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2-12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人工智能技術是隨著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新興技術,基于人腦的信息處理模式,人工智能技術使各行各業的數據處理能力得到質的提升。本文從人工智能技術與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通過對其各自應用特點的簡述,進而對兩者的實際融合及具
人工智能技術是隨著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新興技術,基于人腦的信息處理模式,人工智能技術使各行各業的數據處理能力得到質的提升。本文從人工智能技術與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通過對其各自應用特點的簡述,進而對兩者的實際融合及具體應用情況予以深入探究。
引言:我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各行各業的經濟水平發展迅速,尤其是科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予以高度重視,不僅在人才資源的配置上全面優化,更從政策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萍及l展是社會第一生產力,因此,為全面推動我國現代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我國率先從科技創新的理念進行革新,使其逐漸與社會經濟發展的浪潮相融,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歷年發展,進而改變了傳統模式下的機械工程制造。就目前我國的人工智能技術水平而言,已經得到社會及各領域生產的廣泛關注,其發展空間較大,能為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提升起到助益作用。
1 人工智能技術與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歷程
1.1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歷程
早在17世紀的中期,大型計算機的發明使世界進入科技革命的時代,通過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和運算的方式,是當時前所未有的。在此之后,世界范圍內的科研人員對于計算機的研究相繼展開,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明提供了前提,F代電子信息技術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基礎,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之上,人工智能技術才能得以應用,其中包括對人工智能系統的編程與設計,都需要依賴計算機完成。在19世紀中期,世界范圍內的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在上世紀初所召開的國際會議上,美國專家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技術”這一先進的理念,在會議的探討過程中,專家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理念作出了激烈的爭論與辯駁。直至本世紀初期,互聯網技術的全球應用,使人工智能技術的實現不再是幻想,計算機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實現了跨范圍的信息收集與處理,這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完善創造了條件(萬梓豪,探究機械電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內燃機與配件,2018年第18期202-203頁)。因此,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兩次重要革命。
1.2 機械電子工程的發展歷程
從工業革命開始,傳統的勞動力工作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工業社會生產的需要,利用機械化的生產形式替代人工進行勞動,既能夠減少生產成本,也能夠大幅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谶@一社會要求下,相關科研人員在機械化生產的研究領域不斷探索與鉆研,逐漸形成現代的機械電子工程體系。而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其他領域的生產水平普遍提升,生產者也發現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機械電子工程的結合,能夠使傳統的機械化工業生產更具體現代化意義,并且伴隨著互聯網技術與云計算技術等形式,能夠使機械化生產的精度變高、效率也得以提升(王風,人工智能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應用,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年第13期244-245頁)。故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時代賦予的責任
2 人工智能技術與機械電子工程的應用特點
2.1 人工智能的特點分析
人工智能技術是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一種,其原理是模仿人類思維所創造的智能機器,就目前的人工智能產品而言,其具有語言識別等多項能力,對人類思維的模仿尚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人工智能技術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由于人工智能技術來自于現代電子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等綜合性的技術領域,故人工智能技術的主要核心以服務、溝通為主。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影響下,人們的群體溝通會更加便捷,并且人類的慣性思維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2)當代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未來社會的第一生產力,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得以有效應用后,會對生產過程的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并且在企業生產、管理與銷售等方面,會彰顯出現代電子科技的優勢。
2.2 機械電子工程特點分析
機械電子工程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由電子工程、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工程共同組成。當代的機械電子工程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機械電子工程所生產的產品結構較為簡單,與傳統的機械生產相比,當代的機械電子工程所生產的產品具有結構簡單與空間體積較小的特點。
2)目前我國機械電子工程方面的理論體系相對成熟,從電子工程、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工程三個方面來看,其有機融合使當代的機械電子工程學科更加具體和實用,在此專業培養出來的設計人員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生產運作過程中的相關環節,都能夠起到重要作用。
2.3 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關系
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中得以應用,能夠對傳統機械電子工程生產中數據不精準及嚴密性差的弊端有所彌補,并且二者的有機融合,也使兩項技術在融合的過程中共同發展(許乃賀,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應用研究,山東工業技術,2019年第6期165 頁)。人工智能技術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夠提升機械電子工程數據的精準度,而機械電子工程又能夠使人工智能技術服務于社會生產。故機械電子工程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關系是雙方共存的,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呈現出共同前進的趨勢。
3 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的應用分析
3.1 計算能力與數據處理能力
人工智能技術強大的數據計算能力與信息處理能力是其實際應用中的巨大優勢,利用這一優勢,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生產過程中的數據計算方面也為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人工智能系統的人性化設計,使其在機械電子生產操作時更具有科學化意義,從生產效率方面講,也能夠有效縮減制造環節浪費的時間,為企業節省了一定的生產成本,并且在機械電子工程的生產效果上,也更加準確和科學。研究人員可根據機械生產的實際需求,在人工智能系統中輸入特定的程序,就能夠使其在生產過程中滿足人們的需求;另外,這一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機械電子產品具備合適的表達空間,也就是說,融入人工智能技術所形成的生產線,會避免生產不符合人類結構的電子產品,使物質資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人工智能系統中還包括語言系統,在機器的運轉過程中,一旦發生問題,會通過實際表達來減少生產過程中的錯誤情況(董皓坤,毛家輝,機械電子工程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有效運用分析,電子世界,2019年第11期207頁)。
3.2 系統與網絡技術的融合
人工智能系統通過與現代網絡技術的融合,能夠實現功能性的互補,也就是說,在機械生產的過程中,將功能相似的模糊系統與神經網絡系統融合,是重要的生產方式(王金鋒,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應用,南方農機,2019年第9期112頁)。功能互補是通過在模糊系統之中嵌入神經系統所實現的,這一融合方式能夠發揮出模糊系統的學習能力與總結能力,是人工智能化的標志。而功能相似系統則屬于系統運算方面的性能,能夠通過融合來提升系統運損的能力與效率。兩種技術融合方式都各具優勢,并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實現機械電子工程計算的簡化目標。
3.3 網絡系統儲存機械電子工程數據神
經形式的網絡系統是人工智能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神經網絡系統來實現相關數據的儲存,能夠完成對機械電子工程高效數據攜帶的工作目標。從另一角度說,神經網絡系統的應用,對于各項數據的準確度也能夠有所保障,通過對人腦信息處理及儲存形式的模擬,實現機械電子工程處理方式的優化,使其儲存過程的失誤率較低(盧宇,機械電子工程中的人工智能應用之研究,科技創新導報,2019 年第12期8和10頁)。神經網絡系統的信息儲存量較大,通過與模糊系統的結合后,能夠對機械電子數據的準確度提供更強大的保障。
結束語:就目前我國的機械電子工程發展來說,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傳統機械生產的弊端逐漸弱化,而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與其自動化的設計理念,已經從該技術的實際性能上取得突破。當下社會人們更加重視新興技術的應用性能,因此,通過相關學術研究及科研項目,促進其深度融合,是提高我國機械電子產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應用。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國內的大型企業也在持續關注著技術的發展情況,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各企業對于新興技術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關于人工智能技術與生產之間的融合,更是給予了高度認可。故人工智能技術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發展前景將是相當廣闊的,其發展趨勢非?捎^。——論文作者:孫啟祥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