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27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目前有關林業管理改革上的新應用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促使現在山區林業上的改革及應用呢?各級政府及林業行業部門必須加強對發展林業的政策、法規的宣傳,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送到千家萬戶,讓他們掌握林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在廣大的山區造就一個人人都積
在目前有關林業管理改革上的新應用措施有哪些呢?應該如何來促使現在山區林業上的改革及應用呢?各級政府及林業行業部門必須加強對發展林業的政策、法規的宣傳,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送到千家萬戶,讓他們掌握林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在廣大的山區造就一個人人都積極主動發展林業,人人都懂得對林業的培育、管理、愛護的良好氛圍,使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是一篇農業技術論文。
摘要:將林業建設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管理是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針對現有林保護中,特別是天然林保護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的政策,職能部門應積極配合人大進一步完善和細化林業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尤其是要結合山區發展林業的實際,制定一些切實可行的地方性規章制度來規范人們造林、育林、護林的行為,調動和保護社會辦林業的積極性。
關鍵詞:林業管理,農林科技,農業技術論文
一、認真宣傳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發展林業的方針和政策
造林綠化,保護生態平衡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特別是山區自然條件惡劣,人們發展和保護林業的意識差,積極性不高,就十分需要各級政府及林業職能部門花大力氣貫徹好黨和國家的林業政策,做好相關法規的宣傳工作,使山區人們懂得發展林業的重要性,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論文網推薦:《天津農林科技》,《天津農林科技》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要把生態工程建設的意義及政策界線給廣大的山區群眾講深講透,把現有林保護,特別是天然林保護的重要意義及相關法律、法規講深講透,使他們懂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兩大工程是黨和國家站在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高度提出的一項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的戰略舉措,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團結和發展的需要。在貧窮落后、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山區,實施生態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存環境和切身利益,必須立即行動起來,刻不容緩。只有讓黨和國家的林業發展的方針、政策深入人心,把山區的人口問題、吃飯問題和扶貧工作同林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禁止人為破壞森林,提高山區人們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才能充分調動和增強山區發展林業的重要力量。確保山區林業走上持續發展、良性循環的軌道。
在當前就是要切實搞好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非常重要,它在國家經濟建設特別是在農業發展中,在農民增收致富中,在改善生態、應對氣候變化中,都將會產生無可比擬的巨大作用”。“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集體林地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第一,明晰產權,切實給予農民平等的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第二,放活經營,切實讓農民在林地經營中得到實惠”。“第三,加強扶持,切實給農民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第四,搞好服務,切實為農民提供便捷的技術、信息、林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在這四個方面中切實做好政策的穩定和完善,使農民感到放心、安心、舒心。二、加強領導,確保林業持續發展。
加強領導,強化政府行為是發展山區林業,確保林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山區群眾文化素質低,對林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發展林業自身行為不力,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規范山區群眾發展和保護林業的行為。在林業生產的發展上,一是要堅持行政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做到“為官一任,綠化一方”。二是要制定切合本地實際的長遠發展規劃;三是要把天然林保護工程和生態工程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念好“山”字經;四是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監督檢查機構,嚴格查處違反《森林法》和有關法規的人和事。在具體措施上,必須抓好“造、封、管并舉”,提高森林覆蓋率,緩解山區生態惡化狀況,造就山區良好的生存環境。山區既是森林分布最多的地方,也是毀林、毀草、開荒最嚴重的地方;乜葱轮袊60年的林業發展史,有不少的痛苦和悔恨,特別是“大煉鋼鐵”,使我國原始林損失慘重;一些多林地區“木頭”財政,給子孫扔下了沉重的包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林業逐漸被重視起來,幾項大的工程相續啟動,投入也相應加大,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特別是土地條件好、交通比較發達的地方,林業投入大幅度增加,產值成倍增長。
二、繼續解放思想,強化林業科技意識,增加林業科技含量
改革開放以來,林業科研推廣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開發出具有相當質量和數量的林業科技成果。但是,由于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機構還不夠健全,加之林業生產第一線部份科技人員素質低,很難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致使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與生產力脫節,科技價值與生產效益脫節。因此,繼續解放思想,強化科技應對意識,增加科技含量是發展山區林業的重要舉措。具體應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科技體制改革的決定,搞好林業科技體制改革。切實發揮林業科研機構的作用,采用經濟杠桿及市場導向,開拓林業科技市場,逐步建立起適應山區的科技推廣運行機制,促使林業科技成果向山區林業生產第一線轉移。二是加強人才培養,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培訓科技人才,鼓勵他們到山區去發揮作用。做到政策向科技人員傾斜,推行科技承包,按其得失,獎懲掛鉤,制定優厚待遇激勵科技人員到山區搞技術投入,推行技術入股分成,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養大批科技人才,充實林業科技隊伍;實行科技工作者經費重點扶持,重點投入,保證山區重點科技項目的開發。
三、加大對林業的投入。推進林業社會化發展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一個多層次、多渠道籌集林業資金的渠道。但山區投入不足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多元化的、穩定的生態環境建設投入機制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加大林業投入,推進林業經濟發展,財政、計劃、金融等部門就必須按照國務院批準的2050年的發展規劃要求,形成財政有償與無償投入相結合,計劃合理安排,金融加大支持的格局。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廣泛吸納社會閑散資金,實行按股分紅、分利、分貸、分值、分管的辦法,鼓勵機關事業單位、科研部門、工商企業直接受益的下屬單位、個人走聯合發展,共同投入的路子,大膽放手,放心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林業經濟;在計劃、價格、稅收、金融等方面,制定山區林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扶持林業發展,加大生態建設,退耕、還林、還草,綠色扶貧工程力度,鼓勵山區林農大力發展各類林業,以改善生態環境,增加收入,增強自身發展能力。
四、加強林業法制建設。完善林業政策。依法治林
一是要完善“兩山責任制”,鼓勵和引導山區群眾和社會其他公民,以林地、技術資金、勞務投入創辦多種形式的經濟實體,變分散經營為規模經營;二是建立長期穩定的林業經濟扶持政策,提高林業的總體水平;三是對重要的林副產品實行政府最低保護價,合理確定林副產品之間的比價,讓山區群眾發展林業吃下“定心丸”;四是建立合理的退耕還林補償機制,確保生態建設順利實施。通過以上的措施和諸方面各個環節的努力,長抓不懈,山區林業的發展必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