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科技期刊瀏覽:次
《時間頻率學報》是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辦的學術、技術應用類刊物,由中國科學院主管。該刊原名為《陜西天文臺臺刊》,創辦于1978年,后經主管部門批準,自2003年起由原名《陜西天文臺臺刊》更名為《時間頻率學報》。
《時間頻率學報》刊載時頻科學及相關方面的理論和應用研究、技術與方法的成果與進展、專題評述等。讀者對象為時頻、天文、國防、計量、測繪、地震、電信、電力、導航等部門的時頻及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
時間頻率學報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
2、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擴展版)
3、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4、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5、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217;總被引頻次:66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522;綜合影響因子:0.239
6、時間頻率學報榮譽:
2000年被陜西省新聞出版局、科委評為省級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時間頻率學報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時間頻率學報雜志社介紹
(1)來稿應數據可靠、論據充分、論點明確、邏輯嚴謹、表述確切、文字精練、圖表清晰。
(2)來稿篇幅(包括圖表和中外文摘要)字數以不超過8000字為宜。稿件中要包含英文標題、作者工作單位英文譯名、作者姓名漢語拼音、中英文關鍵詞和英文摘要。凡是基金支持的論文,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請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來稿編寫格式的其他方面(包括參考論文著錄格式和對簡易函數圖的基本要求等)請參考近期《時間頻率學報》刊載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等的規定和說明”和“科技論文的編寫格式”等。
(3)對文中首次出現的外國人譯名請加注原文,對文中首次出現的復合名詞的外文縮寫請加注中文。引用他人研究成果時,務請按《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注明出處。若論文屬重大科技成果、獲獎項目或屬具有明顯社會經濟效益的項目,請在來稿中注明。
(4)要求來稿一式三份(紙質文本),并附電子版。請注明作者姓名、學術技術職務、專業、工作單位、通信地址(包括E-mail地址)、郵政編碼及聯系電話。
(5)對退修的稿件,請在規定時間內將修改稿及其電子文本返回編輯部。對送請核校的校樣,也請在規定時間內核校完畢并簽字后盡速返回編輯部。
(6)來稿一經刊出,即表明作者已經認可其版權轉至本刊編輯部。本刊在與國內外文獻數據庫或檢索系統進行交流及合作時,不再征詢作者意見。
(7)請勿一稿兩投。
《時間頻率學報》發表部分論文題目
脈寬調制(PDM)發射機時延的分析測量
靜態測量型GPS接收機的研制及其性能
低頻時碼信號場強計的研制
BPL脈位調制方案及數據傳送
原子鐘信號的神經網絡模型
時間間隔計數器的研制
利用衛星電視系統進行導航的基準站配置
Loran-C系統的技術改造與發展方向
GPS 導航電文中時間參數的變化特點
天文CCD觀測的星象定心算法
ECS-DBMS中的更新傳播技術及其測試與分析
利用Java JDBC進行數據庫訪問
廣義相對論在時頻計量中的應用
TOC信息的廣播控制算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