧,5月20日試驗取樣,5月24日耕田,5月25日試驗田做埂,同時分小區撒施基肥,5月26日移栽,6月4日進行第一次追肥,8月10日進行第二次追肥,9月21日進行田間考種、收割、脫粒、計實產。
1.2.4 植株樣采集與測定方法 收獲期采集植株樣品,小區各處理隨機而均勻地(避開小區邊行和兩端水稻)取5棵地上部分,作為一個植株混合樣品,標好標簽,帶回室內,風干后脫粒,稱量并記錄稻草、谷粒風干重,計算谷草比。然后各取稻草、谷粒各100g左右的樣品,烘干粉碎后,密封保存,用于測定全氮、全磷、全鉀養分含量。植株樣品檢測方法詳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生物性狀比較 由表2可知,從構成產量因子來看,配方區的每hm2有效穗數明顯比常規區多7.6萬~13.2萬穗,穗?倲当瘸R巺^增加11~17粒,結實率比常規區提高0.3~3.7個百分點。其中常規無氮區有效穗數、穗?倲底畹,分別比配方施肥區低81萬穗/hm2、28粒;常規無鉀區結實率、千粒重最低,分別比配方施肥區低3.5個百分點、1.15g。由此可見,水稻缺氮,會造成植株生長瘦弱,葉片少而小,有效分蘗數和每穗粒數明顯減少,導致產量顯著下降,N、P、K配合施用能改善水稻生長的群體結構,從而提高產量。
2.2 不同處理的產量結果比較 從表3可知,常規施肥區>常規無鉀區>常規無磷區>常規無氮區,其中,常規施肥區比常規無鉀區增產562kg/hm2,增幅為7.3%,比常規無磷區增產712.5kg/hm2,增幅為9.4%,比常規無氮區增產1 963.5kg/hm2 ,增幅為31.2%;配方施肥區>配方無磷區>配方無鉀區>配方無氮區,其中,配方施肥區比配方無磷區增產487.5kg/hm2,增幅為6.0%,比配方無鉀區增產687kg/hm2,增幅為8.7%,比配方無氮區增產
2 037.0kg/hm2,增幅為31.1%。因此,無論是配方施肥區還是常規施肥區均表現出比缺素區明顯增產,增產487.5~2 037kg/hm2,增產率6.0%~31.2%,而配方施肥優于常規施肥,比常規施肥增產324.0kg/hm2,增幅3.92%。
2.3 不同處理的肥料利用率比較 水稻形成100kg經濟產量所需養分吸收量見表4,然后綜合表3、4及單養分投入量計算肥料利用率,其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配方施肥區較常規施肥區提高氮肥利用率3.37個百分點,提高磷肥利用率2.90個百分點,提高鉀肥利用率5.09個百分點。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產量上,水稻全肥區高于缺素區產量,配方施肥區高于常規施肥區,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增產324.0kg/hm2,增幅3.92%。在該試驗條件下,水稻配方施肥區氮肥、磷肥、鉀肥肥料利用率高于常規施肥區,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3.37個百分點,磷肥利用率提高2.90個百分點,鉀肥利用率提高5.09個百分點。說明合理的肥料配方,既提高了水稻產量和肥料利用率,又減少了化學肥料的投入,從而有效地減輕了化學肥料對農業面源的污染,促進現代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期刊簡介:《貴州農業科學》(月刊)創刊于1972年,由貴州省農業科學院有辦。本刊內容涵蓋作物育種與栽培,植物保護,土壤肥料,果樹蔬菜,園林花卉,畜牧獸醫,農業生態,農業資源,農業經濟等專業學科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動態。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