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1-14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整個畢業設計實踐活動過程中,畢業生是實踐活動的主體、參與者,指導教師是實踐活動的規劃者、引導者。指導教師的角色重要而特殊,其對畢業設計的順利開展、進行及完成和畢業設計深度的把握至關重要。傳統的畢業設計指導模式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和綜
摘要:在整個畢業設計實踐活動過程中,畢業生是實踐活動的主體、參與者,指導教師是實踐活動的規劃者、引導者。指導教師的角色重要而特殊,其對畢業設計的順利開展、進行及完成和畢業設計深度的把握至關重要。傳統的畢業設計指導模式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必要對傳統指導模式進行改革創新。論文發表:《東北電力大學學報》是由東北電力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載電力、電機、動力、熱能、信息工程、自動控制與系統工程、電廠化學與機械、電子、數學和企業管理等學科和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及部分社會科學研究方面的論文,歡迎本院師生與校外科技人員、專家學者(特別是校友)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優秀論文。
關鍵詞:畢業設計,電氣工程,專業教師
所謂“分層次”,就是指導教師要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緊密結合學生的畢業去向,統籌安排,“因材施教”個性化課題定制,優化畢業設計課題內容,有針對性地布置選題。對于有志攻讀研究生、繼續深造的學生,應鼓勵選取在電氣工程領域中有新技術含量和應用前景的研發課題,以提前培養他們的學術科研能力;對已確定就業意向且就業單位與本專業對口的學生應允許他們到就業單位做畢業設計,或選擇與自己將來工作相關的課題進行畢業設計,這樣有利于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更好地適應將來工作。所謂“分模塊”,就是按照電氣工程一級學科所包括的五個二級學科(即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所有畢業設計課題分成五大模塊,按學生所選課題模塊將學生分成五大組,然后在開題、中期檢查、過程指導、驗收答辯等環節分課題模塊給予有針對性的集中指導。
所謂“團隊化”,就是結合電氣工程專業教師教學科研團隊,學生跟著指導教師所屬團隊走,在畢業設計開題、中期檢查、過程指導、驗收答辯等重要環節進行團隊化集體指導。其好處在于可有效解決師生比例失衡、指導教師結合松散、選題不當等難題,使學生接受到具有不同知識結構的教師交互式指導,從而有效提高畢業設計指導效率和質量。在上述分層次分模塊團隊化指導畢業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注重與科研、生產實際相結合,注重新技術、新方法應用,注重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培養,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其創新意識,滿足多樣性需求和個性化學習的特點。
針對畢業設計管理相對松懈的問題,有必要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加強管理力度,實施精細化管理。比如嚴格畢業設計組織紀律,每周定期一兩次的畢業設計師生見面會,要求簽到,嚴格請假制度,超過一定次數未到取消該學生答辯資格;對于選擇到指導教師項目合作單位或意向工作單位做畢業設計的學生,要嚴格進行聯合指導,定期回校內接受監督與審查;畢業設計使用實驗儀器設備、場地等的進程分批進行,使有限軟硬件資源能夠交替輪流使用。此外,需提高認識、加強過程指導,采取一些新手段強化師生研討交流。
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需自始至終在各個環節嚴格把關,確保畢業設計質量。畢業設計前期,學生要完成選題、資料收集、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總體設計等工作。指導教師團隊要嚴把選題關,強調選題內容和深度范圍等應符合學生在校所學專業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實際水平,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電氣工程專業的發展,將以往單純設計類題目數量減少,增加了實驗研究型、仿真研究型及產品開發型等類型題目,保證了選題的多樣化。畢業設計中期,指導教師團隊要集體對每個學生的畢業設計前期工作情況進行嚴格審查,此舉可避免畢業設計“前松后緊”的局面。畢業設計后期,指導教師要嚴格驗收學生畢業設計成果,嚴把畢業論文撰寫質量關和答辯關。要對學生畢業論文的全面質量(即邏輯條理性、寫作格式、外文翻譯、排版、計算機應用等方面)提出具體規范的要求,不規范論文禁止參加答辯。
通過培養使學生在保證思想道德、科學文化達到一定修養和掌握電氣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的前提下,能夠適應電氣工程領域在工程設計和工程產品研發的實際需要,符合社會主義建設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標準。具體來說包括兩個方面:1.基礎知識標準培養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具備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識,具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交流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在電氣工程領域內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及基本技能;能夠掌握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控制科學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了解和跟蹤電氣工程領域的發展動態以及趨勢的能力。2.能力標準目前許昌學院的人才培養定位是面向河南、面向工業化、面向社會需求的發展模式,促進工程教育改革和創新,全面提高許昌學院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質量,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該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根據許昌學院辦學自身特點,培養具有一定工程技術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使得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具有簡單的工程造價預算、工程方案設計、工程圖紙繪制以及現場施工等工程技術能力。
改革教材。以前在教材選擇上,往往注重教材的理論深度而忽視了知識的工程應用背景。對于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應該選擇具有較多工程應用背景和工程應用案例的教材,而對于偏重于理論探索的教材應減少使用比例,并制訂合理的培養方案、編制合適的課程體系和制訂出完善考核辦法。
加大與企業合作的力度,增加聘請具有工程施工和產品開發經驗的優秀工程師為兼職教師,為學生上課和指導畢業設計,逐漸形成由在校教師和企業教師組成的“雙導師”指導模式,促使學生盡早接近工程產品的設計實例,為后續工程素質培養奠定基礎。為了進一步推動校企合作的深度,目前許昌學院通過河南省省委的組織與許昌市制訂“雙百工程”計劃,在最近五年的時間內,從許昌市各企事業吸引100名優秀工程師來許昌學院作兼職教授,同時選派許昌學院100名優秀教師去許昌市各企事業進行專業培訓和鍛煉,旨在提高許昌學院教師自身的工程背景以及工程設計開發的能力。
修訂培養方案,增加實踐課的教學課時,在實踐教學環節上多開設具有綜合性、創新性的實驗課程,增加學生在專業方向課的學習與訓練,加大課程設計的力度。所有學生必須完成規定的專業課學習,許昌學院教師主要負責學生的管理以及輔助學生的學習工作。在培養過程中,要增加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采用“3+1”培養模式,即三年在校學習、一年企業鍛煉。三年在校學習、一年企業鍛煉可以具體分為:一年的基礎課學習,一年的專業方向課學習,一年實踐技能培訓以及一年的公司工程實踐項目訓練。在培養過程中主要注重基礎理論、基本技能以及工程實踐設計、施工以及基本操作工具的使用培訓。第四,改變畢業設計考核方式,由原來單一的畢業論文改為學生可以通過成套圖紙繪制完成;或者產品開發的電路圖或者與本專業相關的專利。
畢業設計課題缺乏實驗條件,受實驗室場地不足、實驗設備緊張的瓶頸束縛較多。這樣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只能夠在宿舍里做畢業設計,最后要么閉門造車,要么抄襲他人作品,使得畢業設計完成結果粗糙、質量低劣。畢業設計管理相對松懈,畢業生對畢業設計思想上不夠重視,缺乏完成畢業設計任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部分同學投入時間和精力過少,受找工作應聘或考研復試等影響較多,往往導致部分同學做出的畢業設計內容空洞,也不可能通過畢業設計學到什么。上述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體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不利于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等的培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