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生物信息學生物工程師論文

所屬分類:科技期刊瀏覽:

生物信息學

生物信息學

關注()
期刊周期:季刊
國內統一刊號:23-1513/Q
國際標準刊號:1672-5565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主辦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一篇:信息安全與技術雜志技術論文投稿郵箱
下一篇:生物醫學與環境科學:英文版生物科學論文
學術服務咨詢服務項目咨詢

  《生物信息學》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哈爾濱工業大學主辦的生物信息及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報道我國生物信息技術研究開發的重要成果和國內外生物信息技術及其產業化最新進展。本刊于2003年9月創刊,季刊,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23-1513/Q,國際連續出版物號:ISSN1672-5565。

  《生物信息學》主要刊載生物信息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綜述、研究論文、研究簡報、技術與方法、專題評論等學術文章!渡镄畔ⅰ返禽d的研究論文應是沒有在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刊物上發表過的原始研究工作報告;綜述進展應結合作者研究領域的工作,對相關領域的發展及研究進展進行全面的介紹和評述,及時反映生物信息領域的發展熱點和最新進展;本刊還刊登有關生物信息技術國內外研究開發動態、簡訊、產業政策與產業發展動態、學術活動與展會通知、書評、短評、啟事等文章。

  《生物信息學》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并加入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萬方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SinoMed)等。2013年入選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網絡版);本年度在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擴展庫)》(SCIE)施引文獻數6篇,總被引頻次7次。

  生物信息學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論文、研究簡報、綜述進展、學科前沿、論壇、技術與方法、研究快訊、評論、動態、產業報道、知識產權、新書推介、展會報道

  生物信息學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

  上海圖書館館藏

  國家圖書館館藏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生物信息學雜志社簡介

  《生物信息學》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條理清晰,文字精煉。研究論文一般在4000字以內,綜述性文章以5000字為限,研究簡訊、動態等文章一般在1000字以內。其他欄目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生物信息學》來稿請提供激光打印樣一式兩份(請用A4紙小4號通欄打印,作者自留副本),并附作者工作單位推薦信。稿件須注明聯系人詳細通訊地址(包括郵政編碼、電話、傳真、電子信箱等)、第一作者個人信息(包括性別、出生年月、職稱、所獲學位等),以便處理稿件時能及時與作者聯系。

  《生物信息學》來稿務必做到清稿定稿。稿件中的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的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容易混淆的字母、符號等在首次出現時,請用鉛筆注明。文中計量單位務必使用新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量和單位》中頒布的法定計量單位名稱和符號。非許用單位,務請換算成許用單位。

  本刊的編排規則和格式依據國家標準的要求,來稿由中英文標題、作者、單位(城市、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含文字、圖表)、腳注、參考文獻等部分組成。對各部分要求如下:

  標題中英文對照。一般不用副標題,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字,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標題應簡潔、明確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實質及特點。

  作者應是對文章全部或部分內容作出主要貢獻、能對內容負責的人,并應征得各人同意。作者單位應標明全稱及所在城市和郵政編碼。文章第一作者通常為聯系人,另定聯系人時,請用腳注標明。

  摘要以第三人稱撰寫,內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主要數據、和結論等。研究論文中文摘要一般不超過300字,英文摘要內容與中文摘要基本一致。請注意中國作者在英文稿中的姓名采用漢語拼音,姓前名后分寫,姓和名的首字母均大寫,復姓和雙名間均不加連字符,但會產生歧音的可用隔音符號(’)區分。

  每篇文章應選取反映文章內容的關鍵詞3~5個。關鍵詞分別列在中英文摘要之后。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牦牛兒基牻牛兒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的生物信息學分析張鵬飛;王寧;周蔓;李萍 (127)

  基于不同物種的熱休克蛋白90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葉靜;陳偉;金殿川 (134)

  DnaK蛋白扭鏈殘基突變體影響其ATPase活性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張橋石;李灌澍;竇薛楷;薛友林;宋有濤 (139)

  茉莉酸信號受體COI蛋白家族的分子進化與基因表達分析段龍飛;李文燕;慕小倩;張園園;郭邦利;陳國愛 (146)

  基于PBL結合多媒體教學模式在生物技術教學上的應用丁忠慶;盧衛紅;井晶;姜華;張蘭威;王振宇 (156)

  整合轉錄組學數據的代謝網絡研究進展汪慧;丁德武;孫嘯;謝建明

  推薦閱讀:生物科技教學論文生物技術概論課程教學改革

  在教育中,不同的學科用到的教學方式都有所區別,近年來,生物技術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當然這離不開各大高校對人才的培養,也離不開生物技術專業人員的不斷研究和進步。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