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6-13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 從課程體系的結構現狀、課程內容及其實施現狀等方面深入分析港航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 采用調查研究、統計分析等方法,歸納、梳理了港航管理專業項目課程體系構建的八項原則,并根據六步走的開發流程構建了港航管理專業核心項目課程體系,進而構建
摘 要: 從課程體系的結構現狀、課程內容及其實施現狀等方面深入分析港航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 采用調查研究、統計分析等方法,歸納、梳理了港航管理專業項目課程體系構建的八項原則,并根據“六步走”的開發流程構建了港航管理專業核心項目課程體系,進而構建了由職業認知、港口業務管理、航運業務管理、職業拓展等課程群組成的港航管理專業項目課程體系; 提出從組織、制度、實施等方面對港航管理專業項目課程體系進行重點保障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 港航管理專業; 項目課程體系; 工作過程系統化; 教學組織實施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海洋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上海、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等沿海自貿區建設有序開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穩步推進,為港航業的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港口航運產業的快速發展,亟須大批掌握現代港口與航運管理知識與技能的高素質人才,而傳統的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方式已經不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同時,招生就業新常態也亟須港航管理專業加快課程體系改革以增加專業吸引力和畢業生競爭力。
二、港航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
( 一) 課程體系的結構現狀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港航管理專業現有課程體系結構由四大模塊組成。其中,基本素質模塊包括思政基礎、高等數學、實用英語、體育、軍事訓練及軍事理論、計算機應用、應用文寫作、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 職業基礎能力模塊包括貨物學、國際運輸地理、企業認識實習、國際貿易政策與實務、西方經濟學、交通運輸學概論、船舶原理與積載; 職業崗位能力模塊( 標注★ 為核心專業課) 包括班輪租船業務★、國際貨運代理★、集裝箱運輸業務★、港航商務管理★、國際航運管理★、國際船舶代理★、港口管理、危險品運輸業務基礎、海運保險、海商法、國航專業英語、班輪租船業務實訓、國際貨運代理資格證考證輔導、畢業頂崗實習及畢業論文、畢業答辯; 能力拓展模塊包括國際多式聯運、藝術導論、運輸統計、會計學基礎、港口裝卸工藝、合同法、電子商務、外貿單證實務、學院選修課程、畢業論文指導。
不難看出,港航管理專業現有課程體系結構與工作體系結構相脫節,理論與實踐相割裂,無法在課程方案實施中使學生形成崗位技能與職業綜合能力,而且模塊化教學理念與模式已經落后于高職教育發展主流。在現行課程體系下,封閉型的接口只能導致教學資源的錯配與浪費、教學改革的半途而廢或似是而非,因而無法從根本上完成學生崗位技能與職業能力的自主建構,也無法實現職業道德、社會能力與方法能力的有效培養,此時,無論采用案例教學法還是打造實習實訓基地組成的實踐教學體系,都無法實現課程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牛頭不對馬嘴”必然導致資源空耗與時間浪費。
( 二) 課程內容現狀
以港航管理崗位或崗位群的單項或數項適崗能力作為職業綜合能力。課程內容缺乏基于實際工作場景的正確序化,課程群內部缺乏實施性協調,未能形成與工作實踐相一致的“項目引領,任務驅動”課程體系,課程之間缺乏實質性的、有用的銜接,導致課程實際上仍然偏向學科體系而非行動體系,無法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因而未能走出成為本科課程體系“壓縮餅干”的怪圈。因人設課、照本宣科,事實上把高職教育做成應試教育的翻版。
( 三) 課程實施現狀
經多輪教改推動,教師已普遍重視前后課程的銜接,但不是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沒有基于完整工作過程來序化課程內容,造成理論與實踐的割裂與人為阻礙,不符合高職學生形象思維較強而邏輯思維較弱的特點,無法發揮學生喜歡動手、注重體驗、思維活躍等優點,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創業熱情。
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對課程內容的選擇具有隨意性,缺乏藝術性。部分課程雖有“項目課程”之名,但在教學過程中并未按照項目化教學的要求組織教學,沒有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因此,即使邊講邊練、講練結合,也還是沒有通過模擬與仿真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職場氛圍與真實情境。如雖有《國際貨運代理業務》項目化教材,但實際上大部分教學都只是在實訓室進行單證操作訓練。缺乏計劃、監督和檢查,沒有形成完整的工作過程,因此,許多“項目課程”徒有其表。因為課程之間的銜接不暢,導致許多內容低水平重復講授,與職業綜合能力培養過程階躍性的基本特征與客觀要求格格不入,很大程度上浪費了教學資源和學生時間,體驗性較差,導致教學效果和效率不高。
總體上,港航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課程結構與能力結構不匹配; 課程內容與工作內容相脫節,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相脫節; 教學組織與工作過程不匹配———課程目標未能有效支撐與銜接人才培養規格與目標; 學生畢業前對所學的知識無法有效整合、內化、應用與遷移,只能碎片化存儲而不能自主性應用,造成理論與實踐貌合神離而不是融合共生。
三、港航管理專業項目課程體系的構建
( 一) 構建原則
1. 定向性原則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載體、平臺,港航管理專業項目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以培養港航管理高技能人才作為目標指向,以體現港航管理崗位群具體要求的人才培養規格作為衡量標準。現行的港航管理課程體系大多屬于本科“壓縮餅干式”的學科體系,在實施中無論如何更換教學設備、改進教學方法都屬于“舊瓶裝新酒”,效果有限,最終模糊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本末倒置。
2. 系統性原則
即整體優化,正是基于這一原則,才能剔除無用的理論知識,最終摒棄學科體系實現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做到課程內部、課程之間、課程目標與培養目標之間的協調統一與整體優化。該原則要求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模式,課堂內外人才培養過程系統化,
3. 發展性原則
該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課程體系接口的開放性,要求包容中高職銜接、專接本等各種學制和現代學徒制等辦學模式,融入職業能力素質的最新要求,易于調整,滿足需求,保持活力; 二是隨著行業企業實踐日益豐富,課程內容應當易于動態更新; 三是課程組織形式多樣化,倡導使用線上線下結合、理實一體、項目導向、分組討論、任務驅動等探究式、過程性、信息化教學方法。對于港航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來講,因為港航業的周期性與不確定性非常明顯,適崗技能與發展后勁同樣重要,發展性原則必須得以充分貫徹。
4. 相關性原則
“行動導向、任務驅動”項目課程體系構建的邏輯起點必須是工作體系,在行業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梳理、整合的工作體系及任務集合的關聯性決定了項目課程體系內含的相關性,即課程門類設置、課程門類要素之間及課程具體內容之間的關聯性。依據這一原則篩選后留下體現鮮明高職港航管理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結構。
5. 結構性原則
現代項目課程體系正是對傳統學科課程體系的結構性顛覆,必須在先進職教理念指導下實現課程結構的根本轉變與整體設計。以廣泛深入企業調研所得的崗位需求為實踐出發點,以建構主義與杜威做中學為教學方法,以能力結構為目標指向。無論是課程還是課程群,知識都是結構化的表達,因此,只有結構性顛覆才能打造與工作體系相一致的項目課程體系,進而在課程體系改革實施中實現學生能力結構優化提升的人才培養目標。
6. 創造性原則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項目課程體系建構必須以高職學生創新精神的培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導向,激發內在潛能,激勵自主學習,注重過程體驗。該原則首先要求課程開發團隊具有創新精神、創造思維與融合理念,敢于和能夠不斷突破自我,深入企業實踐,運用最新高職課程理論解構原有的學科知識課程體系,以知識應用而不是知識存儲為參照系整合專業知識與崗位技能,融合高職理念、創新精神、綜合能力、專業知識與企業實踐,實現工作過程系統化項目課程體系的重構,并以教學實施效果為準繩動態反饋、持續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
7. 情境性原則
擁有豐富的專業建設與課程開發經驗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基于實踐調研,在企業導師協助下,運用先進職教理念與項目課程理論,將國內外行業企業典型案例和真實任務改造、轉換成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情境,或根據需要創設學習情境,務必保證這些學習情境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利于課程組織實施也利于學生能力培養。
8. 人本性原則
該原則要求項目課程體系在構建的過程中,一切以學生為本,既要滿足近期的入職能力需求,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能力生成規律序化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又要兼顧學生的崗位轉換和職業生涯發展需要,完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實施,在科學合理的前提下不斷融入體驗性。
( 二) 構建程序
第一步,利用畢業生資源、校企合作機制對重點就業區域人才市場進行需求調研,同時對畢業生所需的崗位能力、職業能力與任務集合進行調研,整理出行動領域; 第二步,對行動領域即港航管理職業行動情境中相互關聯的任務集合進行工作任務分析,篩選出典型的工作任務; 第三步,對上一步得出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整合、提煉,形成港航管理職業的綜合能力領域,構建課程開發平臺; 第四步,融合學生職業成長規律及學習認知規律,將上一步所得的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實現課程體系的有效構建; 第五步,選準參照系,將上一步所得的學習領域進行分解,精心設計學習情境( 學習單元、學習主題、學習項目) ,實現“項目引領,任務驅動”; 第六步,教學組織實施必須與學習情境設計相銜接、相配套,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原則,倡導使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做學教一體化、理實一體化”方法實現知識與技能的一體化。
項目課程體系的構建中,需要注意: 一是以整合的思維與理念在工作過程中對適度、夠用的專業知識進行解構與重構,原有的知識必然產生價值提升,因為根據杜威做中學思想和建構主義理論,知識的價值在于應用而不在于儲存。所謂“整合”,包括: 原有的體系知識與工作過程進行整合; 原有的課程內容與工作過程進行整合; 原有的課程項目之間的銜接安排; 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實訓項目、實訓實習資源的優化與整合。例如,隸屬于原專業課程的實訓項目均整合進新構建的專業學習領域,以“理實一體化”教學實現原來單列的實訓項目任務,而且知識技能一體化效果更佳。二是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設計,學習情境 ( 項目、主題、單元) 之間具有包容、平行或遞進三種邏輯關系中的一種或多種[9],需要基于市場調研所得的典型工作任務歸納出行動領域,由教學專家或“雙師型”骨干教師進行系統化的學習情景設計與教學組織設計,以符合學生認知學習規律和能力生成規律。
四、港航管理專業項目課程體系構建的重點保障
1. 組織保障
為順利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項目課程體系,成立由行業協會代表、企業部門經理與一線熟練員工、高職教育專家與“雙師型”骨干教師組成的課程開發團隊,統領、指導并組織港航管理專業項目課程體系開發工作。這個課程開發團隊的領導與指導工作應當貫穿于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的全過程,其工作有規可依,效果可溯可查,實現常態化有效運作。加強與保賠協會、無船承運人及船代協會、貨代協會、船東協會、港口協會的聯系與合作,完善政行企校合作育人激勵機制、運行機制、動力機制、更新機制,打造政行企校合作育人生態圈與利益共同體。
2. 制度保障
出臺并不斷完善項目課程體系開發的鼓勵政策,充分調動廣大教師以及行業企業員工合作開發、持續更新工學結合教材、企業案例庫或專業資源庫等課程資源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督導全體教師限期逐步摒棄學科體系下的滿堂灌、照本宣科等理論講授、教師主體式教學方法,激勵、指導、示范帶動、有序推進行動導向教學法與信息化教學法,如角色扮演、團隊作業、小組合作學習、工作情境模擬、翻轉課堂、慕課等,以“做學教一體化、理實一體化”方法實現知識與技能的一體化培養; 摒棄終結性評價與理論成績主導的靜態僵化評價機制,探索實現以信息化手段( 如課堂派、蘑菇釘等) 對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職業道德與綜合素質進行多元化、多維度、多主體、多場合的過程性評價,同時改革完善教師評價機制、師生互評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實踐、創新積極性; 改革教學管理制度,保持教學組織實施的柔性化與課程體系接口的開放性,鼓勵、督導教學方法創新,允許并精心組織混合所有制、職教集團化、現代學徒制、導師工作室等新辦學模式、培養模式下的教學改革試驗。
五、結語
無論是高職教育發展趨勢,還是港口航運產業轉型升級、招生就業的形勢變化,以及現有課程體系的困境,都對高職港航管理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構建項目課程體系提出了迫切需求。在遵循基本原則與開發流程的基礎上,可以構建完全不同于現有學科體系下的課程體系,即由職業認知、港口業務管理、航運業務管理、職業拓展等課程群組成的港航管理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項目課程體系,但要使之有效實施,則需要從組織、制度、實施等方面進行重點保障。接下來,需要對構建的課程體系進行系統化的學習情景設計與教學組織設計,并在實踐檢驗中不斷完善; 也需要對整合的思維與理念、課程體系接口的開放性進行深入研究與實踐,以產生更廣泛深入的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晶,范雅玲.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開發探究[J]. 中國外資,2013( 12) : 83.
[2]劉占明. 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旅游類專業課程體系創新研究[D]. 石家莊: 河北師范大學,2010.
[3]浦震寰.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基于工作過程項目課程體系開發的調研[J]. 物流工程與管理,2011,33( 8) : 155 - 157.
[4]劉冉昕,儀玉莉. 構建高職港口與航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思考[J]. 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 2009,11( 3) : 67 - 69.
[5]黎明.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 港口與航運方向) 課程體系研究———以新里程( 天津) 公司工作過程崗位技能為導向[J]. 物流科技,2014,37( 7) : 25 - 28.
本文非原文全文,對部分內容有刪減,原文由李上康,宋麗霞,孫峰發表在《航海教育研究》期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