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08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必須采取有效的創新管理方式,這些高職院校和企業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以人為本,建立和完善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各項保障制度,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頂崗實習,采取科學合理,有效規范的評價方
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必須采取有效的創新管理方式,這些高職院校和企業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以人為本,建立和完善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各項保障制度,通過多元化的評價頂崗實習,采取科學合理,有效規范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創新
2016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了《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明確指出職業學校學生實習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基本環節,是教育教學的核心部分。網絡信息時代下,互聯網對高職院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互聯網+”思維,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需要進行適度改革與創新,與互聯網思維深度融合,使之更好地為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服務。這也更加符合高校自身建設發展,能夠更好地服務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大局。
一、高職院校與企業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共同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互聯網+”時代下,越來越多的傳統項目與行業追求與互聯網產業的跨界融合,以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是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是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互聯網+”時代下,加強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與互聯網思維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要求與選擇。
“互聯網+”是一種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聯合傳統行業的創新發展是其關鍵,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又是關鍵中的關鍵。基于“互聯網+”思維的人才培養,意味著在學生頂崗實習之前高職院校要做好創新創業培訓與訓練工作;意味著高職院校要與企業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要共同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第一,在學生在校期間,高職院校要大力營造有利于學生創新爭優的氛圍,建立良好的創新創業服務機制,指派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學生結合專業與實際大膽創新創業。高職院校教師要基于“互聯網+”思維,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做到為學生精準服務,在理論與實踐教學過程中加強創新創業的培訓與訓練,讓互聯網創新創業的意識深深扎根在學生頭腦中。
這需要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走在互聯網時代的前沿陣地,以敏銳的眼光捕捉時下創新創業點,以及市場上對所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的要求;同時,深入學生內部不斷了解學生對新事物、新內容的了解和運用情況,以此制訂符合市場創新創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實時改進和調整教學過程與內容,運用“互聯網+”思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此外,教師也要因材施教,在學生頂崗實習前為學生量身定制頂崗實習培訓方案,重點發掘每個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
第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引導建立企業接收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因此,高職院校要在《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等文件精神指導下,與企業建立學生頂崗實習長效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高職院校要把握“互聯網+”時代脈搏,積極有效地把“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落到實處,認真挑選能夠承擔學生頂崗實習指導任務的企業,篩選合適的崗位,尤其是頂崗實習的崗位要與學生培養方向相吻合。
積極有效的頂崗實習必然是學校、企業以及學生三者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在學生頂崗實習階段,高職院校要與企業保持密切聯系,安排專職人員與企業管理人員對接,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包括學生對工作內容的掌握、創新創業意識情況等。實時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強化校企協同育人的作用,尤其是要將“互聯網+”下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教育貫穿學生實習全過程,促進學生職業技能與創新精神高度融合。例如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具體產品項目研發,并以此為選題開展研究或者撰寫畢業論文,提出有益的見解,以此不斷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二、以人為本,建立與完善學生頂崗實習各項保障制度
“互聯網+”十分強調“以人為本”。目前,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存在諸多問題,突出表現在學生頂崗實習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如薪資待遇、休假、安全等權益得不到保障,還有實習成效不明顯、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目前,我國尚缺乏與頂崗實習相關的法律法規,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發生安全事故或者違法事件,將對學生本人、派遣學校、企業造成無形的無法挽回的損失和影響,嚴重影響高職院校對頂崗實習的管理,尤其是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帶來潛在危害。“互聯網+”強調的“以人為本”得不到體現和實施。因此,建立與完善頂崗實習各項保障制度十分必要。
第一,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和高職院校、企業應成立頂崗實習工作領導小組,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貼近學生和企業的實際,加強對學生頂崗實習工作的領導,要順應互聯網時展要求,著重突出“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并研究制定相關保障學生頂崗實習權益,規范頂崗實習流程的制度。努力實現“崗學一致”,即讓學生所學專業與頂崗實習的崗位基本一致,對于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的薪資待遇、休假、勞動強度、安全事項、各方的權益保障等進行詳細的說明,并引導高職院校、學生、企業簽訂三方面的協議,以此規范頂崗實習管理,以便出現意外事故時能及時按協議處理。
這就要求頂崗實習工作領導小組在遵守規章制度前提下,派人專門負責頂崗實習工作,加強組織管理,加強和完善頂崗實習基地建設,從而更好地保障頂崗實習期間各方的權益,更好地引導學生發揚互聯網時代的創新創業精神。
第二,高職院校要結合“互聯網+”時代的創新、開放、共享思維,針對學生頂崗實習成效不明顯的問題,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
一是自上而下,以學校領導和教務、培訓、各系部負責該項工作的人員組建領導小組,高度重視加強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并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要求,與實習企業積極溝通協商,告知學生要達到的實習目的和要求,讓企業積極配合。
二是在學生頂崗實習前,高職院校要向學生明確頂崗實習任務,要求學生帶著任務和課題進入實習企業,在實習崗位中邊學邊做邊思考所做任務和課題的答案,以及可以創新之處,并在結束后形成書面報告。激勵學生在工作當中發揮主動性和積極創造性,不斷開拓思維,養成創新的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三是高職院校內的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對系部、學生和企業實施頂崗實習情況進行期中、期末檢查、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見,達到頂崗實習效果,以此讓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學有所成,真正體現“以人為本”。
三、進行多元化評價,采取科學、合理、規范的評價方式
“互聯網+”思維意味著頂崗實習評價的多元化,不再是傳統的單一評價。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成效究竟如何?這要從不同角度去評價。科學、合理、規范的評價方式對提高高職院校整體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高校頂崗實習實踐教學考核評估體系的構建,應能夠全面、客觀、合理地反映每個學生的技術實操、創新能力。考核方式以筆試、實際操作、論文(設計)三者相結合,結合實習報告、總結等進行綜合評定。同時,考核評價應符合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大綱及考核質量標準,體現出專業特色,使學生頂崗實習的成效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必要時可以組建答辯委員會,讓學生陳述頂崗實習有關情況。
第二,學生頂崗實習的成效如何要參考來自企業的評價。實習企業中的指導教師對于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表現具有第一發言權。企業指導教師應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實際情況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頂崗實習過程的工作質量、實踐創新能力、人際關系處理等,以此反饋給高職院校,作為學校考核評價學生頂崗實習成效的依據之一。
總之,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是實現教育“職業化”,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方式,對于學生進一步掌握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具有重要作用。高職院校的頂崗實習要跟上“互聯網+”時展潮流,利用“互聯網+”思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加強指導和管理,不斷探索管理的新方法,以此取得頂崗實習的最大成效。
【參考文獻】
[1]耿保荃.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模式探索與實踐[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2]朱小萍,袁田利.高校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創新研究與實踐[J].經濟師,2010(6)
[3]田穗.高校頂崗實習學生的職業適應與發展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
[4]杜秋蘭,梁德才.頂崗實習學生管理的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4(9)
[5]牛習現,谷勇.高職學生企業頂崗實習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2)
[6]秦英,楊莉.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研究[J].高等教育,2016(11)
推薦閱讀:管理類職稱論文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的思考
這篇管理類職稱論文發表了高職院校管理創新的思考,高職院校管理的創新在于促進我國教育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在法律以及政策范圍內,高職院校擁有最大的自主決策權,而在校級領導下,院系擁有相對獨立性。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